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燃眉之急的成语解释 |
范文 | 燃眉之急的成语解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燃眉之急的成语解释,欢迎大家分享。 【汉字书写】: 燃眉之急 【汉语注音】: rán méi zhī jí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张昭传》:“以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走夏口,有燃眉之急,岂有管、乐万分之一耶?” 【成语语法】: 偏正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形容心情等。 【燃眉之急的.意思】: 燃:烧。像火烧眉毛那样急迫。形容形势很紧迫。 【燃眉之急的近义词】: 刻不容缓、迫在眉睫、当务之急、火烧眉毛、迫不及待; 【燃眉之急的反义词】: 不急之务、无足轻重、从容不迫、无关大局; 【燃眉之急的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想要一统天下,接连打败刘表、刘琦,将将刘备赶出新野,迫近东吴。孙权心里慌张,他派鲁肃请诸葛亮到东吴商议联合抗曹的计划。张昭当时看不起诸葛亮,说他根本没本事辅佐刘备,直截了当地发起进攻,说刘备“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这是“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你诸葛亮完全是“言行相违”!弄得现今的燃眉之急。诸葛亮听后则“哑然失笑”,他指出“弃新野、走樊城”有着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败当阳、奔夏口”是因为刘备“大仁大义”而非军事上的无能,但在“国家大计、社稷安危”上向来是有主见的,使对方哑然无声,无法招架。最终诸葛亮舌战群儒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燃眉之急例句】 宋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市籴二》:“元祐初,温公入相,诸贤并进用,革新法之病民者,如救眉燃,青苗、助役其尤也。” 明.屠隆《綵毫记.颁诏云梦》:“济燃眉,功德应深;散缠头,怀抱聊开。”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五回:“我如今不知便罢,既是天教我知了,正是度日如年,燃眉之急!” 【燃眉之急造句】 防汛抗旱工作在当前举足轻重,因此一定要赶在洪水前面修好防洪堤,这是燃眉之急的大事。 尽管当时人力物力条件十分有限,可谓杯水车薪,但我们还是竭尽全力解决了几个燃眉之急的问题。 【刻不容缓造句】 1、这是性命关天的事,当然是刻不容缓的。 2、在帝国主义的蹂躏下,中华大地满目疮痍,保卫祖国刻不容缓。 3、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开发和利用可替代低污染能源已变得刻不容缓。 4、火势正在蔓延,接到求救电话后消防队员们立刻行动起来,刻不容缓! 5、每个人都应刻不容缓地行动起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6、环境问题已经十分严峻,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7、汛期已到,防洪工作刻不容缓。 8、现场形势十万火急,我们刻不容缓。 9、这事十万火急,刻不容缓,没有半点回旋的余地。 10、我们必须刻不容缓地赶回去。 11、刚刚出现一起两车追尾事故,抢救伤员刻不容缓。 12、政府对的治理,刻不容缓! 13、高考到了刻不容缓的冲刺阶段,我们每天也不能草草了事。 14、你说话的方式好象是有什么事刻不容缓。 15、这事刻不容缓,我们必须现在做。 16、再说,这是刻不容缓的事。 17、这件工作刻不容缓。 18、李奶奶的心脏病发作了,刻不容缓,大家送她到医院治疗。 19、汛期已到,防洪的准备工作是刻不容缓的。 20、他深深感到,援助工作是刻不容缓的。 21、此事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22、她现在就要解决自己的终身大事,刻不容缓。 23、这问题值得政府高度的关注,刻不容缓。 24、抢救工业建筑遗产,已是刻不容缓。 25、我刻不容缓,必须马上去车站。 26、市政府应肃清已刻不容缓。 27、我作业落家里忘带了,我刻不容缓的回到家里拿作业。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