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音乐课教学设计 |
范文 | 音乐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课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音乐课教学设计1一、课程改革与教学设计有什么关系? 二、按照《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应树立哪些新理念?应探索哪些新方法和新策略? 三、当前课堂教学上存在大量高耗低效的教学浪费现象,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优化教学设计角度去思考,应该怎样加以克服和解决?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课堂上是否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教学设计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多数教学水平高,课上得比较好总是有一定的教学设计能力。而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差,水平低,表现在课堂上就是他们不会做课堂教学设计。因此,教学设计在教师教学能力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既是教师的一种综合能力,也是一种创新能力,因为设计教学的过程,既可体现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又涉及教师驾驭教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它反映的是教师的创新思想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教学才能上层次、上水平,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研究表明,今天的教学设计和以往的备课(教案)是不相同的。 首先从着眼点上看,以往备课教师关注的是“课”,忽略的是“人”。教师为如何“讲”而做准备。而教学设计则不同,它关注的是“学”的研究,探究的是“以学定教”问题,这是符合新课改教学理念的。 其次,从发挥教师作用看,以往备课教师是在执行贯彻教学大纲,教师研究如何去原封不动地传授好教材的知识。我们的教师无异成了二传手。因此教师的个人的教学创造性,教学个性无法得到发挥。而教学设计则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提倡创造性使用教材,需要教师具有优化组合教材的能力,要求教师高了。 俗话说得好,凡是预测立,不预则废。 什么是教学设计?所谓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课前为完成教学目标,预测教学内容、学习环境、学生行为、教师行为所引起的结果,并筹划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行为的总体构想。 那么教学设计与课改有何关系哪?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预示着基础教育改革是一次从教育思想到教学内容,从教学组织形式到教学评价的深刻的变革。这是一次带有文化转变意义并改变教师角色整体系统的深刻的改革。因此,教师要在教学整体设计上加以突破。没有整体教学设计上的转变和突破,就不可能贯彻精神,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例如:传统教学模式六步法-师生问好-发生训练-复习歌曲-新授课-歌曲处理-综合表现。可以看出来这样的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封闭在教师划定的圈子里,与新课改相违背。按新课程理念我们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活动体验-师生探索-拓展延伸。这样才能真正给学生更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空间,使他们积极主动发展。 课改实施以来,大多数教师在备课时已用新教学设计替代传统的“教案”有的教师把教学设计分为“设计理念”“设计特点”“教学过程中设计意图”后附“课后反思”。 有的教师教师教学设计含有“分析教材”“分析学生”“设计理念”“设计思路”“教学过程”后附有“教学手记”。各人有各人的特色和写法。可以看出课改后教学设计从浅层次的编写教案进入深层次的教学设计。 但目前我们课堂教学严重存在高耗低效的教学浪费现象.表现如下: 1、教学目标意识不强 教师备课时间不充分.弄不清教学目标,上课抓不住重点,难点,课堂随意性大,东扯葫芦西扯瓢,教学完全处于盲目状态. 2.教材处理不当 由于教师不做总体设计。教材没能很好处理。重点不突出,主次不分明。由于不善于教学设计,内容不连接,缺乏整体感,没有教学主线,缺乏条理性。 3.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教师讲的多,不给学生思考、交流时间。更没有活动自由的空间。造成学生没有兴趣,失去学习的欲望。 4.追求形式,不重实效 不重实效,只是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学生自由放任,轻轻点水,缺乏内涵。导致教学时间精力上的浪费。 要解决以上的问题,必须靠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 教师在新的教学设计中应转变六种意识。 —.树立课程意识。 传统教学教师有的是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参意识,而缺少的是课程意识。按照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也就是我们要树立大的课程观。 那么树立课程意识,意味着什么? 首先,发挥课程的整体功能。教学过程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境五种因素整合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只有孤立的每个因素都集中整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发挥课程功能。 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组织形式、环境五个因素的整合。就决定了它是独特的且永远变化的。课程不再只是载体,而是教师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 其次,教学组织形式由接受式向探究式转变。 传统式课程观,教学组织形式主要以“讲授法”为主的单项信息交流。新课程课堂上教师变“讲师”为“导师”师生信息反馈,成了多层次、多通道、多方向的立体信息交流网络“多功能协调”、“立体化”渗透。 第三、教师要由被动地执行和施授课程,变为主动开发创新课程。 以往的教学理念中,课程是国家的事,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参考书都是专家编织出来的,与教师没有什么关系。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不是被动的执行课程者而是课程创造者,师生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维持生成和转化的过程。 二、树立过程意识 传统教学的教师缺少过程意识,重结果、轻过程。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增加过程意识,不仅要重教学结果更要注重教学过程的本身价值。 案例 增强过程意识,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过去是清一色答案。没有问题。知识的价值就在于它为问题而存在。可见我们的过去课堂教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问题”清一色的标准答案,相同的回答,相同的动作,整齐划一,而新课程强调的是给学生留下问题,让学生达到课虽尽,余味却无穷。 新课程中,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教师带着一个问题走进课堂,学生带着无数问题走出课堂。 三、树立导学意识 所谓导学意识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动力、方法、交往方式、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评估的关注、组织和指导。 树立导学意识首先教师要有“以学定教”的思想。教学设计要以学习者为出发点,关注和挖掘学习者的内部潜能、突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与快乐。 其次,树立导学意识、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的指导。陶行知说:世界上的先生有三种。第一种是只会教书,把学生当成书架子字纸篓。第二种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他注意的重心从书上移到学生身上了,不象从前拿学生配书本、而是拿书本来配学生了。