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陋室铭》教案 |
范文 | 《陋室铭》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陋室铭》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陋室铭》教案1一、导入: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读过这样一本书叫《古文观止》,它是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供学塾使用的文章读本。此处的“古文”指古代的散文,“观止”表明作者的态度是:古文的精品都已选入了,你已经欣赏到最好的的了,不用再看其他的了。当然这有些夸张,这本书选了从先秦到明末的222篇古代散文作品,其中有一篇仅仅81个字的短文就占有古代散文的一席之地,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种思考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展示课题、作者) 二、学习新课 1、 指名学生回答“铭”的特点。师补充:铭,就是记载,在器物上刻字,有勉励或警戒的意思,表示永记不忘。 2、 师:那么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生回答:写写他的陋室 师:陋室有何可写之处呢?我们来读课文。 三、一读课文,疏通文意。 1、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后齐读。(师提示:注意挺胸抬头,声音洪亮,精神饱满。) 2、 师:读得整齐,也很流畅。你们自己觉得读得怎么样? 师: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得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忆一下电影和电视里看到古人是怎样读书得呢? 生回答:跟唱歌一样,摇头晃脑等 师:古人读书师很有韵味的,自得其乐地读,一般说语气都比较舒缓,老师试着读一下。(师配乐读) 师:我们要读出韵味来,还是要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下面我们结合注释,同桌或前后桌讨论解决。(展示词语、句子的意思,学生有疑问自己上来查。) 四、二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作者感情。 师: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再读就要带感情读,谁来读? 指名学生读,互相点评。 师:古人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咱们读了文章,能不能说说你的收获。学生边说边讨论。 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 文章的主旨,表明作者的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饿节操。 2、 结合句子赏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说说环境是怎样的幽雅,那青苔是怎样应了作者的心意,慢慢地爬上那班驳的台阶?那草色又是如何受了青苔的感染,他们聚集在一起,绕过窗帘飘入室内?环境幽雅、恬静-------陋室不陋。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大家想象一下,室内谈笑的都有哪些人,他们在谈些什么?引导学生答:韩愈、柳宗元、王叔文等,他们个个学识渊博,心忧天下。王叔文煮酒论当今时代英雄;韩愈扼腕长叹,吟“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柳宗元在吟诗作画,感叹梦得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无穷魅力。 交往之雅-----陋室不陋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抚琴调弦,展卷读经,怡然自得,安贫乐道-----陋室不 陋。 3、类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 3、 托物言志:“托何物”“言何志”(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这种写法的理解) 师:以前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生:《荔枝蜜》、《白杨礼赞》,并背诵其中作者赞美白杨树的句子。 师:积累的古诗词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生:于谦的《石灰吟》、郑板桥的《竹石》,一块背诵。 4、 引发学生思考:外界环境不重要,重要的是超越自我。 五、三读,品味语言。 1、 骈句:句式整齐,节奏分明,读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乐美。(学生找出文中的骈句,边读边体会) 2、 散句:最后一句,体会文章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要读出抑扬顿挫。 3、 押韵,找出韵脚,要读出延长音。 4、 修辞,比兴等手法,很有艺术感染力。(依据学生上课的情况,灵活处理) 5、 学生可以自己提出觉得写得好的句子,师生一块品味。 6、 读:男女分读骈句的上句和下句,散句一块读。(配乐朗读) 7、 背: 师: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都喜欢上了这篇文章,也感受到了它的 语言魅力,能被选入《古文观止》确实是文有所值。咱应该把它积累下来。 指名学生背。(在指导背诵上有些困惑,没想到好的方法。) 师:很多好的句子咱可以制成卡片积累下来。 六、拓展 师: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座右铭,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陋室铭》教案2一、教学目标: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A层:借助注解了解课文大意 B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C层:理解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诵读要求 A层: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B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层:背诵课文 二、教学设想: 1、学习文质兼美的古文,不宜琐碎地串讲字词,以破坏其美感。可通过听说读等多种方式,利用实物投影录音机电脑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及深入学习。 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对照注解读通课文内容,并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画一幅画。 3、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设计:我国古代的名士文人常常喜欢借物来抒情言志,例如,他们借梅花来表现自己纯洁坚定的品格和高雅的志趣,借竹来写出自己坚守节操,借莲来表现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一篇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它同样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请大家翻开书P176页。 (二)初步感知课文 1、问题设计:⑴、从课题可看出作者写的对象是什么?(陋室。) ⑵、“铭”是什么?(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通常都是用韵的。) 2、过渡语:我国古代的诗文有很多都是用韵的,这些文章往往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具音乐美,让我们齐声朗读,共同感受。 3、全班朗读课文。 教师点评并过渡:若要读出其中的情味,还要靠我们深入学习,请大家看我们的学习任务。 4、[电脑屏幕:教学目标] (三)整体把握课文,检查A层目标的达成情况 1、问题设计:⑴、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主要写的是什么?(陋室。) ⑵、什么是陋室呢?(室名,简陋的房子。) ⑶、是谁给它起的名字?(刘禹锡。) ⑷、他是何许人也?(唐朝的诗人哲学家。) ⑸、古代文人总喜欢给自己的房子起一些优雅的名字,如“潇湘馆”“含芳阁”等,那作者为什么要给他自己的房子起名叫“陋室”呢?难道他的房子真的很简陋吗?请大家阅读课文,将与陋室有关的内容用括号括起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如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让学生朗读描写陋室的句子。 3、过渡语:刚才我们朗读了刘禹锡先生描写他的陋室的语句,我想,每个同学的头脑里都会浮现出了不同的画面,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给大家描绘一下你想象的陋室呢?描绘时可用上这样的句式 4、[板书:陋室的很,你看。] 5、过渡语:陋室是什么样的呢?我想经过这些同学的一番描绘,大家头脑里的画面更加清晰了。然而我觉得介绍陋室单靠嘴巴来说不够形象也不够生动,要是能看到陋室那该多好啊。幸好我们的同学已经在课前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自己的想象把陋室画下来了,让我们来欣赏欣赏。 (四)深入品味课文,达到B层目标 1、[投影:五幅学生的绘画作品] 2、分层要求:A层: 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四》,来自网! 观察并指出画面上的内容 B层:描绘画面内容并指出其绘画所依据的课文上的语句。 C层:指出画面中较有创意的地方,点评绘画者的想象是否合理 3、针对每一幅画,教师可提供思考的问题: ⑴、请仔细观察,画面上的东西哪些是课文里提到的,哪些是通过想象加上去的? ⑵、画中桌上放的是什么?架上摆的是什么?是公府文案吗? ⑶、这幅画的主色调是什么?它给人一种什么感觉?作者为什么不把陋室画在繁华的街上而是放在竹林里? ⑷、这画比较有创意的地方在哪里?画上的人是刘禹锡本人还是他的农民朋友? ⑸、画里的人都挺高兴的,他们的身份是什么?在干什么? 4、小结并过渡:通过作者的描绘和大家的图画,我们可清晰地看到这么一幅画面:青苔使陋室的台阶生绿,碧绿的草由于光的映照透过陋室的帘笼使屋内呈现青色,这真使人悦目;室主人或邀客谈笑,或窗下抚琴,或展卷读经,可以乐而忘忧,舒胸吐臆,寻求那超凡脱世的真谛,这使他爽心。陋室有如此悦目的美景,又有许多可以畅怀的知音与爽心的雅事,这真让人喜爱呀。 如果你是刘禹锡先生,你将以怎样的口吻来向别人介绍你的陋室呢?(怀得意喜爱之情)请大家听录音感受文章的感情。 5、[放录音:陋室铭] 6、让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总结提高,达到C层目标 1、问题设计: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陋室?(环境人物室中事) ⑵、从作者的描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他的房子是“陋”还是“不陋”?(不陋。) ⑶、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来回答。(惟吾德馨) ⑷、像这样的房子在达官贵人的眼里是“陋”还是“不陋”?(当然“陋”。) ⑸、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却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高洁傲岸安贫乐道之人。) ⑹、课文开头的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它们与陋室有什么关系?(用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与陋室类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⑺、“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又是什么意思?它们与陋室有什么关系?作者这么写有什么作用?(用诸葛庐和子云亭与陋室类比,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的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不陋。) 2、总结: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可以通过对自己的居室情景的描绘,形容其特征,表达出你的心志和情趣。 (六)回顾所学,背诵课文 1、[电脑屏幕:课文板书] 2、让各层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学习要点。 3、指导学生依照板书的提示背诵课文。 4、先齐背,后抽背。 (七)布置作业 《陋室铭》教案3教学目标: 1、掌握作者。 2、掌握本课实词重点语句。 3、能顺畅的翻译课文。 4、能用原文回答问题。 5、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 同目标2、3、4。 教 具:网络教室。 课 时:1 教 法:小组讨论,自学 教学过程: 一、以《酬乐天扬州席上出逢见赠》导入,学生介绍作者。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官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 1. 读准字音 2. 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朗读等。 3. 四、学生分小组进入网络完成学习任务。 1、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有仙则名:著名。 有龙则灵:灵异。 斯是陋室: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长到。 草色入帘青:映入。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管弦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2、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3、提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4、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写陋室幽雅恬静的自然环境。 