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培育特色产业实现富民强县 |
范文 | 培育特色产业实现富民强县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如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是传统农业大县必须回答好的紧迫课题。xx作为农业大县、山区大县,立足资源优势,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把养牛业作为立县主导产业进行培育,以特色产业的发展,实现富民强县。20xx年,全县牛饲养量达到28.25万头,存栏20万头,出栏8.25万头,人均养牛增收300多元。 一、科学决策,定位于民。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点,其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民要富,县乡要强,必须准确定位,科学决策,确定一条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发展前景的致富途径。必须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立脚点,做大做强。xx地域广阔,自然、地理、资源、气候、人口素质等生产要素差异较大,就选择适宜全县的特色主导产业方面,20xx年,县委、县政府经过广泛调研论证,认为养牛产业符合xx实际,具备做大做强的基础,有形成特色的条件。一是市场前景广阔。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膳食结构不断改善,对牛肉、牛奶的需求日益增长,市场空间广阔;另一方面,我国肉类产品在国际市场有较强价格优势,较易形成市场竞争力。二是全县有草场资源426万亩,具有发展草食、节粮、低耗、生态畜牧业的`特点,发展养牛业符合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又可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发展养牛业基础较好。xx大力发展养牛已有10多年历史,全县已涌现出一批肉牛养殖、育肥大户,并培养造就了一批专业技术队伍。基于此,县委、县政府果敢决策,决心把养牛业作为特色主导产业进行培育发展,并在县委全会上做出《加快养牛产业发展的决定》。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县养牛产业发展实现了大突破。万头牛乡镇达6个,千头牛以上村40个,百头以上养牛大户218户,几年实践证明,县委、县政府决策是科学的,定位是准确的。 二、强化领导,取信于民。 为确保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全县养牛发展决策落到实处,坚定农民发展养牛信心,树立党委、政府形象,取信于民,全县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从组织上给予保障;各乡镇也成立了组织,完善了制度,采取了奖惩等激励措施;新闻、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县委、县政府决策,宣传先进典型,统一广大干部群众思想,形成共识,营造全县发展养牛业的浓厚氛围;为开阔视野,全县组织乡镇主要领导和县直部门负责同志到三河、大厂、香河等县(市)进行参观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同时,每年组织养牛大户和乡、村、组干部到县内重点乡镇进行参观学习,交流经验,总结提高;为使产业逐步壮大,县委《关于加快养牛产业发展的决定》从占地、疫病防治、投入保障、品种改良等各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以服务为宗旨,惠及于民。 三、加大投入,谋利于民。 发展养牛产业,关键是资金投入。xx采取财政支持、银行贷款、争取产业政策扶持资金、招商引资、社会投入、群众自筹等多种渠道,不断加大对养牛产业投入。几年来,每年投入养牛资金都在亿元以上,保障了产业的发展壮大,做到了谋利于民。一是举全县之力,集中专项资金保发展。扶贫发展资金、农业开发资金、财政支农周转金等专项资金,凡是能用于养牛产业的一律打捆使用,集中安排一定数额资金支持养牛产业发展。二是招商引资,吸引外埠资金促发展。以项目为载体,精心谋划肉牛、奶制品、饲草饲料等加工项目,吸引县外资金注入。通过吸引县外资金,全县建成了翔宇皮革、峰源公司等养牛产业龙头企业。三是加强协调,增加金融贷款投入壮发展。利用联户担保、财政担保、建立信用乡镇、信用村等形式,加大小额信用贷款投放力度,支持养牛产业发展。四是政策引导,吸引社会资金用于发展。