而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地位。第三种先生是好的先生,他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生学。把教与学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一辈子负责,是本次课改的重要任务。 影响学生学习活动有两大系统:即动力系统和操作系统,但作用不同。 四、树立开放意识 传统教学设计一般把学生封闭在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活动里。新的课堂教学设计要突破这三个中心,实行开放式教学。 如何去突破三个中心?首先,突破课本为中心,改变过去讲“课本课本、 一课之本”,提倡开发课程资源,即在学好用好教材基础上,还要超越教材,教材只不过是例子。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其次,突破教师为中心,课堂不在是由教师垄断的一统天下。教师角色和责任,在于引领和点化,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质疑,最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突破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用大量静态化转变为大量的动态分解分样的教学组织形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创设各种情景。) 再次,突破课堂为中心,可以在教室内还可以到室外。(看剧、听音乐会、专业教师训练、网络) 五、把握整合意识 传统强调学科独立,学科本位,科目过多,课改整合基础教育把各种知识分成若干的学科来进行教学。许多分解的知识本身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联系十分紧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发和利用资源时,必须具有整合意识,以本教学知识为主。尽可能去吸收各学科知识的素材和营养。(城四 整合教研组) 六、树立创新意识 课改突出特点是为教材的编写,为教师开发处理教材,为教师组织教学选择教学方法,为学生评价学习有一定的空间。奥托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只不过都埋藏在人的较为深层的自我里,只有付出辛苦且常常去挖掘才能得到宝。”希望每位教师做一个创造型的教师。不断的挖掘自身的创造力,从而去发现自我、创造自我、超越自我、优化教学设计,形成“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一级一级的登上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音乐课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白鸽》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白鸽》体会二声部歌曲演唱的特点与美感,在演唱中感受集体主义的精神,体验合作带来的愉悦。 2.能准确的听辨二声部歌曲,掌握画旋律线的方法,了解轮唱并进行合唱、轮唱。 3.能用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能用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合作轮唱歌曲。 教学准备:微视频、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预习前检 师:同学们,听着音乐跟老师做律动,看看谁做的好? (该音乐为歌曲的伴奏)。好!同学们做的真棒,大家觉得这段音乐是否熟悉?不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白鸽》。相信同学们通过预习对歌曲已经有所了解。现在,请将你预习的情况汇报给大家吧。 老师在布置预习任务的过程中,给大家留了几个问题。在交流学习成果之前,让我们一起完整的聆听一遍歌曲。(选择你喜欢的律动动作为歌曲伴奏)请同学们拿出《自主学习任务单》。(多媒体出示课件) (聆听歌曲回答第一个问题) 1.该歌曲的节拍、强弱规律是什么?生:二拍子歌曲 师:你从哪里看出这首歌曲是二拍子的?生:从书上得知、从刚刚的律动中。师:不错!有的同学通过听歌曲都能感受出歌曲的拍子,希望同学课下多听,多感受不同拍子的音乐给你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2.歌曲有几个声部?生:二声部师:你从哪儿看出的?生:课本中、通过听音乐有两组声音... 师:(出示课件,简单介绍二声部的演唱形式)(现在我们再听一遍回答第三个问题) 3.感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师:通过聆听歌曲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歌曲带给你一种怎样的情绪? 生:通过听音乐感受到歌曲比较欢快...带给我一种快乐阳光的情绪。师:同学们,我们通过感知歌曲的结构、情绪得知这首歌曲是一个比较欢快的二声部歌曲,你想不想知道这首歌描写了怎样的内容? 4.感知歌曲的内容。 (播放微视频,分享和平鸽的故事) 同学们通过看微视频,得到怎样的启示?生:... ... (二)、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小组交流学习难点,为歌曲学习做好准备。 师:同学们,现在以四个人为一个小组,讨论在学习旋律、歌词、节奏、演唱形式方面遇到哪些困惑? (三)、微视频助学,展示交流 (播放微视频逐一解决困惑的方面,并做展示交流) 师:小组讨论你们遇到的困难并交流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克服。生:我们组歌曲旋律的演唱是难点,总是找不准音高。师:好,哪个小组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生:我们可以用画旋律线的方法学唱歌曲。师:这个小组的同学给我们说用画旋律线的方法。好!我们一起试试吧!(播放微视频画旋律线)一起学习并学唱。 师:还有哪个小组有难点没有解决?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生:... ...师:我们解决完难点现在跟着老师的琴声一起唱一唱吧! 师:我们试试男女生比一比哪一组唱的好?(分组演唱等多种形式的演唱)生:。。。师:同学们唱的非常棒!现在我们试着小组合作试着唱一唱二声部吧!在练习之前同学们认真观察先比较 一、二声部什么相同与不同?生:二声部少了最后一小节前面都一样。师:嗯,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这里出示课件简单介绍轮唱)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播放歌曲聆听) (四)、教师点拨,解决难点 1、感受“轮唱”的效果。师:当这只乖巧的鸽子在呼唤我起床时,另一只鸽子也加入进来,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两只鸽子的歌声重叠在一起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播放轮唱)师:在亲自体验之前,我先来告诉大家怎么样看“轮唱”的谱子,在《白鸽》这首作品中,分了两组人来演唱歌曲,第一组人只看每个大括号里的第一行歌词,第二组人只看大括号里的第二行歌词,听明白了吗?尝试“轮唱”的演唱方式。通过各种途径巩固练习“轮唱”。 (师生合作、分组等) (五)、拓展交流,总结提升。 那你能不能再加上舞蹈试一试?(同桌两人一组,跟老师一起舞动起来)师:你们的舞蹈让这首歌曲变得更动听了!同学们,还记得这首歌曲是哪个国家的歌曲吗? 生:捷克。 师:对。捷克是欧洲的一个非常美丽的国家,领土面积不是很大,但是它的音乐文化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捷克的很多儿童歌曲深受世界各地的小朋友们喜欢,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段捷克的音乐,请同学静静地听,这段音乐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师:同学们,对比一下这段音乐和我们学唱的《白鸽》,在速度、节奏和情绪方面有什么不同?生(略) 师:同学们,音乐就是这么神奇,不同的音乐,她的情绪、节奏、速度都是变化的,这样才有了优美抒情的《念故乡》和欢快活泼的《白鸽》。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就上到这里,让我们伴着欢快的音乐走出教室,再见! 音乐课教学设计3一、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卢沟谣》,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2.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4拍长音,反复记号,把握歌曲的旋律特点。 3.通过学唱此歌,用主流文化滋润同学们的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审美观,传承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掌握歌曲中的节奏,旋律特点,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三、教学难点: 歌曲中附点节奏,四拍长音的处理。 