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案 |
范文 |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案15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案1设计意图: 只有当数学回归了幼儿的生活情境,才给了幼儿将数学思维进行宽广的迁移和应用的机会,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幼儿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体现数学的教育价值。《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一表述也正说明新课程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已不再过度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更注重从生活中感受和体验数学的实际意义,并尝试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答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 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如衣服上的花纹、地砖、栏杆;幼儿游戏活动时按男女间隔排队;律动、做操中动作的反复等等。这些事物幼儿都很熟悉,因此我们把这些内容作为本活动的素材,希望从中让幼儿更生活化地感知规律,并且最终培养起幼儿的数学可以服务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如运用规律知识进行装饰;创编游戏、动作等等。 活动目标: 1、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产生对规律活动的兴趣。 2、能仔细观察、主动探索,感知规律的主要特征。 3、尝试自创规律,发展幼儿的实际运用能力。 活动准备: 1、有色彩排列出规律的衣服。 2、可以串挂的小积木若干,穿挂用的绳子人手一根。 3、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课件(照片以幼儿身边场景为主)。 活动过程: (一)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1、欣赏衣服 引导幼儿观察一些同伴的衣服,并发现衣服上的规律。 2、观看课件,进一步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或什么地方)?你能找到其中的规律吗?这个规律是怎么样的? (二)穿玩具,感知各种规律 1、幼儿自己运用一定的规律穿起小玩具串。 2、集体交流自己运用的规律,并将其转换成符号形式。 3、引导幼儿分析与提炼规律的主要特点。 (三)运用规律 1、排队:我们小朋友可以排排队,排出规律。 2、编动作:用动作表现规律。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案2活动目标: 1、学习用数字记录撒花片的结果 2、发现多次记录结果的异同,体验将八个花片分成两份,会有不同的答案。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过7以内的组成。2、花瓣若干、记录册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看花片 1、教:看一看盆中的花片,和我们平常玩的有什么不同。(正面为红色、反面为绿色 ) 2、教: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盆中有几个花片? 二、撒花片。 1、讲解:把八个花片握在手里,然后轻轻撒在桌上,看看撒出来几个红的、几个绿的,把它记在记录单上;撒一次记一次,记录的'结果和撒出的结果要一样。 2、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次都要撒八个花片,并按要求记录。 三、相互交流。 1、请个别幼儿介绍记录的结果,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2、你的记录单上和黑板上的一样吗?出现了几次? 活动结束 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单,上面的数字有没有规律。 引导幼儿发现、运用互补规律和互换规律。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案3【设计意图】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大班的孩子早就接触了它,加之幼儿的天性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时常会发现很多有趣而新奇的现象。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现象,作为探究的科学教育对象,在活动中我会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使孩子多感官、多方式的进行科学探索、交流、分享。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2、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求答案。 