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学设计方案 |
范文 |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8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一、教材分析 本专题的学习方式是活动体验。《不自由,毋宁死》可看作是其中演讲活动的具体材料。所以确立教学目标时,既不能纯粹从文本鉴赏的角度去处理,也不能完全抛开文本组织演讲。而要把理解文本与训练演讲结合起来。于是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文本内容,背诵文章的最后两段,为课堂演讲训练做准备。上课时让学生了解作者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为更好地把握演讲内容和情感作铺垫。在此基础上针对文本进行具体的演讲训练与如何运用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等演讲技巧的指导。为学生创设情境并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和有针对性的指导。最后在师生共同演讲文本的高潮部分中也将课堂活动效果推向高潮。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演讲训练,学会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演讲效果。 2、学生能通过训练不断提高自己演讲的能力,并在演讲中树立自信,培养自身较好的心理素质与控场能力,展现自我个性与风度和大方的仪态。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想象与情感积累,充分体会文本中作者的观点与情感,为具体的演讲活动服务。 2、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并对其演讲实践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指导,并恰当地进行演讲技巧的传授。 四、学情分析 对于作者学生很陌生,要介绍作者生活与背景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五、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组织演讲 六、课前准备 1、预习全文,写一段演讲辞,推想帕特里克亨利之前演讲者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准备在课堂上演讲。 2、背诵本文的最后两段内容。 (此环节是为使学生能通过预习对文本有深入的理解,也为课堂的演讲训练作好必要准备。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1、预习全文,写一段演讲辞,推想帕特里克亨利之前演讲者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准备在课堂上演讲。 2、背诵本文的最后两段内容。 (此环节是为使学生能通过预习对文本有深入的理解,也为课堂的演讲训练作好必要准备。)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好的演讲,如同布谷报春,又似战鼓催征。它可以使迷惘者得以清醒,沉沦者为之振作,徘徊者更加坚定,观望者毅然奋起,先进者策马飞奔。同学们,一副好口才,会为我们的生活增色不少。好口才是令人羡慕的,也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练就的。今天,就让我们借助帕特里克亨利的《不自由,毋宁死》一起来实践! (如此导入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明白好的演讲对于我们实际生活的作用,增强其学习与实践演讲技巧的动力;二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活动方式即演讲训练。)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介绍作者与背景 帕特里克亨利是弗吉尼亚殖民地上最成功的律师之一。 北美洲的原始居民是印第安人。从1607到1733年,英国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了13个殖民地,采取剥削、压制的政策。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人民同英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英殖民者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企图维护其宗主国的地位。1774年,英国颁布了诸如关闭波士顿港、增派英国驻军、取消马萨诸塞的自治权、确立英国对殖民地的司法权等法令,从政治上、军事上加紧对殖民地的控制与镇压。殖民地中的一些温和派和保守分子屈服于英国政府的压力,极力主张妥协和解。帕特里克亨利属于激进派人物,主张不惜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换取独立。1775年3月23日,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眼看着妥协势力占了优势,他义无反顾,登台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讲。 亨利的演讲极大地鼓舞了人们为争取独立而进行战斗的激情,他的演讲结束后,会场群情激愤,“拿起武器!拿起武器!”的呼喊声响彻议会大厅。这篇演说词被后人作为不朽的名篇,特别是结尾的警句“不自由,毋宁死”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作者和背景知识的介绍是让学生了解作者发表演讲的大时代背景,让他们初步理解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文中的观点,为何会有如此坚决、高昂的斗志,演讲最终起到了怎样的效果。这也为学生更好地把握演讲内容和情感作铺垫。) 2、针对学生的具体演讲过程,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语气、语调和手势来增强演讲说服力、感染力。 a、 抓住学生演讲中代表妥协势力的观点句:我的观点是,不要战争。 b、首先请学生在讲台上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这个观点。然后建议他想象自己正置身于弗吉尼亚州议会现场,作为妥协势力的代表发言,大胆、自信地把观点再表达一遍,注意语气、语调。最后拿起话筒,更有力、坚决地再次表达这一观点,调整语气、语调,使自己的发言既较好表达观点,又能赢得更多的支持力量。其他同学通过其不同的语气、语调感受不同的表达效果。示例:我的观点是(语调自然、果断,口语化,说完停顿片刻),不要战争。(字字响亮,声韵饱满。语气恳切,有力度。) c、在语气、语调的训练中加入适当的手势。