四、教学过程: 学生随音乐进入教室准备上课1.律动2.导入: 虽然刚刚的律动很欢快,但我们今天的话题却有些沉重。同学们,在我们中国有这样一座桥,它一边是历史的崎岖,一边是和平的坦途,八百年风雨迷障,积淀了沧桑,绘制了庄严,它就是“卢沟桥”。它到底承载着怎样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3.观看视频,了解“七七事变”。 从“七七事变”开始,中国人民展开了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中国人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建立起了一个全新的中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以这段历史为背景而创作的歌曲《卢沟谣》。 4.老师带来了陶笛,老师先来吹奏一遍,同学们欣赏一下。老师表现的肯定也不是很好,我们来欣赏一下原唱,体会一下歌曲的情绪,整体感受一下歌曲。 ——欣赏卢沟桥图片。 5.看书,了解歌曲的基本信息和符号、标记。 1=F 4/4中强渐强强更强中速渐慢稍慢渐快中速渐慢6.模唱歌曲7.填词演唱8.难点解决。 9.分角色演唱歌曲,或其它形式演唱歌曲。 五、课堂小结 《卢沟谣》是一首历史童谣,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空洞说教,力图用简单深刻、清新质朴的语言,再现中国发展变迁的千年历史画卷,力图聚焦永定河、卢沟桥、宛平城这些特殊的深深打着中华民族烙印的载体,折射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希望同学们通过歌曲的学习能够“勿忘国耻,爱我中华!” 音乐课教学设计4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中获得美和丰富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理论依据: 生本课堂重在于全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其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我们的生本音乐课堂教学是把一切学习的权利交还学生,提倡把学习、思考的时间、空间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合作学习的舞台,它是在老师的适当指导下学生感受、学习新知识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与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不谋而合。 本课音乐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以体验、合作、表现音乐为主线。以兴趣为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鼓励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创造。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捷克民歌,C大调,2/4,一段体,二声部轮唱。旋律流畅,节奏规整,歌曲由三个乐句组成,结构虽然短小,但是旋律流畅,情绪欢快,表达了“我”对白鸽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感受两个声部表现出的和声美,指导学生运用自然真挚、有控制的歌声表现歌曲,同时教会学生看二声部的歌谱。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个性差别大,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对自然界和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和乐器进行模仿,能够随着熟悉的歌曲和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乐于参加各种演唱活动,并能在唱歌演唱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用自然的声音进行独唱、轮唱等等。并且乐于参与各种演奏形式。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优美的声音演唱《白鸽》,体验歌曲的欢快情绪和愉悦情感。 2.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有感情地表现二声部歌曲。体会二声部歌曲演唱的特点与美感,在演唱中感受集体主义的精神,体验合作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点:能正确把握旋律的节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感受合作互动的美感。 教学难点:演唱中能准确把握旋律与节奏,在“对抗”中保持平衡与自然,体验合作,感觉声部的和谐美与层次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聆听《白桦林好地方》 师:我们刚一起演唱了这首《白桦林好地方》你能告诉我这首歌是那一个国家的民歌吗?在这册教材里我们学习了很多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歌曲,你想想《小小少年》是那个国家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首捷克的民歌《白鸽》。 二、节奏训练 2/4DD DD , DD DD , CC ,B 1、齐读节奏,要求学生边读边用手点出节拍,两遍。 2、节奏卡农,分两组进行合作练习,第一组连续读两遍节奏,第二组空四拍开始。注意学生在读节奏的过程中要手打节拍,保持一个速度。 三、发声训练 1、复习音符的位置,老师指,学生轻声说唱名并做出手式。 2、陏琴演唱音阶,注意发声方法。 3、模唱,学生听琴看老师手式模唱歌谱中重要的乐句。 4、清唱歌谱,老师用手式带学生演唱歌。 四、新授课 1、初听歌曲,感受情绪,听一听与我们之前的歌曲有什么不同歌曲清新、琅琅上口,展现了清晨时的一派宁静、清新的气氛。表现出人与白鸽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景。 2、复听歌曲,感受轮唱 教师导语: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我们之前学过,你还记得吗?咱们再听一遍,请你回忆一下! 学生回答,教师给予纠正。点明歌曲为二部轮唱的演唱形式。 3、介绍捷克,学生看PPT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白鸽》捷克的民歌,就让我们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一下捷克吧。 捷克,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国,东靠斯洛伐克,南邻奥地利,西接德国,北毗波兰。地处北温带,受海洋气候影响较大,年均温度6.5℃。年均降水量为696毫米。面积78866平方公里。人口一千多万人。其中90%以上为捷克族,官方语言为捷克语。主要宗教为天主教。捷克首都,布拉格。捷克在音乐创作上有着优秀的传统,在欧洲音乐中独树一帜。 师:如果那个同学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可以课下搜集一些资料来和大家分享。 4、学唱歌谱 1)、学生通过手式学唱歌谱,注意学生在演唱时的音准。 2)、跟伴奏视唱歌谱(五线谱教学软件) 学生从慢到快学唱歌谱(60、80、100速) 5、歌曲演唱1)、唱一声部歌词 学生随琴演唱第一声部歌词,要求能正确而熟练地唱出第一声部旋律。唱熟后分组检测。 2)、学生分声部轮唱,进行合作练习。 师:轮唱的特点就是有两个声部,一前一后的演唱。(出示二声部动态歌谱) A、学生随音乐跟唱第二声部歌曲。 提示学生:同学在录音演唱了两小节(数四拍以后)之后进入演唱,静心保持旋律的准确流畅。不要分心,按节奏演唱自己的旋律部分。既保证各声部的旋律正确和节奏饱满充分,又要“耳听六路”,感受声部的不同层次,体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矛盾”与“统一”。体会合作的快乐。 B、老师请几个同学和老师一起合作演唱歌曲。 学生唱第一声部旋律,老师唱第二声部旋律。让同学们清晰地感觉轮唱的不同层次和效果。 C、学生分声部演唱歌曲。 教师导语:我们能够准确的和录音轮唱了,那大家能不能自己试试呢?教师提示:当和录音轮唱时旋律、节奏基本上做到统一准确后,教师指导学生向“均衡”与“和谐”的高目标迈进。要求学生份两个声部演唱,各声部不要声嘶力竭地“抢风头”、“比嗓门”,而是力求保持声部的轻松自然,唱出旋律的递进感和强弱分明的节奏。由于整个旋律中每颗音符都没有连音线,因此每个字音力求自然轻快,不要唱得过强过亮。四分音符要饱满,二分音符要拖够时值,让声音平稳延伸。 D、歌曲处理、提高。 师:你可以想像一个画面:清晨,阳光明媚,空气清新,阳光从窗子射进屋里,这时,有一只白鸽停在了窗台上,正咕咕咕的叫着,多美的画面啊。这时应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呢? 我们用自然的声音演唱,自己演唱的同时还要听到另一声部的声音。