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鸟的天堂教案 |
范文 | 关于鸟的天堂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鸟的天堂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鸟的天堂教案1【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茫、桨等几个生字,理解留恋等词语的意思,能用陆续等词语说话。 2、分辨课文中写作者联想和见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会最后三个自然段。 4、体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分辨文中描写作者联想和见闻的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鸟与树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茫、桨等几个生字,理解留恋等词语的意思。 2、在合作学习、读读议议等过程中体会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鸟的自由和快乐,并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重点句。 3、能在情境中发挥想象写几句话。 4、感受鸟与树之间、人与自然彼此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重点 体会榕树的奇特与美丽,鸟的自由与快乐,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树与鸟,人与自然之间相处的和谐美,产生生态保护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说天堂 1、天堂──同学们听说过这个词语吗?说说你对天堂的认识。 2、鸟的天堂──是的,天堂是一个快乐的、幸福的、美好的地方,那么,你怎么理解鸟的天堂? (让鸟儿自由自在生活的,无忧无虑生活的`,快乐幸福生活的地方。) 3、过渡: 是的,能让鸟儿自由生活、无忧无虑的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随着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爷爷一起走进《鸟的天堂》,去看一看那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二、看天堂 1、放声读一读课文,要求: ⑴读通读顺课文,难读的生字词语可以多读几次,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身旁的同学。 ⑵思考: 你跟着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 2、交流: 第一次: 黄昏──大榕树。 第二次: 清晨──鸟儿。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树、鸟 关于鸟的天堂教案2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解决字词 1、指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教师正音:一拨兴奋 3、生字教学 1:榕树,白茫茫 (1)什么是白茫茫? (2)一般来形容什么? (3)你能来说一句话吗? (4)课文中又是形容什么的呢?课件出示: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 4、生字教学2:船桨、空暇 (1)辨析字形:暇与瑕 (2)辨析字义:暇与瑕 (3)语境理解:应接不暇—— 5、生字教学3:耀眼 (1)认识偏旁:耀 (2)理解字义:什么样的光? (3)右半部:羽 (4)练习书写:耀 6、完成学习报告单 [辨课: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块的形式出现,针对性强,教师指导也很扎实。]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梳理写作思路: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 2、分清段落:树——鸟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修改报告单第一栏。 4、梳理学生的质疑问题。 [辨课:化极少的时间理清文本写作脉络,提翎而毛顺,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清晰的思路。] 三、第一次走进“鸟的天堂” 1、老师读课文第1——6自然段,学生想像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自读想像加深体会。 3、交流:作者哪些词句为我们展示了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 (1)……真是一株大树! (2)教师范读,强调“一株”,为什么?(板书:一株大树) (3)这株大树到底有多大呢?教师出示图片,生惊叹。 (4)感情朗读 (5)“株”能否改成“棵”? 4、学习第8自然段,交流报告单:你读出了什么? (1)绿、生命力强 (2)理解:一簇——(板书:枝繁叶茂生命力强) (3)感情朗读,读出逻辑重音。 (4)这时你想说什么?(生机勃勃) (5)玩味“颤动”一词的妙用。 (6)感情朗读 (7)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画出第一句,思考与下面的句子有什么关系? (8)出示视频,教师范读。 (9)学生用一句话来赞美大榕树。 (10)反复朗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1)这美丽的背后蕴含着什么?(生命力、顽强、茂盛、独特的美) (12)这鸟的天堂里为什么没有一只鸟? [辨课:品词析句,披文入情,这是传统语文的精髓。教者运用得当,效果较好。] 四、再次走进“鸟的天堂” 1、这里的鸟的天堂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2、结合学习报告单,再读重点段落,想想作者哪些词句为我们展示了鸟的特点? 3、板书:群鸟飞舞。从大的,小的,黑的,白的,你又看出了什么呢?(教师小结作家语言的简练。) 4、玩味几个“有的”,体会到什么呢?(板书:自由快乐) 5、指名读第13自然段,思考又写了什么?(板书:叫声好听) 6、作者为什么要单独写画眉鸟呢?(作者揭示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7、自由解答学习报告单中的疑惑。重点解决:为什么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快乐自由安全的地方) 8、布置作业: (1)修改学习报告单中的二三四项内容,下节课交流。 (2)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辨课:比较欣赏的是作者从内容到形式,都能兼顾,另外学习报告单的运用在实际教学中究竟起到怎样的作用,我也很好奇,可惜没有参与真实的课堂之中。] 比较研究: 这是一堂比较理想的小学语文课。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生字教学很扎实,二是品词析句很到位,三是言语形式得到应有的关注。既能体现语文教学的传统思想,又能体现现代语文新的思想。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小学语文教师与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区别还是比较明显,这个差异表现在言语实践活动的训练力度上,小学教学偏重于感性认知,中学教学则向前推进了一步,强化了言语技能的迁移。另外在创造性阅读方面,中学语文走在了小学前面。对此,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案的方式,解放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更大力度地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转型发展。] 关于鸟的天堂教案3教材简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设计理念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朴实而优美,层次清晰,感情强烈。我抓住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而有感而发的不同感慨反常规组织教学。