标题 |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说课稿 |
范文 |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 《圆柱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的认识部分,学生在低年级已经初步感性认识了圆柱,能够辨认圆柱物体。在学习了圆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基础上,本课进一步探索含有曲面的几何形体——圆柱。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了解,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 2、懂得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形状,理解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3、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剪一剪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懂得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形状,理解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将采用观察法,从直观实物入手,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用实践操作法,使学生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以及它的长与宽跟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的关系。如果按以上的教学方法实施,学生在学习中将会自主探究,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去真正认识圆柱 四、说教学过程 为有效的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课前,我让大家在生活中寻找圆柱,你们找到了吗?谁愿意来说一说。同学生纷纷说出生活中见到的圆柱体(茶杯、药瓶、铅笔、柱子……)生活中的圆柱可真多呀!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柱。 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我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所见到的圆柱物体,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自主学习、初步认识,我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带的圆柱自学课本第18页的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 (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点?叫做什么? (2)什么是圆柱的高?它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圆柱的侧面?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整理并板书: 两个相等的圆面是圆柱的底面; 周围是一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圆柱有无数条高。 学生结合自己手中的实物阅读课本,初步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建立底面、高及侧面的概念,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对圆柱的认识。 3、引导参与,深入探究 (1)、探究圆柱两个底面相等:学生通过操作后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说法:把两个圆剪出来比较;量出它们的直径或半径进行比较;用线圈上、下底面的周长来比较等。结合一年级对于圆柱的认识及直观操作,能够较准确的得出圆柱两底面面积相等的结论。 (2)、探究圆柱有无数条高: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证明圆柱的高相等的。(学生可能通过测量或利用平行两个底面间距离相等进行证明)然后通过出示课件的演示说明高有无数条。 (3)探究圆柱侧面展开图: A、猜一猜:如果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会得到什么形状的图形?此环节让学生先猜想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培养学生合理的猜想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B、剪一剪:学生动手把圆柱侧面剪开后展开,看能得到什么图形?此环节我没有强调让学生沿高剪开,而是放手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动手剪,大部分同学展开后得到的是长方形,也有些同学说是平行四边形或正方形,我及时给予肯定,并让其说说是怎样剪的。并引导学生发现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的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这样学生通过亲历立体图形与其展开图之间的转化,逐步建立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进一步发展了空间观念。 C、论一论:接着让学生两人一小组观察、讨论展开后得到的图形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巡视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有的用测量计算的方法等,学生在交流中掌握了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相等,宽与圆柱的高相等。如果侧面展开后得到的是正方形,那么圆柱的高与底面周长是相等的。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自主探索活动,对圆柱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在空间观念、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4、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着思考性、综合性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力求体现知识的纵横联系。我设计以下练习: (1)、判断下面哪些是圆柱,并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这个练习是巩固圆柱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在不同的摆放方式下,能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这里有一些做圆柱的圆面和长方形,哪些可以搭配做成圆柱?可以做成几种形状不同的圆柱?这个练习是巩固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长等于底面周长的知识,体会侧面由不同的卷曲方式可以形成不同形状的圆柱,对应的底面大小也因此而改变。 