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北京教案
范文

【热门】北京教案范文合集六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京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6个新词,会写10个生字。能用部分词语说话。

2.使学生知道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词、学句,背诵课文,体会北京的美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对北京的名胜古迹和现代建筑,很多学生缺乏实际生活的体验,这对他们理解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增加了难度,成为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图片或CAI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你去过北京吗?你心中的北京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北京看一看。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画出带生字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3.这篇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在每自然段前面标上序号。

4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北京的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课文分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北京的什么?

四、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1.认读13个生字。

2.认读6个新词。

用图片或CAI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风景优美、来来往往、高楼大厦、名胜古迹”等词。

3.把含有新词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4.你认为哪些字最难认,你是怎么记住的?

5.重点指导。

矗、似、

厦的读音。

6.你认为@隆字最难写?

重点指导:

央:第三笔为长横。

优:右半部分为尤。

城:左半部分为土字旁。

7.指导写字。

(l)看清每个字的结构及它们在田字格中的布局。

(2)练习写字,完成“我会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率、词。

2说说北京是怎样的一座城市。

二、引导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l)齐读第1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中讲了一些什么?“首都”是什么意思?

2.学习第2自然段。

(l)指名读第2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向我们介绍了北京您哪些建筑物?画出描写这些建筑物的词语。

(3)出示“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结合理解“庄严”、“宽阔”、“矗立”等词语。相机简介天安门和人民英雄纪念碑。

(4)指导朗读。

读下面较长的句子,读出对天安门的赞美。

天安门前面店打宽阔的广场。

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

3.学习第3自然段。

(l)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3)比较句子,把句子中不同的地方画出来。

北京有柏油马路。

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

(4)“许多”、“又宽又长”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说明北京马路多,街道宽阔平坦,北京很大,交通很方便。)

(5)课文中是怎样描写马路两旁的?(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

(6)课文是怎样描写立交桥和它四周的景物?

(理解:“绿毯似的草坪”、“拼成图案的花坛”、“川流不息”等词语。)

(7)看插图结合学习词语,让北京美丽的市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印象。

(8)这一自然段主要是写北京的什么美?

(9)指导朗读。

①读出赞美之情。

(许多、又宽又长、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绿毯似的、图案、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等词语要重点读。)

②注意读好较长的句子。

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10)小结:这一自然段写了北京的市容美。

4.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每一句话讲的是什么?

(3)你知道哪些关于北京的名胜古迹和优美的公园?

(4)出示有关的名胜古迹、公园和高大建筑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风景优美”、“高楼大厦”、“许多”“有……还有……”。

(5)指导朗读。

(6)小结:这一自然段写了北京的风光美。

5.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l)齐读。

(2)这一自然段中的两个感叹号说明了什么?“真”说明了什么?

(3)读最后一自然段课文,读出对北京的赞叹和热爱。

(4)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6.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美丽的北京,你爱北京吗?请同学们听课文配乐朗读,进一步感受北京的美。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抽读13个生字,给生字组词。

2.抽读10个会写字,说说在课文中的词语。

3.抽读6个新词。

4.从哪些地方看出北京美?你喜欢北京吗?为什么?

二、指导用“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说话。

1.读一读词在课文中的句子。

2.仿照词在课文中的用法自由说话。

3.指名说、评议、订正。

三、分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四、齐读全文。说一说五自然段的先后顺序。

五、指导背诵第3、4自然段。

1.自由小声朗读。

2.同桌互背互评。

3.指名背诵、背后评议。

4.集体背诵。

六、课外延伸。

课外收集北京的图片或照片,举办一次图画展览。

板书设计:

10 北京(热爱)

天安门———庄严

广 场———宽阔

纪念碑———矗立

柏油路———多、宽、长、美

立交桥———多、美

名胜古迹——多

公 园———优美

高楼大厦——多

课后反思:

