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教案 |
范文 |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教案【3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教案【3篇】1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三、课前准备。 1、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2、教师: (1)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2)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内容。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当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 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 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二)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词。 2、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4、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2)在散步过程当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三)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四)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当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五)自主合作探究。 1、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当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2、提示质疑: (1)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2)“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六)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1、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2、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七)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1)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2)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3)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八)重点研读。 1、过渡: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①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②《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3、教师引导: 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4、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 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②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③以小见大的写法: 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教案【3篇】2[教学目标及重点] 1、学习散文诉朗读的停顿,训练朗读 2、通过关键语句理解、体会人物的形象美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大家有散步的习惯吗?其实写文章不一定就是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在作家的笔下,小事也能写出大意境来!关键是看你的悟性如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怀戚的一篇著名散文--《散步》(板书课题--散步)看看它的意境究竟大在哪里?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 (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一遍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 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在一个初春的季节里到田野去散步。母亲身体不好,要走大路,儿子觉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选择走大路照顾母亲,母亲却变了主意要走小路。母亲和儿子累的时候,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我感觉到我和妻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2、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明确:①通过散布,些美好的家庭生活,写一家人的互敬互爱: 表现互敬互爱的句子有: 他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很听他的话一样。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了,而我已人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我母亲老了--他总是听我的。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②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祖孙三代的感情: 表现互敬互爱的细节有: 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我理所当然的照顾母亲,反映了对母亲的尊敬。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小路崎岖,孩子感兴趣。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老母亲对孙子的喜欢和爱护。 ③我是一个中年人,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渗透这我对生活的使命感的语句有: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此处作者用了一个类比,在严重关头,民族领袖往往决定这民族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家庭中也是这样。我作为家庭的主脑,在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时,必须处理得当,这是一种责任,否则就会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于是我感到责任重大。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最后。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说明我和妻子意识到自己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4、三步前文章还有一段对初春景物的描写。找出来体会作用。 提示:第4段是对初春的描写。心率、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同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是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 三、总结梳理,回扣目标 这篇文章通过运用抓住“散步”这个聚焦点的写法,运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三代之间深沉的爱”这一主题。 四、拓展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下面这篇文章,共同欣赏此文。 又是一天阳光中 4月20日星期一晴 5点30分,家中-- 朦胧中感到有人轻轻走近我的床。虽然我还没睁开眼,但知道那一定是妈妈。耳边又响起那熟悉的声音:快起床吧。同时一双温暖的手扶摸着我的`额头,撩开上面覆盖的几绺头发。