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
范文 |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 1、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2、体会诸葛亮的神计妙算。 【教学重点】从草船借箭这件事中体会诸葛亮的神计妙算。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草船借箭》,首先,我们先来复习本课的生字词。 (水寨、饮酒、都督、惩罚、神计妙算。) 2、同学们对字词掌握的非常好,上节课我们还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谁能简单的说一说呢? 二、新授 1、说的非常好,《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而《草船借箭》则是智慧里面的智慧,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智慧、充满了谋略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的感兴趣,下面就从智慧和谋略的角度去看,你对黑板上的四个人物谁最感兴趣?最喜欢谁呢? 2、看来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爱的人物,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的品读原文,找出你喜爱这个人物的原因和依据,读到人物对话的时候,要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当时他们的想法和情感,试着揣摩他们当时的心里活动。 (学生自读课文。) 3、先读到这,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把你品读的结果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呢? (学生交流汇报。) 4、刚才某某同学说,他非常佩服诸葛亮,原因是因为他在借箭的过程中表现出神计妙算的才能,那神计妙算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 5、你们答对了,神计妙算就是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本课就是形容诸葛亮的计谋非常的高超。 6、结合你们刚才读课文,围绕神计妙算这个词语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呢? 7、下面就请同学们围绕你们刚刚提出的问题用心的再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讨论,一会儿选一处你认为体会最深的地方讲给大家听听。 (学生自读课文。) 8、刚才大家读的很认真,讨论的很热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和大家交流交流呢? (学生汇报交流。) 9、现在我们就实地的感受当时受箭的过程,在看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一边看、一边听、一边想,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他这样安排的好处有哪些? (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草船借箭的过程。) 10、谁能说说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呢? (学生汇报。) 11、诸葛亮一算了天、二算了地、三算了人,可以说各个方面他都考虑周到,而且每一方面都一一的、巧妙的做出安排,这就是神计妙算。 (师板书神计妙算。) 12、面对诸葛亮的神计妙算,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到:他说什么呢? 13、当时周瑜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呢? 14、读的不错,无论是诸葛亮的神计妙算、还是周瑜的嫉妒之心,曹操的谨慎多疑、鲁肃的仁厚守信,我们都是从文章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中体会出来的呢? 15、对,这也是《三国演义》这部名著在刻画人物方面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因为只有通过语言的描述,才能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的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16、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自己当导演,邀请你喜欢的合作伙伴,把你们认为课文中印象最深、最喜欢的片断表演出来,哪一组愿意先来试试呢? 17、这几组同学表演的非常好,除了这几组同学之外,我想在座的同学也许也有很多的话想说,那么就请同学们把你们最想说的话用一句话表达出来,他它送个故事中的他们,同时也送给今天在座的我们好吗?谁先来说? (学生汇报。) 18、诸葛亮把借箭的过程安排的严密妥当、滴水不漏,不仅让周瑜叹服不已,更让我们后人佩服称赞,通过草船借箭这课的深入学习,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人善用、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千百年来他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诸葛亮神计妙算的故事呢? (学生汇报,多媒体课件播放空城计的故事。) 19、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欣赏到这,课后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办一次有关三国故事的手抄报展,也可以由班长主持搞一个有关三国的故事演讲会,我们这样可以使我们更加的了解到有关三国的故事,另外老师也希望同学课后能认真的品读《三国演义》这部名著,我想里面会有更多的故事和人物让你过目难忘的,多读书,读好书也是老师对你们以后的期望,你们能做到吗?