建议学生在刚才的情境中用另一只手加上一个手势动作,把观点句的语气再强化一下,不断调整手势,反复实践三次,揣摩怎样使手势的表现效果达到最佳。针对手势的不到位,进行指导: ①动作是语言的延伸和补充,该出手时再伸出手,不能过早。但也不能过晚,否则动作的意义就不大了,甚至会阻碍语言的表达。 ②手势是为加强语言效果而设计的,所以手势要集中。一般是以自己的心脏为中心,以前臂长左右为半径,表示决心或否定性的就向里收,号召性的可以向外扬,手指并拢稍向内曲,也可以握拳。在表达特殊或强烈感情时可以动作幅度大一些。 ③动作是为语言服务的,所以不能过多,也不要过于花哨。否则就喧宾夺主,也显得做作,要追求自然、恰当。 ④请每位学生自己试着练习,体会手势在演讲的作用。 (此环节是针对学生演讲具体情况,进行语气语调和手势这些演讲技巧的指导。既有针对性,也更有效。对同一内容的语气语调和手势的不同处理带来了不同表达效果,让学生体会这些因素对于演讲的重要性,以及在实践中如何更好地使用这些技巧为自己的演讲服务。) 3、演讲文章的第四段,准确而流畅地表达出作者的观点及感情。 a、第四段比较长,为了使演讲时思路更清晰,也为了防止遗忘,指导学生对其划分层次:批驳妥协派的观点,指出强大并非指日可待;分析我们的有利条件——地利、人和与正义;战争已经无法避免,我们已别无选择。 b、学生分小组分别进行演练。四人一组,推选一位同学,组织好自由演练活动的地 点、秩序和小组交流讨论活动。每位同学都必须脱稿在小组认真演讲,由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相互指导。 c、全班展示。教师针对具体情况进行逐层指导演讲。 ① 第一层:关注关键性词句与语气:“他们说……但是……是……还是……难道……”,作者用一系列反问句有力地指出放弃斗争就惟有束手就擒。让听众能客观地认清当时的现实与危急,为下文高潮部分的号召打下基础。要求学生在演讲时尽力表现出作者那份正义而焦急以及不愿受辱、受奴役的强烈感情。 ②第二层:“如果……如果……此外……”,三种假设充满了作者对胜利的信心。 教学设计方案 篇2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提供的信息,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有关百分数、折扣、纳税、利率等知识。 2.能根据计算结果对方案进行合理选择。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行探索、分析、对比,选择合理可行的方案;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在生活应用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有关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结果分析方案的合理性,并做出正确选择。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每当过节放假,商场里总是有形形色色的促销活动,说说你都碰到过哪些促销活动? 2.有时,同一品牌在两个商场活动不同,需要我们通过对比选择其中更为划算的。红红妈妈就碰到了这样的情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选择更合理。 【设计意图】对于商场的促销,学生并不陌生,从生活问题引入新课,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就在身边,具有现实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展开情境,综合应用 1.教学教材第12页例5。 课件出示题目: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商场按“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妈妈要买一条标价230元的这种品牌的裙子。 (1)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 (2)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①读题。说说这两个商场的活动各是什么?并说说自己对这两个活动的理解。重点理解B商场“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 ②析题:想想按两个商场的活动,在A、B两个商场买各付多少钱,该怎么计算。 ③解题:独立完成。 ④交流与反馈:集体订正,并得出结论。 ⑤回顾思考:这两个促销方式,在什么情况下付的钱是一样的?如果妈妈还想在这个品牌里买一件上衣,你推荐她在哪里买?为什么?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在之前百分数的应用上进行的,在分析解答时要有一定的侧重。像该例题教学,学生明确“满100元减50元”的含义后,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去完成。而在此基础上增加的思考环节,则是对百分数意义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2.尝试练习教材第12页“做一做”。 课件出示题目:某品牌的旅游鞋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按“满100元减40元”的'方式销售,在B商场打六折销售。妈妈准备给小丽买一双标价120元的这种品牌的旅游鞋。 (1)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 (2)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①独立完成。 ②交流反馈。 ③思考:不计算,你知道哪个商场更省钱吗?为什么? 3.小结:在商场促销活动时,咱们通过对比、思考来选择更省钱的方案。数学在我们生活中还是大有用处的。 (三)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14题。 爸爸想在网上书店买书,A店打七折销售,B店满69元减19元。如果爸爸想买的书标价为80元。(1)在A、B两个书店买,各应付多少元?(2)在哪个书店买更省钱?能省多少钱?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集体订正。 2.提升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13题。 百货大楼搞促销活动,甲品牌鞋满200减100元,乙品牌鞋“折上折”,就是先打六折,在此基础上再打九五折。如果两个品牌都有一双标价260元的鞋,哪个品牌的更便宜? ①读题:了解两种品牌鞋子的促销活动。 ②析题:想想乙品牌的“折上折”是什么意思?你能举个例子吗? ③解题:完成计算。 ④反馈:集体订正,得出结论。 ⑤拓展思考:想想什么情况下买甲品牌比较便宜,为什么?想一个数据验证一下。 (2)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12题。 妈妈有1万元钱,有两种理财方式:一种是买3年期国债,年利率4。5%;另一种是买银行1年期理财产品,年收益率4。