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散步》教学设计 |
范文 | 《散步》教学设计(汇编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散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散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整体感悟课文,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训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幅图片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同学们,这幅图片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幸福、温馨、美满的家庭,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其实,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沐浴着亲情的阳光,你能谈一下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亲情吗? 对,同学们,亲情不仅在生死离别中体现出来,更多的体现在生活小事中,像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看电视、聊天、散步都能体现浓浓的亲情。莫怀戚的散文《散步》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整体感悟 1、看图片,听朗读录音,体会课文的语感和情感。 2、检查预习作业:(显示题目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⑴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 ⑵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小结:文中描绘的是一家四口人外出散步的事,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 三、精读赏析 同学们,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那分歧是怎样解决的?请大家齐读课文6~8段,提出难理解的问题:(学生分为学习小组讨论) 1、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2、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发言略 教师小结: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而母亲又依从孙子走小路。“我”在家庭中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的浓浓亲情。所以“我”感到责任的重大。 同学们,如果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顺从儿子走小路,母亲会怎么想呢?(学生发言略)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学生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说明“我”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设置情境教育,放映幻灯片 同学们,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里,你该怎么办? 教师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说明大家都是孝顺的孩子,希望各位同学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的非常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学生发言略) 四、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请同学们齐读第8段,提出不理解的句子。 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挖掘课文主旨。 教师小结:文中的“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作者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的往下传。 五、总结反思 同学们,学了这篇文章,你从思想上感悟到什么,请结合生活实际发表你的看法。 (提示:可以谈你在尊老爱幼方面做的好的方面,也可以谈你做的不好的方面,以及今后该怎么做。 教师小结: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映造幸福、美满、温馨的家庭!同时,也让我们珍惜生命,珍惜生活!最后,让我们高唱《常回家看看》,来歌唱和赞颂这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亲情! 《散步》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生字词,理解文章内涵。 2能力目标:赏析文章美的特色 3情感目标:理解孝顺是中国传统的美德及青年一代所肩负的家庭的重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目标2、3 难点:目标3 三、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优美的散文《散步》,散步这项活动,相信生活中很多同学乐此不疲,那么作者所讲述的散步与我们的故事一样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 (二)检查字词 之前早读课我们对这篇课文做过预习,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信服咕咕分歧霎时拆散水波粼粼嫩芽 (指名读生齐读) 【师】同学们预习,今天我们分为三个步骤深入文本:理解文意、朗读文本、赏析文美 (三)理解文意 1、老师将这篇课文朗读一遍,同学们可以参照屏幕上所显示的问题,试着一边聆听一边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生抢答) (1)散步的时间 (2)散步的地点 (3)散步的人有 (4)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 (5)结局是 2很明显,文章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所以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同学们试着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文意。 明确: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3读至此处,同学们有没有疑问:祖孙三代为什么要去散步呢?文章中说了,母亲老了,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那作为一个孝顺的儿子是不是应该让母亲多休息呢? 明确: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时候死去了。但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 指导:太迟、太迟了总算熬 【师】:初春正是万物复苏的时候,母亲熬过了一个酷冬,出来走走,可以唤起母亲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出来走走。 (这里学生可能回答:儿子的劝说,可进一步追问,儿子为什么要劝说母亲去散步。) 初春的景色很美,比如第三段,可追问母亲为什么要欣赏这美好的景色呢? 4总结:到这里我们明白了散步的缘由、过程与结局,文题散步二字,简洁、准确又富于内涵,有故事的味道又有画面感。理清了文章的内容,我们要把自己对于文章味道的理解融入到我们的朗读中去,下面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 (四)朗读文本 在朗读之前,老师给你们一个小建议:读的时候注意慢慢地、深情地朗读,就好像在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 朗读的要求:读出叙事的波折性; 读出角色的差别 通过朗读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理解三个人物的性格:“我”孝顺善良、我的母亲“慈爱亲切”、我的儿子“聪明乖巧”、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五)赏析文美 闻一多认为诗歌有三美:音乐美、建筑美、节奏美,那么我们这篇散文你认为美在何处呢? 1画面美(主要体现在两处景物描写) 第四段 第六段 2语言美 (1)小家伙儿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儿子的聪明与天真。 (2)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改句:我们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母亲,我,妻子和儿子。 好在何处:连用两个我的,显示出我与母亲、妻子和儿子之间的深厚情谊;突出我,显示我在这个家庭中责任重大。 联系:文章中显示我责任重大的句子还有哪些? 文章第六段:“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师】在严重历史关头,民族领袖的决策和取向,影响着民族的命运和社会发展。人到中年,“我”是家庭的主脑,母亲、儿子、妻子都听我的。 3情感美 赏析最后一段(形容词、比喻) 总结:作为中年人,“我”和妻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有一种高度的使命感。 对文本赏析到此处,相信本文的中心呼之欲出:孝顺老人以及中年一代所肩负的使命感。 【补充说明】:本文的写作背景 本文的写作契机是两个。其一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也是真的。 第二个契机则是较有理性色彩。我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他反对“悌”(他说弟弟没有必要高看兄长),而对“孝悌”却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云云。 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 【师】可能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中年人的使命感感受不是那么真切,但我们应该体会到父母的艰难,承载着两代人的压力。孝顺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我们不能丢弃。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用行动关心自己的长辈。 (六)写法探讨 象这样通过一件小事去反映一个大的主题,请你给这样一种写法取个名字。(以小见大) 一滴水可以反射阳光。只要用心去感悟生活,再平凡的事情也能够发掘出深厚的主题,这种写法叫“以小见大”。 活动: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小事,也包蕴着无比丰富的情感。下面请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事。然后推荐一个同学给大家说说。 《散步》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读课文后,学生能基本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辅目标)。 2、学生默读讨论后,找出一两处精美的词句,能说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主目标)。 3、背诵最后几句(机动目标)。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确定目标(5分) 1、摸学情。同学们自学了吗?都学到些什么?这节课打算探究点什么内容? 2、定目标。(出示目标略)同学们说合适不合适?有什么改动? ●预设说明: 1、调查学生自学的情况,以确定目标。指名一两个学生谈收获,并征询他们对本节课的打算,这就为调整目标打下了基础。 2、调查后以简明的语言展示目标,并征得学生的同意。 3、学生是陌生的,通过这种谈话接近学生,以拉近距离。 第二板块:换标题、说内容(15分) 1、读课文。请同学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文章内容。 2、换标题。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来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说明: 1、第1题,可以概括为“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或“写了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中,发生分歧与消解分歧的故事”。第2题,预设所换标题为:分歧、责任、整个世界、走得很仔细、我蹲下身来,背起母亲、走大路、走小路等。 2、换标题目的之一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即落实目标“1”,不强加给学生什么,但教师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流。 第三板块:探究与欣赏 1、朗读课文。