重点: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活动准备】 水、大盆、石头、叶子、钥匙、玻璃珠、小木块、泡沫板、一元硬币、人手一份记录表、彩色笔、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出示一个装水的大盆(提前在水里放石头、叶子、钥匙等),让幼儿观察水里的物体。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幼儿的回答会局限于水中的几样物体)。 提问:它们在水里是怎样的? 2、通过观察和提问,引出活动主题——浮与沉的现象。 (2)操作要求:事先猜想哪些物体是会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沉下去。把猜想的答案记录下来,再进行实验,最后把自己的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教师示范取一块小木块,请幼儿猜猜木块会是浮还是沉? (4)教师介绍记录表:这是一张记录表,待会我们把记录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如:木块浮上来的,就要向下上的箭头表示,如果是沉下去的,就要向下的.箭头表示。 3、幼儿自主操作实验。 (1)幼儿按意愿自主动手实践,教师注意观察记录,,针对性的指导、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如:一元的硬币是浮上来还是沉下去的呢?是不是这样的,那其他物品是不是和我们猜想的一样呢?老师准备好了水,我们试一试就知道了。试好后我们把实验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2)根据记录表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结果。 提问:有没有实验结果和我们猜想的一样的? (3)总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浮上来的物品有:叶子、泡沫板、小木块等等 沉下去的物品有:钥匙、玻璃珠、一元硬币等等。 4、提升实验操作:怎样使沉下去的东西浮上来? (1)幼儿尝试使原来沉在水底东西浮上来 师: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些沉下去的东西不高兴了,它们也想浮在水面上,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好不好? (2)幼儿自由操作,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3)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 5、经验提升迁移。 发大水时,我们会沉在水里,请幼儿想想办法使自己不沉到水里去而得救? 谁有很神奇的力量,但水很大,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发大水的时候,我们周围的东西会沉到水里去,我们也会沉到水里去,这个时候,我们要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不让我们沉下去而得救?(救生圈、木头、船、脚盆等)。 6、结束。 请朋友回家后继续探索怎样把浮的东西沉下去?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案4【设计意图】 孩子从小到大,有过各种情感体验,也就有过多种多样的表情,有时,他们会饶有兴趣地模仿同伴的某一表情,有时会对着镜子做出各种滑稽的表情。本次活动,我安排了多种活动形式,满足幼儿好模仿的心理,让幼儿通过说说来了解表情的多样性,通过做、画来表现不同的表情,通过听不同旋律的音乐来感受不同的情感,并让他们根据不同的情感体验做出不同的表情,丛中感受到高兴的表情让人看了最舒服,从而学会调节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保持愉快的心理。 【活动目标】 1、在说说、画画、做做中知道人的表情是多种多样的,并尝试用各种形式去表现。 2、回忆各种情感体验,学习调节自己及别人的情绪。 【活动准备】 1、油画笔、水粉颜料。 2、电脑、两段不同的音乐(喜洋洋、二泉印月)。 3、歌曲:笑比哭好。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今天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来看我们了,你们心里感到怎么样? 刘老师也非常高兴。高兴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 哦,嘴角翘翘的,眼睛眯眯的,脸上笑嘻嘻的。这就是高兴、快乐的表情。 那我们除了高兴、快乐的.表情,还会有什么表情呢?(幼儿讲述) 2、对着镜子画表情。 表情的种类非常丰富,有快乐的、难过的、害怕的,我们可以对着镜子做一做不同的表情,瞧,(教师示范)我高兴的时候镜子里也有一个高兴的我,我可以用笔对着把它画下来。 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啊?那我们就过来找个合适的位置做一做,并把它画下来。 3、看着图画讲表情。 我们坐下来说一说吧!你画的是什么表情?还有谁画的也是这种表情?什么事情会让你觉得很x?谁画的是与他们不同的表情?还有谁画的也是这种表情?什么情况下你会感觉x?是什么事让你觉得x? 4、你说我讲谈表情。 在这么多的表情中,你认为什么表情让人看了最舒服呢? 那如果你不开心的时候或别人不高兴的时候,会想什么办法开心起来呢? 