3%,每年到期后连本带息继续购买下一年的理财产品。3年后,哪种理财方式收益更大? ①读题:了解两种理财方案。 ②析题:单从“年利率”来看,你认为哪一种理财方式收益更大?想想3年期和1年期在操作上有什么不同?“每年到期后连本带息继续购买下一年的理财产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银行1年期的理财产品在第二年的时候本金可以变更为多少?第三年呢? ③解题:根据分析独立完成。 ④反馈:集体订正,对错题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设计意图】适当地调整练习的顺序,使得练习的设置更具有层次性,更符合学生思维的发展顺序。同时教师的指导工作也由放到扶,使学生实现更高的发展。 (四)回顾全课,总结本课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总结:在生活中,很多时候都会用到数学知识,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计算,最终选择最佳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理解、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读题质疑 1、导语: 善良、仁爱的金吉娅同情、体贴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向她献出了爱心。这个只有八岁的小女们带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个感人的故事。 2、读题: “好汉查理”。“好汉”你是怎么理解的?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听课文录音,激发朗读的兴趣。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后学生评议。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同伴互读,互相纠错。 4、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感人的故事? 5、勾画自己感动的语句,并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 三、再读质疑,读中感悟 1、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或感兴趣的地方。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点拨。 3、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引导学生相机解决。再从学生的提问中,提炼出深入学习本文的两个问题: (1)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查理是个好汉? (2)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4、读悟交流: 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查理是个好汉? ()根据学生找到的句子让学生谈感受: ①“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②“谢谢!”查理显得彬彬有礼。 ③“当然可以。” ④查理虽然调皮,但说话是算数的。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 ⑤“不行,罗伯特先生,我不能随便要您的东西。” ⑥“杰西,我会做个好汉。”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查理并不是一个坏孩子,他变得诚实、守信、有爱心了。 (2)指导朗读: 让学生体会说话人的神态和心理活动,也可以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思考。例如:“查理说这句话时是怎么想的呢?”“你能想象出查理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吗?”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重点指导一下对话的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方式可以是男女生分别读,也可以是指名读,要尽量读出说话人的语气。 5、文章开头说查理是个调皮的孩子,爱搞恶作剧,你能联系你所知道的来谈一谈,他会做什么吗? 6、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查理有了如此大的变化呢?你觉得查理的变化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引导学生重点谈谈杰西对查理的影响:杰西热情乐观,虽然残废了,但对生活充满希望,尊重、理解、信任查理,她的友谊像雨露阳光,是查理改正缺点的主要原因。 7、学到这儿,请同学们再来谈谈你对“好汉”的理解,你认为查理是一个真正的好汉吗?假如现在你是这个镇上的人,你会怎么评价查理呢? 8、练习有感情地读,读中悟情。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2、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个小故事(以“关爱”为主题的材料),说说自己读后的感想。 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葫、芦、藤、哇、盯、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3、学写挂、哇、每、慢这四个字。 教学重点: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 教学难点: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图画-- 葫芦,这是什么?葫芦可以入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想一想怎么记? 3、范读课文。认真听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学课文 要求:1、借助拼音把树叶里的生字读正确,并想一想该怎么记。 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指名读课文,评议。我在每个组请一个同学读每人读一节其他同学当一当小评委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 四、学习课文第一节 1、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去看看吧!