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品味咀嚼其精美句子。 2、品味语言。家庭伦理的内涵在字里行间流淌,一个简单的小故事,作者写来却那样细腻、深刻、优美、耐人寻味,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请找出你最欣赏的一个词、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并作简要赏析。 ●预设说明: 1、学生可能涉及到的内容预设如下: (1)词语。如“熬(母亲痛苦、我心痛与庆幸)”“铺(多、密、矮,春意盎然)”“委屈(有歉意、孝为先)”“慢慢地(郑重小心情态)”等。 (2)句子,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以初春的生机来渲染生命的可贵与散步的愉快氛围)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衬托母亲在选择小路后的愉快心情)。 (3)对称的句式,“有的浓,有的淡”“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4)“分歧”最终是如何解决的?这个细节写出了作者怎样的伦理原则?孝字化解,孝优先原则。“尊老”更可贵。 (5)“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我”和妻子是主心骨,上面有风烛残年的母亲,下面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照顾和关心,中年人肩负着养老抚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到更广泛的境界。 2、这是本节课的主目标,要引导学生充分讨论,但不强迫学生都答出来。 第四板块:读背欣赏,归纳所得 1、读最后一段,背最后一句。集体读最后一段,反复朗读背诵最后一句。 2、检测回顾。提示学生,按照学习目标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效。 ●预设说明:“1”一项机动内容,根据进度取舍。“2”这篇课言写了我们一家三代在田野里散步,中途产生了分歧,而后以孝化解,一家人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其乐融融的故事。“我”委屈儿子而先满足母亲的心愿,反映了“我做人孝当头”的伦理思想。我背着老,妻背着幼,像是整个世界,这是在“做人先尽孝”理念基础上的深化,言中年人的责任重大,小而言之关系到家庭的和美,大而言之是民族社会稳定的砥柱。在写法上,尺水兴波,一波三折,语言对称淡雅,余味袅袅。 板书设计 散步(莫怀戚) 分 歧(大路-小路) 孝顺 爱幼更尊老对称 整个世界(家庭-社会) 养老抚幼承前启后象征 板书设计说明: 展示给学生的学习目标是: 1、简明概括文章内容。 2、找出一两处精美词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3、背诵最后一句。 《散步》教学设计4【学习目标】: 理解深刻的文意 美读精妙的词句 品味诗意的语言 体会浓浓的亲情 一、情境导入(播放音乐《让爱住我家》) 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更见人间真情。下面,就让我 们一起走进作家莫怀戚的叙事散文《散步》,体会那字里行间流淌的浓浓的爱,浓浓的亲情。 (板书课题:散步。齐读课题) 二、学习指导 1、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完成以下学习目标 (出示字幕:学习目标 理解深刻的文意 美读精妙的词句 品味诗意的语言 体会浓浓的亲情) 2、按照以下学习指导,开始自学吧! (出示字幕:学习指导 ★快速地浏览课文,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站在读懂课文的角度说明理由。★说说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三、展示交流 1、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2、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站在读懂课文的角度说说理由。(几生说) 3、这些标题都是可以的。不过,老师认为还是“散步”好。谁来帮老师说说理由? ★4、这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两对母子。多么可爱!(板书知识树:孩子 妻子 母亲 作者)喜欢这个小孩的请举手。 5、你喜欢这个小孩子的什么呢?(生说师板书:聪明 可爱 机灵) 6、表现在课文中的哪句话?生:“前面也是?,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7、多么聪明可爱的孩子!对孩子最大的赏识就是把他当时说的话,活灵活现地“克隆”一 遍。(谁来读读孩子说的话)(生读:“前面也是?”) 8、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来(聪明、活泼、童真童趣、猛然发现规律的喜悦) 9、来,同学们,一起朗读这句话,读出孩子的个性来。(生齐读:“前面也是? ”) ★10、你认为“妻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生说师板书:贤妻良母) 11、表现在哪里呢?(“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12、言下之意是,妻子在家里,(生:不一定听我的。) 13、妻子为什么在外总是听我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尊重丈夫,给他个――面子。 14、在家里,就不同了,遇事大家商议,谁说的对听谁的,这就是内外――有别! 15、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位妻子的?(生:“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16、喜欢母亲的举手? 17、你为什么喜欢母亲?(这位母亲很理解儿子的心意,很疼爱自己的孙子。) 18、 把写母亲的有关语句读一读。生:“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很听她的话一样。” 19、小时候,孩子听母亲的话;长大了,母亲听孩子的话。话,是心声,是母子相互信赖的心声。 20、还有哪一个地方写到了母亲?找找看。(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 21、“还是走小路吧。”母亲怎么改变了主意?(满足孙子的要求。) 22、这就是对孙子的――(疼爱) 23、这里“摸摸”的动作,“还是走小路吧”,应该读出什么来?(爱抚) 24、用心“摸摸”,轻轻地,慢慢地,柔柔地“摸摸”,从心里读出来??(生读:母亲摸摸?) 25、把“摸摸”读到自己的手上来??(再读) 26、把“摸摸”从自己的手上,转移到孙子的“小脑瓜”上来(生读语段) 27、母亲开始眺望远方,这远方,正是孙子向往的路径。可见,小路的景色很美。 (多媒体出示:“她的眼随小路望去??波光粼粼的鱼塘。”) 28、谁来读一读?(一生读) 29、来,同学们,读出母亲的眺望――齐:“她的眼随小路望去: 30、通过读,把眺望的视线由近处推向远方――齐:“她的眼随小路?鱼塘。” 31、母亲看得远啊!既看到了美景,也预料到了路障,于是,母亲对我说―― 生:“我走 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32、母亲是早有预料的,不用惊慌,再读。(生再读) 33、母亲说这话时很放心,很坦然。读的时候要把这层意思表达出来。请听老师读。(师范 读“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34、你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慈祥、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师板书:慈善、疼爱孙子) ★35、喜欢作者的举手。 36、为什么喜欢作者?(注意与母亲交流、很孝敬母亲) 37、哪里看得出来?(“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38、言外之意是说,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伴同母亲的时日很短) 39、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伴随母亲的时日很短?(“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40、“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个“熬”字,说明了什么?(可见母亲挺过严冬不容易,每活过一天,十分艰难,很不容易。体现出生命的坚韧!) 41、说得好!总算盼来了春天。(多媒体演示句子:“这南方初春的??生命。”) 42、大家看看,多美的春天!多美的语句!谁来读一读?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 43、想象新绿,那是新生命的诞生和希望。齐读―“这南方? 44、感受新绿,最是一年春好时,浓妆淡抹总相宜。再读――“这南方 45、二月里看见刚刚抽出的嫩芽,是什么心情?(惊喜)一-读出来:树上的嫩芽也密了。 46、听到与看到“咕咕地起着水泡”时的是什么心情?(自在和愉快)再读:“田里的冬水也?着水泡。” 47、这段话写得真美!生命真美啊!再次齐读这段话,用生命的美滋养我们的眼,用生命的美润泽我们的心。(齐读)“这南方初春的田野??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48、母亲毕竟老了,身体又不好,明年的冬天,能不能熬过去?于是,在产生“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的时候,我决定――生:“走大路”。 49、作者说这话时语气怎么样?(干脆、利落) 50、读出这种当机立断。(生读语段:“走大路”) 51、读出这种充满孝心的当机立断。(生读语段:“走大路”) 52、读出这种委屈儿子,孝敬母亲的当机立断!(生读:“走大路”)(板书:孝敬母亲) 53、“我”孝敬母亲,断然决定“走大路”;妻子夫唱妇随;母亲疼爱孙子,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 54、春风和煦,阳光明媚,一家人向着那菜花――(多媒体演示段落) 生自由朗读这句话。 55、你读懂了什么?(生说师板书:责任 使命)“整个世界”指的是:在我和妻子心中的地位。 56、是啊,“整个世界”是由上一代,中年一代,下一代组成的,而中年一代不仅要承担抚养下一代的责任,更要承担赡养上一辈的责任。 57、好一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背上的”是――(母亲) 58、“她背上的”是――(儿子) 59、“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是DD(母亲加儿子) 60、母亲加儿子,就是――(整个世界) 61、我背上的加她背上的,就是我们一家。“一花一天国,一家一世界。”75、我背母亲是尊老,妻子背儿子是――(爱幼) 62、尊老爱幼,就是――(整个世界) 63、我背上的是生命的源头,妻子背上的是生命的――(延续) 64、生命的源头加上生命的延续就是――(整个世界) 65、(课件展示) “我们在阳光下??就是整个世界。”指导朗读这一节。 67、来,同学们,一起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来。(生齐读) 68、瞧这“尊老爱幼”的一家子――(齐读)“我们在阳光下?? 69、醉过知酒浓,爱过知情重。再瞧这“尊老爱幼”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一家子――读: “我们在阳光下??就是整个世界。” 四、升华主题 1、大家发现没有,这篇文章什么句子比较多?(对称句) 2、这种对称的句式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美,大家找找看,找一找对称句。 3、让学生读自己找的对称句。 4、(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对称句,让学生齐读) 5、听同学们那么有节奏地朗读,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这种句式多美呀!大家模仿着这样的对称句,说一句话。(师出示多媒体) 6、说得太美了!诗一般的语言!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点,除了具有对称美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几生说) 五、拓展延伸 (播放公益广告视频《妈妈洗脚》):一位年轻的母亲端着一盆热水去为年迈的婆婆洗脚,年幼的儿子看在眼里,也端来一盆水,说:“妈妈,我也为您洗脚??” 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亲情无处不在,它不仅在莫怀戚先生的家中,也在我们每个人的家中,每一个人的心中,只要你用心观察。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家庭中的亲情故事。 六、结束语 同学们,在我们即将走出美文《散步》的时候,我想用一首歌的歌词来作为我们今天这节课的结尾。(播放《懂你》歌曲) 师生齐读《懂你》 《散步》教学设计5【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难点】 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导入(5) 1、多媒体,歌曲《让爱住我家》,展现亲情图片和歌词。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2、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幸福的家是港湾,让我们遮蔽一生的风雨。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家浓浓的亲情。 