五、课堂检测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六、全课小结 七、教学反思 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提高了自主探究的实效性。让学生结合实物阅读教材进行自学,很好地利用了教材,并且把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用“看一看”、“摸一摸”、“议一议”、“剪一剪”等几个活动连接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整体。对于“圆柱的高”的教学同样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这一环节的处理应再深入一些。上课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一下手中圆柱的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它的高有无数条,而且知道测量外侧的高比较方便,同时也为后面布置的实践作业奠定了基。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说课稿篇2一、说教材 1、授课内容: 人教版第12册第二单元第38面至39面(圆柱的认识)、做一做、练习十的第1题。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圆柱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对它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圆柱的认识是本单元的起始教材,是学生在学习圆和长方体、正方体的基础上来认识的。学生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是以后学习圆柱的表面积、体积以及圆锥和球的认识的基础;更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可见,圆柱的认识教学在后继的几何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引导学生切实学好。 3、教学目标的确定: (1)使学生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和空间想象能力,理解事物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立体观念。 4、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及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这样编排的:教材首先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的圆柱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的各部分名称,说明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平的,是两个相同的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对于圆柱侧面的认识,先通过观察和用手摸,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再把圆柱侧面展开,使学生了解圆柱侧面的展开土是长方形,以及它的长与宽跟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的关系。可以看出,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认识圆柱侧面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5、教具准备 师:圆柱体的实物、模型和相应电脑软件 生:自带贴有标签纸的圆柱形物体;剪刀、线、尺。 二、教法、学法指导 依据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本节教学的基本教学思路是:联系比较,建立表象——导引结合,探索新知——强化练习,巩固新知。为了体现这一教学思路,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时拟用“导探结合法”为主进行教学。 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通过师生比赛说长方体的有关知识,既复习了旧知,又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导引结合,探索新知时,改变以往怕出偏差、怕学生自己弄不懂而不敢放手的做法,根据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他们已掌握的操作方法和方式,循着学生的思路去引导、去释疑、去点拨,创设有利于学生主体活动的情景。结合“观察、比较、操作、发现”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在自己动手摸、比、看的过程中,利用知识的正迁移,把认识长方体的方法和认识圆柱联系起来,发挥学生想象:如学生想到长方体有底面、侧面和高,那么圆柱有没有底面、侧面和高?长方体的对面相等,圆柱的两个底面会不会相等?圆柱本身还独具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发现知识的异同点、转化点,使学生的思维进入发展区。 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说、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教学时,让学生在摆一摆、摸一摸、剪一剪、比一比的过程中,采用发言、讨论、复述、交流、演说等形式,让学生多角度、多形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如在探讨圆柱上下底面为什么相等的方法时,学生通过操作后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说法: (1)把两个圆剪出来比较; (2)把圆柱的底按在纸上描出一个圆,再把模型倒过来,将另一个底面叠在所描的图上,正好重合; (3)量出它们的直径或半径进行比较; (4)用线圈上、下底面的周长来比较等。 在讨论圆柱的侧面时,学生通过操作比较,说出圆柱侧面的特征后,可能有学生会提出,圆柱侧面展开图也有可能是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和展开后的图形与原来圆柱之间又有什么关系。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的认识,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针对学生好新、好奇、思维活跃、有意注意持久性差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借助电脑的多媒体作用,如演示把实物图抽象为立体图、上下两圆相同、高处处相等和圆柱的侧面展开过程等,让学生在观察中,把对圆柱的特征的感性认知升华为理性认知。同时,配合教师丰富的情感,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为了实现这个过程,还要通过有效的练习,才能使所形成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和充实。所以,在新课授完后,教师安排了针对性练习和发展性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知基础。 