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建立良好投资环境,鼓励社会投资。目前,全县20xx余户在外务工人员回乡搞起养牛业,离退休以及个体大户也纷纷投入养牛产业发展。 四、培树典型,引导于民。 县委、县政府在抓产业发展上,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包办、不代办,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吸引农民,以典型示范带动农民。一是抓重点,带动全局。根据资源、区位、农民素质等不同条件,确定重点发展养牛乡镇、集中项目、集中资金、集中用力,建基地、扩规模,率先发展带动全县各乡镇发展;二是抓小区,带动区域。按照畜牧业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要求,统一征地、集中连片,建设肉牛繁育、西杂母牛驯化挤奶养殖小区,辐射带动区域发展;三是抓大户,带动散户。选择有技术,能管理,肯实干,热情高的养殖户进行重点支持,以大户收益引导示范周边农户发展养牛。通过“三抓三带”,全县出现了“乡乡有典型,村村有大户”的喜人场面。目前,共建重点养牛基地12个,养牛小区16个,规模养牛户8500户。汤头沟红山子生态移民舍饲养殖示范小区,集迁移扶贫、奶牛胚胎移植示范、舍饲养殖、草场建设示范于一体,年产值300多万元,获利80多万元,搬迁移民25户100口人,带动作用明显。张三营肉牛繁育示范区,建20栋标准养牛舍,20个永久性青贮窖,15个三位一体沼气池,可饲养1200头牛。 五、完善体系,服务于民。 从品种改良、饲草饲料、防疫灭病三个环节入手,健全服务体系,完善服务机制,落实服务措施,提供优质服务。一是健全品种改良服务体系。依托中国农大、河北农大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技术优势,建立县级中心服务站、乡级标准改良站和村级定点改良站三级品种改良服务网络,全面推广黄改冷配、胚胎移植、奶牛生产等先进技术,加快培育优良种群。几年来,西门塔尔、夏洛来等优良肉牛品种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同时引进了皮埃蒙特、安格斯等优质肉牛和荷斯坦奶牛。目前,全县共建黄牛改良站点221个,黄牛冷配改良2.5万头,胚胎移植3000头,为发展优质养牛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健全饲草饲料服务体系。立足县域山地多、草场面积大的优势,合理开发利用饲草资源。结合防沙治沙、退耕还林还草,农业生态开发等建设项目的实施,加强人工草场和围栏草场建设。几年来,共种草15万亩,围栏封育15万亩,建禁牧草场100万亩。大搞农作物秸杆综合开发利用,传授秸杆饲料青贮、微贮、氨化等科学处理技术,推广舍饲、棚饲等科学饲养方式,缩短出栏时间和养牛周期。三是健全防疫灭病服务体系。结合实际,制定出台防疫灭病工作应急预案,制定了牛的各种突发疫病的预防、控制、处理、治疗措施。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防疫指挥系统,实行指挥长负责制和乡村干部包防疫密度、畜牧技术人员包防疫质量的双包责任制,提高防疫数量和质量。依托全县25个乡镇兽医站、畜牧站,采取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综合措施,在春秋两季对牛重大疫病实行全部强制免疫,确保防的到位,灭的及时,推动养牛产业的健康顺利发展。 六、长远规划,着眼于民。 几年的发展,xx的养牛产业已初具规模,发展潜力日益显现,但距离产业化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为进一步做大搞强养牛产业,使其真正成为一项牢固的富民立县主导产业,今年年初,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养牛产业化进程的决定》,对养牛产业进行了再规划、再安排、再部署。一是强龙头。通过扩大开放,加强外联,力争用一两年时间建成肉牛屠宰加工型和奶制品加工型两类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使产品实现深加工增值,让农民获得最大利益。二是拓市场。建设完善张三营、郭家屯、中关三个大型肉牛交易市场,培养壮大经纪人队伍,引进县外良种牛,促进本地肉牛外销,提高市场交易量,调动农民养牛的积极性。三是扩规模。制定优惠政策,采取财政举资、招商引资、银行融资、社会筹资等方式,加大农民养牛产业投入,不断扩大产业规模,谋求产业规模效益。力争到今年年底,全县实现养牛规模化、良种化,牛饲养量达30万头,存栏21万头,出栏9万头,农民人均养牛收入800元;到20xx年,实现养牛产业化,牛饲养量达44万头,存栏30万头,出栏14万头,农民人均养牛收入1600元。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