二、品读课文,感悟亲情(20) 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如果学生发现课文朗读与课文不完全相同,可以作思考题,留给学生。)勾画文中最能表现浓浓亲情的细节、词语、句子。 2、自由阅读全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轻声品读,也可以默读。把文中表现出浓浓亲情的地方多读几遍。 3、小组互助,交流感悟。文中让你最感动的有哪些细节、词语、句子。这些地方应该怎样读才能表现这份深情。 4、全班交流、亲情共赏。 ⑴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引导:母亲为什么不愿意出来?而“我”为什么又坚持要母亲出来?母亲为什么又答应了儿子,试想如果“我”依从母亲,把母亲一个人放在家里,老人会怎样? 分析:这句话说明了“我”关心母亲,对母亲的身体健康提出积极的建议,而不是顺水推舟。母亲因为相信儿子,尊重儿子的意见,所以顺从。我如果只带着妻子、儿子出来散步,把老人孤零零的丢在家里,会让老人很孤独、寂寞。最后一句说明“我”和母亲关系和谐,表现了母子之间亲昵的感情。而且这种和谐的母子之情是在几十年以前就开始了。 ⑵他儿子说的话很可爱。他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他觉得这是他一个很大的发现,这句话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分析:儿子这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极富童趣。孩子这一天真的新发现洋溢着一家人充满温馨的天伦之乐。听了孩子的话,我们都笑了,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乐。 ⑶“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引导: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这里面包含着哪几种亲情? 分析:“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家人都信任他。这里面包含着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⑷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引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说明我很照顾母亲,很孝顺。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兴趣,说明母亲对孙子很理解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表现了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爱的动人情感,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⑸“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 引导:一个“背”字体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之间关系十分融洽,多么幸福、温馨的亲情。 ⑹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引导:为什么母亲和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同学畅所欲言: A、背上的一老一小可别摔着。特别是母亲年老体弱经不起摔,非得稳稳当当的不可。 B、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所以走得慢慢的。 C、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尽情的欣赏春天的美景。 D、表现“我”对母亲的孝心和旗子对儿子的爱心。如果走得很快,显得不耐烦。不能体现浓浓亲情。 E、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想文中的“我”那样具有孝心和爱心,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 老师小结: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得更广泛的境界。 (注:每一处学生分析以后都进行朗读的简要指导,通过学生试读、老师范读、集体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中的亲情美。) 总结: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是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是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让我再一次深情并貌的朗读全文,细细的来体会这份热闹感人感动的亲情。 三、联系生活,谈论亲情(8)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亲情无处不在,他不仅仅在思念部之中,也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只是时光的流水把许都宝贵的记忆带走了,我们匆匆的步履把我们曾经拥有的瞬间感动冲淡了,淡如水,淡如烟,淡得我们都怀疑自己是否还拥有那份爱,怀疑我们自己是否还有能力去感知那份浓浓的亲情。可是,这份是永恒的。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 学生准备1分钟。 全班交流。 (尽可能启发学生把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讲出来,要像这几位作者一样,敢于披露真情实感。尽可能引导学生领会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可能让学生明白要珍惜亲情,懂得关爱家庭。) 老师也有故事要讲。(2) 四、动情落笔,抒写亲情(10) 我们对亲情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细节。生活本就是这样美好、温馨。情到浓时转成文,请同学们把自己对亲情的感受写下来。 你可以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来赞美亲情或者一组比喻句来歌颂亲情。 你也可以写一首反映亲情的小诗。你也可以写一段话来呼唤亲情。 学生动笔3分钟。交流展示5分钟。 教师准备一首小诗《父亲的叮咛》 五、真诚行动,建设亲情(2) 1、亲情不单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单调那是深夜里母亲亲手为你冲的一杯牛奶;亲情应该是孩子柔嫩的小手为父亲擦去额上的汗珠,它应该是母亲疲惫时孩子递上椅子时的体贴。亲情不单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也是妈妈的唠叨爸爸的责备。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来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能只靠父母似的殷切期望,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家的温馨与和睦靠大家,家的亲情建设我们也应尽一份义务。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写下来,以后的语文课大家交流。 六、结束语 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散步》教学设计6第一单元解读 第一单元阅读部分有8篇课文,以不同的生活为背景,抒发了同样感人至深的亲情。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有: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丰富多样的亲情。解决问题的途径有:结合阅读提示和课后练习,抓住重点难点问题,深化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体味亲情。 写作的要求是“从生活中学习写作”。“写作导引”讲解了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写作生活的方法。“写作实践”要求观察并写作秋天的景物、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 《散步》的解读 “阅读提示”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课文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写了四件小事:“我”劝母亲去散步,儿子发现有趣的散步队形,母亲和“我”的儿子发生分歧,“我”背母亲、“我”的妻子背“我”的儿子,表达了丰富多样的亲情——“孝敬”“慈爱”以及中年人的“家庭责任”。 “研讨与练习”第一题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这是教学的重点。第二题是理解文章关键句的含义,这一题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主题的深刻性。第三题是品味景物描写的作用。第四题是品味对称式句子的表达作用。第二、三、四题是教学的难点。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内容简短,语言质朴亲切,但意蕴丰富。初一学生朗读和初步感知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没有多大难度。但结合“研讨与练习”清晰地理解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有比较大的难度。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基本读准节奏,积累“信服”等词语。(重点) 二、学习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丰富多样的思想情感,加深对亲情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重点) 三、结合生活体验,感悟文章关键句的意蕴,理解文章主题的深刻性。(难点) 四、了解景物描写及作用,积累文中对称式的句子。 教学设想 以朗读为基础,在读的过程中通过师生的相互发问和探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的丰富性。“研讨和练习”的第三、四题,可采用积累的方法摘抄在笔记本上,让学生今后逐步理解。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正确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播放歌曲《家是温柔的港湾》 家是温柔港湾/你我停泊的港湾/风雨再大都不怕/只要有个温暖的家/爱是温柔港湾/你我渴望拥有它 /旅途再苦也不怕/只要有个温暖的家/多少年以后/所有的温暖/哪怕只剩一句话/亲爱的你好吗…… 家为什么如此令人魂牵梦绕?因为家里有亲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重庆著名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感悟家的温馨。 2、我们一起来背诵李白的《静夜思》 故乡为什么令漂泊在外的游子魂牵梦绕?因为故乡有家,家里有亲人,家里有亲情的温暖。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重庆著名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感悟家的温馨和幸福。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分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试读课文,订正学生朗读的字音和节奏。 (1)易读错的字 熬áo过 嫩nèn芽 分歧qí 霎shà时(刹那) 拆chā散 委屈qū 水波粼粼lín(嶙峋、鱼鳞) 2、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问题:本文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请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然后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提示”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参考:“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儿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景象;“我”的儿子和“我”的母亲为走大路和小路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说走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3、问题(1)请用一句话概况本文的主要内容。(我们一家四口人在田野里散步) (2)题目有什么特点?(文章主要事件的概括) (3)文章第一段简洁的内容交代了哪些内容?(此次可讲解记叙的要素和文章开头的特点) 散步的时间——初春,地点——田野,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起因——母亲老了,身体不好,经过——发生了分歧,结果——走小路,“我”和妻子背着母亲和儿子走过不好走的路。 三、品读课文,感悟温暖的亲情。 