5、听着音乐做表情。 刚才我们画了、讲了各种各样的表情,老师这儿还有二段好听的音乐呢,里面也藏着不同的表情呢,你们听! 你们听到这二段音乐里藏着什么表情?边听可以边做不同的表情。 让我们听着这首歌,和好朋友一起做一做各种表情吧! 【活动延伸】 你们听了二段音乐,做了不同的表情,觉得哪种表情让人感到很开心,叔叔阿姨也觉得是笑的表情好,所以他们还编了一首歌,叫《笑比哭好》,让我们一起听一听。(放音乐)我们回家后告诉爸爸妈妈,让他们也知道笑比哭好。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案5目标: 1、能大胆地、创造性地用几种图形拼拼、贴贴、说说。 2、体验图形组合变化的乐趣。 准备: 1、白纸每人一张,各种大小形状不一的彩色图形纸若干,浆糊,抹布。 2、教师用几何图形拼贴的范例图一张。 过程: 1、激发幼儿自己用图形拼贴画的兴趣。 ·出示范例图,引导幼儿说说拼贴图案的几何图形的名称。 2、练习用图形拼摆物体造型。 ·幼儿自己选择所需的图形尝试拼物。 ·教师帮助幼儿合理安排画面。 ·粘贴造型时提醒幼儿正确使用浆糊、抹布等。 3、展览幼儿作品,相互欣赏。 ·幼儿相互讲述画面的内容,体验图形的.组合变化的乐趣。 ·鼓励幼儿说出“我用X形和X形拼了XXX形”。 建议: 结合此次活动可在智力区与美工区继续提供各种形状的彩色纸与积木,让幼儿进行拼贴造型,进一步感受图形组合的千变万化。 评价: 1、能大胆地选择几何图形拼贴造型,有一定创造性。 2、能正确地说出所选图形的名称与造型物的名称。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案6目的要求: 1、幼儿能发现周围声音的节奏。 2、幼儿能根据歌曲旋律创编节奏型。 3、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材料准备: 歌谱若干张、乐器若干、会发响的玩具若干、笔、纸等。 指导要点: 一、幼儿随音乐律动入室。 二、引题:根据动作和声音找节奏 (1)、师拍球,全体幼儿拍拍节奏,师把节奏型写出来。 (2)、请一幼儿跳踵趾小跑步,全体幼儿拍出节奏,再请一名幼儿写出节奏型。 [幼儿通过听辨节奏用各种形式来表现节奏,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写出基本节奏型,这样引题使幼儿能把听到的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且为下面的各环节做好铺垫。] 三、寻找节奏: 幼儿自由摆弄周围会发出声音的玩具,找出声音的节奏,并把节奏型写下来。(可与邻近的小朋友交流:你拍给我听、我拍给你听,且可共同再创作)。 [教师投放的都是幼儿周围的事和物,在带着问题的自由探索中、互相交流中,幼儿自然而然地从身边、周围发现各种各样的节奏,并通过联想与想象进行再创作。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又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音乐来源于生活。 四、创编节奏型: 1、分组创编:幼儿四个人一组共同为曲谱(已学过的曲子)配上节奏型。 重点引导幼儿创编与简谱对应的有特色的节奏型 [幼儿已有创编节奏型的经验,为曲谱配上节奏型使幼儿更加明白了节奏是构成音乐的骨架,节奏的巧妙变化推动了音乐发展的动力。给曲谱配节奏型是幼儿一次生动有趣的音乐实践。如果节奏谱再多几份可能效果会更好。] 2、幼儿自由组合,互相配合合奏。 [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唱旋律,一组配伴奏,进一步体验合作的乐趣和感受音乐的快乐。] 五、复习舞蹈《扭秧歌》。 六、律动《小燕子》出室、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案7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感知面积的大小。 2、学习运用多种方法数数。 活动重点: 感知面积的大小。 活动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数数。 活动准备: 格子纸、彩笔。 活动过程: 1、分组:幼儿两人为一组,各持一支笔。 2、交代游戏玩法: 两人先猜拳,胜者现掷骨子,(把两粒骨子同时往桌子上一掷),然后将骨子两个面上的数字相加或相减(得数不能大于10),按照得数在方格纸上涂相应的`格子数表示自己造的彩砖数。 3、数彩砖: (1)两个人的格子涂满后,数一数自己的彩砖有多少块。 (2)幼儿各自剪下自己涂色的部分,用四格拼成正方形或六格拼成长方形为单位进行数数,两人比较彩砖的多少。 延伸活动: 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漆地板》中的内容,巩固幼儿对面积大小概念的理解。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案8设计思想: 标志是生活中对人们行动的一种指示、是简单形象的图画语言,尤其是安全标志在生活中能对我们进行提示、警告。它们是幼儿常常见到但又不易引起注意的安全标志。通过活动的开展组织幼儿观察、探索,知道自己应该按照安全标志的要求行动,这样才能既保护自己又不造成危害,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探索学习,使幼儿认清安全标志,教育幼儿不要玩火、电等危险物品,遵守交通规则。 