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诗的作文
范文

关于诗的作文4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诗的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诗的作文1

历代诗人曾写下不少形象生动的风筝诗令人赏趣。风筝成为娱乐用品,当在唐代之后。唐代诗人高骈在《风筝》诗中写道:“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当时放风筝不仅装有弦或笛,有时还把明亮豪华的灯笼带到夜空,犹如“花雨阵洒仙凡路,红灯遥映碧宵空”。

南宋大诗人陆游以拟人的笔法描写纸鸢,十分生动:“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诗不但生动地刻划了纸鸢的姿态,而且令人想见那放鸢子的孩子是多么天真,多么可爱,多么欢乐。

明代时,民间放风筝的活动就很普遍。明代诗人徐渭简直是个风筝迷,他写了《风鸢图诗》25首,如“江北江南低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便是当时放风筝热闹情景的真实写照。

清代的风筝制作和放飞更为盛行,人们争相娱乐。诗人高鼎在《村居》一诗曾这样描绘儿童放风筝的情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生动地描绘了春光明媚,柳絮纷飞的时节,活泼的儿童舒臂牵线,喜放风筝的情景,构成了一幅生活气息的画面。孔尚任也有一首描写儿童放风筝的诗:“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描写儿童风筝放不上天,急待恕骂天公,使一个天真而又刚健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实,喜爱风筝的决不单是儿童,还有成年人和老翁。

清代一位诗人的《北京竹枝词》写道:“风鸢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飞上碧云端。”扬州郑板桥《怀潍县》诗吟道:“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北方万人观赏,南方风筝如雪,南北相映,蔚为壮观。清末画家吴友如的题画诗云:“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这首把风筝特征和神采写得有声有色,并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情绪。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以断线风筝为谜底更有情趣:“阶下儿童仰面看,清明装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在清代还有两位女诗人写断线风筝的诗,构思精巧,绘声绘色,各呈妙趣。女诗人陈长生的《春是信笔》诗云:“软红无数落成泥,庭前催春绿渐齐。窗外忽传鹦鹉语,风筝吹落屋檐西。”另一位女诗人骆绮兰的《春闺》诗曰:“春寒料峭乍晴时,睡起纱窗日影移。何处风筝吹断线?吹来落在杏花枝。”读来耐人寻味,趣味盎然。

关于诗的作文2

妈妈是一名平时喜欢写点小诗、几篇散文,颇带点文艺气息和情调的小学老师。

她喜欢创作,她热爱文学,她总想着,把自己这么多年来写过的文章,编成一本书。

她也是这么做的。

不惜投下重金给出版社,几番波折,终于,那一叠厚厚的、印着她自己名字的书被运送到了我家。

而我,趁她不注意时,拿了一本她的文集,想要暗地里偷偷了解一下年轻时的妈妈,于是我翻开了那本文集。

那是一个阳光微暖的午后。

光透过木质的帘照在我手中的文集上,留下一格一格斑驳的影,就好像她的人生一样,总有些残缺。

我翻开了第一页,那是她的自述,其中有一段话让我记忆犹新——

“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到大一点的学校,到更远的地方去教书呢?我总是笑笑不作答,其实我只是想静静地呆在自己的家乡,只想把我们这一方水土上的孩子们教好,那就好了。”

是的,妈妈于我的印象中一直都是个温婉如水的女子,少有见她真的生气的时候。我记得她说过从二十出头刚毕业就在我们本地的唯一一所小学教书了,至今,也已经有二十余年了。

也许她在这片土地上曾受过不公平的待遇,但她好像从未想过离开或改变,我明明记得,她是有机会的。

我仿佛看到二十几岁的妈妈,对着她的第一届学生,扬起一个坚定的微笑,那,是她的.青春。

再往下翻,我不出所料见到了自己的身影。她说,我幼时每每在她归家,还没到家门口,我就已经蹦达着出来迎接她了,她便总有些疑惑,便问我为什么。

我答道:“因为我认识你的脚步声了。”这些年已被我遗忘的点点细节,在她柔和的文字里,无声的叙述中,仿佛又一点点鲜活起来。

年轻的女人带着一身疲惫回家,而刚到她膝盖那么高的小女孩笑嘻嘻地跟她说着今天的趣事,这是好的青春。

我突然间明白了为什么她这么喜欢写点文字记录生活。

因为,这是她的青春。

而语言,让她的青春不朽。

我记起一句诗——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而此刻,我只愿她在不朽的诗中,与时间共长。

关于诗的作文3

一生一世一梦繁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题记

笑望碧空云卷霞飞,闲看庭院花开花落。翻开历史尘封的书页,低声吟唱醉人心肠的诗句,时而淡雅,时而激昂又时而忧伤。低眉颔思,若能在浅吟中感悟人生,领悟成长,在诗词里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此生无憾。

