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
范文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通用9篇)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如何把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 篇1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课时是要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长、宽以及正方形边长的含义,并能够初步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别。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本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参与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全过程,初步感受探索知识的基本方法。

针对这节课,我做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激活已有经验。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书本、魔方玩具,直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学习材料分辨长方形和正方形,而让学生自己说说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是正方形?更是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拉近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的距离。

二、自主探究,动手发现特征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再是数学学习的传授者,而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学生,真正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升华。遵循这样的教育理念,在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时,我没有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的特征,然后再通过教师提供学具,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去验证猜想正确与否。通过在具体的操作中自主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边、角特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个过程让学生不仅体验到探究方式的多样化,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进行了一次更为严密的逻辑和数学思维训练,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

在这一环节,我提供给学生充足思维空间和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测,在操作中验证,在交流中发现,使课堂形成多方互动、多向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三、应用拓展,巩固新的知识

实践证明,学生通过练习,能将所获知识逐步内化,形成技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日积月累就能逐步稳定、转化,形成智能。在练习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等性格。所以,安排好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本堂课上我设计了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的分层练习,从在给出图形中辨别长方形、正方形到长方形、正方形的转换再到自己按要求设计长方形、正方形,一步步深入,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 篇2

学生喜欢教学形式灵活动多样的,特别是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和动手操作。学生通过自己研究得出的结论,再得到老师的肯定的和评价,心里自然是非常的高兴。学习积极性也就更高了,有时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自身的潜能。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这也恰好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和新课改的课堂教学要求。

布鲁姆说过: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的导入设计既巩固旧知,找准教学的起点,又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本节课的设计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所用素材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如:通过小精灵游校园的情境,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学习环境中找出身边常见的长方形、正方形。这样的设计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兴趣出发,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事物,突出了小学数学知识的基础性与应用性,同时也注意了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交流,从而得出结论。这节课我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整个课堂中,动手操作贯穿始终,注重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体验、感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在动手实践前,首先让学生大胆猜测,再进行探索验证,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验证、交流等活动,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节课,我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把知识点的教学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数学。如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这些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到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发现了两者的异同;通过“变魔术”的活动,让学生在推一推、拉一拉、折一折的过程中,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通过“猜一猜”,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整节课创设了大量的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学生自然的成了学习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探索必须有一定的时间,本节课一系列活动的设计给了学生充足的用眼看、用手做、用嘴说、用耳听、用脑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也提高了自主探索的时效性。每项活动的过程,我把活动要求交待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索,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最大限度地活动余地,使学生能尽情地展现自己,每一位学生都在亲自实践中认识理解了新知。当学生思路停滞时,通过问题促使其再前进一步,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时,教师及时总结、升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 篇3

一、备课

两次试上,第一次上完感觉非常糟糕,不仅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我自己上的也很吃力,第二次比第一次稍微好了一点,但依旧有很多的不足。正式上课那天,时间却绰绰有余,按照教案的流程讲最后一题时还有十分钟。想到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想到所教的学科,而且注意到学生: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教师在自己的关于教材的思考上使用的精力减少,则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越高。我在备课的时候很少根据自己班上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去思考完善教案,或者说还不能够去想到大部分同学的课堂反应以及他们的思维能力,备课的三方面要求我似乎只是基本完成了备教材,备教法,学生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缺陷,因此在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课堂里,我做的还太少,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学习。

二、学生的课堂表现

平常上课时,班上的氛围挺好的,很多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课堂上也有部分调皮的孩子,甚至部分同学走神,但是上这节课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上都过于规矩。在让他们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时,在我预想中他们应该是很活跃的,活动展开后就比较难以让他们安静下来,但是实际却是本份地坐在那里折折量量,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平时上课时,师傅说我要学会驾驭课堂,但是这节课很轻松的就控制住了课堂的节奏,环境有所不同,他们的表现也会不一样,但是我希望他们不管什么时候,在哪里上课,在遵守课堂纪律的前提下能够很好的表现自己,像平时一样。

三、关于教具的准备

在听了郑主任的评课后,我想到我的教具方面也没有准备到位。之前在网上看到某特级教师的说课,根据她的说课我准备了在课始给学生信封,一开始是每四人一个,冯老师在给我梳理的时候提到这边可能有点困难,后来我又每两人一个信封,信封这边我准备了很久,但是其实真正应该花时间准备的应该是给每个学生准备相同规格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以便在具体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点时能够一起测量,规范讲解。这边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以至于在课堂上他们自己测量时,出现了尺子长度不够,不会规范测量等问题。问题的解决要抓主要矛盾,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还完全没有经验,需要多学习!

