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六年级《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 |
范文 | 六年级《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洋彼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准备: 1.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达.芬奇的资料,搜集蒙娜丽莎的画册、照片、挂历等,欣赏一下这幅世界名画。 2.教师准备此画的挂图。 3.组织学生事先相互交换传阅,对名画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法国的卢浮宫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馆中有一幅名画,是镇馆宝物之一,她就是《蒙娜丽莎》,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几百年来,这幅画一直让人们百看不厌,也一直为世人所津津乐道,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成了世界上最神秘的微笑!你们想看看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在大洋彼岸探访蒙娜丽莎吧! 2.出示课题:27、蒙娜丽莎之约(齐读) 解题:齐读;之:的;约,约见;同蒙娜丽莎德一次约见。 读了课题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作者把排队欣赏一幅画说成一次约见,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检查预习。 1.通过初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去博物馆排队欣赏蒙娜丽莎的经过。) 2.材料是怎样安排的?(先写,再写,最后写。)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以优美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写了蒙娜丽莎美丽的神韵。) 三、欣赏名画,感受魅力。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幅,请大家好好观赏观赏,把看到的想到的说说。 1.出示《蒙娜丽莎》的图画,让学生自由观赏,谈谈体会。 师:从同学们惊奇的眼神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画的喜爱,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同桌交流说说感受最深的一点。) 2.经过预习课文,知道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这幅名画吗?(课文5~7自然段) 师:接下来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5-7自然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的《蒙娜丽莎》这幅画的。 生读,感悟。 师:老师发现今天同学们的读书声音特别响亮,感觉到今天同学们的学习态度特别认真。接下来我们从字里行间去感受她的美。通过刚才的朗读,你知道这三个段抓住了哪些方面来写吗?(尺寸、表情、微笑、坐姿、双手、穿着、背景。) 你从5-7段中的哪里感受到了这幅名画的美,或者你最欣赏的是哪里? 3、交流5-7。 A生谈体会 B相机解词:矜持、转瞬即逝、永恒 C出示“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a齐读b(观察,得出排比句;体现了什么?作者观察仔细,想象丰富;个别读;齐读) 师:这句话充分展示了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从古至今,可以说没有那一副人物肖像画能像蒙娜丽莎那样让几代人如此地津津乐道,她那带有三分柔情,七分迷离的微笑倾倒了多少人。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学应用“情感识别软件”分析了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得出的数据是: 师:由此可见,蒙娜丽莎的微笑既让人难以捉摸,又让人浮想联翩。记得有一次,老师去旅游,看到一座山,猜不出它像什么,就请教导游,导游说:你觉得它像什么,它就像什么,老师恍然大悟。欣赏蒙娜丽莎也是一样,不同的人看她的微笑,得到的感受也不一样,这也就是它的魅力所在。(板书:魅力) 四、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师;不管什么样的人来看,她那优雅的神态中闪耀出的母性的光辉,所折射出的宽容丰厚的情感总是令人动容,下面我们通过朗读来再次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 1、生读2、评价:读得好不好?体现在哪? 3、出示朗读提示:A前三句的朗读,要轻轻地,娓娓道来,体现出微笑所引发人们无穷猜想的味道B最好一句要加重语气,以表示肯定和赞扬。 4、生练读,指名读(刚才那位,问有进步否?再请一位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蒙那柔和而明亮的眼神,那含而不露的微笑。 5、齐读。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仿佛置身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仿佛与蒙娜丽莎面对面了。 五、回扣前文,加深感悟。 1.过渡:我们从作者对蒙娜丽莎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了她的'魅力,下面大家再读课文1~4自然段,看看能不能从其他地方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 2.学生自由读后全班交流: (1)从“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看出来的。 (2)这幅画从卢浮宫前来纽约,来之不易。 (3)队伍移动很缓慢。 六、总结升华,激情朗读。 1.过渡:同学们可真会学习,不仅从作者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蒙娜丽莎的神奇魅力,还能够从等待中看出画的魅力。这幅画确实是非凡之作,看看作者最后怎么说。 齐读第八自然段 2、教师导引:虽然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几分钟,但她却在我的心底留下了,甚至已成了。由此可以看出这幅名画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因此题目定为蒙娜丽莎之约,大家可以理解了吗?谁来说说? 在作者看来,排队欣赏蒙,就好像以为央视记者与某国元首约好,要进行一次高端访问一样重要,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蒙的魅力,谁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自己的感受,或夸夸她? 4.引入达·芬奇资料。 师:学到这儿,老师想问你们谁知道这幅画的画家? 课文还有一幅图,也是达·芬奇的作品,叫《最后的晚餐》,它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查找有关资料。 5.同学们,我们随着作者的目光欣赏了蒙娜丽莎的风采,蒙娜丽莎的形象一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假如你是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讲解员,你会怎么向参观者来介绍这幅画呢?请你准备一下,等会儿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做讲解员介绍) 七、结语。 同学们,美妙的乐曲、令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今天,当我们站在蒙娜丽莎面前,一切是那么神秘而又奇异,她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圣洁光辉照耀着我们每一个人,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八、作业。 