1、根据“阅读提示”回答: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有哪些? 2、齐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孝敬”“慈爱”?除了这些?你还感受到了亲人之间的哪些情感?(尊重、信赖、中年人的家庭责任感) 3、采用个人读、分组读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质朴的语言品味其丰富细腻的情感。 参考:(1)母亲信服地点点头,就去拿外套。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3)我的母亲有熬过了一个严冬。 (4)“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5)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6)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7)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四、问题探究,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1、请用最简洁的语言,给本文重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后,教师把关键性的词语板书在黑板上:分歧、走小路、背、妈妈和儿子;孝敬、尊重、关爱、信赖、疼爱、慈爱、责任。 2、请学生把黑板的词语分成两组,并引导学生去发现两组词语的特点,最后归纳出给文章拟题目的两个角度:内容和角度。同时也教给学生整体感知的方法:从题目入手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3、自由发言:在这些题目中,你认为哪些比较好?说说你的理由。 五、课后作业 1、理解并抄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借助工具书,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母亲信服地点点头,就去拿外套。 (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3)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4)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出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出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3、搜集关于“家”的诗词、歌曲,并把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品读文章最后一段,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强化对课文内容和主题的理解。 问:《散步》记叙了怎样一件事?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 二、齐读课文,培养学生流畅朗读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然后品味其妙处。 1、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主要是个人读,对读得好的要给予掌声鼓励。 2、问题探讨:你认为,文章最后一段,哪些地方写的好? 参考: (1)“在阳光下”烘托了诗一般的意境。 此处可拓展将本文的景物描写及作用。(本文有两处景物描写,描写的时春天田野里充分生机的景象,烘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的温馨幸福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 (2)“背”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一家人互相关爱的温馨与幸福。 (3)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抓住关键词语“好像整个世界”,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好像整个世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我”和妻子的责任重大,因为作为中年人的“我”和妻子,肩负着孝敬父母和抚养孩子的家庭责任,维系着家庭的和谐和幸福。) 此处可拓展讲讲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本文以“散步”这一小事,反映了家庭如何才能和谐和幸福这一重大的社会问题。) 3、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背诵最后一段。 四、摘抄文章对称式的句子,反复朗读,品味其好处。 五、拓展延伸,探讨问题,培养学生对家的关注、对亲人的热爱。 1、周国平说,如果把人生譬作一种漂流,家是什么呢?家是一只船,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那么,你认为,家是什么呢? 2、模仿下面的形式,续写几句话,表达你对亲情的理解。 亲情是脐带,维系着你的生命;亲情是牵手,给予你温暖与依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或欣赏音乐《家是温柔的港湾》。 2、《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 七、作业 课外练笔:家是温馨美丽的港湾,家是心灵愉悦的空间。家庭成员应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 互爱,使家其乐融融、幸福美满!请拿起你的笔,描写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幸福的情景。 《散步》教学设计7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刚开始学习散文,对散文语言的赏析和情感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本文想要传达出的中年人的责任对学生来说没有切身体验,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教学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通过揣摩重点字词加强感情体会。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重点: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难点:理解“生命”“责任”的主旨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明确任务 1.学生观看央视公益广告《老爸的谎言》谈感受,明确公益广告就是要向社会发出呼吁或者号召,引导社会风气。 2.关爱老人是当今的热点,学校要开展“关爱老人”宣传日,希望咱们同学能够帮忙策划些形式新颖、宣传效果好的节目,助力社区活动。受公益广告的启发,老师想请同学们帮社区做个公益广告剧本,拍成视频放到社区网站,效果应该不错。刚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散步》就是这一类的文章,同学们帮老师看看这个素材有没有改编的价值。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多种方式朗读,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任务一:确定文本的使用价值。 1.迅速浏览全文,说出文章写了什么事,重点是什么。 2.在文中圈画或标注散步前后,“我” 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及原因,发掘出文章蕴含的值得宣传的品质、情感、精神等。 5.全班交流,确定主题并填写。 预设: 交流第一阶段,基本能够说出“亲情”“孝顺”,但说不出“责任”“生命 交流第二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六段,体会“我”的心理,学生会关注到“责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谁的责任,什么责任,“我”对这份责任的态度。学生会顺利体会到中年人主动担当的责任意识。也可以顺便解決“就是整个世界”的理解。 预设主题:孝顺:尊老爱幼:亲情:中年人的责任与担当,家庭和睦。 任务二:确定片名。 1.带着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全班有感情朗读全文,酝酿一个别致的片名。 2.交流自己拟的名字并陈述理由。 预设 问题预设:学生可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教师要提示,可以从内容、主旨的角度拟。可能还是打不开思路,进一步提示学生从事件要素(人物、时间、地点、环境、 事件的关键环节, 事件的波折等)的角度展开,注意贴近主题。 从内容角度拟的剧名: 《背》:这个故事的重点是“背”,同时“背”容易让人联想到责任。 《一家人》:其实这就是一个一家人怎样和睦相处的故事,“一家人”温馨美好,体现着亲情。 《三代》:故事讲的是“爱”在三代人之间流淌的动人故事,揭示的是人类生命轮回中独有人性光辉。 《初春的田野上》:这是故事的地点,但是却被作者渲染出了象征的意味,象征生命的美好与蓬勃,象征亲情的美好,象征和谐家庭的幸福。 从主旨角度拟的剧名:《孝顺》《尊老爱幼》《和睦》《责任》《亲情》《生命》等 任务三:撰写人物说明。 1.列出人物,按照人物分角色表演读,走进人物内心,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特点。 预设问题:学生可定会提出妻子没有语言怎么办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体会,是不是没有语言就没有态度,学生会发现妻子懂得维护丈夫的面子,在分歧面前贤惠明理。对于一些学生,母亲的善解人意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立足分歧造成矛盾的角度想想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立足于不让儿子觉得歉疚不安,也为了不让儿子非要坚持走大路而闹得大家不高兴的角度,思考为什么母亲要说“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我”:有鲜明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爱自己的儿子,但知道更应该孝顺 时日不多的母亲。 母亲:慈爱、善解人意。 妻子:贤惠。 儿子:活泼可爱,聪慧懂事。 2剧本提纲: 主题 片名 人物说明 细节 旁白 [设计意图]以任务带动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人物形象已经丰满,为了让课本剧更加精彩,继续完善我们的剧本。 [设计意图]激发热情。 (三)品味语言美,完善剧本 任务一: 品味语言,发现原文中更动人的素材。 1.潜心诵读,画出让自己内心有所触动或能让自己头脑中出现画面的地方。 2.学生朗读有感觉的句子,并说出给自己怎样的感觉。 问题预设:学生对句子没有感觉,教师举例从炼字、对称句、描写等不同角度做示范。 学生对句子有感觉,就是说不出来。比如对称句,教师示范,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3.教师引导学生将找到的句子分类整理。 1)富有生活情趣的细节,让文章充满人情味。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 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 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2)炼词:精捡出生活中貌似普通却又能激发读者想象的词。 例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赏析:准确的用词,一字触动心弦,生活中经历的画面被激活,自动涌向脑际 例2: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3)传神描写:将春天移至面前,可听可感。 例如: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赏析:将春天移至面前,可听可感。 4)理趣。 例如: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己短。 赏析:直指生命的逝去的残酷现实,触动情弦,感染力大增。 5)对称句。 例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赏析:将现在与过去对举,触动心弦,打开记忆,现实与记忆的画面同时出现,生命的轮回之感油然而生,爱的传递如在眼前,增加文字的厚度。 例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赏析:对称的句子能化抽象为形象,形象揭示中年人在家庭和生命的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年人的两头:一边是老人,一边是孩子。 例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 妈妈和儿子。 赏析:母亲老了,需要儿子陪伴照顾,儿子还小,需要妻子陪伴照顾,“尊老爱幼”生动地写在散步的路上:中年人的责任、中年人的担当生动地写在散步的路上。 总之,对称的句子不但形式整齐,更是耐人寻味,饱含思想的张力。 (四)对称短诗,升华主题 公益广告最后的画外音或是字幕都会像一篇文章结尾画龙点睛一样,留一段精致而又富含哲理的话,引人深思,发人深省。那么也请同学们用上我们今天刚学的对称句,写一首小诗浓缩这小事,升华这大爱,配在你的公益广告结尾,一定增色不少。 (1)学生结合对主题的理解,尝试使用对称句做短诗。 (2)组内交流,互相激发灵感,推荐好作品全班展示。 