四、本课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难点是让学生分析和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本节课我更多的觉得是自己在说而没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归纳,就像在告诉学生长方形的长和宽和正方形的边长这两个概念时我采取的方法也不对,从学生的课后作业中就能看出来,直接告诉他们长和宽,边长的概念,不去强化,不让他们自己多说一说是没有什么效果的。要多注重细节之处,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突破重难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 篇4

在教学中我把握住了操作活动的关键,让学生在经历新知的探索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在丰富的表象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建构了知识。因此,体验,仅仅是操作是不够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以身体之,以心悟之”,这样的体验对学生来说才是深刻的。

一、体验,需要学生亲身去经历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早就提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明白了;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重视让学生在“做”中体验数学,去促进数学知识的建构。例如,在教学“从‘体’上剥离出‘面’——认识长方形”这一环节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看一看、画一画、指一指、找一找,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使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实践中直观认识长方形,体验数学知识。

二、体验,要关注亲身经历后的感悟

体验光有表面上的活动是不行的,它还需要老师细腻和到位的指导。像认识长方形,从引导看一看长方体的面,摸一摸这些面,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的概念;又通过画一画、比一比,让学生积累了更多的对长方形直观认识;最后在揭示概念时,又通过对学生自己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的比较,巧妙地丰富了概念的外延,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在学生操作时,教师不是旁观者,更不是指挥者,而应是合作者,与他们一起探索发现,教师这时的指导可以是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问话,这些都能让学生加深体验。

总之,我们在课堂上应尽最大可能提供给学生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多看、多听、多说……全方位“动”起来,用自己的身体亲历,用自己的心灵感悟,去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 篇5

对于本堂课,我在上课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我觉得,主要在一下几个方面应该注意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排头兵,通过这节课我感觉到课前准备很重要。要布置学生回家找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亲手做钉子板。如果不做好这些准备,课根本就没法上。不是用课件放放就能解决问题的。要一年级孩子做9的确是为难他们了,但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们做得还是不错的,但有一个问题,有的学生钉子板上的间距没有空耗,所以围出来的图形不太像。

二、课堂组织要有序

本节课有很多需要动手操作的地方,一提到操作马上学生就兴奋起来了,玩玩积木,玩玩钉子板,忙得不亦乐乎,以至于我让他们摸长方体的面时,有学生手里还拿着圆柱,根本就不听老师的指挥。相比前一单元的计算教学,课堂秩序要乱了很多,所以也耽误了上课的进度。小孩子今天很兴奋的原因,我想也和平时较少有机会动手有关,如果能经常安排这样的活动,学生就会习以为常了。

三、课堂语言要精练

今天上课语言有些罗嗦,甚至可以说是“韶”,所以课堂上学生反而不知道老师说的哪句话是重点,对老师说的话也是“东耳朵进,西耳朵出”。精练、简洁、充满激情的语言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 篇6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一节数学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设计教学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课,教学重点难点是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区别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节课让学生对它们的特点有个初步的直观认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做准备。虽然是看似简单的一些平面图形的认识,教材内容的安排也较少,且小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概念本身就较生疏。为此,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1、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图画,例如:3.5英寸软盘、钟面。引出对旧知识的回忆,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2、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把自己想从哪些方面研究图形的方法,与同桌互相交流,让学生在友好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示出来。创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主动积极地学习。

3、在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出示钉子板,加强学生对图形的感知,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同时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都想上台展示自己。

4、让学生走出教室,带上纸和笔,把自己看到的平面图形记下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这节课我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精心设计了形式新颖,情境意识强烈的题目和问题。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下完成了所有练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下课时还未减退,他们拿着笔、纸在操场上寻找图形,当他们又找到一个平面图形时,像发现了新大陆,兴高采烈地跑到我面前,说:“庄老师,我已找到了10个……”学生能够自主探索、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学生学得主动,就会学有成效。

数学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同时更要将它看作是一种文化。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 篇7

在教学这一课时后,我对教学预设和课堂教学实际生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

我的教学预设是:

1、通过“摸”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让学生亲身体验体会平面和曲面。

2、通过“画” 表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体会“面”是从“体”上剥离出来的。

3、通过“找”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上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进一步识别新认识的图形,体会“形”和“体”紧密联系。

4、通过“找”图中、教室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培养学生识别图形的能力,同时体会数学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5、通过“围”图形,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区别。

6、通过“数”图形,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

7、通过再次用长方体、正方体“拼”图形,加深对“体”表面的认识,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总之,是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感受形与体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比较理想的,能基本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环节:

(一)是学生在“摸”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时,能够一下子体会“平”的和“弯曲”的面的不同,因为在设计问题时,注意了有目的性地问,如“哪些面是平的?哪些面是弯曲的?”而不是问:“这个面是什么感觉?”以免学生的思考、回答没有方向性。

(二)是在长方体上“找”长方形时,长方体保持不动,学生能根据方位说出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都是长方形。因为在教学设计时,考虑到如果长方体转动,就很难数清一共有几个长方形了。

(三)在“找” 图中、教室中的长方形时,学生能发现“隐藏”的图形,如:书签中的小孔是圆的,手绢中有许多正方形的图案;能发现教室前面墙上的国旗是长方形的,教室门上的锁眼是圆,田字格是正方形的。。。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

当然,这是在共同研究了其他老师的教学,发现问题后加以改进的,我觉得这种“一课多上”形式非常好,能使教师通过共同的讨论发现问题,并研究怎样解决问题,对提高教学水平有有很大的帮助。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是通过“围”图形,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区别时,有同学在钉子板上围出了个多边形,说围出了圆。看上去挺像圆的,这时,不应教师告诉学生这不是圆,应利用实物投影仪把那个多边形放大,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个图形的边是直的,所以不是圆。除了在钉子板上围图形,还可以提供小棒“搭一搭”,通过更多的动手实践方式使学生加深体验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区别。相信通过自己动手搭图形,学生可以体验到用四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搭成正方形,用两根长的两根短的小棒可以搭成长方形,搭不成圆。

(二)由于语言不够精简,课堂节奏调控不当,出现时间不够用的情况,导致再次用长方体、正方体“画”图形,加深对“体”表面的认识,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这一环节来不及完成。而这一环节我个人认为是很重要的。在这一环节中,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合作展开讨论交流,发展学生的能力。

今后要在课堂语言上下工夫,教学设计要更紧凑,随着学生认识的层层深入,更细化“提问”和“操作”的目的性,更多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水平,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缩小教学预设和课堂教学实际生成间的距离。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 篇8

这一课是小学数学苏教版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基础上,来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在教学中,我始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每个环节都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数学,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课一开始我以学生直观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为基础,用学生喜爱的搭积木作为活动的开始,通过描一描,从体上“分离”出面。学生利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画出三种基本的平面图形,通过分析和比较,将平面图形和相应的几何体进行对应,学生感受了面与体的联系。通过这一环节活动,让学生经历了把物体的面抽象成平面图形的过程,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名称。接下来让学生来分别说说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点,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了让学生巩固这三个形体的特征及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接下来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是这些形状的。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没有分清体和面。通过交流、纠正让学生了解今天研究的是物体的一个面。引导学生在举例时能用规范的语言来回答。此环节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练习中,又通过围一围、画一画和涂一涂等多种活动,使学生加深了对三种平面图形的直观认识。活动中人人参与,在活动中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快乐,积累了对数学的兴趣。在活动中,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之后,学生先通过猜想,判断能否围成圆,在动手进行验证,让他们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当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就是通过“围”图形,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区别时,有同学在钉子板上围出了个多边形,说围出了圆。这时,我就要告诉学生这不是圆,把多边形放大,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个图形的边是直的,所以不是圆。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同时也加深了对圆的认识。

当然本课有些地方也不尽如人意,由于掌握学情不够,课堂节奏调控不当,出现时间不够用的情况,导致用长方体、正方体“画”图形,加深对“体”表面的认识,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这一环节草草完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慢慢改进自身的不足。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 篇9

第三周的时候我讲了公开课——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回忆这一堂课,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一、教学思路太窄,没有创新

虽然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配合默契,但总感觉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不是应该有点创新,很少有自己的思路,而是跟随教材进行教学,怎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思想想象和创造力,而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学生自主探讨,愿学,爱学。

二、教、讲是心理素质问题。

按理说有几年教学经验,一年级的课程又不是很难,学生又好领导,可是在教学的时候还是紧张,心理素质太差。这也许平时对自己的要求太少,没有锻炼的机会有关系,再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大胆创新,多参加这样的活动,积极磨练自己。

三、对主题的理解,还需多钻研

在设计教学环境时,尤其在让学生说正方体有几个面,都是什么时?只注重认识,不注重学生的亲身感知,在让学生明白了长方体、正方体有几个面时,应让学生感知什么样的称为面?在这,没有细致教,处理的太粗糙。

“学无止境”多学多问多看,不断勉励自己,学习其他教师优秀的教学方法,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这样才能使自己进步,不断提高。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