这样,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参与探索、分析、说理、概括的全过程,实现了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通过本节的教学,力求使学生实践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自主探索新知的方法;学会观察、分析、比较知识、抽象概括知识的本质属性的方法;自学课文质疑问难独立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说过程 为了体现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 (课前5分钟,师生进行比赛:(看谁对长方体了解得多)) 师:我说这个铁罐(举出)的形状像长方体。 生:我说橡皮的形状像长方体。 师:我说长方体有六个面。 生:我说长方体有八个顶点。 …… (一)、联系比较、建立表象 1、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师:课前我们初步复习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构造)和特征。(板书:构造特征) (1)观察: 师:(师拿出一个用红布蒙着的圆柱笔筒,揭开布)这个物体的形状还能称为长方体或正方体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圆柱),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笔筒,今天老师准备把它作为一件礼物,送给大家,谁想得到它呢?看谁表现得好就送给谁。这个笔筒的形状是圆柱(教师再出现几个圆柱模型)学生拿出形状是圆柱的实物。 (2)举例:谁来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圆柱形的? (3)认识立体图 闭起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个圆柱的形状,如果我们把观察和想到的圆柱形状画成立体图会怎样呢?(电脑演示,贴出立体图) (二)、导引结合、探究新知 引入:刚才,同学们举出了好多例子,这说明了在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离不开圆柱,我们更应该来认识它!(板书:的认识) 1、请你来说一说,你想认识圆柱些什么? (现在,我们就随着这些想法一起来认识圆柱,好不好?) 2、初步感知 (1)看看、摸摸,同桌讨论:圆柱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怎样? (2)初步反馈:圆柱体有三个面,其中有两个面是平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叫做圆柱的底面;还有一个面是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在立体图上标明)(学生闭起眼睛摸手中的圆柱,并说出它的各部分名称) (3)请你猜想一下,哪两个面是一样的,你是怎样知道的?可用什么方法来证明? 引导学生从下面几点来说明: 1、剪出来比较 ;2、量半径、量直径; 3、量周长; 4、沿着模型在纸上画出一个圆,再把模型倒换过来比较。(媒体演示,上下底面重叠过程)(教师说明:今天我们研究的都是像这样上下一样的粗细的,直直的圆柱。) (4)学法指导。(板书:观察、猜想、操作、发现) (5)联系比较,强化感知:(媒体出示:) 4、圆柱的高 (1)指上题中高、低两个圆柱问:哪个圆柱高,哪个低?想想,这与圆柱的什么有关?(引导学生得出:圆柱的高低与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 (2)怎样测量着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呢? 通过圆柱的纵切模型引导学生感知应该测量两底面圆心的距离最科学,它叫做圆柱的高。同时媒体演示,使学生知道:圆柱的高也可以表示在圆柱的侧面上来。(师在立体图上表示出高,学生在自己的圆柱上画高。) (3)重复刚才的媒体操作,问:你还发现圆柱 /article的高有什么特征?你是还可以怎样得到?(有无数条高,长度都相等。(板书)(1)纵切面是长方形,可以有无数条高;(2)侧面上可以做无数条高;(3)两底面之间处处可以做高) 5、圆柱的展开图 (1)圆柱的两个底面都与侧面相交,观察一下,上面的平面与侧面相交形成那条线?这条线就是底面的什么?下底面也如此。 (2)侧面是围起来的一个曲面,如果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再展开,你能想象出侧面会变成一个什么平面图形吗?(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学生动手操作)(媒体演示) (3)同桌讨论这个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媒体演示) (4)什么情况下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如果不沿着高展开,侧面展开后可能会是什么图形? (三)教学小结 圆柱的认识和教学告一段落后,为了给学生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看板书,总结学到的知识。 (学生:通过学习,我懂得了……) (四)、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1、针对性练习 做一做2 2、发展性练习 (1)一张长方形纸,长30厘米,宽20厘米,你能不能用它来围成一个圆柱的侧面?围成后的侧面与长方形纸有什么关系? (2)一张正方形纸边长20厘米,来围成一个圆柱的侧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五)、总结整理、深化新知: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进一步把握知识要点,再次进行质疑问难。 2、归纳本节学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怎样学,达到强化新知,掌握方法的目的。 (六)、作业 用硬纸做一个底面半径为2厘米,高5厘米的圆柱。 自我简评……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说课稿篇3一、教材简析 《圆柱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的认识部分,学生在低年级已经初步感性认识了圆柱,能够辨认圆柱物体。在学习了圆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基础上,本课进一步探索含有曲面的几何形体——圆柱。 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了解,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和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圆柱模型; 过程与方法:在“做圆柱”的活动中进一步探索圆柱的特征,体会圆柱侧面和底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情感与态度:体验圆柱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同学间合作做圆柱,共同进步,体验成功。 三、教学思路 “做数学”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我想让学生在直观认识圆柱的基础上,通过做一个圆柱来深刻认识圆柱的特征,自主获得数学知识。 