自由读课文第一节,思考:葫芦一开始长得好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细长的葫芦藤藤藤字怎么记:这长长的顺着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芦藤。点雪白的葫芦花绿色的葫芦叶可爱小葫芦)你知道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吗?你能用先再最后来说一说吗?绿色的葫芦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看课件葫芦的叶、果的关系。葫芦根葫芦茎和葫芦叶向小葫芦输送养分小葫芦渐渐长大了。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这么可爱,他从心底里发出感叹。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记哇字这是什么句?应该怎么读。谁来试一试。 2、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葫芦叶雪白的葫芦花可爱小葫芦你喜欢这棵葫芦吗?我也好喜欢这棵葫芦我要用的朗读来告诉它。范读。你想试试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细长的()雪白的()可爱的() 3、讨论: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课文中划一划找一找(四人小组) (1)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都几次说明什么?你能用每天说一句话吗? (2)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指导看图,认识盯,理解盯(像这样眼睛都不眨的看叫盯)、自言自语的意思;你看这里一下子用了两个感叹号。说明这个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找一样东西代替葫芦演一演这个种葫芦的人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 4、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种葫芦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么他的愿望实现了吗?看课件咦长得好好的葫芦怎么都落了呢?看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心情怎么样?那该怎么读呢?自由读指名读 五、为什么那么可爱的小葫芦,又有种葫芦的人天天看,细心呵护,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 下节课我们要帮种葫芦的人找找原因了! 六、巩固生字 葫芦藤哇盯 1、齐读 2、开火车读 七、学写生字挂哇每注意每的笔顺。 挂和哇的右边是两个土组成 仔细观察范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它们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哇的口字旁写的比较小) 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学目标】 1、知道反义词在词义上的特点,并通过反义词识字。 2、初步认识近义词。 3、感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句式特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积累语言。 4、模拟“游客”和“导游”进行口语交际,提高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反义词识字。 【教学难点】 认识近义词,模拟“游客”和“导游”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 1、收集风景名胜地区的资料。 2、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我的发现” 1、让学生自己先借助拼音读一读六组反义词,再读一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自己是否发现这几组词的共同点(每组的两个词意思相反)。 2、师范读,生注意听老师的读音。 3、师生互读,读准字音。 4、小组交流认记生字,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5、出示生字卡片,抽生读字,检验认字情况。 6、给生字找朋友: 退──腿险──脸读──卖反──饭间──简 7、“我说你说”──师生对说反义词: ⑴说教材里的词: 补充:好──坏新──旧上──下高──矮 明──暗开──关来──去前──后 多──少重──轻 ⑵生生对说反义词。 二、学习“日积月累”──我会选 1、学生自读词语,看能否发现什么。 2、教师引导: ⑴老师站在脚室的中央。 ⑵老师站在教室的中心。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否一样?说明了什么? (中心与中央意思相近,是近义词。) 3、选词配对,在读一读。 4、扩展:你还能说出一些近义词吗? 三、巩固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对反义词比赛:师与生对。比一比看谁对得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连线: ①找近义词②找反义词 美丽著名正简单 特别漂亮复杂反 中心非常买关 有名中央安全卖 愉快快乐开危险 二、学习“读读说说” 1、出示“!”与“。”,讲解感叹句与陈述句。 2、读句子,体会感叹句与陈述句的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句子: ⑴前是感叹句,后是陈述句。 ⑵因为“花坛真漂亮“,所以“我要把他拍下来”。 4、方照例句说句子: 北京真________啊!我多么想________。 5、 仿照例句完成第三句。 6、 同桌互相仿说句子。 三、学习“我会读” 1、学生自读诗歌。 2、小组互读,比一比看谁最先背诵。 3、小组交流: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 四、展示台(交流课外识字的途迳) 1、展示课外识字成果。 2、展示自己搜集的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明信片。 3、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 第三课时 一、展示资料,选择伙伴 1、展示自己收集的风景名胜资料,让学生在展示出的资料中了解自己关心的风景名胜。 2、在展示过程中选择好自己的交流对象,组成“旅游团”。 二、分组交流 学生自由选择下列交流方式: 1、 “导游”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和知道的情况,“游客”提问,“导游”解答。 2、“导游”在介绍的过程中,“游客”随时提问,导游灵活安排介绍和答问两方面的内容。 