我拥着暖和的被子坐起来,睁开眼后第一眼看到的又是妈妈微笑的脸。她疼爱地望着我,提醒我时间不早了。我蹦下床去洗脸刷牙,吃爸爸为我准备的可口的早餐,然后背起书包,向爸爸妈妈说声再见走出家门。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春天的太阳格外温暖。一阵风儿吹到脸上,使我想到妈妈那双温柔的手。尽管天气这么好,但我没有放慢脚步,因为我已懂得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的道理。阳光洒在我身上。 6点,教室中-- 我已经开始早晨的学习了。这时邻座的女同学刚到。她冲我一笑,长睫毛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眨着,露出了洁白的牙齿,那样子是说早上好。我也向她报以一笑。我很喜欢她这样纯真笑着的样子,当我向她借东西时,她总这样笑着把东西递给我。这不,我低头看书时不小心把笔碰掉在她桌旁,她连忙俯身起,放在我的桌上。我道谢时,她又抿嘴一笔,那是说不用谢。其实把这样随处可见的小事写在日记里没什么价值,但总觉得每一次笑都很美,不该轻易放走它们。望着太阳,望着身边的同学,突然觉得这些笑容如甘泉一般,静静地在心底流淌,突然觉得同学之间这种暖暖的感觉真好!窗外的阳光照在身上,也暖暖的,真好! 6点50分,操场上-- 今天是周一,有升旗仪式。我们穿着整洁的校服,站在蓝天和太阳下。望着那鲜红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顿时有种亲切而严肃的感觉,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静静地站在国旗下,感受崇高这个词的境界。耳边仍响着那雄浑激昂的旋律:前进,前进,前进进……此刻,我们握紧拳头,举起手臂在国旗下宣誓,一种深沉的声音从胸腔中迸发出:报效祖国,为祖国服务!太阳依旧暖暖的,照着国旗也照着我们。此刻的阳光照在国旗上,国旗又增添了几分美丽、神圣庄严;此刻的阳光照在我们身上,我们又多了几分豪情、信心和力量。 7点20分,英语课上-- 这是周一的第一节课,美丽的英语老师轻盈地走进来。Goodmorning,class.(早上好,同学们。)Goodmorningteacher.(早上好,老师。) 在明亮的教室里,老师亲切流利的讲解声和我们朗朗的读书声交织成一曲动人的交响乐。 铃--下课了。我是英语课代表,上前帮老师拿作业本。老师边走边对我说:这一次月考怎么没考好?我抱歉地笑笑:这次没准备好,下次我一定考好。老师信任地点点头。从办公室出来,看看挂在天边的太阳,阳光暖融融的。阳光中我似乎又看到老师和蔼的面庞,又听见鼓励的声音在耳边轻轻地回响:下一次一定要考好啊! 黄昏5点,家中-- 放学后,在阳台上远眺,见那火红的太阳焉镶嵌在青山与蓝天之间,把薄云映得通红。在落日的余辉下,我赶紧开始学习,不知不觉夜已深了。妈妈过来劝我早睡,直到亲眼看着我躺在床上,替我盖好被子才离去。我躺着静静地想:明天一觉醒来,保准又是一个艳阳天。每天我都重复着相似的故事。故事中的我尽情地享爱着亲情、友情、师生情的温暖,就像我每天享爱着太阳给予我的温暖一样。我也同样爱着我的父母、同学、老师和我的祖国,就像我热爱给我们带来光明的温暖的太阳一样。我生活在阳光中。 我爱生活的第一天。 赏析: 本文立意新颖。作者笔下所写的,无非是同龄人每天都曾发生的重复着相似的生活故事,这些事由于司空见惯,而被视为平常了。但是,作者却独具慧眼,正是通过对这些看来似乎是平凡的生活故事进行了深刻的理性化思考,抒写出自己对生活独特的新鲜感悟,揭示了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所蕴含的极不平凡的意义。做到这一点,确实可贵。构思巧,选材精当,表现手法别致。作者巧用日记体裁形式,并按照一天生活的时空顺序,运用细腻、质朴、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洋溢着亲情、友情、师生情、祖国情的生活画卷,真实而具体地揭示了花季少年生长在阳光季节的无比幸福与快乐,同时也表现了一代少年热爱生活,为报效祖国而珍惜时光、勤奋学习的时代风貌。本文所拟题目含蓄,寓意深刻。在文中,作者善于紧扣阳光,处处用阳光的温暖来烘托或比喻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感受,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文末运用抒情和议论点明全文主旨,水到渠成,都写得很有章法。显示了作者不薄的写作基本功。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写出学习本文的感受,题目自拟,课下交流。 『板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教案【3篇】3教学目标: 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体会浓浓的亲情。 2、探究、品味,了解文章多样的美。 3、增强感恩意识,珍爱亲情。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探究、品味文章意境美和语言美。 教学难点 唤醒感恩意识,激发珍爱亲情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情境熏陶法;听、说、读、写训练法;自主、合作探究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为妈妈洗脚”广告片) 疲惫的妈妈仍不辞辛苦地为母亲洗脚,稚气的儿子也端来了一盆水,泼泼洒洒蹒跚走来,一声“妈妈洗脚”感动了多少敏感的心。生活的细节,一次又一次为我们演绎着深沉的爱。散文《散步》,质朴地展现了牧歌式的情景,同样感动着你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散步》。 二、正音、释词 嫩芽(nèn)熬(áo) 霎时(shà)分歧(qí) 拆散(chāi)水波粼粼(lín)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三、整体感知 听朗读,思考: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我们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明确:“和美”。 四、朗读、探究 1、朗读课文1-4段: (1)、问题探究一:“我”决定出来散步的原因是什么? (2)、情景设想:第2自然段说“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假设你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样劝说呢?(要求以儿子的口吻,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3)、问题探究二:第4段写了哪些景物?你感悟到了什么? 明确:景物:田野、新绿、嫩芽、冬水。感悟:蓬勃的生机,珍爱生命。 2、轻声朗读5-7段,思考下列问题: A、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B、“我”是怎么解决的? C、结果又是如何? D、假如你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给文中的哪一个?为什么? 3、读第8自然段,说说你的理解。 A、齐声朗读 B、问题探究: (1)、课文最后一句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为何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那么仔细? 明确:“慢慢地、稳稳地、仔细”写出了“我”和妻子的慎重态度, (2)、如何理解“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 明确:“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突出了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五、美点寻踪 由法国雕塑家罗丹的名言“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导入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请同学们以“我认为……很美,例如……写出了(表现了、抒发了等)……”的句式来说一说。(可以从词、句、景、情、写作手法等方面来谈) 明确:人性美、意境美、语言美等。 六、课文小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兴的旅行。 七、抒写亲情 看到这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的场面,想必同学们心中也拨起了感情弦,心中也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 请写一段50字左右的温馨短语,表达你对父母或其他亲人的感念之情。 1、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几人朗读自己所写的温馨短语。 八、布置作业 1、真诚行动: 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节日来临时,别忘了给亲人送上温馨的祝福。 最后,在低音播放《常回家看看》歌曲声中和教师引用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这句话中结束教学。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