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设计 1、认知目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借助网络等信息手段,初步了解有关三国的知识(人物)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心中国的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乙方一方,称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课文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背景下发生的。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就设了一个计谋,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结果,诸葛亮只用了三天就借到了十万支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确智慧非凡。 文章的教学重点是体会在整个事件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都表现在哪些方面,以及弄清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 这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的讲读课文,因为它有很深厚的历史背景,所含概的知识面特别广,所涉及的人和事也很多,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课文内的知识,而应跳出书本,采集各方面的信息来丰富学习内容。 三、教学对象分析: 根据小学生具有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主动探索中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上网浏览的能力和一定的文字处理能力。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超文本结构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探索式学习,这种学习模式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从而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性。让学生在积极动手、动脑、动口中自己阅读、思考、质疑达到获知、探索问题之目的。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以探求问题来引导学生在自主中学习,思考质疑,运用多媒体引导创新。原来基于归纳或演绎的讲解式教学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的全新形式。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 操作过程是:辅以视听,创设氛围——网络支持,把握人物——动画演示,突破难关——图文呈现,巩固强化——网上冲浪,拓展视野 我采用这种多种信息技术整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上的学生既能主动获取知识,又能主动探索思考;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提高了他们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教学媒体设计: 整个这节课贯穿着网络的链接和搜索,以“蒙泰瑶光”编著软件和“powerpoint”为交互主线。其中“蒙泰瑶光”作为教师授课的引导工具,本节课中,我分别在导入新课,突破重、难点,课后练习和拓展联系中运用它。“powerpoint”是我用于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时,提供参考网址时使用。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导入新课(辅以视听,创设氛围)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再一次穿越时光的隧道,去探寻1700多年前那场智慧与胆略的经典之作《三国演义》之《草船借箭》。 (二)进行新课(网络支持,把握人物) 1、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同时质疑。教师巡视指导。 2、各组选派代表运用各种手段交流(语言表达、电脑展示、学生表演、图片讲解等)汇报 教师补充说明,帮助学生拓展知识的深度及广度。 汇报内容: A、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B、中哪些事例表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2)知己知彼。 (3)熟通兵法。(动画演示,突破难关) (4)有预见性。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找出最能表现诸葛亮因神机妙算而成竹在胸的一段话读一读。 4、师生总结 (三)巩固练习(图文呈现,巩固强化) 1、电脑配图出示一个小故事《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让学生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这个故事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据你所知,还有哪些三国故事也体现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四)课堂延伸(网上冲浪,拓展视野) 利用互联网了解更多的'《三国演义》的人物和事件,学生边浏览边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剪切编辑,溶入自己的想法,整理成一篇小文章,相互交流。 七、练习设计 阅读分析: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诸葛亮病危期间,先向姜维传给他自己的兵书,又交代了军事安排。他吩咐杨仪,我死后不能发丧,做一个假诸葛亮木像放在车上,一切事务照常进行。 杨仪、姜维和费一按照诸葛亮的嘱托,暂时扣压丞相病故的消息,有次序地撤退人马。 诸葛亮的遗体装在灵车上的一个龛里,由三百多精心挑选的将士护送,要运回成都。 司马懿催动大军追赶蜀兵,以为诸葛亮已死了。但是半途他犹豫了,会不会又中了诸葛亮的诡计!这时夏侯霸带着探子来报,五丈原蜀营已空无一人。司马懿听说后,半信半疑,率兵开向五丈原,果然蜀营空空。他唯恐蜀军撤走,赶紧带领人马向前追杀而去。