教师给出示例: 初春田野上,两对母子,两种生命,产生了一个分歧; 粼粼波光中,一对夫妻,一种责任,承载了整个世界! (五)作业 完成并充实课本剧提纲 《散步》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人物形象。 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人物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法、学法】 (一)教法 点拨引导、多媒体辅助 (二)学法 诵读、圈点勾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同学们我们最近刚写过作文“我家的财富”,许多同学这样写道:我家虽然并不富裕,但我家有一份最珍贵的财富,那就是爱。是啊,家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它给了我们无限的关爱与温情。今天我们就跟随莫怀戚一家的脚步,去感受一下他们家最珍贵的那份财富。(板书课题:散步)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读前工作,强调读准字音。 分歧( qí ) 霎时( shà ) 信(xìn)服 水波粼粼( lín )嫩(nèn)芽 散:sǎn散文,松散;sàn拆散,散步 2、用一句话来概括。 提示: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在初春的田野上,我和母亲、妻子、儿子一起散步) 与文章第一段进行对比(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第一段交代了地点、人物、事件,但是语序上做出了调整,更加强调了散步的人。 三、品读课文,分析情感。 1、赏析第三段,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爱。 在这里谁本来是不愿去散步的,为什么?母亲身体不好还能从哪里看出来?引出第三段,赏析“熬”字。熬:忍受,忍耐,“熬”字更能体现出母亲度过冬天的不容易,表现了母亲因年老体弱而艰难过冬的痛苦情状,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太迟了,太迟了”“总算来了”可以看出“我”的焦急与迫切,更能看出对母亲的那份疼爱。 齐读第三段 2、赏析第四段,指导朗读。 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段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既烘托出了一家人散步时的祥和欢乐的气氛,也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获得新的活力! 重点品读“咕咕”,可以让学生不同声调地去读,感受泉水起着水泡的活力。 齐读第四段。 四、抓住冲突,深入理解情感。 1、初春的景色很美,而且母亲也熬过了一个严冬,出去走走还可以唤醒母亲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一起出去散步。但是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什么原因呢? (母亲年龄大了,当然想走平顺好走的路;儿子还小,想走有意思的小路。你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小路有意思?大路平顺好走,小路蜿蜒但有意思,母亲身体又这么糟糕。) 2、“如果你碰见了他们,你会帮助他们做出怎样的选择?替他们选一个合理的办法。” 作者最终做出了什么选择?为什么?(补充:伴同母亲的日子不多了。)从中看出了作者的那份孝心。适当点一下妻子的贤惠和儿子的懂事乖巧。 3、但是母亲又是如何选择的?母亲选择走小路,走不过去的地方可以让儿子背着过去,母亲主动做出了退步,雍容大度,而且方法也十分的高明。 所以最后一家人在阳光照耀下,愉快地走向那条小路。 齐读第八段,谈一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世界”大词小用。 (作者和妻子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上,肩负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担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世界”一词形象地表明了作者和妻子对生活、对家人的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 五、品味冲突,升华主题 1、在散步的过程中虽然出现了小分歧,但是正是在这冲突中让我们格外感受到了这个家庭的温馨、幸福与美好。 那么,在这个家庭解决分歧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我们从作者莫怀戚身上可以学习到什么) 这个家庭有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儿子尊重孝敬老人,事事先考虑老人,这些在不知不觉中感染着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代代传承下去,就形成了这个家的家风。 创作背景补充,所以一个家只有有了孝,有一个良好的家风,这个家才会和谐美好。 2、莫怀戚写出了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他也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从写作方面你可以向他学习到什么? 写作手法:以小见大 语言方面:环境描写 结构安排:重点写矛盾与冲突 …… 六、小练笔(作业) 假设:周末写完作业你终于可以看会儿电视,期待已久的动画片马上要播出了,但这时姥姥却提出十分想看戏曲频道,请你发挥合理想象,续写一段话,要求写出具体解决冲突的过程,并且在其中能够体现出你家的良好家风。 《散步》教学设计9活动目标: 1、通过打击乐器,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节奏能力。 2、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符点音符的节奏。 3、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一张,双响梆子6个,圆舞板6个,大鼓1个,钹2个,三角铁6个,铃鼓4个 活动过程: 一、幼儿模声学念图谱 教师导语: 一天,两个好朋友约好了去郊外散步,你们听,谁来了?(录音放青蛙叫) 呱呱|呱呱|() 1、引出小青蛙,幼儿模声练习节奏 提问: ①谁来了?②小青蛙是边走边叫着过来的,它是怎么叫的?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学青蛙的叫声吧!“准备出发”(教师用脚给幼儿踩节奏点,以给幼儿节奏标准,“准备出发”每字为一拍) 2、引出小马,幼儿模声练习节奏 教师:除了青蛙还有谁呢?我们仔细听!(录音放马步声) 的笃的笃|的笃的笃|() 提问: ①是谁来了?(幼儿自由发言) ②小马走路的时候发出了什么声音?(出示节奏图谱) 教师:小马可开心了,今天真是个好日子,有这么多的伙伴跟它一起玩,它还邀请小朋友们一起去散步呢,“准备出发” 4、连接前两句图谱,幼儿模声演绎 教师:小青蛙和小马玩着玩着还高兴的唱起歌来了,它们想一起合作给大家唱首歌,小朋友们跟它们一起唱吧,准备好了吗?“准备开始” 4、引出雨声,幼儿模声练习节奏 教师:正当小伙伴们玩的开心的时候,忽然乌云密布,你们猜要发生什么事了? 你听到的雨声是怎么样的呢? 滴答.0滴答.0|滴答.0滴答.0|() 教师:**小朋友听到的雨声可真好听,嘿嘿,原来是雨姐姐听到大家的歌唱的这么好听,也忍不住要唱上几句了,我们快和雨姐姐一起唱歌吧,“下小雨了” 教师:雨越下越大,一声巨响,吓得小伙伴们赶紧躲了起来,大伙都偷偷地钻出脑袋看,都在猜发生什么事了。原来雷电公公也被大伙的歌声吸引了,也忍不住来凑热闹了。 教师:请小朋友们动动脑筋,用一个很响很响的声音来表示打雷,你会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引导说出轰隆隆) 5、出示混合图谱,幼儿模声演绎 教师:渐渐地,雨小了,雨姐姐和雷电公公都回家了,只剩下了小青蛙和小马,但是他们还没玩够呢,又高高兴兴地继续去散步了,他们两个走在一起的声音可好听了,你们看,老师把它们的脚印都画下来了。(呱的笃|呱的笃|) 6、出示两声部图谱,幼儿模声演绎 教师:时间过的可真快,一会功夫就到了傍晚了,小青蛙和小马要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它们合唱了最后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呱呱|呱—)的笃的笃的笃— 二、幼儿模声完整演绎图谱 (一)幼儿第一次完整演绎图谱 教师:刚才王老师给你们讲了一个小青蛙和小马散步的故事,它们一路上这么开心,你们一起玩的开心吗?大家能把这个故事再讲一次给我听吗?大家一起来,和小青蛙小马散步去了。“准备出发” (二)第二次演绎图谱 教师:不仅小青蛙和小马的歌唱的好听,王老师发现小朋友们的故事讲的更好听,但是还有一点点不整齐,我们再来讲一次吧。 三、分角色完成图谱 教师:跟着小青蛙和小马玩了这么久,我现在要请小朋友们来扮演小青蛙、小马、还有雷电公公和雨姐姐,我来当指挥,分角色来把这个故事讲一次。好,现在要看指挥了,“准备开始” 四、幼儿徒手拍打节奏练习2次 教师:这个故事用嘴巴讲的这么好听,你们还能用别的办法来讲吗?(用手拍打节奏) **小朋友想出了个好办法,除了用嘴巴念以外,还可以用手拍,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五、用乐器来完整表演 (一)第一次演奏 教师:除了嘴巴和手以外,王老师还带来了很多客人来跟我们一起讲故事呢,你们看都有些谁啊?(圆舞板、双响梆子、三角铁、大鼓、钹、铃鼓) 1、幼儿给角色配对演奏乐器 教师:一下子来了这么多的乐器朋友,乐器也可急了,都不知道谁来扮演谁了。但是它们每个人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和故事里的人物的声音很像,你们可以帮助它们来找到适合它们演奏的角色吗? 2、幼儿第一次用乐器演奏,幼儿 教师:你们真是太棒了,一下子就帮它们分好了,请小朋友找到自己喜欢的乐器,然后我们一起用乐器朋友把故事讲的更好听吧!“准备开始” (二)第二次演奏 教师:小青蛙和小马听到小朋友们讲的故事这么好听,可开心了,它们还悄悄地跟我说,下次它们还要出来散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它们还想再听一次小朋友们讲的故事。 大班音乐韵律教案:遇见舞 幼儿园大班音乐韵律教案:遇见舞 演唱部分动作建议 前奏 随乐做拍手的动作 1-4小节, 随音乐节奏做“走”的动作,并在最后一个音符时拍手。 5-6小节, 背对背扭扭屁股。 7-8小节, 面对面做鬼脸。 9-10小节, 同5-6小节。 11-12小节, 同7-8小节。 游戏玩法建议 1、合乐做动作模型:幼儿自己随乐做动作。 2、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两名幼儿游戏。 3.大公鸡来了时(低八度音乐响起间奏):幼儿定住,摆一个造型静止不动,“大公鸡”在其中来回走动,以多种方式逗毛毛虫。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旋律,能合乐做出“扭屁股”、“做鬼脸”的逗乐动作,并保持造型不动。 2、迁移故事情境,与同伴合作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空间方位,并创编不同的鬼脸动作。 3、享受运用肢体、表情动作与同伴玩诙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剪辑好的音乐、电脑播放器、幼儿人手一只手腕花。 2、经验准备:幼儿有站双圈跳集体舞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活动。 师: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虫们在找朋友做游戏,他们找到了一个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脸。玩得正高兴,一只爱吃毛毛虫的大公鸡来了,毛毛虽立刻一定不动,大公鸡以为是石头就走了。 2、创编“扭屁股”“做鬼脸”的动作模型。 师:我是一只毛毛虫,我要去找朋友了,扭扭屁股,每个人都扭一扭,还要做鬼脸,怎么做? 3、初步感受音乐,并合乐做动作模型。 师:现在,毛毛虫们,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师:毛毛虫们轻轻起立,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4、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 (1)师:毛毛虫要和朋友背对背扭屁股,还要面对面做鬼脸逗乐。你们可以怎麽做? (2)师:请你和你的好朋友找个空地方试一试。 (3)请个别幼儿示范。 (4)教师哼唱音乐,幼儿随乐做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 (5)幼儿随乐游戏。 5、创编不同的做鬼脸逗乐的动作。 (1)师:还可以怎样做鬼脸逗乐?请你来试试。看看他的鬼脸是怎么做的?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的手是怎么放的? 幼儿听音乐变换鬼脸造型进行游戏。 6、迁移双圈舞的经验,换朋友进行游戏。 (1)讨论换朋友的方法。 师:我们在跳舞时换朋友,经常用什么队形换朋友? 师:现在男生站在里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动,女生换朋友,怎么换? 师:做什么动作的时候换朋友的?拍手时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么呢?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站双圈尝试换朋友。 (3)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 7、戏剧游戏:毛毛虫与大公鸡。 (l)师:这回啊,毛毛虫们,可能在玩游戏的时候真有大公鸡要来做我们哦,我们要怎么样?能不能动?