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临江仙送钱穆父》阅读答案 |
范文 | 《临江仙送钱穆父》阅读答案5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临江仙送钱穆父》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临江仙送钱穆父》阅读答案1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改火:指过了一年。筠:竹。只应:只以为,这里指“岂止”。 19.苏词画线句用、的表现手法盛赞了友人在面对坎坷奔波时所坚守的品节。(2分) 20.以上两首词同是写送别友人,苏词与辛词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6分) 答 19.比喻、对偶、象征(答对1个给1分) 20、相同点:两人均宽慰友人,不必为离别哭泣,要保重自己。(2分) 不同点:苏词认为人生如寄,无须为暂时的离别伤情,表达了苏轼旷达洒脱的情怀。(2分) 辛词认为友人此行的风险并不只是自然方面的艰辛,来自小人的威胁和陷害才是最危险的,表达了词人对友人前途的担忧和自己内心壮志难酬的悲愤。(2分) 《临江仙送钱穆父》阅读答案2临江仙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竹。 (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4分)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简要分析。(4分) 14、解析:这首词是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作。元祐初年,苏轼在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岁月如流,此次在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三年来,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更为可喜的是友人与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风节,借用白居易《赠元稹》诗句来说,即“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1)运用了比喻、对偶、化用(或用典)的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4分,答出两种手法得2分,两种品格2分) (2)①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 ②是失意惆怅。意在感伤自身。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表达了诗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 ③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4分,其中“看法”1分,联系作品分析3分。三种观点选一种作答即可) 《临江仙送钱穆父》阅读答案3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凋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竹。 1.“送行淡月微云”句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5分)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①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凄清幽冷(凄冷、冷清、凄凉)的氛围,②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惆怅、失落、忧伤、惜别、依依不舍)的心情。 2、【示例一】①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②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③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 【示例二】①是失意惆怅。意在感伤自身。②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③表达了诗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6分。表明看法,得2分;结合诗句解说,得2分;揭示诗句含义或表达作用,得2分。) 诗歌原意: 距离都门畅饮已三年了,走过尘世的很多地方。相见欢笑还很温暖。如同无波的古井、有节的秋竹一样,你我也都保持着高尚的品格。在这微明的月色淡淡的云的夜你又要乘孤舟远去,心中不免惆怅。但在这酒樽之前不用皱眉。人生就是座旅店,我也就是个行人。 解说: 作者以放达释然的人生态度送别好友钱穆父,认为如同无波古井、有节秋筠的品质是最为难能可贵的,做人就要对于人生的起伏不以为意,作者称赞好友的同时也以此自况。词的下片,作者提出不必为分分合合而频蹙翠眉,因为人生本来就是一个旅店,每个人都是奔波在旅途之中的,只要活着就没有哪一站会是终点站,对于这些应该要以平常心对待。 《临江仙送钱穆父》阅读答案4临江仙 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 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 ③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白居易《赠元稹》诗中有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筠:竹。 ⑴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哪些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怎样的品格?(4分) ⑵ 送行淡月微云营造了怎样的气氛?表达了什么心情?(2分) ⑶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0 (1)运用了比喻、对偶、化用诗句等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 (4分,答出两种手法得2分,两种品格各1分) (2)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凄清幽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寡欢的心情。(2分,凄清幽冷1分;抑郁寡欢1分,答成惆怅、孤寂、惜别亦可得分) (3)①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②是失意惆怅。意在感伤自身。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表达了诗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③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4分,其中看法1分,联系作品分析3分) 《临江仙送钱穆父》阅读答案5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辈。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练习】 1.“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3 分) 2.“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 请简要分析。(3 分) 3.“ 送行淡月微云” 营造了什么氛围? 参考答案: 1.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3 分,“ 手法”2 分,每点1 分;“ 品格”1 分) 2.① 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 ② 是失意伤怅。意在感伤自身。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表达了诗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 ③ 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3 分,其中“ 看法”1 分,联系作品分析2 分) 3.这句话关键字在送上,自古以来送行就有惜别、哀伤之情,但是诗人以淡月微云来营造氛围却非一般凡语可比,诗人选取这样于天空之上的意象,重在表达对亲人离去,自己旷达疏逸的胸襟和情怀,不是一般哀哀戚戚的低靡之词,而月云本非淡微可形容,且他的疏淡细微更非一般人可以察觉,作者于细微之词,以淡月微云,来表达了他的那一丝丝亲人离别的愁绪,全句可谓淡雅悠远中略含丝丝愁绪,意境可谓高远!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