忽然间蜀军掉头杀了回来,一面大帅旗上写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只见中军“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大旗飘动,四轮车上坐着一位活生生的诸葛亮!这可吓坏了司马懿,以为又中了诸葛亮的计了。于是勒马往回逃,魏军兵将丢盔弃甲,自相践踏。魏军一直逃跑了五十多里地。两个魏将赶了来,叫司马懿不要惊谎。司马懿停下来急问:“我的脑袋还在吗?”知道蜀兵已远去,他才放心了,与夏侯霸、夏侯惠向魏营走去。司马懿到处探听蜀军的去向,而蜀军早已不见踪影。 后来司马懿得知,诸葛亮确实死了,蜀军已全部退回汉中。司马懿遇见的诸葛亮仅仅是木像而已,他这才后悔不迭。司马懿十分感叹:“我不能料到诸葛亮的死啊!” 由此,蜀地便流行了一条谚语:“死诸葛亮吓走活仲达”。 司马懿再次引兵追赶蜀军,但已晚了。他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确实是一代奇才。司马懿无可奈何,只得带领队伍回营了。 此时,蜀营将士放声痛哭,为丞相诸葛亮举哀。 回答问题: 在这个故事中,又有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八、教学过程流程图 辅以视听,创设氛围 网络支持,把握人物 动画演示,突破难关 图文呈现,巩固强化 网上冲浪,拓展视野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清文章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认识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是诸葛亮有知识、有计谋、有胆量、有胆略。更重要的是有利创新精神。 4、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叙述顺序,通过草船借箭这件事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难点: 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时数: 约二课时 教学准备: 1、师生课前收集草船借箭有关资料; 2、教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多媒体课件,生可以跟着节奏齐唱,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 师:会唱这首歌的同学还真不少,有谁能说说,这首歌哪部电视名著的主题曲? 生:根据自己的了解汇报。 师:关于《三国演义》,你们都有哪些了解呢?(引导学生回答课前收集到的资料,重在强调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和方法。) 2、谈话。 同学们收集的资料还真多,说明大家都读过不少的课外书籍。这节课,我们也来学一学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改写而成的有关“草船借箭”的故事。 3、板书课题:11草船借箭 二、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想想从中知道了什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旨在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教师要善于抓住来自于学生的每个契机,强化学生“读”的本质训练。) 2、听读课文录音,观看课文录像。想想课文写了哪几个有关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本环节在于把学生引入课文中去,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把握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师相机板书:诸葛亮神机妙算 3、再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一步步写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 重点引导生体会“神机妙算”,并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弄清诸葛亮做了些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或以“从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神机妙算?”为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作进一步的探究。) 4、根据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试着分析与概括一下,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用关联词连起来说一说。 生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然后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主要有:知人物、识天文、巧安排。) 师相机板书:知人物 通天文、地理 巧安排 三、课堂回顾,体验文本,感情读文。 1、在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作者匠心独运,着力刻画了四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周瑜阴险狡猾,诸葛亮从容镇定,鲁肃忠厚老实,曹操谨慎多疑。他们的这些性格特点,大多数都体现在人物之间的对话之中,请同学们把这些对话找出来,同桌或小组内试着分角色读一读。要读出不同的语气。 2、小组推荐代表分角色读文,或者小组与小组之间挑战朗读。 四、实践天地 1、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哪些历史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2、将《草船借箭》改成课本剧,演一演好吗?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在我国的古典名著中,还有许多英雄人物的故事,希望同学们课外注意收集,讲给家人或朋友听一听。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4设计理念:本案以“大语文”观为指导,把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寓学生的主动研究于阅读活动之中。