基于以上思考,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导入课题;自主学习,初步认识;动手操作,深化认识;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课前,我让大家在生活中寻找圆柱,你们找到了吗?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李老师也找到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 (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图片) 生活中的圆柱可真多呀!为什么要把它们要设计成圆柱形呢? 学生可能会说:因为圆柱没有棱角,很光滑,所以栏杆、柱子要设计成圆柱形;因为圆柱可以滚动,所以压路机、刷墙滚子设计成圆柱形……同学们,你们说得很好,圆柱有这么广泛的用途,今天让我们进一步从数学的角度来认识圆柱。(板书“圆柱的认识”) 2.自主学习,初步认识 接下来,我让学生结合自带的圆柱自学教材第10—11页上的内容。 指导学生学会看书,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感性认识圆柱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获取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同学们:通过自学,你们都获取了哪些知识?请拿着手中的圆柱来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出: 两个相等的圆面是圆柱的底面; 周围是一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 (动画闪烁:底面,侧面,高。) 其实,我们还可以这样来看:长方形以它的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圆柱。 请拿出学具小旗,转一转,试一试。 3.动手操作,深入认识 为了突破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底面周长之间的关系这一难点,我设计了自制圆柱模型的活动。 同学们:我们现在对圆柱有了一定的认识,你们愿意自己动手做一个圆柱吗?请看活动要求: 要求: ①同桌两人为一组,借助课前准备的卡纸等工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一个纸圆柱。 ②接缝都不要重叠,只需用透明胶纸粘贴。 ③二人小组汇报,汇报时请指出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各是多少? 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我会重点关注每组学生所用的方法、遇到的困难,对有需要的小组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学生做圆柱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形: (屏幕分两格分别显示) a.利用参照物做 有的学生可能会选择用圆柱物体做参照物来做,有了实物做参照,能轻松得到两个圆形底面,对于这种做法,我会重点关注他们如何得到圆柱的侧面。 学生可能会采取用卡纸在圆柱上围一围,或者采用把圆柱在卡纸上滚一滚的方式感受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在接口做上记号,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再剪下和底面进行粘贴。 b.不用参照物做(也有的学生不用参照物做) ①先做底面,后做侧面 有些先画出两个圆做底面,再做侧面,没有参照物,侧面该怎样做呢?通过尝试他们会发现,用长方形卷成一个圆筒可以形成圆柱的侧面。那么,这个长方形该做多大才能卷成和底面大小合适的圆筒呢? ②先做侧面,后做底面 还有些学生可能先做了侧面,那又怎样确定圆柱的底面呢?如果直接沿着圆筒底的周围去画一圈,会发现由于纸筒很软,很难画出标准的圆。底面怎样才能画得又圆又大小合适呢? 不管以上哪种做法,都会促使学生思考侧面与底面之间的关系。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做圆柱后,我再组织他们进行汇报、交流。展示他们的作品,说一说成功的经验和遇到的困难。 展示中也许会出现这样的一些作品: 有的制作非常标准,有的或许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侧面小了包不住、上下底面不一样大、底面和侧面接不上…… 学生出现的错误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我紧紧抓住这些问题,让他们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说一说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让学生帮助学生,把所做的圆柱修改完善,体验成功。 同学们:通过做圆柱,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做圆柱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对圆柱的特征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很快归纳总结出: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 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 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让学生做圆柱更深刻地感受圆柱的特征,体会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长等于底面周长,在侧面的展开和围成的过程中,不断经历二维和三维空间的转换,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4.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最后一个环节我分层次设计了两个练习和一个活动。 (1)判断下面哪些是圆柱,并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第一个练习是巩固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在不同的摆放方式下,能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这里有一些做圆柱的圆面和长方形,哪些可以搭配做成圆柱?可以做成几种形状不同的圆柱? 这个练习是巩固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长等于底面周长的知识,体会侧面由不同的卷曲方式可以形成不同形状的圆柱,对应的底面大小也因此而改变。例如:(2)号长方形可以分别和(1)、(3)号圆搭配做成不同形状的圆柱。 五、课后活动: 先用萝卜制作一个圆柱,猜一猜它的横截面、竖切面、斜切面各是什么形状? 再切一切,验证自己的猜想。 这个活动,是课堂做圆柱的进一步延伸。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以上描述的是我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做圆柱来认识圆柱。 制作圆柱的过程,是一个探究与发现的过程,是一个实践与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互动、合作共享的过程。 我相信:听过可能会忘记,看过也许能记住,做过就能真正理解。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