3、“游客”先提问,“导游”一一作答,然后“导游”再介绍游客没有问到而自己认为有必要讲的情况。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推选最好的“导游”,在全班介绍风景名胜,并进行交流。 2、各小组推选出来的“导游”互相交换到别组带队。 四、总结 1、简单总结一下这次活动的情况,一起分享搜集资料的经验,交际的经验。 2、评出“最受欢迎的‘导游’”,“最受欢迎的‘游客’”等。注意转变角度,思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教学设计方案 篇6一、教学目标设计 认知目标: 1、植物的向性运动(A); 2、植物生长素的发现(A); 3、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C); 4、其它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合成及主要生理功能(A). 能力目标: 1、学会设计植物向性运动的方法; 2、理解植物向性运动实验的基本过程,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3、学会观察植物的向性运动,培养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生长素发现过程的介绍,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作风,求实的科学态度,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 2、通过对顶端优势的了解,培养学生由量变到质变的唯物辨证思想.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植物的向性运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其它植物激素等五部分内容。以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讲述前面三部分内容,第二课时讲述后面两部分内容并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和小结。 教材以三个问题导出“植物的激素调节”,接着以向光性和向重力性的设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植物的向性运动”上。对向性运动进行了定义,并阐明向性运动的意义是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 教材的第二部分内容首先介绍了达尔文的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推想,接着介绍了温特实验及结论,最后简单介绍郭葛的分离实验与鉴定结果。 教材的第三部分内容主要介绍生长素对植物生理作用的两重性,这一特点与生长素的浓度和所作用的植物器官有关,并通过顶端优胜加强理解这一特点。 后两部分(第二课时内容) 三、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通过指导预习、提问、图片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并讲解来突出重点)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难点(通过讲解“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图,并通过欣赏电影了解“顶端优势”现象来突破)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四、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的一些概念对于学生是陌生的,课本通过学生熟悉的举例步步深入,因此本节的教学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通过演示图片,然后再举例、讨论、分析,引入课题,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把抽象的“生长素”和实实在在的“向性运动”联系到一起,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感知规律。 五、教学媒体设计 本节课通过自制动画、配音、字幕、图片、音乐、下载影片等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演示和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图片引入课题,同时播放音乐,以增强欣赏效果,提高学生兴趣;自制动画主要用于讲解达尔文和温特实验,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增强感知的欲望和效果;字幕的出现和动画演示过程都有相关配音,避免媒体演示过程的单调感;播放有关“顶端优势”的影片加深对生长素作用双重性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七、教学过程流程图 教学设计方案 篇7教学角度:运用多中人称,讲述中国登山队员的壮举。 主要教学步骤: 1、速读全文,要求学生读出情节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 2、浏览课文,要求学生读出层次 详略,注意体味文中的人物描写和景物烘托。 3、组织课堂讨论,议说“登上地球之颠”。 说读训练实施过程: 1、引导学生运用第三人称,概述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2、引导学生运用第一人称,以某一登山队员的身份,讲述登山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感。 教师布置几个话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 A攀登“第二台阶”, B奔向“地球之颠”, C、刘连满的生命之光。 学生自选角色和话题,思考准备。 先小组 后全班进行课堂发言。 3、引导学生谈读后感。 4、引导学生朗读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其表达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 篇8一、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和学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在指导观察图画时,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阵势警惕索性全神贯注等词语。能用欣赏与津津有味造句。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即文中对小守门员的描写。 