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综合素养;同时注重体现出“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主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 设计特色:课内、课外结合,以读感悟,抓重点句进行突破性教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通过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学习后能较生动地复述课文。 课前准备: 1、教师、学生读《三国演义》第42————46回。 2、要求学生读后互相交流: (1)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对阵形势怎样? (2)周瑜因何要加害诸葛亮?他说过哪些要加害诸葛亮的话? (3)“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这对于借箭成功至关重要吗? 3、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4、布置学生了解一个“兵不厌诈”的故事或实际战例。 5、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创设情境,交代背景,复习旧知。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曲终画面定格于“火烧赤壁”: (1)简介魏、蜀、吴的局势(即:“草船借箭”的时代背景)。 (2)三言两语忆“火烧赤壁”。 (周瑜巧用火攻之计以少胜多,足见其善谋略,是个足智多谋之人。) 2、谈话导入。 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有许多这样光彩不灭的人物形象、脍炙人口的故事。今天将要学习的“草船借箭”就是发生在“火烧赤壁”之前的又一个为人民群众熟知的故事。 (创设情境,复习旧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 二、读题,破题,质疑。 1、板书课题,读题。 2、抓住学生朗读的重音点破题。 3、质疑。 (由破题入手,再由疑激趣。)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要求:通读课文试填空 1、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之箭)来为难诸葛亮,这是“草船借箭”的(原因)。 2、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可以信赖,请其帮忙,积极做着“草船借箭”的(准备)。 3、诸葛亮用(雾中曹营借箭)的妙计来对付周瑜的暗算,这是“草船借箭”的(经过)。 4、诸葛亮(如期如数)交箭,周瑜的阴谋被(挫败)了,这是“草船借箭”的(结果)。 (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引导学生更好的整体感知全文。) 四、再读课文,寻求突破点。 1、本故事中主要人物有哪几位?本故事着力赞美谁?请划出文中直接赞美他的句子。 2、交流。 3、读句子: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解释“神机妙算”) (在初读到位的基础上,把握本课的研究主题。) 五、精读课文,深入研究。 1、诸葛亮到底“算到了什么?”,竟让周瑜这样一个自恃甚高、心高气傲的人自叹不如呢?读课文划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再用心体会。 2、汇报、交流。 a、识天时 (一) 生:诸葛亮算到三天后江上会出现大雾: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指导学生反复读此句,表现出雾的大。) 师:何以见得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事先算到的?(师引导学生抓住相关句子体会,并指导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生:1、诸葛亮敢立三天造好十万支箭的军令状,立下军令状后并不是急于造箭,而是悄悄向鲁肃借好20条草船,是因为他算到三天后有大雾,心中早已想好利用大雾去借箭。 2、诸葛亮在前两天按兵不动,偏等第三天四更时分才行动,也是因为他早已事先预知到这场大雾。 师:当三天后江上果如其所料,出现大雾时,诸葛亮心情如何?被秘密请来船中,全然不知的鲁肃当时的心情又会如何?试想象一下:当时俩人各会想些什么或说些什么? (诸葛亮暗喜、得意:老天果然助我,公瑾你何以能加害于我?鲁肃害怕、吃惊:这么大的雾,若误入曹军水寨,如何能脱身?) 师:同看这场大雾,俩人心情截然不同,试以俩人的口吻分别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一句。 (二) 师引导学生议:草船借箭发生于何季节?(冬季)这对借箭成功至关重要吗? 总结: 1、诸葛亮算到冬季雾在四更时最浓,以雾做掩护,曹操定会上当; 2、冬季刮西北风,使借箭后船能顺风顺水地离开。 b、懂地利 生:诸葛亮借箭的过程考虑周全,安排巧妙,因为他熟悉地形。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组织讨论:诸葛亮是怎样利用地理位置巧妙、周全地实施借箭妙计的? c、识人心 (一)根据学生要求,让学生自愿组合成三个学习小组: a组研究:诸葛亮对周瑜: b组研究:诸葛亮对鲁肃: c组研究:诸葛亮对曹操。 (二)依据各组的研究提纲汇报、交流,得出: 1、诸葛亮看透周瑜是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为顾全大局于是果断的决定将计就计; 2、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守信义,因而知人善用,请鲁肃帮忙做好借箭的准备并为其保密; 3、诸葛亮利用曹操生性多疑,用兵谨慎的弱点,巧用天时、地利一举借箭成功。 (三)抓相关语句朗读;引导发现诸葛亮“识人心”的内容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 1、深究“笑”的内涵,体会用词之准确。 诸葛亮在笑谁呢? (1)他笑鲁肃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的笑。 (2)他笑周瑜自不量力、阴谋落空,这是胜利的笑。 (3)他笑曹操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 (4)他想到自己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轻松击败周瑜的暗算,这是自负的笑。 2、练习添加提示语。 诸葛亮那一“笑”,让我们看到一个谈笑风生、充满自信的诸葛亮。