2、引导幼儿发现尝试,让幼儿知道应该按照安全标志的要求行动,才能既方便自己又不影响集体,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通过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安全标志,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及动手制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交通安全、严禁烟火、当心触电、禁止触摸等内容的小故事,并配有关的安全标志。 2、事先让幼儿收集有关的安全标志。 3、每幼儿一套安全标志七种:注意安全、人行横道、步行、禁止通行、严禁烟火、当心触电、禁止触摸。 4、画纸、水彩笔、剪刀等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一、找安全标志: 1、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多媒体演示,就其中的交通安全小故事鼓励幼儿探索根据什么标志过马路? 2、提出问题,请幼儿思考: ⑴为什么要有这些安全标志,这些安全标志有什么用? ⑵除了马路上的安全标志,你还见过什么安全标志,在什么地方见过的,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⑶请幼儿继续观看多媒体演示,寻找有关的安全标志。 二、议安全标志: 1、幼儿尝试从布袋中找出安全标志,并介绍这些标志是什么意思? 2、讨论安全标志的用途:我们生活中为什么有这么多安全标志?它们对我们有什么用途?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没有这些安全标志行不行?为什么? 3、议一议没有安全标志的危害: (1)想一想、说一说,如果没有这些安全标志的危害。 (2)总结: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中,作为社会中的人,一定要按安全标志上的要求行动,才能既方便自己又不影响集体。如果不这样,会出现很多问题,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就不能正常进行。 5、游戏:看谁找的准 教师说出一种安全标志名称,请幼儿迅速找出相应的安全标志卡片。 三、设计安全标志: 1、想一想,我们班、幼儿园什么地方需要悬挂安全标志。请小朋友尝试动手设计和制作,让安全标志告诉我们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应该怎样做。 2、请小朋友介绍自己设计、制作的安全标志的内容和作用,并用简练的语言讲给大家听。 活动延伸: 幼儿找需要安全标志的地方悬挂上自己制作的安全标志,并继续探索相关的安全标志,尝试理解安全标志的含义。 活动评析: 活动中,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人,激发了对安全标志的兴趣,引导幼儿自己去观察和发现、寻找各种各样的安全标志,如:严禁烟火以及各种交通安全标志等。这些安全标志都是小朋友们自己找到的,因此,他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也特别高。孩子们通过自己看、问、找、画等探索活动,学会了学习,也学会了适应社会、适应集体,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案91、尝试通过纸杯变形、涂色制作出纸杯花。 2、探索不同的分割方式,并运用对比色或者渐进色均匀涂色。 3、体验变形所带来的快乐,并能耐心地进行涂色活动。 活动准备: 1、出示纸杯花范例,引导幼儿欣赏,引起兴趣。 引导幼儿观察纸杯花的材料:“看,这是什么?这朵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2、鼓励幼儿探索纸杯花的制作方法。 (1)一次性纸杯怎么才能变成一朵美丽的花呢? (2)请幼儿示范用剪刀把纸杯剪成花的过程:从杯口沿直线剪到杯底,相隔一段再从杯口沿直线剪到杯底,直到将杯身全部剪开,用手将剪开的'长条状花瓣向外打开即变成花。 3、探索不同的分割方式,并运用对比色或渐进色均匀地涂色。 (1)回忆对比色和渐进色。 (2)探索不同的分割涂色方式。 除了把花心和花瓣分成两半涂色,还可以怎么分,才能涂出不一样的效果? 4、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及时反馈幼儿不同的分割涂色方法。 (1)幼儿沿直线见出花瓣。 (2)教师:可以选择对比色,或渐进色进行涂色,涂色的时候要用力,要有耐心。 5、集体展示作品,教师小结。 将幼儿的制作的纸杯花串起来,变成一个个花串。悬挂起来。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案10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星期,知道星期的排列顺序,一星期有7天,一个月有30、31天。 2.通过探索活动,了解一年有12个月,会看月历,能够正确说出月历上的日期和星期。 活动准备 1.20xx年台历 2.人手台历一册、一支笔。 音乐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认识台历 1.谈话引出活动(星期) 教师:小朋友,你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是星期几? (幼儿自由回答) 你们知道一星期有哪几天? 2.出示课件:台历 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台历内容。 (1)这是什么?上面有什么? (2)告诉幼儿这是今年的台历,每一张表示一个月。 这是几月份呢?这个月有几天? 教师边指日期边带领幼儿念日期1-30。 (3)认识星期。