你可以想一想:男孩睡的可真香啊!我们用什么样的情绪来呼唤他呢?急促,亲切,跳跃的声音。 我们来看看,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的旋律一样吗?那哪个声部先唱?注意了,第一声部比第二声部多了一个快起床。我们大家分为两个声部,一起来唱唱。 3)、检测练习,更好的完成歌曲、表现歌曲。请学生到前边来演唱歌曲。 五、拓展 欣赏捷克民歌《牧童》让学生多了解一些捷克的音乐。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捷克的《白鸽》这首歌曲,也体验了轮唱的演唱形式。你们知道吗?外国还有很多优秀的民歌作品,它们代表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希望大家在课余时间能够多欣赏一些外国民歌,增加自己对各个国家民歌的了解。 音乐课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新疆风格的音乐与舞蹈。 2.学习用欢快的情绪,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3.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分析: 这是一首根据新疆哈萨克族民歌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2/4拍,一段体,大调式。曲调清新优美,情感真挚热烈,突出了本歌的民族风格。歌词以第一人称出现,采用借物抒情的手法,表达了儿童热爱边防军,赞美边防军,立志学习边防军的真挚感情。 教学过程: 1.播放小阿尔法的歌舞表演,导入新课。 2.提问:你们认识他吗?他是哪里的小朋友呢?(答:小阿尔法是新疆的小朋友。) 3.师简介新疆,并通过图片,多媒体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 4.师:今天老师还请了一位来自新疆的叫做吐依拉的小朋友给我们唱首《我爱雪莲花》,大家请欣赏。 5.播放音乐,学生完整地聆听歌曲。 6.学生初步谈感受,师提问:你知道雪莲花生长在新疆的哪里吗,吐依拉小朋友要把它送给谁呢? 7.学生复听一遍,回答:雪莲花生长在天生上,吐依拉要把花送给边防军叔叔。 8.师问: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要把花送给边防军叔叔呢?师讲述关于吐依拉与边防军叔叔的故事。 9.总结:边防军叔叔真勇敢,真伟大,让我们也用歌声来赞美他,把鲜花送给他吧。 10.学生跟着音乐唱一遍。 11.启发学生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师评价表扬。 12.师:吐依拉希望自己长大了可以跟边防军叔叔一样保卫国家,你们有什么样的理想和愿望呢?学生谈自己的理想。 13.总结:希望同学从现在起好好好学习,将来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学生齐唱歌曲在本课歌曲声中结束。 音乐课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通过欣赏《天堂》《牧民的一天》等歌(乐)曲,激起学生对草原音乐的兴趣,并能初步了解蒙古族音乐。 [智育目标]:能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美丽的夏牧场》的意境,并能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更好地表现歌曲的内容。 [素质发展目标]:通过自己搜集素材、自己组织、主持的班级音乐会“美丽的草原”,锻炼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知“草原音调”(主要指蒙古族的);自己组织班级音乐会。 [教学难点]:在读谱教学中进一步熟悉1=G的五线谱音位。 教学准备 录音机 多媒体 学生活动设计 欣赏 唱歌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男声独唱歌曲《天堂》,这是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创作并自己演唱的。腾格尔生于内蒙古,从小就深受蒙古音调的浸润,又受过良好的专业音乐教育,所以,他的演唱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和原汁原味的蒙族音乐风格,我们再来听一首腾格尔的成名之作《蒙古人》,歌词大意是“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我出生在牧人的家里,辽阔无边的草原是哺育我成长的摇篮,这就是蒙古人,热爱故乡的人。” 教师请学生讨论旋律和歌声有些什么特点。 2.欣赏电子琴独奏《牧民的一天》。 这首乐曲运用电子琴多变的音色,生动地描绘了蒙古族牧民一天的生活劳动情景。乐曲由五个部分组成,请先听引子(教师在琴上弹奏),再听A段和B段的音乐(教师在琴上弹奏)。 (1)初听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各段落的分段和衔接。 (2)复听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各段落运用的音乐素材及表现的意境。 (3)根据音乐和课本上插图的提示展开想象,分别用语言来描述各段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4)按课本要求,将五段音乐排序并分别命名。 3.为歌曲设计演唱方式。 (1)复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欣赏合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感受齐唱与合唱不同的效果。 (3)请同学们思考在没有合唱的情况下,如何巧妙地设计、安排各种演唱形式,将这首歌曲唱得更动听。 (4)学生试唱各种方案, 4.读谱练习《草原上》。 (1)现在,让我们来视谱学唱一首蒙古族民歌《草原上》 (2)教师弹奏歌谱在括号处停下,请学生思考在两处括号内应分别填上什么音(在3。教师可以分别试填,请学生反复倾听后确定,这是培养调式感、主音感的很好练习,要引导学生注意上下两句应使用不同的结尾音,以造成呼应的关系。 1、三音中选择) (3)在确定两处括号中应分别填上“3”和“(谱面上是1=F,但用1=D弹奏)”后请学生视谱随琴声学唱 (4)学生独立学唱歌词, 5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接触了一些草原上的音乐,并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下一节课,我们将举办“美丽的草原”班级音乐会,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及早作好准备。 设计意图 例如:草原苏醒、愉快放牧、万马奔腾、欢乐歌舞、徐徐牧归。 可采用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 大多认为较为理想的是“层层推进”式,即前四小节领唱,中间四小节由男声或女声齐唱,最后四小节为男女声齐唱。但是,也可以“逆向思维”,即前四小节由男声或女声齐唱,中间四小节领唱,最后四小节齐唱。总之,不要搞“标准答案”,给学生以充分创造的余地。 学生随教师琴声先从la1唱到do1,再从do1唱到la1,教师可用1=D的调高弹奏)并要求学生在课外续编第二段歌词。 教后反思 在本课中,让学生通过艺术形象充分感受所了解的牧民的一天,然后用编创歌词的形式创作出自己心中最美、最独特的牧民生活。这种活动形式不仅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创造兴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也证明学生想象了和创造力是惊人的。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条件,使学生逐步发展成为开矿性和创造性的人才。 音乐课教学设计7教材分析 歌曲以短笛的吹奏叙说了家乡的美景,赞美了生活的幸福,富有童趣。歌曲为2/4拍、羽调式、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二、四个乐句各为4小节,其中第三乐句仅三小节,节奏紧凑,曲调欢快跳跃,并运用了顿音的唱法,形象地模拟了银铃般的清脆笛声,悠扬动听。第二乐段共有五个乐句,第一、二乐句采用了切分音和顿音,使得音乐舒展和跳跃,每句句未呼应式的手法表达了孩子的欢乐喜悦的心情。第三乐句只有三个乐节,旋律以模进的手法逐渐地把歌曲推向高潮,第四、五两个乐句是前段的第三、四乐句再现,最后的悠扬的笛声结束。 学情分析 学生弄融入到学习中,而且对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在欢快的课堂气氛中掌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一支短笛轻轻吹》 2、能力目标: 能以体验的方法、自主探究的方式, 学唱歌曲《一支短笛轻轻吹》 能主动参与小组创编活动,大胆地进行即兴歌表演。 3、情感目标: 能在 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学会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并表演。 教学难点:歌曲中笛子的模拟声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随《一只短笛轻轻吹》伴奏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学唱歌曲 1、师:课外,你最喜欢玩哪些有趣的活动? 