朗读、思考、想象、感悟形成教学主线,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中轻松的穿插介绍了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直接抒发感情与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相结合等表达方法。迁移教育,由“鸟的天堂”自然地引出人间天堂,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真正地做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统一。 学习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重难点、关键 1、了解大榕树的特点。 2、了解作者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 3、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激发情感 1、同学们,昨天我们同巴金老先生一同去了鸟的天堂,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有感而发的呢?谁能与作者心通,有感的读出作者的心声。 3、“鸟的天堂”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棵神奇的树。(设计意图:通过抓住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的感慨导入新课,并通过有感情地品读作者的心声,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拉近了学生、作者、文本之间的距离,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感情基础。) 二、品词读句,感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指名读5—9自然段,思考这棵有什么特点? 2、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棵大榕树的特点的?把你感触最深的句段多读两遍,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3、交流: (1)预设学生可能会首先读第7自然段,并会强调“大”字。 师:你强调了“大”字,想用朗读突出榕树的特点大,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老师认为应该强调“一”,谁能帮老师说说理由。 是啊,这句话是承接前面的争论而来的,让我们先去看看他们是怎么争论的,谁能读一读5、6自然段。 从他们的争论能看出榕树的特点吗?这两段该用什么语气读呢?指导朗读。 (2)到底是怎样的一株大榕树,让我们如此的争论,让我们再来看一看第7自然段,指名 说一说。 “不可计数”什么意思? 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谁能用一个词语表示大榕树的大(独木成林)。 一个“卧”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了什么?再引导看第二幅插图。谁能用朗读来展示大榕树的“大”。 师: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独木成林的奇观,她是那样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齐读) (3)学生引出第8自然段,闭目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颤动”什么意思?换成“抖动”行吗?想像“颤动”和“抖动”的样子,引导学生联系整个句子,理解颤动表现了新的生命虽是弱小的,但生命力是旺盛的。 师:多么旺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啊!难怪作者如此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回读) 让我们一起齐读这一段。 (4)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你愿意来这棵南国的树上安居乐业吗?可是作者却没有看见一只鸟的影儿。“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对吗? 让我们再次走进鸟的天堂。(设计意图:语文是基础工具性学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朗读、思考、想象、感悟,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做到了扎扎实实学语文。) 三、品读想像,渗透写法 1、闭目听老师读11—13自然段,想像。 2、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3、从中我们发现鸟的天堂有什么特点? 4、谁能用朗读表现鸟儿的多和自由快乐? 5、“应接不暇”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师: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你可以、工具书,也可以联系上下文。 6、“鸟的天堂”里有许多鸟,可作者为什么只具体写一只画眉鸟呢?这就是我们曾经说过的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这只画眉鸟就是这里的点,许许多多的鸟就形成了面。以一只画眉鸟展示鸟儿们的自由快乐,让我们感受到了群鸟欢腾的'壮观景象,这又叫动态描写。那么前面的大榕树就属于(静态描写)。动静结合是课文的又一表达方法,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要善于运用这两种表达方法。(设计意图:语言文字的感悟中轻松自然地渗透表达方法的学习,学生既学文又学作文,发挥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用。) 四、引导质疑,感悟“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默读第14自然段,谁能火眼精睛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前面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而后一个没有?(设计意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本环节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质疑能力。) 五、深化中心,迁移教育 1、学完了课文,谁能告诉我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 2、除了大榕树的大和茂盛外还有什么原因呢?(人类的保护,大自然的恩赐。) 3、是啊,大自然多么的神奇、美丽,我们应该学习这里的人们,保护鸟类、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成为人间的天堂。(设计意图:“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精心一问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巧妙地引人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立足文本,超越文本,深化了中心。真正做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 六、拓展延伸、激情写作 作业:如果你是鸟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家园呢?以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一篇导游词。(设计意图:以自己是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导游词,激起了学生的自豪感,这样的作业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习作热情。) 七、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树:大、茂盛、勃勃生机——美丽的南国的树(傍晚)[静]鸟:多、自由、快乐——的确是(早晨)[动]画眉鸟(点面结合) 关于鸟的天堂教案4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2、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天堂)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天堂是什么样子?