认读星期一到星期日。 (4)幼儿找一找1日在哪? 并引导幼儿向上看1日是星期几。 (5)请幼儿说出今天的日期,再说说是星期几? 3.初步了解星期与人们的.关系,感知星期排列的有序性。 (1)一个星期这几天是怎样排列的? (2)星期与人们有什么关系? 4.让幼儿观察台历,通过观察进一步巩固对星期的认识。 (1)观察自己带来的台历,数一数一个星期有几天,这个月有几天? (2)教师任意说出日期。让幼儿找一找是星期几? (3)教师说出具体的位置,让幼儿圈出日期,再告诉大家。 第一个星期三是几号?第三个星期五是几号? (4)一年有几个月? 请幼儿翻翻数数再告诉大家。 二、操作活动 1.引导幼儿观察月历, 请你给第一个星期日涂上红色 给第三个星期二涂上黄色 再给第四个星期四画上一颗五角星。 2.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 请你将同类实物圈在一起,在写上相应的数字。 三、结束活动 播放音乐:星期 让幼儿在音乐声中,找出自己生日的一天,画上五角星。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案11一、活动目标: 1、能根据画面内容列出相应的算式,感知加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并能大胆讲述。 2、乐意探索数学活动,懂得关爱他人。 学习重点: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 学习难点:练习用3个数字来编算术题。 二、活动准备: 三幅背景图、折、剪好的房子、小花和树若干、固体胶、幼儿分三组, 第一组:色纸折的房子(蓝、黄两色)若干 第二组:色纸折的房子(粉红、黄两色)若干 第三组:色纸折的房子(蓝、咖啡两色)若干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重建家园: 汶川大地震把四川人民的房子都震塌了,他们没有房子可以住只能住帐篷了,我们来帮助他们重建新家,请你们做工程师帮他们设计制造漂亮又牢固的房子。 每组幼儿将用色纸折好的房子放到对应小组的背景图上。 房子造好了,再种些绿化,把小区打扮得漂亮些。 请你们将篮子里的花和树种到小区里去 2、情境感知——看图编8的.加减法 小区造好了,我们去参观一下每个小区都有几幢房子、几棵树和几朵花 1)幼儿第一次探索操作——看图讲述 我们先到1号小区去参观,1号小区有几幢房子?(6幢蓝色的房子,2幢黄色的房子,一共有8幢房子) 花有多少?(5朵红花,3朵紫花)树呢?(4棵大树4棵小树)。 2)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边讲述边列出算式 现在请你们每个小区的朋友们根据刚才讲的事情分别用算式题把它记录下来。 提问:可以用一道什么方法的算式记录下来?为什么用加法算式?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边讲边记这道加法算式。(6+2=8或2+6=8) 这两道题用到了几个数字?(三个)除了加法题,还可以用这3个数字列出其它题目吗?得出: 8-2=6、8-6=2。 3、体验理解——互换规律 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题,他们有个小秘密?看谁先能找出秘密来。 小结:2+6=8、6+1=8数字相同,位置不同。所以看到2+6=8,马上就想到6+2=8,我们把它称做为朋友题。同样看到8—2=6,马上就想到8—6=2,我们也把他们称为朋友题。 小朋友真能干,帮灾区的人们建造了这么漂亮的小区,使他们能够有房子住,真是太好了,谢谢你们。 活动延伸: 我们再去多设计一些房子,可以让更多的人住进去。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案12活动目标: 1、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记录分合方法。 2、进一步感知数的互补关系。 3、在活动中,独立思考,认真书写。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习过6以内数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记录纸和笔。 学具:(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笔人手一支。(2)组成连线:做成各种小动物形状的底纹,顶部写有6以内的`总数,其他地方分为两排,可以使组成总数的数字或点子。 活动过程: 1、快乐碰一碰。 ◎“碰球”游戏。教师和幼儿共同玩“碰球”游戏,复习6以内各数的组成。 ◎找朋友碰一碰。请每个幼儿自己做一张5以内的数卡,贴在胸前,听音乐《找朋友》唱歌: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号朋友,握握手,碰一碰,我们合起来就是6。边唱边拍手找朋友,找到朋友后与他握握手,碰一碰身体。唱完以后还要再说一说:×和×合起来是6。 2、操作活动。 ◎填空格。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观察分合式填空格。 ◎帮瓢虫找花。观察花盆上的算式和瓢虫身上圆点的数量,请你连线帮瓢虫找花。 ◎给邻居涂色。观察楼房里居住的动物,请你用相同的颜色给他们的邻居涂色。 ◎看算式填空格,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数一数动物的数量,圈出相应的数字。 3、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活动过程及结果。 ◎对能独立思考,按要求认真书写的幼儿给与表扬和肯定。