2、学生自由说。 3、出示课件图片(傍晚,小男孩背着书包吹着笛子在山坡上赶着羊儿的画面)请学生说说小男孩喜欢在做什么。 4、引出新歌 5、课件出示歌谱歌词,学生边听赏边打出节拍。 6、再次感受,根据歌词自由创编动作。 7、那位小男孩吹出的笛声好听吗?引出难句(带衬词的那两句) 8、跟琴学唱这一句,并指导学生唱得短促、轻快。 9、老师与学生合作演唱第一段,学生唱所有带衬词的乐句,其余的老师唱。 10、即时纠正错误。 11、学生跟琴演唱第二段。 12、认识反复跳跃记号,在演唱中讲解实践。 13、图色快表示曲调顺序巩固 14、各种形式巩固练唱 三、创编表演 1、分组讨论,自选道具,设计表演唱。 (笛子、羊头饰、书包、鞭子等) 2、各小组展示、评议。 四、结束部分 随《一只短笛轻轻吹》出教室。 音乐课教学设计8一、教学内容: 1、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2、复习唱好《拉萨谣》; 3、聆听《东北秧歌》; 4、练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情丰富唱好《拉萨谣》; 2、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苗族、彝族音乐风格; 3、学跳秧歌的基本舞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管弦乐曲,曲调欢快、热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藏族歌曲《拉萨谣》,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复习,要唱得更好一点。” 2、学生齐唱。 (二)开始上课 1、跟录音演唱。 2、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过渡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师:“演唱完畲族歌曲,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曲子《北京喜讯到边寨》。” 4、让孩子看着简谱聆听,感受三部分七个主题的音乐旋律。 5、让学生谈谈听后感,教师总结。 6、完成听听想想问题。 7、聆听《东北秧歌》,让学生猜猜此音乐的舞种。 8、引出“秧歌舞”。 9、教师示范跳“秧歌舞”,学生喊口令。 10、动作分解教学…… 11、结束。 音乐课教学设计9教学内容: 28页 1、学习音阶手势。 2、学唱歌曲《太阳》。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太阳》。 2、能边唱“6”()、“2”()两个音,边做手势。 3、并能用较和谐的声音与同学合唱歌曲太阳。 教学重点: 用较和谐的声音和唱歌曲《太阳》。。 教学难点: 唱准“6”、“2”两音,边唱边做手势 教学准备: 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歌曲《种太阳》律动。 二、导入: 请你说太阳是什么样子的?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这个世界没有太阳会怎样呢? 三、学唱歌曲《太阳》曲谱和复习手势 1、学唱歌曲的曲谱,注意“6”“2”的唱法。 2、复习以前学过的“5”“3”“1”三个音符及手势,听琴变换手势。 3、教师讲解“6”“2”两音的口形,并练习两音的音准。 4、学习柯尔文的手势。 5、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用手势表示出来。 6、按节奏读歌词。 7、请同学们随琴哼唱。 8、师生对唱 ①老师唱歌词的第一小节,学生唱唱名处的歌词第二小节,同时要求学生边唱边做出手势; ②第二遍时,一部分人同①,另一部分人唱括号中的音,构成单音二声部;练习。 10、完整演唱歌曲。 11、歌曲处理。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在活动中感受和学习了歌曲、手势,同学们都能很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谢谢合作! 练习演唱《太阳》 五、板书设计:太阳 唱太阳三课时 教学内容:26—28页 1、继续学唱歌曲《我给太阳打电话》 2、继续学唱合唱歌曲《太阳》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演唱《我给太阳打电话》,并能加上适当的动作表演。 2、能用和谐的声音演唱《太阳》,边唱边能做出正确的手势。 教学重点:有感情、有动作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声音和谐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候 二、练习唱音阶和柯尔文手势 三、唱一唱《太阳》 1、跟琴声演唱歌曲曲谱,遇到不对及时纠正 2、分小组演唱曲谱,其他组随着同学的歌声做手势 3、填唱歌词,注意音准 4、分声部练习歌曲演唱 5、为歌曲加上适当的表演动作进行演唱 跟着老师动一动,自己创编动作动一动,小组合作表演唱 四、唱《我给太阳打电话》 1、跟着录音有感情的唱一唱 2、跟着琴声练习唱一唱 3、边唱边加上动作表演 4、展示自我,学生相互评价 五、总结、布置作业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再一次熟悉了柯尔文手势,同时又把《我给太阳打电话》和《太阳》演唱的更好,从你们的歌声中让大家感受到了太阳的温暖。 课后用高兴的心情,有动作的表演唱两首歌曲。 六、板书设计:唱太阳 课后反思:在本课两课时的教学设计中,针对知识点柯尔文手势DO、MI、SLO、RE、LA的学习和合唱《太阳》分辨RE与SLO,RE与LA的练习,在教学中我注重从手势去引导学生表现每个音,学生们经过对手势一定得熟悉之后。我带领学生用手势表现《太阳》的每个乐句,学生十分感兴趣,同时又加强了对手势运用的喜爱程度,对学生识谱能力的培养有一定得辅助作用。 音乐课教学设计10第一单元 夏日风情 教学设计:本单元以夏日风情为主题,在教学内容中以听听唱唱创创活动为主,在本单元中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通过歌唱与欣赏认识6/8的节奏特点,掌握四声部轮唱的风格,学习《剪羊毛》的旋律,并能够用口琴吹奏歌曲。在活动中帮助学生感受双音的音响效果。 教学内容:听听:那不勒斯舞曲、意大利随想曲 唱唱:夏天来了---复习6/8拍 剪羊毛 创创: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和了解西洋乐器中的铜管乐器——圆号、小号、长号和大号的音色、形状及演奏方式。本课以小号为重点。 2、通过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使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进一步熟悉西洋铜管乐器的不同音色,感受和听辨独奏与伴奏的各个层次。 教学重点、难点: 1、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所作,芭蕾舞剧音乐《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段以小号为主奏乐器的意大利风格的舞剧音乐。乐曲为三部曲式结构。在乐队全奏四小节热烈的引子后,出现了小号用小快板速度独奏的活泼而轻快的主题,这一主题每一句的节奏型都是;第二乐段:节奏型与第一乐段相近,但开始句不是十六分音符,而是用附点音符;第三乐段:由八分音符开始,紧接着是顿音与连音相间的一大串十六分音符 2、复习6/8拍 教学课时:8教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欣赏《那不勒斯舞》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使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熟悉西洋铜管乐器的不同音色,感受和听辨独奏与伴奏的各个层次。 教学重难点:对音乐中部分乐器音色的掌握。 教学准备:音乐、板书、口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播放所学歌曲《牧场上的家》,让学生听着音乐,愉快地走进教室。 二、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测试:请大家听到老师“预备——开始”的口令后,把手贴到下巴上。 教师在喊出“预备——开始”口令的同时,有意夸张地把手贴在脸颊上。此时出现微妙的情形:全体学生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随教师把手贴在脸颊上。教师让同学们互相观察手放的位置,提出问题:“刚才老师讲的要求是什么” ? ★同学们会流畅的回答:“听到老师‘预备——开始’的口令后,把手贴到下巴上”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听到老师的口令后,大家都把手错放到脸颊上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同学们都看到老师是把手放到脸颊上的,所以也都把手放到了脸颊上。 (这个现象说明一点,那就是同学们相信眼睛看到的胜于相信耳朵听到的。