可见提示语中描写说话人动作、神态的词能反映人物的个性特点,使人物更鲜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是周瑜、诸葛亮俩人的语言交锋,却缺少这样的画龙点睛之笔。请大家合作试添加。(学生合作探究,组织全班交流。) (重点围绕中心词“神机妙算”展开研究,并以此为点辐射全篇,摆脱传统的逐句、逐节讲解模式,尽量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自由感悟,合作探究。) 六、总结,归纳。 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因素,诸葛亮全考虑到了。这“箭”借得好,这就叫“神机妙算”。而这一切,周瑜都没设想到,当他从鲁肃口中知道这一切,惟有“自叹不如”。指导读好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七、深究“借”字,再塑诸葛亮的智者形象。 1、组织辩论:是“借”箭还是“骗”箭? 2、全班交流:“兵不厌诈”的故事。(如:空城计) (通过辩论和课外拓展,唤起学生的探究意识,变换角度对课文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 八、观看经过精心“剪辑”的电视剧中“草船借箭”的精彩片段,深化理解。 九、复述课文。 (通过列提纲复述,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十、拓展谈话。 周瑜阴谋落空,没能杀掉诸葛亮,这成了周瑜的一块心病。此后,俩人还有过多次较量,周瑜均败于下风,以至临死前还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哀叹。想知道更多故事,,课后大家可以去读原著。 (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爱好,开拓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十一、课外排演课本剧。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5一、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原著的兴趣。 2、能复述故事。 3、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培养学生初步的小说人物鉴赏意识与方法。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相信同学们听说过这种说法吧——不读《红楼》《三国》者枉为中国人!那你们知道这种说法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谈。不读《红楼梦》《三国演义》的人白白做了一回中国人。也许有的同学不同意这种说法。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第46回改写的一篇课文。板书课题,学完这篇课文后,也许你会同意这种说法的。 2、检查预习,使学生充分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同学们,我1个星期前就请同学们阅读《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那一部分的内容了,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就发生的赤壁之战前夕,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们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吗? 学生谈 师相机补充之。a“孙刘在长江南岸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共同抵抗曹操”,诸葛亮本来是去孙权那建议孙刘两家联合共同对付曹操的,孙刘两家结成同盟后,诸葛亮留在了东吴,协助周瑜。b、周瑜发现诸葛亮才识在他之上,先派诸葛亮的哥哥劝说诸葛亮为东吴孙权效力,被诸葛亮拒绝。周瑜认为诸葛亮一定会成为东吴将来的心腹大患,未来的强大敌人,所以决定要杀了诸葛亮。c、周瑜曾用借刀杀人之计,借曹操之手杀掉诸葛亮,但被诸葛亮轻松化解。d、周瑜借刀杀人不成,但想方设法杀诸葛亮之心更加坚定了,铁了心了要除掉诸葛亮,于是草船借箭的故事就发生了…… 3、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以讲故事的方式复述课文。 (1)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同学们,相信你们小时侯都很喜欢听别人给你讲故事吧?现在你们长大了,小学都快毕业了,按古代的说法来说,你们都快成为秀才了,现在你们应该能给别人讲故事了!可以吗?能不能将草船借箭的故事讲给低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听吗? 我要先请你们回答如何讲故事,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完整? 学生谈 讲好一个故事,你得首先对故事的情节清清楚楚,一个故事的情节一般分哪几个部分啊? 引导学生说出,起因——经过——结果。(板书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认真地读课文,弄明白这个故事的起因,故事是如何发生的,经过,是怎样发生发展的,结果,故事最后是怎样结局的。 学生读课文——思考“起因——经过——结果”,巡视了解情况。 小组交流——班级汇报。 (2)讲故事,复述课文 现在我们了解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我们现在可以讲这个故事给低年级的小弟小妹们听了吧?现在小组里试一试,一个说,另外三个就做低年纪的小弟小妹,听他(她)讲故事,讲完后,谈谈他(她)草船借箭这个故事讲的是否精彩。 小组内讲——班级讲(请一个同学) 第二课时 1、导入:上节课我们有许多同学在小组内讲述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还有同学在全班面前给我们讲了这个故事,相信同学们对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情节已经很清楚了。但是一个故事,一篇小说的魅力绝不仅仅在于它的情节的精彩。同学们,根据以往你们读书的经验,一个故事吸引我们,一篇小说打动我们除了它的情节之外,还有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人物,主人公。学生若不能说出,师启发:同学们,故事中必然有人物,有主人公吧?) 