红颜醉,胭脂泪,伊人待君君未归。很多人都曾坚守两情长久在于朝夕,相知相伴。此时秦观发出了《鹊桥曲》的感慨,“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点醒万千离愁,真挚的语言,深深的文字惊漾牛郎与织女那可歌可泣的倾世之恋的同时,感叹自己似有似疑的情愫也成为过往,往事如烟,也因此成为情人眼里的千古绝唱,造就段段人间佳话。

战时乱,家难归,感时溅泪泪难挥。身处国家动乱,烽烟四起,战火连连,百姓惶恐,流浪逃灾。杜甫不禁抹泪伤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不禁让我叹息,可怜大好河山如今竟是战乱时起,惨不忍睹,百姓无安宁,又想起“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社会现象以及那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人——杜甫,忧国忧民,一生热爱祖国却始终被遗弃的伟大诗人,他已无法看见一个时代的辉煌热闹。最终依赖于歌吟,也最终湮灭于歌吟。

春风吹,万物苏,含苞待绽绿枝芽。又是一个生机勃勃、朝气蓬发的暖春之季,于是白居易感言那春的点缀——小小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看似柔弱却刚毅的小草,哪怕寒雪侵袭,风雨交加都不曾弯下枝丫,昂头站立,不屈不傲的坚守最后的尊严,如果有一天它倒下了,并不是他认输了,而是在泥土里聚集一身力量,等待来年的轻风把它唤醒。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它拼命地往上爬最后终于钻出了地面,与大地共存,风儿共舞,与清泉共饮、飞鸟共旋。

“断桥边,青石巷,青烟漫卷黛瓦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高歌畅饮、把酒临风,拉开万缕情思缠绕心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寄托心中思念和忧愁,以及双眼蚀明之后的豁达胸襟,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笑问世间,淡然面对世事变迁。

诗,中国文学之魂,博大而精神,韵寓传神,引人入胜,诗之精髓,入骨三分,让我们共同去诗的海洋畅游吧!

关于诗的作文4

敦煌,一个古老的名字,拉开奇妙的历史画卷,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连在一起。可有谁知晓,这美妙画卷几十年前竟是个沙海茫茫的不毛之地。谁改变了这一切?20xx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谜底。

“寸草不生,满目荒凉……”故事在樊锦诗对敦煌的第一印象中徐徐拉开帷幕。从她口中,敦煌那时的样貌渐渐显露:土砌的房子,被污染的饮水……我还了解了那里的大环境:漫天飞舞的风沙,狂风盘踞的恐惧“地狱”,沙尘尽情肆虐的“家园”……当时在那儿实习的北大的科考队,生活就如同在水潭中挣扎的鱼一般,痛苦艰难。因为严重水土不服,她们不得不停止工作。但就在樊锦诗回乡调养身体不久,由于敦煌急需专业人员,她又听从祖国的召唤,来到莫高窟工作。

然而这一去,就是大半辈子。为了这段瑰丽的画卷,樊锦诗与丈夫分隔两地,两个儿子出生后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照料。樊锦诗——这位敦煌“女侠”,却将一切的儿女情长都抛至身后,视敦煌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为敦煌而忙碌,从未间断。

这些事迹,不只是向我们展现了樊锦诗老人为敦煌作出的奉献,更展现了她身上为了敦煌永不放弃的精神。五十七年,一个人的大半辈子啊,独自坚守,只身担负光阴中的自然轮回,任谁都受不了吧!但她眼中,这些不过是白驹过隙,尘灰一粒罢了。她甘愿用生命作城,守护敦煌。正如她所说:“我的心好像一直就在敦煌,要去守护好敦煌,这就是我的命!”是啊,“敦煌之女”用她一生的执着,写下一篇平凡而伟大的诗歌。

在给她的颁奖辞中写道: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我也曾经疑惑过,明明有更好的选择,樊锦诗老人为什么会选择隐居尘世,一心向敦煌?我忽然联想到我的书法老师,全国第一位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却有着“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的阔达。当老师了解我的疑惑后,只是对我说:人这一生,为了利益与欲望拼命,最后得到的只有头破血流;相反,坚持自己的喜爱,不管周遭会发生多大的变故,也能活得称心如意。是啊,或许,这就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所秉持的清静坚守吧。

看完“感动中国颁奖盛典”之后,我倍受鼓舞。虽然成功的路上总有很多荆棘,但历史总以乐观的态度宽慰我们。我会向樊锦诗老人学习,坚持自己心中所爱,努力做出成就,即使前路一片阻碍,我也会披荆斩棘,为梦而坚持。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2:5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