我们先试一试,我来挠挠这只毛毛虫,嗯,他没动,是个小石头,这只呢? (2)邀请客人老师扮演角色参与游戏。 三、友情提示 1、在游戏活动环节组织过程中,教师遵循团体律动的傻瓜教学流程:放事一一动作一一音乐一一游戏(动作方位、游戏、交换舞伴等等),采用逐步累加游戏元素的教学策略,先引导幼儿创编、熟悉动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动作模型和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探索背对背扭屁股及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接着再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鬼脸造型并游戏,最后再加人大公鸡逗引的游戏玩法。 2、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可调整游戏难易度,如,降低难度时,可在音乐的第2、第4小节时,不必强调幼儿在乐句句末拍手。 儿童剧表演教案:马兰花 幼儿园儿童剧表演教案:马兰花 一、游戏综述 中国民间故事《马兰花》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和花草不同的个性,让勤劳和善良战胜懒惰和邪恶。故事中人物特点鲜明,表演色彩浓郁,正面形象的代表有马郎、小兰、小鸟,反面形象的代表有大兰、老猫、狼,两组形象具有强烈的对比性和明确的教育意义。幼儿同情小兰的悲惨遭遇,憎恨大兰的懒惰和老猫与狼的贪婪,特别是对“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花!”这句经典的台词不仅是朗朗上口,而且对其中所表达的勇敢、善良、勤劳等内涵铭记在心。 幼儿经过小班和中班的多次表演学习,有了一定的表演基础,对表演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幼儿听过《马兰花》这个故事以后,立刻被故事内容和情节深深地感染了,他们跃跃欲试,产生了表演的冲动,于是我们排演了儿童剧《马兰花》。 二、游戏网络 三、游戏准备 (一)经验准备 1.幼儿会复述故事《马兰花》,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 2.幼儿会唱黄梅戏《对花》和表演舞蹈《欢庆》、《美丽的家园》,为儿童剧表演做准备。 3.了解各种动物的典型特征,学习通过特定的动作来表现不同角色的特点。 (二)游戏资源 1.创设场景,准备道具。 (1)场景:树林。 (2)道具:马兰花、竹篓1个、树枝若干。 2.选配音乐。 (1)《美丽的家园>(选自小天鹅幼儿园大型歌舞剧《绿色家园》):用于第一、五场“花”和“草”上场。 (2)“凶狠、狡猾”的重金属音乐:用于老猫等第二、四、六场上场。 (3)黄梅戏《对花》:用于第三场小兰和马郎的对唱。 (4)《欢庆》中国风格的民乐):用于第六场结束。 (三)家庭与社区 1.家长为幼儿提供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书,帮助幼儿了解相关知识,丰富直观经验。 2.家长为幼儿的表演游戏提供废旧材料和半成品,并与幼儿共同设计和制作道具。 四、游戏提示 1、到了大班,由于表演情节的增加,表演剧情之间的衔接变成了重点,如果衔接不好,就会出现冷场的现象,从而直接影响表演的氛围。因此,在场与场的衔接环节,教师都会根据剧情播放相应的音乐,一方面提示相关的幼儿上场.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表演的趣味性。 2、在表演中,教师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活动,因幼儿的个体差异造成其表现也各不相同。能力强的幼儿表演的欲望和表现力都比较强,但个别胆小的幼儿却缺乏单独表演的能力。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让胆小的幼儿进行群体表演。比如表演花草或者一群小鸟,让他们在群体表演中大胆地说出台词,做出动作,这样在满足幼儿表演欲望的同时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已了3 3、在游戏中出现了反面角色,有的幼儿不愿尝试,总认为自己表演了反面角色,生活中自己就成了反面人物。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应尊重幼儿的选择,对大胆表演艟赫篇瞄;儿童剧表演 反面角色的幼儿进行鼓励表扬,让幼儿在评价的时候谈自己的感受,并介绍一些我国因扮演反面角色而大获成功的优秀表演艺术家的故事,同时请家长帮助做孩子的思想工作,让幼儿逐渐在心理上得到认同和接受,愿意表演反面的角色。 摘草莓——大班幼儿歌曲教案 活动 在翻阅《歌唱活动》一书时,我看到了“摘草莓”这个活动,歌曲旋律很轻快、活泼;歌曲内容也有些情节性,易于孩子理解,很适合孩子来演唱。但是,这个活动的第二声部设计得比较难把握。于是,我针对自己班孩子的能力水平进行了全面修改,并开展了此活动,应该说活动选材的灵感完全来源于学习,来源于书本。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快的情绪,初步学习用两个声部进行演唱歌曲。 2、在图谱的帮助下演唱歌曲。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 活动过程: 练声。 “孩子们,让我们先来亮一亮咱们的嗓子吧!” 学习歌曲。 1、欣赏教师范唱,了解歌曲与内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好听吗?”“这首歌曲比较轻快,非常的好听。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图。 2、再次欣赏教师范唱。 “再来仔细地听一听,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 根据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图谱,放于黑板。 摆放图谱。 “谁来把这些图谱根据歌曲摆一摆?”“摆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4、看图完整演唱第一声部,将歌词与图谱匹配。 “让我们看着图谱跟着老师轻轻地来唱一唱。” 三、练习两个声部。 1、讨论、了解第二声部演唱的位置。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小图谱,为了使歌曲更好听,我们还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图谱,放在哪儿呢?” “不仅要唱大图谱,还要唱小图谱,小图谱怎么唱呢?” 2、教师唱第一声部,并用体态提示幼儿演唱第二声部。 “我们来试一试唱这首歌,你们唱大图谱,我来唱小图谱。” 3、将幼儿分成两个声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时候,我们要一边唱歌,一边听别人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和谐一致就好听了。” 结束:“我们把这么好听的歌去唱给弟弟妹妹们听听吧!” 反思: 1、图谱与歌曲的结合。 在活动前,我准备了背景图、大图谱以及小图谱,活动中,我先利用大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一声部,在用小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吸引、调动孩子来参与活动,并通过摆一摆、看一看,使孩子们从中理解了歌词,记忆了歌曲。 2、动作与歌曲的结合。 由于孩子是初次尝试演唱两声部的歌曲,对于第二声部的切入,孩子们不能很好地把握节奏,所以在活动中我利用肢体动作来提示孩子,被分成两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挥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动流程层层递进,过渡流畅。 用《摘苹果》的曲调来唱《摘草莓》练声,从两声部练声到学习新歌,再加入第二声部,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过渡时,紧接练声时的情景衔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来引出新歌,引出老师的范唱。在出示大图谱时,由于每张大图谱上有两句歌词,所以范唱完让孩子说,当孩子说出一句的时候,我会追问与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风轻轻吹,还有什么在飞?”“什么在风中飘香味?”“一颗颗红草莓好象什么?唱了几次?”等等语句组织得很自然、流畅。 当然,“有完美的教案,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是活的,总会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说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这个活动中,让孩子摆大图谱的时间控制得再短一点,再紧凑一些,在请两三个孩子摆完后,我就可以清唱来纠正孩子摆放的对错与否。 《散步》教学设计10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内容,理解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涵咏阅读课文,感受生机勃勃的意境美。 3、动情朗读课文,理解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学习重难点: 理解尊老爱幼的人性美,理解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学习过程: 复习展示: 收集有关友谊的诗句,写在下面,并和同学们交流。 一、预习展示: 1、请同学们收集有关亲情的诗句、格言警句,整理在下面。 2、给加点的字注音。 分歧(),拆散(),粼粼(),妩媚(),粗犷(),小心翼翼(),涟漪(),潇洒()。 3、解词: 粼粼: 各得其所: 4.阅读课文三遍,思考下面得问题: 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从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二、合作探究: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并说出你的理由。 2找出文中写景的语句,分别写了哪些景物?你感悟到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3、“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地,走的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和同学们交流。 三、达标反馈: 1、以“散步”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家庭出现分歧时,文中说:“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其原因是什么?后来我为什么决定委屈儿子? 3、“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地,走的很仔细”反应了人物()品质,体现了()的家庭关系。 四、拓展延伸: 你知道哪些有关孝敬父母的歌曲?把歌词整理在下面吧。 《散步》教学设计11一、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理解课文真实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中品味文章内容的方法。 2、在合作探讨中提高赏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中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有人说,幸福的家犹如港湾,让我们的心疲惫时靠岸,有人说,浓浓的亲情犹如甘泉,滋润我们枯涸的心田。家因为有了真爱而温馨,因为有了亲情而美好,那么,家究竟是什么呢?是一所老房子,是一张旧照片,还是一种挥之不去的记忆?今天我们来学习《散步》,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进行一次别样的心灵之旅 设计目的:(以优美的排比句式导入,营造美的氛围。让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 (二)新授: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哪些人散步,在哪散步?读课文时要注意这些问题。 2、先看大屏幕,掌握目标 3、然后欣赏一组关于亲情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 4、配乐朗读,想象本文的意境。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读,我也仿佛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许多道理,我们来探究两个问题) 设计目的: (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通过阅读,熟悉课文内容。教师作适当点评,鼓励表扬。) 5、整体感知: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文中的几个人物谁的权力最大?究竟听谁的,是由人决定的吗?(让爱作主)(教师提醒边看书边划书,并做旁批,教师板书) 老师:一家三代在田野散步,表现出尊老爱幼,互相关爱的浓浓亲情,推而广之,人类的延续,社会的推进何尝不是这种爱的传递呢,母亲爱儿子,儿子孝顺母亲,那文中的母亲,儿子各有什么特点呢? 6、研读探究: (1)用两个字概括文中人物的特点,你最欣赏哪个人物,为什么?设计目的:(教师发挥引导的角色,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的理解。) (2)找出文中关键语句,体会其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 (3)朗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 (4)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是否还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文中的分歧。