我们一起来制作一张资料卡片,把从课文中收集到的信息保存下来。 六年级《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肖像、悄然、矜持、难以捉摸、脸颊”等词语。 2.对照画面,重点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品读感悟《蒙娜丽莎》的魅力,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和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3.朗读课文中直接描写画作的部分,受到美的熏陶,积累语言。 4.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介绍画作。 教学重难点 对照画面,重点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品读,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学习作者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按照统一要求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达·芬奇及其画作的资料;CIA课件、画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 1.谈话导入。 2.检查字音(多媒体出示):肖像、悄然、难以捉摸、矜持、脸颊。 (1)指名读词语,教师相机正音。 (2)齐读词语。 【设计意图:文中虽然没有生字,但对于“悄、捉摸,颊”这几个字,学生在朗读中容易出现错误,教师有必要强调。“肖、矜、”等字是渗透性识字,学生只要借助拼音认识即可。】 (二)明确任务、感受魅力,感悟写法。 【设计意图:对于略读课文而言,教学要整体求略,部分求精,求精的部分必是文章的重点内容。本环节中,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作者描写画作的部分,也就是文章5、6、7自然段。在体会画作魅力的同时要注意感受作者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作者介绍画作时的观察顺序和表达方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 1.默读连语接,找出学习要求。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按照要求自学。 多媒体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从课文哪些描写中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标画出相关语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这是文前连接语中的问题,以此问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课文,感受画作的魅力。学习时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形成自己富于个性的理解。】 3.全班交流,感受画作的魅力。 预设一:引导学生从参观的人多等语句中感受这幅画的魅力所在。 “我们都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 “听说美法两国多次交涉,他才暂时离开巴黎的卢浮宫前来纽约。” 引导学生理解“排着长龙一样的的队伍”等语句,说明参观的人多,从侧面衬托出画作的魅力。 预设二:交流第五自然段的相关语句,感受画面的逼真。 (1)抓住关键语句体会画面的栩栩如生。 “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2)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注意作者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观察。 (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 (3)相机指导朗读。 预设三:交流第六自然段介绍画面中人物面部表情的部分,感受画作魅力,感悟写法。 (1)在学生交流的同时,让学生结合插图体会蒙娜丽莎神秘微笑背后蕴含丰富的情感。 “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 (2)让学生反复品读描写蒙娜丽莎微笑在作者心中感受的句子,感受画作的魅力和语言的魅力。 (3)作者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把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描述出来的?(展开丰富的想象)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预设四:从第七自然段相关语句中感受画作的魅力。 【设计意图:重点指导学生观察蒙娜丽莎的身姿、服饰与她身后的背景。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画面采撷了多种美的元素,集美、智慧、永恒三位为一体,增加了画面的艺术性和神秘感。】 4.小组交流,全面感受画作的魅力。 (1)四人小组交流:文中还有那些语句表现了画作的魅力? (2)师小结。 【设计意图:文中有许多描写反映了《蒙娜丽莎》这幅画作的魅力,课堂时间有限,无法进行全员交流,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给学生更大的交流空间,鼓励上课没有机会交流的同学充分发言,在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取得更高的效率。】 5.以读代讲,体会作者欣赏画作后的深刻感受。 引读最后一段。 (三)揭示课题,总结写法。 1.作者为什么以《蒙娜丽莎之约》为课题? 2.教师根据板书总结文章表达、观察方法。 (四)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积累文中语言。 1.自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直接描写画作的部分。(课文5、6、7自然段) 2.把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 【设计意图:遵循“得意、得言、得法”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抽出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直接描写画作的5、6、7自然段,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五)创设情景,介绍画作。 1.创设情景,让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介绍画作。 师:假如中法两国经过多次交涉,这幅画能在宁夏展出,在我们的上课现场展出,由你来担任画作解说员,把这幅画作介绍给同学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 2.教师出示画作,学生口头练说。 提示学生介绍的方法——可以整体介绍画作,可以介绍画作的部分内容,还可以介绍关于画作的创作背景及相关资料。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教学要体现“一课一得”的教学思想,本堂课的教学把落脚点放在介绍画作上,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准备时间,让学生把课堂上积累的语言,学到的表达方法观察方法进行运用。】 (六)拓展延伸。 多媒体出示达·芬奇其它画作。 紧扣本单元“感受艺术的魅力”这一训练重点,让学生感受绘画艺术魅力,受到艺术的熏陶。 (七)布置作业(三选一)。 1.搜集关于《最后的晚餐》的有关资料,欣赏画作。 2.选择一幅画作进行介绍。 3.搜集、欣赏其他艺术形式,感受艺术魅力,办一期手抄报。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围绕单元训练重点,由易到难,学生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相应作业继续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艺术的情操。】 板书设计 传神侧面、正面 蒙娜丽莎之约神秘想象 生命力远——近 整体——局部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