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案13教学目标: 1、练习视觉辨认的能力。 2、能注意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帽子图片,衣服图片,小熊,小猪形象卡片,投影仪,《我的数学》幼儿用书 教学过程: 一、出示小猪、小熊图片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了两位动物朋友,你看是谁啊? 二、创设第一个情景:四件衣服 1、引导幼儿找出图片中四件衣服中的两件一模一样的衣服 师:小猪和小熊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它们喜欢一模一样的东西。有一天,他们来到商店,看到很多漂亮的衣服,但是他们只想买一件一模一样的衣服。 师:谁愿意帮助它们?哪两件衣服是一模一样的呢? 2、一一验证:其他衣服哪里不同 二、创设第二个情景:五顶帽子 1、引导幼儿找出图片中五顶帽子中的两顶一模一样的帽子 师:小猪和小熊有一顶一模一样的帽子,他们很喜欢,可是不小心给混在一起了。谁愿意帮助他们找到这两顶帽子? 2、一一验证:其他帽子哪里不同 三、创设第三个情景:五辆车子 1、引导幼儿观察书中的.五辆车子 师:小猪和小熊还有一辆漂亮的车子呢,可是在停车场里有许多车子,到底哪两辆车子会是他们的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2、一一验证:其他车子哪里不同 四、幼儿操作 幼儿将一模一样的车子圈出来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案14【游戏目标】 1、学习游戏“二人三足”,并尝试用与同伴按节奏同步前进的方法,探索多人共同游戏。 2、通过游戏,发展幼儿的下肢力量,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与平衡性。 3、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体验与同伴合作、竞争的愉悦。 【游戏准备】 1、物质准备:布条、彩色即时贴、小椅子、沙包若干。 2、场地准备: 【游戏过程】 一、两两结合,探索“二人三足”能平稳走动的方法。 1、了解游戏名称及要求。要求:两两结合,用布条绑住两人中间的`两条腿,在膝盖以下,脚踝以上的位置,松紧要适度,变成“二人三足”。绑好之后,可以四处活动,探索能平稳走动的方法。 2、幼儿自由尝试练习,教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练习情况。 3、交流经验:你们在走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怎么样走才能不摔倒? 4、小结:两个人的步子要一样大,还要保持同一节奏,明确什么时候出绑在一起的腿,这样才能走的平稳。 二、再次练习,尝试加快速度、提高难度。 1、自由练习,尝试加快速度,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自由组合:你想几个人一起走,就用刚才的方法把几个人的腿绑起来。 三、分组自由练习,探索、尝试多人组合平稳走动的方法,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四、幼儿游戏。 1、比一比:哪一组走得又快又稳。 2、挑战:尝试跨过20-30cm宽的“小河”。 3、游戏《运粮食》(两次)。创设情境,用比赛的形式进行游戏。 五、放松活动。 1、小结。 2、放松活动,自然结束。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案15活动目标 1、能大胆的说出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以及动画片里的人物,并能安静的倾听别人的谈话。 2、幼儿能大胆表现动画片里角色的`神态、动作,对动画片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动画片:看起来很好 2、动画片:大象有个长鼻子 3、动画片:我是什么样子 活动过程 一、参观动画城 1、教师:小朋友,你们你看动画片吗?现在,我们去动画城看动画片好不好? 2、将很多动画片的画面呈现在幼儿面前 教师:哎呀,那么多的动画片,你们喜欢看哪一个呢? 幼儿互相讨论,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画片。 二、观看动画片 1、根据幼儿的提议,播放幼儿喜欢的动画片。 动画片:看起来很好 动画片:大象有个长鼻子 动画片:我是什么样子 2、引导幼儿说出动画片里的角色。 (1)刚才你们看了这些动画片,那你们还记得这些动画片的名字吗? (2)我们再看一边好不好,一边看一边说出他们的名字,好吗? (3)教师逐一播放,幼儿回答所看到的画面是哪一部动画片 3、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片 小朋友看了这么多好看的动画片,你最喜欢哪一步动画片? 你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它吗? 4、引导幼儿说说还看过那些动画片。 三、游戏:我来当演员 1、现在你们想不想当小演员,来扮演动画片里的角色呢? 2、根据动画片故事情节,幼儿自己决定要扮演的角色。 播放动画片音乐,相应的角色一起表演。 四、结束。 教师:我们在一起看了这么多好看的动画片,还唱了动画片里的歌曲, 今天的天气也很好,我们再出去放松一下心情好吗?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