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也说明这是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世界是由多元化组成的,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的视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还可以用耳朵的听觉去发现和感受这世界的另一面。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因此,学习音乐是培养和发展我们用听觉去发现和感受周围世界的能力。) 师: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几种西洋铜管乐器,并和大家一起欣赏一首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就是要求同学们在用眼睛观察西洋铜管乐器形状及演奏姿势的同时,注意用听觉去感受西洋铜管乐器的音色特征和声音表现特点。 三、西洋铜管乐器介绍: 1、展示多媒体,呈现课题《那不勒斯舞曲》和本课的四个教学内容标题:(1)西洋铜管乐器介绍;(2)巩固练习;(3)为欣赏做准备的练习;(4)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 2、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小号、长号、圆号和大号的乐器形状(图像)、音色特征 及声音特点介绍(文字和解说)、演奏姿势(图像)和乐器演奏音乐实例(音乐)多方位整合的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观察乐器的同时可以看到有关乐器的音色特征和声音特点的解说文字,听到解说声音;在聆听某种乐器演奏的音乐实例时可以看到使用本乐器的演奏姿势和方法。(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向学生介绍过程中,注意重点简要提示各乐器的声音特点,小号:声音高而明亮;长号:声音有些撕裂的感觉;圆号:声音带有一种朦胧感;大号:声音浑厚低沉。) 四、巩固练习: ★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大屏幕上呈现出各种铜管乐器的图像,学生每组选出两名代表,听播放的音乐片段,说出所听音乐的主奏乐器名称。判断回答错的可以由本组其他学生给予补充和纠正。 五、为欣赏做准备的练习: 1、在大屏幕上由简到繁按顺序呈现《那不勒斯舞曲》第一、第二和第三乐段的主题音乐节奏,引导学生按乐段音乐主题分别进行节奏视读。 ★2、指导学生分析、归纳三个乐段的主题音乐在节奏上的不同之处。第一乐段:主题每一句的节奏型;第二乐段:节奏型与第一乐段相近,但开始句不是十六分音符,而是用附点音符;第三乐段:由八分音符开始,紧接着是顿音与连音相间的一大串十六分音符: 3、操作课件,节奏谱变为乐谱,让学生看着曲谱听教师用钢琴弹奏各乐段音乐主题旋律(也可以随琴轻声视唱旋律),使学生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各乐段音乐主题旋律。 六、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 1、电脑呈现文字,向学生介绍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的作者和乐曲结构、风格等。并用具有俄罗斯风格的风车建筑小图片,衬托出一种异国情调,创设欣赏情景。 2、初听: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音乐时,按乐段出现时间同步呈现各乐段主题音乐旋律曲谱,同时,根据音乐的情绪表现,在第一乐段音乐中可爱的天鹅缓慢地游进画面;第二乐段中出现英俊的王子,并使可爱的天鹅变为美丽的公主;第三乐段中随着快速的音流,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自下而上地升起。 用这些简单的动画,启发学生的音乐联想。 ★3、初听完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1)三个段落的.主题旋律都是从小节中什么位置(强拍、弱拍或次强拍)上开始的? (2)乐曲的高潮出现在哪一段中?并根据讨论在课本17页第(4)题中的 1 2 3 选择划“√” 。 ★4、复听:为给学生留出充分想象的空间,复听时,在大屏幕上只呈现出一幅水雾朦胧,依山傍水的俄罗斯城堡郊景画面,并在水雾弥漫的水面上清晰的列出:边听边找出三个段落主题出现的顺序,完成课本 “听听想想” 填写练习的音乐复听要求。让同学们在充分领略音乐魅力,发展想象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对三个乐段音乐主题的认识。 七、教师对本课学习情况进行小结,结束全课。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欣赏《意大利随想曲》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小号独奏曲《意大利随想曲》,使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进一步熟悉西洋铜管乐器的不同音色,感受和听辨独奏与伴奏的各个层次。 教学重难点:对音乐中部分乐器音色的掌握。 教学准备:音乐、板书、口琴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听音练习 听辩下列双音的音响效果,说说那些和谐悦耳?那些不和谐?并用线响应的图示连一连。 1、mi sol2、fal a 3、si do’4、do do’ 5、sol la 三、 学习小号 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小号、长号、圆号和大号的乐器形状(图像)、音色特征及声音特点介绍(文字和解说)、演奏姿势(图像)和乐器演奏音乐实例(音乐)多方位整合的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观察乐器的同时可以看到有关乐器的音色特征和声音特点的解说文字,听到解说声音;在聆听某种乐器演奏的音乐实例时可以看到使用本乐器的演奏姿势和方法。(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向学生介绍过程中,注意重点简要提示各乐器的声音特点,小号:声音高而明亮;长号:声音有些撕裂的感觉;圆号:声音带有一种朦胧感;大号:声音浑厚低沉。) 通过网络让学习了解小号、大号、长号、圆号、短号各自有写什么不同的特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铜管乐器。 四、辨别刚才介绍四种乐器的音色 1、分别播放音乐片断,让学生辨别,并指出是哪种乐器。《狼的主题》圆号→《骑兵序曲》小号→长号与大号《变奏十二》。 2、请同学到黑板上用图画分别表示四种乐器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3、欣赏选自《天鹅湖》中的《那不勒斯舞曲》播放录音,辨别乐曲的音色→小号。 4、自己感受一下,说说音乐在描述什么?能用动作表示出来吗? 5、唱乐曲的旋律。(出示主旋律歌谱) 音乐课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咏鹅》,感受音乐与古典诗词完美结合的艺术感染力。 2、在参与创作活动工,能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表现《咏鹅》的情境,并对非音乐音源进行大胆的探索。 3、在美的感受中加深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真正体会生活是音乐的源泉。 教学重点 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表现《咏鹅》的情境。 教学步骤 导入——展开——深入——拓展 座次编排 教学准备 多媒体一台音响一台;各他作组招牌数张;天鹅头饰四个;纸、彩笔、塑料袋、易拉罐、沙子、小水桶、水、玻璃杯、彩色皱纹纸、剪刀等;投影仪一台;照相机一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拍手念儿歌: 鹅妈妈 O鹅O鹅O鹅O鹅, 河边来了鹅妈妈, 带着一群鹅娃娃, 扑通扑通跳下河, 嘻嘻哈哈追浪花, 鹅妈妈,O鹅鹅: “小河就是我们的家!” O鹅O鹅O鹅鹅! 二、导入 创设情景:(出示课件。) 池塘里,鹅妈妈带着一群上鹅戏耍的场面。 师:同学们,看到这幅生动的画面你们会想到一首什么古诗呢? 生:《咏鹅》。 师:对了,这是唐朝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诵一遍,好吗? 生:…… (出示《咏鹅》诗词。) 师:这首诗大家最熟悉不过了,有的同学甚至三岁就会背诵了。谁来讲讲这首诗写了什么? 生:写出了骆宾王对鹅的喜爱之情。 生:出出了鹅可爱的样子…… 师:大家说得真好。诗人用寥寥几笔就把鹅那优美的体态以及诗人对鹅的喜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学唱歌曲 师:以往我们都是朗诵《咏鹅》,今天我们为它谱上曲子唱《咏鹅》。 (出示歌单。) 1、学唱歌曲 (1)放录音,学生随乐小声哼唱。 (2)采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3)解决反复跳越记号的唱法。 (4)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2、启发情绪 (1)古人在吟诗的时候常常会有什么动作和表情? (2)学生模仿并演唱歌曲。 