(畅所欲言) (5)这个家庭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如此和睦温馨?(爱与责任) 7、学生质疑:分组研讨 8、赏析优美语句,从你喜欢的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9、体验拓展: (1)亲情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仅停留在作者家中,还弥漫在每一个人的生活里,需要我们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那你了解哪些亲情故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2)当我们闭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便呈现在我们面前,是谁在日落昏黄时,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们归家,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仔细叮咛;当然是我们的父母。 仿写:“爸爸妈妈是_______;我是_______。”(“和美”的家需要我们用爱去经营,需要我们用责任去支撑。) 老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父母为我们做的太多了,父母的深爱我们无以回报,怎样才能表达对他们的感激,怎样才能承担起家的责任,让父母快乐轻松一些,是我们做儿女值得深思的问题。 (3)谈收获,谈感悟。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欣赏了一篇秀美隽永的散文,就好象沿着心灵的轨迹完成了一次愉悦的旅行,在旅行中,我们体会到,亲情不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不只是父母殷切的希望,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亲情不单是今天课堂上的片刻领会,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感悟,去实践。就让我们的小家永远亲情洋溢,让我们的“大家”永远爱意无限,让我们的心灵之舟在“家”这片海域里有所归依,没有终极----- (四)作业:写作文〈〈亲情树〉〉 放一首关于家的歌《让爱住我家》,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五、教学反思: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小组讨论、揣摩鉴赏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在教学方法上,我选用朗读法,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 《散步》教学设计12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提升学习力。 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质疑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体味浓浓的亲情,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三、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于潜移默化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四、教学方法 品读法、勾画圈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情感体验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数 1课时 七、教学流程 (一)情境渲染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人类拥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在这个丰富的情感世界里,我们尽情的享受着亲情、友情甚至于爱情。我想请问同学们,在这三种感情里,哪一种感情将伴随着我们从呱呱落地的婴孩至白发斑斑的老人呢?(亲情)对,亲情,亲情是我们人类世界中最丰富、最动人的情感之一,不少的文人墨客对它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你们能不能说一说你们读过关于亲情的文章吗?(生答) 师:很好,我记得小学的时候咱们学过一首《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和学生齐背)。今天,我们将一同用心灵去聆听一首亲情、人性和生命的赞歌,走进莫怀戚的《散步》。 (营造氛围,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与共鸣,帮助学生尽快走进课文营造的人性美) (二)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并思考两个问题,第一是注意字的正确读音,第二是学会筛选信息复述课文内容。 (通过听觉刺激完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让学生学会筛选并整理信息。) (三)人物性格分析 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合作探究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我”:孝顺 母 亲:疼爱孙子 妻 子:贤惠、孝顺、善良 儿 子:天真、活泼 (教会学生从文本入手,快速完成人物性格分析,达成教学目标) (四)自学质疑、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提问。 师:请同学们认真思考,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问说出来和大家一块讨论解决。 (“学贵有疑”,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师: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家庭?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个成语来概括。 (六)情感体验 1.情境假设,引发思考 假设你们一家人在看电视,在只有一台电视的情况下,爷爷想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要看新闻,你要看动画片。此时遥控器在你的手上,你会怎么做? 2.讲述亲情故事,激发感情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和她年仅两岁的女儿。有一天,妈妈趁女儿熟睡的时候外出买菜。这个时候女儿醒了,找不到妈妈,于是她爬上了桌子,爬到了窗户边。就在这个时候,她看到了楼下买菜归来的母亲。她向妈妈伸出了双手,从楼上扑了下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妈妈冲到了楼下,用双手接住了孩子,而这位年轻的母亲却因为心脏病突发而永远离开了人世。事后,消防队员们做了这样一个测试,同样的距离,同等的高度,还有一个同等重量的沙袋,可测试的结果却是没有一个消防队员能接住沙袋。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消防队员接的是没有生命的沙袋,而母亲接的是自己的孩子。这就是爱吧,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亲情。我们每天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中,我们的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的精力、心血甚至是生命! 3.朗诵本班同学习作《我的母亲》,引起共鸣。 (用孩子们身边的例子激发其情感,引起其共鸣,使整堂课进入情感的高潮,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德育教育,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七)迁移拓展 请同学们以口头作文的方式讲述你的亲情世界里发生的你最难忘的一幕,与同学们互相交流。 (既是情感教育,也是作文训练。较好实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七、教学反思 (一)优点 1.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借助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 2.在教学方法上,我有意识地选用朗读法,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 3.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我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运用圈点勾画法,品读法,讨论法抓住关键语句,反复咀嚼,从而领悟平易朴实的文字下深长的意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运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以外促内,以内促外深入理解文本体察生活,将自己的独特体验表达出来。 4.在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时,我有意识地借助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用孩子们身边的例子激发其情感,引起其共鸣,使整堂课进入情感的高潮,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育,进而突破教学难点。 (二)不足 1.后半部分,由于时间问题,给学生读的机会太少,而且疏忽了朗读指导。 2.我的情感有些强加给学生了,应该教会学生从多个角度地感悟文本,多元化地解读文本。 3.在备课过程中,对《散步》这文本剖析得不够透彻,文中的有些语句还是可以挖掘得更为深入的。 《散步》教学设计13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理解人物性格,体味人性美; 3、品析文章的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与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的品德、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我们这些远出求学的“游子”该怎样“报春晖”、报答母亲的深恩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一家人是怎样做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作家简介 (名、时、地、评、作) 二、教学新课 (一)、整体感知 1、朗读 (1)、听示范朗读。 (2)、学生谈朗读处理 (3)、再次朗读 2、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给你最深的感受。提示:主题、结构、语言等 (1)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2)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摇篮;(3)中年人的责任感;(4)“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结构(5)景物的诗意美(6)对称整饬的语言美……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大家肯去发掘,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一家人营造的温馨和谐的氛围,洋溢着的浓浓的亲情真让人羡慕,惹人向往。) 3、“读一读,写一写”。 (二)课文探究 (一家人在和煦的阳光下,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其乐也,融融。) 1、探讨课文主题,体味人性美 用两个字概括这一家人散步时所体现出的亲情氛围――“孝”、“爱” 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 (劝母亲散步、又熬过一冬、委屈儿子、背母亲) 妻子:温柔贤惠 (在外面,总听我的。) 儿子:听话(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改变主意) 主题:家的和谐与温馨——尊老爱幼 2、品味语言 (1)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二人背得吃力吗?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呢? 参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其实,我们还可以读出儒家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 (2)第4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描写了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第三段写的是“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潜台词是什么?