5、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6、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7、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8、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完成课堂反馈 《陋室铭》教案4学习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4、认识作者所表达的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重点 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过程 一、预习 自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惟吾德馨( ) 谈笑有鸿儒( ) 无案牍之劳形( )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 可以调素琴( ) 阅金经( ) 二、研讨 学习: (一)介绍作者有关知识。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谁能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 2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3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4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呢? 5.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6、探究思考在充分领略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后,请同学们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情怀?这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在当今有什么意义呢? 三 小结 四 巩固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 ) 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 )⑷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 ⑸无案牍之劳形(劳: ) 2、文中提挈全篇的句子是( )。 3、下列各句不属于骈句的一项是( )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孔子云:何陋之有? 4、课文的前两句有什么作用?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 ,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 。 6、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哪一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用原文回答下面各题: ⑴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 ⑵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译句: 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 D、表明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态度。 5、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 ,虚写的是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 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 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 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6、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 ) A、①②句以山水作类比,“山”和“水”其实都是暗寓道德高尚的人。 B、④句渲染了恬静的气氛,也反映了室主人的淡泊心境。 C、⑦句虚写,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D、⑧句以古庐、亭作类比说明陋室不陋,也表达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意思。 22《陋室铭》答案(四)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周围景色:“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写环境清幽宁静;往来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与人交往高雅脱俗;生活内容:“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室内活动欢畅无虞。 3采用比喻和类比的方法,一方面引出文章的中心,一方面表明即使陋室也有名,也有灵。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4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喻,表现了高雅的志趣。 四巩固练习1、⑴著名,出名⑵灵异,有了灵气⑶品德高尚⑷这里指奏乐的声音⑸使……劳累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D 4、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 5、诸葛亮;杨雄 6、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2.B 1、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⑵惟吾德馨。 2、D 3、略 4、A 5、山、水;仙、龙;德馨;陋室;作者 6、A 《陋室铭》教案5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课前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咏莲诗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欣赏莲花图片,师生共同给它们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 2.由许多人都喜欢莲花,引出课本。“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对莲的喜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任务 1.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注音:颐 蕃 淤 濯 涟 亵 鲜 噫 3.口述课文大意,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予谓菊,花之隐逸也。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疏通文意 方法: (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2)补出省略成分;(3)通畅,准确。 然后每个“老师”(即学生)一句,先朗读,再口译,再解答“学生”(即老师)一两个问题。