四、展开、探索 1、启发讨论 师:《咏鹅》这首诗为什么被人们吟诵了几百年而经久不衰呢?这是因为它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现在老师请大家思考,能否用其他的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再创作,以表现这首《咏鹅》诗的情境呢?我们分组讨论,人人参与。我这儿有一个创作小组的牌子,分别是:朗诵创作组、歌舞创作组、音响人作组、图画创作组、手皮影创作组。我把它们分别放在各组前,你们想去哪个创作组就自由组合,和你的创作伙伴共同完成你们的作品。 2、学生创作 放《咏鹅》的录音,学生自由分组,自由讨论。老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创作。 3、展示与评价 分组示讨论结果,师生点评相结合,充份新生学生的独创性和大胆表现。 (1)朗诵创作组,采用配乐诗朗的形式。例: 第一段:全体组员朗诵原诗(慢速)。 第二段:学生有分有合地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 女领:是谁,穿着一身结白的礼服。 男领:是谁,仰着高傲的脖子对天高唱。 合:噢,是你,我可爱的鹅宝宝。 第三段:全组朗诵全诗(快速)。 师生点评:他们根据原诗的情境作了大胆的发挥,尽管还不十分完美,但这种创新精神非常可贵,如果再加上一些动作、手势就更好了。 (2)歌舞创作组。 例:四名学生头戴天鹅头饰,扮天鹅做舞蹈动作。其佘学生唱哥们工演示自制的道具。他们用绿色皱纹纸剪成长条作柳枝,轻轻摆动;用红色皱纹纸剪成花瓣,歌舞快结束时把红色“花瓣”洒向“天鹅”。 师生点评:他们采用了歌舞相结合的形式。这四位美丽的小天鹅舞姿真不错,其他的同学也配合得非常好,很有计的意境。真是一群爱动脑盘的小朋友。 (3)音响创作组。 例:学生利用教室里现有的音源材料,选择老师提供的物品,巧妙地营造了诗的情境,教室里响起鹅叫声、鸟呜声、流水声、风声、雨声。 (学生有的揉搓塑料袋、报纸,抖动书本表现风声;有的用易拉罐装上沙子,发出“沙沙”的雨声;有的用水杯互倒水、水桶撩地水模拟流水声、雨声。) 师生占评:这组同学有自己的想像力与创造力为我们描画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咏鹅图。他们表演得真是惟妙惟肖。你们能说他们的创作不是音乐吗?生活就是音乐的源泉。其实生活中的自然音响,都是可以用我产聪明的头脑、灵巧的双手创造模仿的。 (4)图画创作组。 例:用反影仪出示画。请一个学生上来讲解力画。 生:春天来了,池塘里的水绿了。嫩绿的柳枝在春风中跳舞。太阳出来了,在温暖的阳光里游来一群美丽的天鹅。你瞧,它们顶着红通通的礼帽,仰着骄傲的脖子对天歌唱。一身结白的毛在阳光中闪闪发亮。它那美丽的身影倒映在绿波之上。咦,池塘中的水为什么会泛起一层层波浪呢?原来是鹅那像像扇子孙样的红脚掌在划水呢。 师生点评:这组同学的作品构图优美,线条流畅,用色大胆,富有想像力,反映出了《咏鹅》诗美妙的情境。讲解的同学也棒极了! (5)手皮影创作组 例:这组同学分别在投影仪前展示了处己创作的“手皮影”作品。 (一手弯曲作鹅头和鹅脖子,手肘作鹅身,另一只手作尾巴。) 师生点评:他们的构思很有创意。你们看,这影子多像一只天鹅呀,真是一幅极有创意的皮影作品。让我们一块儿跟他们学一学。 五、综合、拓展 师:刚才同学们用各种方式展示了你们对《咏鹅》诗的理解与升华,真是丰富多彩,都非常有个性,有创意。如果要发奖的话,都可以插上一面胜利的红旗(发放一面小红旗)。我对每位同学都很满意。请大家考虑,如何把我们这些作品和古诗《咏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呢? 学生集体讨论。综合表现举例: 首先,音响创作组创设情景,模似鹅叫、鸟叫、流水声、风声、雨声。前奏中全体朗诵原诗,然后全体一起唱前段歌词,歌舞创作组和乐舞蹈,配上飘舞的“柳枝”飘舞。间奏时朗诵创作的儿歌,全体一起唱后段歌词。最后两然诗,配上飞洒的花瓣。舞蹈组在台前做舞蹈造型。学生的图画在屏幕上出示,做背景。 学生全体创造表演后(全程录音),老师给全体学生拍照作纪念。 六、 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特别开心,我们不仅学会了为古诗《咏鹅》谱写的歌曲,而且根据自己的感受创造性地进行了发挥。我相信同学们从这里走出去的时候,还会有许多许多新的创意…… 放学生的创作录音。学生排队出教室。 音乐课教学设计12教学内容 欣赏器乐曲《三个和尚》 学唱歌曲《三个和尚》,跳木桩 1 课时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勇于承担责任 [智育目标]: 识别和记忆堂鼓、木鱼、小钹三种打击乐器 [素质发展目标]: 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并表演《三个和尚》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继续指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 [教学难点]: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时不同情绪设计不同伴奏型 教学准备 动画片录象 堂鼓、木鱼、小钹三种打击乐器 学生活动设计 演唱歌曲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 播放歌曲《大风车》,拉开《动画城》节目的序幕。 1.播放歌曲《大风车》。 2.教师设问: 动画城节目又要开始了,今天播放什么动画片呢?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3.教师播放器乐曲《三个和尚》,随着音乐发展变化,配乐讲《三个和尚》的故事片段。 前奏部分: “从前,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庙·····”,主题音乐第一次响起: “一个小和尚,背着行李,兴致勃勃地来到寺庙前,看到空无一人的寺庙,他兴高采烈地打扫、清理、收拾、挑起水来,忙完了这一切,他安静地坐在佛像前念经,念着念着,他打起瞌睡来……” 主题音乐第二次响起: “一个瘦和尚,背着行李,也兴致勃勃地来到寺庙前,看到大大的寺庙里只有一个小和尚,他高兴地同小和尚打过招呼,也非常积极地打扫寺庙、清理佛堂、挑起水来,忙完了这一切,两个和尚面对面地在佛像前打坐、念经起来······”音乐到此为止。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哪个同学能给我们讲讲?”学生七嘴八舌纷纷补充后面的故事。 4.同学们给故事起名字。 教师: 看来,许多同学都知道这个故事,请同学们告诉我这个故事的名字。 (二)认识打击乐器: 堂鼓、小钹、木鱼,并用打击乐器为主题音乐伴奏 1.聆听器乐曲《三个和尚》,说说乐曲与前面的故事有什么关系。 教师告诉学生,刚才听到的乐曲是作曲家金复载特意为动画片《三个和尚》创作的音乐。 2.为什么乐曲的名字也叫《三个和尚》,聆听乐曲前奏。 3.教师展示打击乐器堂鼓、小钹、木鱼。示范敲击这几种打击乐器,引导学生了解和熟悉堂鼓、小钹、木鱼的音色。 4.聆听乐曲前奏,教师在各件打击乐器前示意前奏使用了哪种乐器,也可让学生随乐曲前奏在各打击乐器上做虚拟动作。 (三)聆听主题,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1.教师告诉学生,乐曲除了使用木鱼等打击乐器,暗示故事发生了地点和人物,还设计了一个“和尚主题”,表现和尚的性格。弹奏主题旋律第一段,请学生说说这段音乐的情绪。 2.教师弹奏主题旋律的第二段,请学生说说第二段与第一段情绪有何不同(第一段明快、活泼,第二段舒缓、宁静等)。启发学生结合故事情节,就主题旋律的两种情绪展开联想(勤快与懒惰等)。 3.聆听乐曲主题旋律,请学生说说乐曲中使用了一种还是两种乐器来演奏主题旋律。 乐曲的主题旋律,分别用尖细、清亮的坠胡与暗哑、低沉的二胡两种乐器演奏主题旋律的第一段、第二段。 4.请学生用打击乐器,分别为教师弹奏的主题旋律第一、第二段伴奏,要求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情绪。 (四) 聆听全曲,判断主题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 1.教师播放乐曲,请学生思考在乐曲中和尚主题出现了几次。 2.启发学生安静聆听,回忆动画片的画面(没看过动画片的学生,可自由展开联想)。 3.在动画片中,有这么一个故事情节: 三个和尚谁也不去挑水,忍受着干渴,呆坐在佛堂前。偏偏这时,寺庙里的老鼠打翻了佛堂前的烛台,火苗烧着了纱帘,火势蔓延,寺庙刹那间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三个和尚慌乱地打水救火。 教师启发学生,表现上述情景配上哪段音乐比较合适。 4.教师播放乐曲展开部,请学生随音乐表演手忙脚乱救火的情景。 设计意图 直接播放音乐和故事进入本课,使学生对乐曲的印象较为深刻 也可以让学生随音乐前奏在各打击乐器上做虚拟动作 让学生根据乐曲的情绪设计伴奏型,有难度,但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教后反思 在本节音乐欣赏教学中,我坚持以“听”为核心(因为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想着听”、“动着听”、“演着听”等多元化的“听”的形式,使原“听而不闻”为“听而有感”。一系列“听”的任务不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提高学生“听”的兴趣与“听”的质量。这首较长的民乐合奏曲,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让他们直接欣赏,一时是难以领悟和体会的。