(2—3人)那么,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在广东省新会市有一个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这里为什么被称作鸟的`天堂呢?它又是什么样子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我们熟悉的巴金爷爷来领略一下当地的风光吧! 二、过程: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我们一起来看这课的生词。(出示) 3、请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思考(出示课件) 去了几次?什么时间去的?每次都见到了什么? 4、学生回答,板书 5、找出描写榕树的部分,读一读,想一想:这株榕树有什么特点?划出有关的语句。 6、榕树有什么特点?你找到了那些语句?读给大家听听 7、你找到了那些句子?(出示句子)从中能看出什么?(板书:榕树大)谁能再读给大家听听?(2人)全班一起来读读,读出榕树的大来! 8、还有什么?(出示课件)谁来读一读?(2人)怎样理解这句话呢?(板书:充满生机)(学生谈)你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多美的画面呀!同学们,看来我们每个人对这句话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也许风吹,也许是鸟动,也许是阳光照耀,也许是新发的嫩芽,也许是那绿叶本身就孕育着无限的生机,才让作者产生了如此奇妙的感受。让我们融入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齐读) 9、让我们一起走近大榕树,欣赏一下这迷人的风光吧!(播放录像) 10、现在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1—2人) 11、多么奇妙的景色呀!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是赞美榕树,赞美南国,更是赞美这神奇的大自然。 12、师生互动: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让我们再来欣赏欣赏这独木成林的美景吧!让我们怀着对榕树的赞美之情,一起再来读一下课文的七、八字然段!(齐读) 三、小结这节课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读上节课所学的描写榕树的部分,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二、新授: 1、多么美丽的榕树呀!朋友说这里被称作“鸟的天堂”,可是呢?——在这里作者没有看见一只鸟!如果是你,这时会想什么呢? 2、第二天清晨,作者又一次经过了这个地方,这次他有什么新发现呢? (录像)第二天清晨,阳光照耀在水面上、树梢上,我们又一次来到了“鸟的天堂”。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让我们继续拍掌…… 3、这次作者见到了什么呢?(很多鸟)板书 4、从那能看出来鸟很多?找出来读一读 5、除了鸟很多外,从这部分你还能体会出什么来?(小鸟很快乐) 6、从哪能看书来?如果你是这只画眉鸟,你会站在枝头上唱些什么呢?(1—2人)。 7、多么热闹的景象!多么活泼可爱的小鸟呀!让我们一起融入自己的感受读一下12、13自然段。(齐读课文) 关于鸟的天堂教案5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3.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1.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学生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手段:自制课件。 设计意图: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2.谈自己读的感受。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课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巴金课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抄写生字词语。 关于鸟的天堂教案6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图片、PPT等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举例法、练习法等 教学目标: (一)学习写景的基本方法,掌握写景的基本步骤。 (二)了解观察五法并会使用,掌握写景的几种顺序。 (三)熟练掌握写景开头、主体和结尾部分的方式。 (四)通过本课的学习,基本能够熟练地写出写景。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掌握写景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二)难点:能够熟练地写写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哪些关于写景的方法或技巧,引出本课主题——写景的技巧,本课将以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为参照,为生讲解写景的技巧及方法。 (二)新课讲授 1、生自由朗读《鸟的天堂》课文,朗读的过程中思考一下作者主要写了什么景物,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 2、师提问生《鸟的天堂》这课文写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作者分别是怎么得来的。(太阳、红霞、石子路、河、大树、小船、竹竿、桨、榕树、鸟) 3、师和生讨论作者写到的这些景物都是怎么观察到的'(生:都是眼睛看到的),师提问生出了用眼睛看到的这些景物,作者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观察到什么景物呢(用耳朵听到了鸟叫声)。 4、师为生讲解,观察景物出了可以用眼睛看(这是最直观的方法)、用耳朵听(比如夏天我们可以听到蝉鸣、蛙叫等),还可以用鼻子闻(比如我们可以用鼻子闻下过雨后泥土散发出来的清香)、用嘴巴品尝(比如我们可以品尝荔枝和西瓜的甜美),最后,我们还可以感受身边的美景(比如夏天我们觉得很热,这就是在感受夏天)。 5、师指名生观察五法(看、听、闻、尝、感受)。 6、师提问生是否知道《鸟的天堂》这课文是用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头天傍晚、隔天早上),引出写景的顺序。 7、师引导生如果要写一片游记可以使用什么顺序来写课文(游览顺序)。 8、师引导生如果要写当下看到的美景,我们可以使用什么顺序(空间顺序)。 9、师指名生写景可以用哪几种顺序来写(时间顺序、游览顺序、空间顺序)。 10、师引出需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小学最常用的结构是总—分—总的顺序,并提问生总—分—总的顺序分别对应课文的哪几个部分(开头、中间、结尾)。 11、师为生讲解在写开头时应该注意什么,有什么方法(要开门见山指出要写的景物),师提问生在《鸟的天堂》这课文中,作者是否有开门见山提出要写的主要景物,并为生讲解作者在开头涉及的无关“榕树”的景物,是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 12、师结合《鸟的天堂》课文的主体部分为生讲解在主体部分有什么要注意的,有哪些方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详细描写、注意的顺序)。 师指名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问生在最后一段作者是如何写的(抒发感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不舍以及惊叹),引出在课文的结尾部分,建13、议抒发感情使课文更加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14、师提问生文中的优美句子有哪些,并请生说明认为该句优美的原因(三职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比喻句;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拟人)。 15、从生提出的优美语句,引出修辞手法在中运用的重要性(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可以使课文更加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等。 (三)作业布置 使用所学的技巧和方法写一你想和的写景。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