死神的背影是让人望而生畏,当它悄然而至的时候,气氛压抑,令人窒息,文章在这的感情基调变得深沉的,很显然不能让阴云笼罩着我们散步时头顶上的星空,作者这几句轻描淡写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让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 (三)、迁移拓展,抒写亲情,发短信给至亲。 散步在缓缓的进行着,作者的笔尖蘸饱了情感,亲情在字里行间不经意的流淌着。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也拨起了感情的弦,心中有千言万语想对知心的人倾诉。请同学们按照屏幕上的要求,以亲情为主题,发一条短信,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把它发给你的亲人…… 三、教师小结: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 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同时要知道我们现阶段的责任,那就是勤奋学习,这就是对“三春晖”-----母爱的最好的报答。 四、作业布置 1、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2、读意大利作家德 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散步》教学设计14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4、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学会感恩的美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学会感恩美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设计: 诵读品味法点拨引导法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说事、品情、赏景、析意、悟法。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引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看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美景?——一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真美!就让我们在这春天的美景中散步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二)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有感情的朗读,特别要把读重音的字词在下面做标注。朗读后思考两个问题,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会读了吗? 检查生字词:分歧qí蹲dūn下熬过ao霎时sha粼粼lin (四)归纳主要内容: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要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概括)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在初春的田野散步。 多媒体展:散步 (小)事件——(大)主题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浓浓亲情:尊老爱幼 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责任重大:整个世界 “以小见大”的写法 三、深入阅读,品味语言: 默读课文,品味这篇文章清新、质朴,但是却又意味深长的语言。 多媒体展示:把这篇散文中最能打动你的字词句找出来,然后说一说为什么这些地方打动了你? 师生交流,品味语言 重点:怎么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儿子和母亲为什么是整个世界?这一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母亲养育我,她老了,赡养她是我的责任;儿子是祖国的未来,养育他也是我的责任。其实这句话强调了我深深地责任感和使命感,富有哲理。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 怎样朗读这段呢?又有柔情又要厚重,重音要读出来。 (三)归纳品味语言的方法 我想通过刚才的品味,同学们应该懂得如何品味语言了吧?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品味呢? 关键的字词句、句式、修辞、标点符号。 四、推己及人,感受亲情 (一)说一说你的亲情故事,让我们分享你的感动。 (二)最后让我们用一首歌表达对的父母的感恩与祝福。 《散步》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主旨。 2、通过指导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对比阅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相互体谅、相互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教学难点】 品味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讨论法、品读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强调课前自主探究课文,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2、教师:准备上课用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老师先来个简单的调查:近段时间,有和父母、家人一起去散步的同学请举手,很长时间没有和父母、家人一起去散步的同学请举手。然后,分别请两类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发言) 老师:是啊,和家人一起去散步能给我们一种温馨幸福的感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莫怀戚写的一篇叙事散文──《散步》。 (此环节主要是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做铺垫)。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2、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说明理由并有感情的朗读。 抽两、三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点评,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出本文的感情基调及语速等。 老师:要朗读好一篇文章,首先要确定它的感情基调:是欢愉还是悲哀,是轻松还是沉重? 学生回答后明确: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愉快而深沉,因此本文的语调平稳,不应过高或过低,语速为中速为主,语气温和、亲切中含有庄重。第4自然段应快些,第6、8自然段应慢些。 学生按本文的感情基调,再次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请同学们依照自己的理解概括介绍课文内容 老师:(投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准备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自己的理解介绍课文中的人物。 2、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四人小组进行交流,再在班上发表,允许有不同的表述,如1题可能有如下表述:①一家三代四口人:我,母亲,妻子,儿子;②祖孙三代;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④老年人、中年人、少年;⑤慈祥的奶奶、孝顺的儿子、贤惠的儿媳、天真可爱的孙子。教师在学生表述的基础上顺势引导,并形成板书。 四、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题目好吗?请你换个角度为本文拟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学生先进行四人小组讨论,再班上交流。 明确:文章选取家庭生活中平凡而又内涵丰富的一个镜头──散步加以渲染,展示人间真情,表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小见大,很有艺术性。 当然,也可以说不好,言之有理即可,鼓励创意。如有的学生以“责任”“三代人”“路在延伸”“背(bei)”为标题,教师应加以肯定。 五、学生自由品读课文 学生自由选择以下问题中的一两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再班上发言。 问题:(投影) 1、文章哪些描写最让你感动?请举例谈谈。 2、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话?为什么? 3、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六、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母亲和儿子走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体会这一段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的主旨。对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文中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成熟的生命),上有老,下有小,而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起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时候的责任感、使命感。上有老,下有小,要兼顾两头。两头都能顾及当然很好,有时无法兼顾,应该先顾哪一头呢?“我”决定委屈儿子,顾母亲那头,这一问题的解决说明我们要尊老爱幼,但当尊老与爱幼不能兼顾时,应选择尊老,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家庭伦理道德的准则,因为疼爱老婆孩子是自然而然的,容易做到,孝敬老人就不易做到了,所以尊老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美德。 (教师因势利导)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对他们提出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让学生领会了文章的主旨,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一家三代人的互敬互爱,领悟到先尊老的家庭伦理道德,培养了学生的责任、使命及珍爱生命的意识,同时也让学生品尝到了合作学习所到来的快乐。) 七、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投影) 1、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2、与课文相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理由。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 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范文呢? (过渡)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较二文,体会散步的精彩之处。 提示:可以从内容,人物形象,语言,写作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 (允许答案多种多样,举例说明) 内容: 《散步》比《三代》内容丰富:《散步》有景物描写,《三代》没有。 《散步》比《三代》内容有深度:《散步》不仅抒发了作者对家庭的一种责任感,而且表达了对生活乃至整个世界的责任感、使命感,而《三代》则没达到如此深度。 人物形象:《散步》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语言:《散步》中用了很多两两对称的整句,互相映衬,读来有味有情趣,有节奏感,而《三代》则没有。 《散步》的语言风格多样:清新、活泼、精美、深沉。而《三代》语言风格单一。 写法:《散步》以小见大,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散步,反映尊老爱幼的社会重大主题,《三代》写法一般。 教师小结:通过对比阅读,同学们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多种写作手法,为自己的文章添光加彩。 八、拓展延伸,内化理解 仔细回忆,你的家庭中一定也有像《散步》、《三代》那样体现浓浓亲情的感人细节,如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请你挑出最让你感动的细节,说给大家听。(学生先在草稿纸上写一写,做好准备,再发言。) 学生发言,教师适时加以点评。 九、布置作业 1、把上述的发言稿整理成一篇短文。 2、布置一个特殊的家庭作业,晚上给爸爸妈妈洗一次脚,让我们在生活实践中感悟亲情。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