2、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幻灯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班上哪些同学爱看足球赛?哪些同学爱踢足球?你准当的守门员? 2、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小足球赛》。 二、指导观察图画 1、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图上画了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足球,小守门员注视前方,一些小观众和一位叔叔在看球赛。) 2、指导观察顺序。根据这幅图的特点,我们可按什么顺序来观察呢?(整幅图可按从人到景的顺序来观察,而入又可按从主到次,即从守门员到观众的顺序来观察。) 3、指导观事小守门员和候补守门员。①对小守门员我们可从哪些方面来观察?(可从他的衣着、神态。动作等方面来观察。)②请同学们从衣看、动作、神态等方面细致观察,说说小守门员的样子。(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小守门员严阵以侍的神态,全神贯注盯着前方的眼神,前倾的身子,下垂的双臂,手上戴着的皮手套及膝盖上的纱布等。)③观察并说说小守门员后面的小男孩的动作、神态。 4、指导观察观众。①在赛场一侧观看比赛的共有几个人?(共有8人)②先观察图上左侧五位观众的动作、表情,说说他们的样子有什么不同。③再观察图上右侧三位观众的动作、表情,说说那位叔叔与边上的两位小观众有什么不同。 5、指导观察背景。从图上周围的景物看,他们是在什么地方进行足球比赛?(从野花、青草、堆置的物品可看出这是一块闲置的平地。) 6、小结。刚才我们按照从整体到部分、从人物到景物、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的顺序观察图画,了解了图意。 三、范读课文刚才,我们同学观察并说了图意,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描述图画的呢?情同学看着图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 四、指导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1、请同学门轻声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看看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守门员?哪些自然段写观众?想想全文可以分为几段,怎么分?讨论归纳。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足球,吸引了不少观众。第二段(第二自然段):讲小守门员和候补守门员的样子。第三段(三一五自然段):讲小观众和大个子叔叔观看球赛的情形。 3、指名分段朗读。 五、学习生字。注意提醒学生欣是前鼻音,注意指导磕和套的写法,区别惕与赐字音和字形的异同点。 六、作业 抄写词语i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看图,学习第一段 1、看看第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2、看图,说说为什么课文中说这块空地真是赛足球的好地方?又字说明了什么?(说明孩子们常来这儿踢球,他们喜爱踢球这项活。)3、看图思考:从球赛吸引了这么多的小弟弟、小妹妹和路过的大个子叔叔,可以看出这场球赛得怎样?(比赛一定紧张、激烈、精彩。)4、齐读第一段。 三、看图,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对照课文看图,看看这一段描写了图中的哪两个人,他们各有什么特点?重点写了谁? 3、学习写小守门员的两句话。①这两句分别从哪些方面写了小守门员?(从神态、动作两方面来写的,〕②哪些词语写了小守门员的神态,对照图,说说警惕注视毫不在意是什么意思?(警惕指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保持敏锐的感觉,时刻注意着。注视就是注意地看。毫不在意就是丝毫不放在心上J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守门员?(警惕性高、意志坚强的守门员,)③小守门员的动作是怎样的?这样的姿势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小守门员是一位合格的守门员。)作者为什么要说真正的守门员都是这样的?(这是对小守门员的称赞。)④看着图用自己的后描述小守门员的动作、神态。 4、学习写候补守门员的两句活。对照图读第二段的后两句,说说候补守门员有什么特点?(跃跃欲试,急切地想上场一显身手。) 5、齐读第二段。 四、看图,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三至五自然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①默读第三自然段,分别用和画出写到的观众和描写他们动作、神态的词语。②结合图文,理解有关词语。索性如果换个词可用什么?(干脆)看图中那个搂着小弟弟的红领中,说说全神贯注的意思?(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局势在这里指什么?(措球赛情况)观察图上白狗的样子,说说闭目养神是一种什么样子?(闭着眼睛,休养精神)③从观众的动作,神态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比赛很激烈,观众对赛场上的情况非常关心。) 3、学习第四自然段。默读,画出写到的观众及描写他们神态的同语,不相干是什么意思?(没关系)齐读这一自然段。 4.学习第五自然段。默读画出描写大个子叔叔神态的同语,看图说说律津有味。的意思?(很感兴趣,看着孩子们精彩的比赛,大个予叔叔会想些什么呢?(回忆自己小时候踢球的情景,想到明天的足球运动等) 5、齐读三至五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练习朗读课文 二、学习写作方法 1、文中描写了画面上这么多人,但有没有给人雷同的感觉以没有雷同感? 2、又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是写的画面本身,哪些是写的作者的联想?这样将看到的和想到的结合起来写有什么好处? 3.小结,课文作者在对画面进行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按从主到次的顺序,抓住人物特点,同时又适当展开联想,将画面上的人物写活了。 三、完成思考·练习3 四、创设情境,进行片段练习 1、下面我们学习课文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方法写老师的动作、神态,要求写出特点。 2、教师表演进教室上课或讲解某一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观察。 3、讨论描述顺序。 4、分步表演并描述。 5、已将描述内容写下来。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