一个故事,一篇小说打动我们,吸引我们除了情节的精彩外,故事中的人物也往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吧? 2、人物分析同学们,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学生言哪些人物,师板书诸葛亮 周瑜 鲁肃 曹操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同学们,我们看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主要看他(她)的什么?学生言“言,行”师板书之。 (1)周瑜 周瑜是我们这篇课文中首先出现的人物,现在请同学们来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周瑜给你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啊?我们说看一个人如何,主要看他的言行,课文中周瑜的对话哪几段最多啊?——2、3两段。现在我要请同学们来朗读一下2、3两段,这两段除了周瑜的说的话外,还有谁的话?还有读白。四个小组分别读读白、周、诸、鲁之言。分角色齐读。——表扬朗读与纠正读音。 现在请同学们再认真默读2、3两段,思考周瑜是什么样的人?估计学生会说很坏,毒辣,阴险。 启发:同学们,周瑜既然想杀掉诸葛亮,为什么不直接派人把诸葛亮抓起来,杀掉呢?——引导学生明白,周不直接杀诸葛亮,而是找借口杀,杀别人,还要杀得别人无话可说,说明周的狡猾。如果你就是周瑜,你决定用不可能完成的造箭任务来杀诸葛亮了,你如何把这个任务交给诸葛亮?如何对诸葛亮说?请学生扮周瑜,师扮诸葛亮,演一演。 估计扮演学生会直接将任务交给诸葛亮。——你们看看课文中周瑜是怎样将这个造箭任务交给诸葛亮的?先问诸葛什么?再说什么?我们站在周瑜的立场看,周瑜这样一句句地说,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体会到:任务交得很自然,以公事不能推却向诸葛亮施压。很自然地将任务交给诸葛亮,一步步地将诸葛亮往火坑里推啊!——你们瞧周瑜害人的水平够高的吧? 要是周瑜活在今天,他要是犯罪的话,绝对是高智商犯罪啊!然而“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周瑜遇到了诸葛孔明,算是遇到克星了。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诸葛亮是位怎样的高人? (2)诸葛亮 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的诸葛亮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之,师巡视 给予启发、提示: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其实故事中的另一个人,诸葛亮的对手——周瑜已经给我们概括了。周瑜是怎样概括的?学生言“神机妙算”。(可能要再启发: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结束后,周瑜是这样说的?)好,你们再读读课文,看看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到底算到了什么,他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再思考。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班级汇报。师板书“诸葛三算” 师:好,同学们!诸葛亮除了神机妙算外,还有什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回答)板书学生回答,提炼出“从容镇定,胸有成竹”等词语。 待举手人不多时,再启发:周瑜把不可能完成的造箭任务交给诸葛亮,诸葛亮除了接受任务之外,还有哪些选择?如果你是诸葛亮,周瑜把不可能完成的造箭任务交给你,你会怎么办? 请数个学生回答,估计学生会说当面揭穿周瑜的阴谋,或者先接受任务,然后逃跑。 师追问: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面揭穿周瑜的阴谋,或者先接受任务,然后三六计走为上计,逃跑掉呢?这说明诸葛亮了什么?同学们思考思考。(1分种后)师提示:当时曹操83万大军压境,孙刘两家联合抵抗曹操,孙权、刘备的军队只有5、6万人。如果孙刘两家不团结,能打败曹操吗?如果诸葛亮当面揭穿周瑜,或者跑掉,孙刘两家岂不是失了和气?这说明了诸葛亮有什么样的品质?——顾全大局 (3)鲁肃、曹操 鲁:忠厚,守信 这个故事中曹只说了一句话,请同学们翻到第54页。 曹:谨慎多疑 给你们一个思考题回家思考:诸葛亮为什么要带着鲁肃一起去借箭。 3、课文拓展 (1)周瑜三次要杀诸葛亮都失败了,课文说得是第二次,还有2次你们知道吗?读过吗?第一次想借刀杀人,失败了,第二次想借造箭杀人,又失败了,第三次亲自派大将去杀诸葛亮,还是失败了。(板书“三杀诸葛”),后来诸葛亮也回敬了个三气周瑜(板书“三气周瑜”),次次成功,最后将周瑜活活气死。诸葛亮和周瑜之间的较量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同学们对这些有兴趣吗?希望大家课后去读一读。 (2)这个故事中的四个人物,你们喜欢谁,讨厌谁啊?讨厌周瑜什么? 你们讨厌周瑜的嫉妒,心胸狭隘,气量太小。根据小说《三国演义》写这篇课文的作者可能也讨厌周瑜的嫉妒,你们看我们这篇课文的第一句就是说周瑜心里嫉妒诸葛亮的才干高于他。但是,你们知道吗?在东吴周瑜的同事、下级,以及孙权等几乎所有的人都非常喜欢他,有个叫程普的东吴老将还说“与公谨交,如饮醇酿,令人不觉自醉”,如果周瑜真是个气量很小的狡猾的小人,东吴会有那么多人喜欢他吗?你们还记得我们上堂课开始的时候讲过,周瑜在决定杀掉诸葛亮之前,曾经派诸葛亮的哥哥去劝说诸葛亮为孙权效力,劝说失败后才决定要杀诸葛亮的,如果真是嫉妒诸葛亮的才华高过自己,他愿意让诸葛亮做自己的同事吗?诸葛亮真来到东吴,大都督这个官可能就不是他周瑜的啊?——如果说周瑜嫉妒诸葛亮的话,他嫉妒的是诸葛亮的才华不能为东吴所用,周瑜千方百计要杀诸葛亮,是各位其主,是为了东吴的事业啊! 所以你们觉得这篇课文的开头写得好吗?写得对吗?——我们说了这篇课文是编书的人根据小说《三国演义》改写的,可能作者就没有读懂《三国演义》,所以老师希望你们课后要读《三国演义》原著。——今天这节课还是以陈毅的名言作结:不读《红楼》《三国》枉为中国人,希望同学们好好读《三国》,不要白白做一回中国人。 板书: 诸葛亮{学生板之 周瑜:学生板之 鲁肃 曹操 反思:本课教学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对原著《三国演义》的阅读冲动,学生也因此而在量上形成了一定的小说鉴赏意识。本文教学获得专家的认可,甚慰!不足之处在于对周瑜的理解认识还不够深入,尤其是中下生,个别教学环节和小学生的实际脱离。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