这一课真的好难讲,处于小城市的孩子怎么也无法感觉到北京的现代化气息,以及大都市的美丽。再加上学生因为放假,提前的读书准备不好,所以在读起来好犯难。本来的计划是这样的,让学生看两副图并找出相关的段落来读。可是学生就是读不好,速度比平时要慢几倍,就是平时读得好的学生也是嗑嗑巴巴的,我有点生气了。可是怎么办呢,读不好,就学不下去了,如果直接学生字,好像又不扎实。只好让学生在自己读,读给同桌听,在小组里评优秀推荐给全班,全班同学再评一下由谁来领读。最后一步是让小组成员帮助本小组一位读得较弱的同学读好课文。我觉得这本应该是课前的功夫如今全用到课上来了,所以课进行的很慢,不能按正常的进度进行。也可能正是因为反复的读,反复的读,学生要认的字掌握的非常的好。由此我想到两点:一,课前准备一定要有。让学生把课文读熟,并把已经会认的字划出来。其实这是一个小技巧,因为学生的好胜心理,他们会想办法在课前多认几个字,这样既能增强他们认字的主动性,又能让课堂轻松一些。二,只有在课文中识字或者说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生才能更容易记得住。平日这句话只是一句理论,通过今天的读我深深的体会到了。

北京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3.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体会北京的色彩。

教学准备

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

教学课时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北京”。抽生谈谈看到“北京”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板书“色彩”。把“北京”和“色彩”两个词联系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

3.今天我们将走进《北京的色彩》这篇课文,一起感受北京的美。板书完整的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找出最能概括北京“色彩”的句子。

总起句: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3.根据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8段);第三部分(9~11段)。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4~6段),写北京“自然风光”中的色彩;第二层(7~9段),写北京“人文景观”中的色彩。

三、细读理解,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1~3段,试着把自己读懂的内容批写下来。

2.学生交流自己从段落、句子中读出的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适时的引导。

(1)从“北京是红色的海洋”,“全是红彤彤的”可以看出北京城在作者心中色彩的单调。

(2)“四季常青”,“带着一种南方人特有的绿色的骄傲”与“处处是红色的北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壮丽而辉煌”写出了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4段,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树叶。)

2.再读第4段,试着分出这一段的层次并交流每一层的意思。(结合课后第2题进行)

第一层(第1句):概括写出了北京秋天的树叶带给作者的感受。

第二层(第2~4句):具体描写了在从机场进入市区的路上,作者欣赏到“千百种奇妙的色彩”时“又惊又喜”的感觉。

第三层(5~6句):详细介绍作者漫游天坛时发现的银杏树叶的曼妙。

3.找出这一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细细品读,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1)“征服”一词用得巧妙,既与前文的“偏见”形成对比,又准确地概括出“北京的树叶”带给“我”的感受。

(2)“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写出了树叶色彩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3)“千百种奇妙的色彩”虽“纷繁”但又“和谐”,这正是作者“又惊又喜”的原因。

(4)第5、6句:通过准确形象的比喻让读者对北京秋天的银杏树叶“一读而生爱”。

4.根据划分的层次及自己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试着把第4段背诵下来。

5.自读第5段,勾画出这一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并试着用一两个词概括这些色彩给你留下的印象。(五彩斑斓、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6.想象两处省略号里的色彩,想象香山红叶的美丽,带着被“征服”的感受读第5段。

7.北京城彩色的秋林,让作者明白了: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这就是作者感受到的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北京秋天的自然风光是那么美,她让一个有偏见的人一下子就被征服了。北京的人文景观又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呢?自读7~8段。

2.对比北京古迹与现代建筑的不同色彩与风格,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思考:从

“紧贴”车窗,“不断寻找”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体会出了作者在面对北京城具有“热烈明快”色彩的现代建筑时内心的喜悦和激动。)

(四)学习9~11段

1.自读9~11段,思考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的关系。(前后照应)

2.这样的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这种写作方法,使文章主旨突出,结构完整。)

(五)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词句。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北京的色彩》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开朗自然的联想,反差鲜明的对比,准确形象的妙喻,写出了对北京的热爱。

2.根据你对“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这句话的理解,向别人介绍“北京的色彩”。

北京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13个。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理解自然段,找出各段讲的什么。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散文。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完成“初显身手”。

学生讲自己查资料了解的情况。

2、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

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顺序。

⑵、出示13个生字,学生分组认读。

矩 蒜 醋 假 夕 鞭 戚 逛 驴 恰 盏 预 吉

(请每组2、4号同学起立教读)

⑶、出示生词,同桌读。

规矩 大蒜 香醋 放假 除夕 鞭炮 亲戚 逛街 恰好 几百盏灯 预示吉祥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老北京的春节怎样”用一个词来概括。

⑵、指名接读。

⑶、齐读课文,分组讨论:

老北京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哪些日子是最热闹的?勾出这些日子来。

⑷、齐读课文4—6自然段,谁用一名话概括这部分内容。

⑸、接读1—3自然段,谁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部分讲了什么?