我抓住低年级学生喜欢“敲敲打打”的心理特点,利用打击乐器的独特魅力,降低要求,以玩入手,逐步引入。启发学生想象乐曲所描绘的情景,并用动作表演出来,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的学生表演念经,有的表演挑水,有的表演抬水,且抬水姿态各不一样。在这个快乐的创编表演过程中学生由“心动”到“行动”,师生共同参与音乐活动,与音乐融为一体。使整个创编和表演的过程更具艺术性和审美性。 音乐课教学设计13一、教学内容:听赏《杜鹃圆舞曲》学唱歌曲《春来了》。 二、教学目标: 1、积极参与听赏活动,感受《杜鹃圆舞曲》的不同情绪,并能用不同标志区分不同乐段。 2、学会演唱歌曲《春来了》。 3、参加并学会演唱二部轮唱《两只老虎》。 三、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寻找春天、歌唱春天”的环节中,感受3/4拍子的特点。激发学生欢快、愉悦的情感,并大胆参与表现。 四、教学难点: 1、感受圆舞曲的特点。 2、用欢快、愉悦的情感演唱《春来了》。 五、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磁带、挂图、卡片、彩笔。 六、教学过程: (一)、“寻找春天”——听赏《杜鹃圆舞曲》 1、导入 (1)律动:学生伴随着《春天在哪里》的旋律高兴地走进教室。 (2)师:小朋友,春天在翠绿的山林里,春天在我们的眼睛里,春天也在我们的耳朵里,你们听 2、听赏《杜鹃圆舞曲》第一段音乐主题 听一听: (1)聆听第一段音乐主题。 (2)提问:小朋友,你们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 说一说: (1)启发学生:“大家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情景?” (2)说一说小杜鹃唱歌的情景。 学一学:用不同的节奏学一学小杜鹃不同的叫声。 唱一唱:用小杜鹃“布谷”的叫声摸唱第一段音乐主题。 3、听赏《杜鹃圆舞曲》第二段音乐主题 听一听: (1)聆听第二段音乐主题 (2)提问:小朋友,你们在音乐中听出小杜鹃在做什么? (3)听音乐想象。 说一说: (1)启发学生:“从音乐中想象到了什么情景?” (2)鼓励学生把想象到的情景说出来。 跳一跳:随着音乐,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情景,用各种不同的动作表现出来。 讲一讲: (1)介绍圆舞曲的特点。(3/4拍,圆舞曲) (2)学小杜鹃跳圆舞曲。(两个人手拉手跳,全班围成圈) 4、完整听赏《杜鹃圆舞曲》 (1)聆听《杜鹃圆舞曲》,用摆图形谱的方法来辨别两段音乐主题,并摆出结构图: a。听到第一段音乐主题摆出图形(三角形) b。听到第二段音乐主题摆出图形(长方形) c。听到第三段音乐主题摆出图形(三角形) (2)再次聆听《杜鹃圆舞曲》,在表示两段相同音乐主题的图形上填颜色,并说出理由。 (3)再次聆听《杜鹃圆舞曲》,并随音乐进行表演。 (二)、“歌唱春天”——学唱《春来了》 1、导入师:小杜鹃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2、听:听赏《春来了》 3、说: (1)想象春天的情景。 (2)看到春天有什么感想? (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唱: (1)摸唱音名:用laluha模唱歌曲旋律。要求:用轻快、活泼的声音随旋律模唱。 (2)唱歌词 (3)演唱《春来了》 音乐课教学设计14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 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5课时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听赏《永远住在童话里》,感受欢快、活泼的情趣 智育目标:模仿动画中的主人公进行表演 素质发展目标:用歌声和表演,复习本单元所讲的童话故事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不同音乐情绪的感受和听辨能力以及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感受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欢快诙谐的情趣,并模仿动画中的主人公进行表演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 相应的录音带 学生活动设计 听赏音乐 歌表演练习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 1、听歌曲:录音或看录像。 问题:你喜欢这首歌吗?你听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2、听歌曲:声像结合(歌曲VCD、听歌曲看动画人物) 你可以试着唱一唱。 问题: 你能唱唱你记住的一句歌词吗? 你能模仿歌中唱到的动画人物吗? 3、听歌曲。 你可以任意表演你喜欢的动画人物。如果能跟着唱一唱就更好了。 4、创编新歌词。 问题: 你还喜欢哪些或知道哪些童话故事?可以把歌曲中的童话故事换一换。 教师将学生所改的歌词(只变童话故事其余歌词不变)写在黑板上。教师演唱学生更改后的歌词,学生跟着小声唱。 总结: 童话世界真美,如果这人间像童话一样美丽,我宁愿不要长大,永远住在童话里。 (二)“童话故事”表演 1、选择自己喜欢的童话自愿结合成组。 你喜欢我们学习的哪一个故事?或我们没学的你会表演的童话故事?喜欢同一个故事的小朋友为一组。 2、分组讨论:各组如何表演你所喜欢的童话故事,可以演唱、配乐表演、讲故事等等形式。 3、教师到各组与学生共同讨论。 4、各组分别表演,教师可参与某一组的表演。 (三)教师小结本单元内容 设计意图: 形象直观的录象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增强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在创编歌词这一环节中,可以让学生把歌曲中的童话换一换,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教后反思: 《永远住在童话里》是一首极富情趣的儿童歌曲,歌中出现了很多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让学生结合插图,说出他们的名称,学生们一下活跃起来,这可是他们的特长,说起这些人物每个人都是津津乐道。但创编歌词相对来说有些困难,用简短的话语概括任务特点,有一定难度。 音乐课教学设计15一、教学内容: 表演《牧场上的家》 二、教学目标: 1、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歌唱,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复习弱起小节的含义和他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三、教学重点: 学会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表达的美好情绪。 四、教学难点: 学会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表达的美好情绪。 五、教学过程: 表演《牧场上的家》: 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3/4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1.这是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家的赞美。 2.教师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号处。 3.学唱曲调。 (1)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或钢琴单音弹奏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 (2)先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 (3)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注意弱拍节奏。 (4)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 4.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强。 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 教学后记:本单元我通过音乐游戏、唱歌教学、律动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情”的感受当中来感受音乐,在“情”的呼唤中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渴望。通过学习,学生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和家庭的温暖,从而激发孩子去爱自己的家。充分的体现了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的艺术原则。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