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教学设计 |
范文 |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教学设计 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切有力,激越豪壮,别具一格。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文意奇语奇”的特点。 2.把握岑参诗的艺术风格。 3.感受诗人所塑造的战士形象及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文意奇语奇”的特点。 2.感受诗人所塑造的战士形象及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而岑参则是盛唐边塞诗的杰出代表诗人。 二、岑参及背景介绍 1.作者: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郡望南阳。曾祖父文本、伯祖长倩、伯父羲皆以文辞致位宰相。参少孤,从兄读书,能自砥砺。天宝三载进士及第,因曾做过嘉州刺史,所以世称岑嘉州”,严羽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激。”(《沧浪诗话》) 岑参边塞诗的特色及价值在于充满了山川奇气和爱国壮志。所谓山川奇气,即以边疆自然风光作为诗歌意象,在绝域的荒凉和广漠中挖掘庄严和美丽,并加以热烈歌颂,这是岑参诗歌的`独到之处。所谓爱国壮志,即抒写边防将士保卫边疆的正气。在艺术上,善于观察,精于描绘是他的特长。岑参诗常用的表现手段是: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比喻和合理的夸张。譬如以梨花喻雪,以一团旋风桃花色”比喻骏马,以刀割面比喻寒风,都是新奇的。夸张更为常见,譬如一川碎石大如斗”(《走马川行》);都护宝刀冻欲断”(《天山雪歌》)都是富有表现力的夸张。诗体形式上,岑参长于七言古诗,容量大,内容丰富,气势充沛。 2.背景:这首诗是岑参任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写的。这期间,封常清曾几次出兵作战。岑参对当时征战的艰苦、胜利的欢乐,都有比较深的体会,曾经写了不少诗歌来反映。有一次,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曾参写了这首诗为他送行。 三、鉴赏文本 1.生齐读,思考:通过朗读感受,这首诗对唐军战士有无激励作用?从哪些地方能够鼓舞人心? 【明确】 有。 ” 表示诗人对封常清的祝愿,表现诗人必胜的信心。对封常清及其军队产生鼓舞的力量。(在结构上、内容上,水到渠成,让人信服。若放在文开头,有溜须拍马”之嫌。) 2.唐军此行一定会胜利,依据是什么? 【明确】 好将好兵,将士很英勇,爱国精神。 3.如何把这种英雄气概表现出来的? 【明确】 (1)反衬——恶劣环境 ①风大:平沙茫茫黄入天”(视觉上的震撼) 轮台九月风夜吼(风猛,风大,如狮子、野兽),一川碎石大如斗(石头很多,遍布走马川的河床,斗”写出石之大),随风满地石乱走(风大,风猛,乱”风狂暴,风向变幻莫测,没规律。)。” 角度:视觉、听觉;白天、夜晚 ②严寒: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A.写马的斗风傲雪,神采风扬,衬托人的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B.途中草檄,表现汉家”出战迅疾,又显出汉家”有条不紊,镇定从容。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角度:户外→户内 武→文 条件艰苦,更显唐军将士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2)将士 A.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表现敌人凶狂,不可一世,也说明唐军早有警戒),汉家大将西出师。” 敌人利用草黄马飞时机发动进攻,汉家大将”出师西征,为保卫国家反抗侵略,正义的。 B.” 将军夜不解甲,常备不懈深,风大③路途坎坷多石,刻画士兵的共同感受 金甲”将士威武的外在了冲风冒雪,黑夜行进的一队英 形象,不是铠甲”铁衣” 雄的形象 对比 封常清军队:不畏艰险,威武雄壮。四、总结 此诗通过对封常清出征情况的描绘,热情歌颂了唐军将士在反击侵略,保卫国家战斗中,不畏艰险,挺身赴敌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五、板书设计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