⑹、齐读1—3自然段。

⑺、齐读7自然段。

⑻、朗读全文。

⑼、分小组学生谈自己家乡过年的情景。

三、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板书设计:

12、过年

开始(腊月初)

除夕

老北京的春节 初一 高潮

元宵

结束(正月初十九)

五、教学后记

北京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自己选择测量工具,探索测量线段的方法。

2、初步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3、感受不同地方到北京的距离是不一样的。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各种不同的测量工具:回形针、长短不同的长条积木、各种不同的尺、小棒、长条纸等材料。

2、每组一张世界地图:选择5―6个不同的国家,并标出各个国家的一些主要特征(如:国旗、象征性建筑物、服饰等),从这些国家到北京之间的距离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直线画出。一张记录单、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材料,猜测活动内容。

我们的活动室里、桌子上有些什么?它们有什么用呢?

观察自己小组的地图,尝试从国旗、象征性建筑物,服饰等特征说出这些国家的名称。猜一猜哪个国家离我们的首都北京最近。

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哪个国家离我们的首都北京最近。

通过讨论确定测量时需选用相同的测量工具。

二、尝试进行测量活动。

提出测量要求:如何使用工具使自己的测量结果准确。

北京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北京五日游。

【教学目的】

通过制作旅游计划,进一步理解时间、路程等知识。

【重点难点】

对时间、路程的整体把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境导入】

1、课件展示:我们来帮小明设计一个旅游计划。

(1)旅游计划包括什么?(5天的全部行程)

(2)全部行程由哪几部分组成?(日期、行程、交通工具、住宿、费用等)

(3)哪些景点要去呢?(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博物院、景山公园、王府井大街等)

2、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利用以上信息,如何安排五日xxx程?”

学生汇报,并说明安排理由。教师将各组汇报的计划板书。

3、将学生们设计的旅游计划和第108页小明的计划对比,看看各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如何改进。

如:第二天小明全家刚到北京就去那么多景点,时间和精力都会不够。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通过互联网连接更多旅游信息。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2课时北京五日游

日期行程交通工具住宿费用

①景点大小;

②景点距离;

③景点路线;

④游览时间。

北京教案 篇6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喜庆。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重点:

感受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及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今年的春节你们是怎么过的?(学生自由回答)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走进他童年时代的北京,看看那个时代的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

2、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回答)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精读课文,了解风俗。

1、再次读课文中印象深的有关段落。同位交流,为什么印象深?

2、汇报,师生共同交流。

腊八:

1)怎样描写腊八粥,腊八蒜的?

2)这样写说明什么?

除夕:

1)印象是什么?从哪儿能看出真热闹?

2)除夕有什么风俗?

3)指导朗读。

正月初一:

1)除夕是热闹的,喜庆的,而正月初一与除夕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

2)解释截然不同.

3)了解正月初一的风俗习惯。

正月十五:

1)认真读11、12自然段,从中体会到什么?

2)具体说说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3)说说我们这儿的元宵节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4)指导朗读。

3、除了这些日子,作者还提到了哪些日子的活动?(出示童谣)

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

1、详略得当的写法。

2、阅读链接《过年》,与本文比较,突出写法。

3、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讲究的是火爆,热闹,祥和,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课后写下来。

教学反思:

要想使学生对一节课感兴趣,教师自己必须有兴趣。我正是带着极大的兴趣来上这节课的。我的情绪也极大地感染了我的学生,大家学得很投入。不足之处是我没重视学生读的训练,学生读的质量不高。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3 23: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