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六年级《自己花是让别人看》教学设计 |
范文 | 六年级《自己花是让别人看》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自己花是让别人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设计理念】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本节课就是以习作为导向进行课文阅读,让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感悟德国的风景与风俗特点的同时,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优美词句,在读中学习通过观察加想象写景体现民族风情的习作方法。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及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 2、品评重点词句,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学习作者通过观察和想象写景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并从中体会蕴涵的哲理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推敲中读懂词句,积累语言,从中体会蕴涵的哲理和情感,学习通过观察和想象写景体现民族风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书籍、网络等)完成预习单;教师制作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抓“题眼”,引发思考。 1、出示季羡林照片,介绍作者并导入课题。 季羡林爷爷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他精通12国语言,同学们知道吗?1935-1945年,季羡林爷爷在德国留学整整十年,德国人民独特的民族风情,给他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四十多年后,当他再到德国时,感慨万千,不禁写下了这样的名篇。一起读! 生: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注意!谁的花?又是让谁看的?请,再读! 2、扣紧课题,引出主线。 (1)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眼睛,请你回忆回忆,当你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你的内心是怎样的感觉?如果让你用一个标点符号来表达当时的感觉,你会用什么符号?拿笔写在课题的旁边。 (2)作者一开始也像你们一样有疑问,但多年后却发出了很大的感慨(板书“!”),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感慨的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如果让你从这个句子中找出两个关键词,你会找哪两个?(指名答并板书:奇丽、奇特) 过渡:这究竟是怎样的奇丽景色,怎样的奇特民族,能让作者如此感慨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探索一下吧! 二、抓“美词”,品读“奇丽”。 1、合作探究一 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奇丽景色的句子,用笔画出关键的词语,组内互相交流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并试着带上感情读一读句子。 2、小组汇报(句子、关键词、感悟、朗读) 课堂组织: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一寸金。 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学生汇报时相机板书) (小组汇报后,相机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姹”“嫣”,并理解词语,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个用“花团锦簇”,哪个用“姹紫嫣红”,然后结合图片把“花团锦簇”和“姹紫嫣红”说具体。“花团锦簇”体现花多、花茂盛、侧重写花的形态,“姹紫嫣红”体现花五颜六色、十分艳丽,侧重写花的色彩。“应接不暇”的“暇”是指空闲,“不暇”就是“没有空闲”,就是说:这里的花非常奇丽。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怒放的,还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看得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这就叫做——应接不暇。) 引读:走在哥廷根的街道上,抬头向上看,你总能看到——读句子;走在柏林的街道上,抬头向上看,你依然能看到——读句子;走在德国的任何一条街道上,抬头向上看,你都能看到——读句子。好一片花的海洋啊!谁愿意把这么美的画面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三、抓“文点”,训练文笔。 过渡:如此美的画面,作者是怎样描写出来的,谁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1、用不同的线划出观察与想象的部分,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生答后教师总结:写景,无非就是观察加想象。板书“观察、想象”)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迁移习作(学以致用) (1)试着用上“观察加想象”的写景方法,用一段话描绘一下你课前准备好的风景图,时间5分钟。写好后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汇报 课堂组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小结并过渡:观察加上想象就能巧妙地把一处风景写得更具魅力,而这篇课文不同于一般写风景的文章,作者这里的描写不仅仅是为了把景色写美,他更大的目的是——(通过描写德国的奇丽风景,表现德国的奇特民族风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 四、抓“佳句”,感悟“奇特”。 1、合作探究二 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奇特民族的精彩句子,认真读一读,仔细想一想,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意见。(经过思考的语言更精彩,注意组织好语言,把话说清楚,把体会说具体) 2、小组汇报(说句子,谈体会,感情朗读) 课堂组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机出示句子: (1)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接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A、花的“脊梁”是哪?(花的背面,只能看到花的枝干、叶子) B、如果你是作者,刚到德国,看到德国人这样养花,你会有什么感受?(奇怪、不理解)好,就把你的这份惊奇读出来吧。 C、是啊,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创设情境)现在你们就是德国的养花人,老师当记者,采访采访你们(注意,我要开始讲德语咯) ——你好,你喜欢养花吗?(老师这是中国式德语,呵呵) ——生答 ——你好,你是怎样养花的? ——生答 ——你好,你们这样辛苦养花,自己只看到枝枝叶叶,这不是白费功夫了吗? ——生答(预设:在家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嗯,我要采访一下我亲爱的房东太太,注意房东太太的表情哦)房东太太,你养花也是给别人看的吧? ——生答(正是这样!) 你刚才为什么笑了?(理解“莞尔一笑”,注意“莞”是多音字) ——生答。(预设:一是你发现了花是给别人看的,所以我发出了会心的笑、和蔼的笑,二是我为自己的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而自豪地笑、快乐地笑。) (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理解“耐人寻味”,生活中有这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吗?联系生活举例说明。) 师:是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才是生活的真切境界。真正爱花的人不是把花养在屋子里孤芳自赏,而是要让更多人欣赏它。这就像诗人说的,“我付出了一缕春风。收获的却是整个”——(春天) 3、小结:其实,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民族风情,不同的风景也许就蕴含着不一样的特色。(你们从搜集到的异国美景图中了解到什么样的异国风情了呢?指名说说) 五、借“书库”,拓展延伸。 1、师推荐阅读异域风情丛书(要想了更多的异国风情,就去找找“异域风情丛书”吧) “异域风情丛书”是一套集历史、文化、地理于一体的旅游知识丛书。每一集以国家、地区或城市名称为书名,详尽介绍了当地的风光名胜、历史背景、文化渊源,内容新颖独特,信息丰富完整,文笔生动流畅,图文并茂。 2、师推荐阅读《留德十年》 当一样风景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传统、一种风情,它就会变成一种永恒的美丽,永远定格在你的心中。 课文最后,作者说“我做了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这梦里会有什么呢?今天学习之后,大家不妨去找找季羡林先生的作品,(课件出示《留德十年》)《留德十年》记载了作者在德国十年来的点滴,读了这部作品之后,你就能够明白,他的梦境里究竟有什么。 3、学生推荐阅读并说明推荐理由。(鼓励学生推荐关于异域风情的书籍) 结束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季羡林先生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了解了德国(奇丽的风景)和(奇特的风情),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民族精神,学会了通过观察加想象去写景体现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其实,这篇文章的构篇很独特,作者巧妙地把自己的情感变化贯穿于全文,想去探究吗?好,我们下节课再继续探究。下课!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花团锦簇观察 奇丽(风景) 姹紫嫣红想象 奇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风情)感悟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