问题以字词解释为主。同时师生评判、讨论、辩误。 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 (1)“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 四、齐读课文,正音 教师指导语气、语调、停顿、快慢。 五、深入阅读,理解文旨 1.写“爱莲”,为什么写“爱菊”和“爱牡丹”? 明确:是衬托手法,其中,爱菊是正衬,爱牡丹是反衬。 2.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明确:主要象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 3.作者将菊花、牡丹、莲花一一拟人,表达什么思想? (1)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2)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况,表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六、拓展练习 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为什么喜欢?请口述一篇“爱______说”,要求有思想,有知识,有文采。 七、朗读并背诵本文 八、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 2.完成课后练习。 《陋室铭》教案6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读罢此文,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重点与难点: 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是研习本文重点,读完本文后,从中获得的启示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师:提一个问题让大家选择一下: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须说若干句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设有一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个? 生:我选择后者,因为…… 师: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与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不谋而合,他便是刘禹锡。你有望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 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看刘禹锡的《陋室铭》吧! 简介作者及作品,突出其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被贬的背景。 二、小组讨论,扫除生字词,初步弄清全文大意,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1.集体讨论,适当点拨,疏通全文。 2.师生共同活动,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师: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 生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生2:这句话先说由“山”、“水”,然后引出“德馨”的。 师:(课外拓展)老师这里有一句话,看看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什么地方? (投影)透过窗户看天空,透过天空历史,透过历史看人生。 生: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人生”,它是通过“窗户”、“天空”“历史”而引出的。…… 师:陋室陋吗? 生:不陋。 师:那么,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生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里是写陋室的优美的自然环境…… 生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这里是写陋室主人的情趣…… 生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里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不俗…… 生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里作者援引西汉扬雄,大教育家孔子的事例及名言,有力地证明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师:大家的发言非常踊跃。 (指导学生美文美读美背美诵,继而引导学生合理想像,充分感受作品气韵)下面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想像那陋室的自然环境。(创设情境)那青苔是怎样应了作者的心意,一点一点地一坡一坡地慢慢地爬上那斑驳的石阶的?那“草色”又是如何受了青苔的感染,他们聚集在一起,绕过窗帘飘入室内的? 生1:它们从石缝中钻出来,探出她们可爱的小脑袋…… 生2:她们聚集在一起,在主人的窗下起舞…… 生3:我认为这两句的描写绘色绘声。你看“青”、“草色”状其色,“谈笑”状其声。 师:同学的发言很精彩。请大家想像一下,倘若室内有王叔文、柳完元等人,他们在谈些什么,这些人在一起,又会碰撞出哪些思想的火花?(让学生分别把自己想像成刘禹锡、王叔文、柳宗元等。) 生1:他们个个学识渊博,心忧天下。 生2:柳宗元在吟诗作画。 生3:王叔文在煮酒纷论当今时代英雄。 生4:韩愈在扼腕长叹。 生5:刘禹锡持一杯香茗,侧耳倾听窗外雨打芭蕉的声音…… 生6:柳宗元沉吟:“‘沉舟侧帆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转身对刘禹锡说:“梦得,今日有幸拜读,真让我折服,让我感动奋发!”…… 师: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面啊!哪里还有什么为那狗皇帝当差去收刮老百姓的民脂民膏的“劳形”与痛苦! 师:再看室内的陈设,文章重点突出了哪些物件?由此你产生怎样的联想?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生1:“素琴”、“金经”…… 生2:由此我想到了主人读书情趣的高雅。 生3:我们要有选择地读书,读名人名著,。比如:我最近在读《毕淑敏散文选》…… 生4:还有《读者》…… 生5:…… 3.讨论今天我们读了这篇文章,从中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 师:请大家来看这样一则材料: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帐文凭。 这则材料是针对我们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言的? 生1:我认为这是在商经济大潮冲击下的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纪律松弛的表现………… 生2:学习松懈,不思进取…… 生3:……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透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学习生活? 生1:引以为戒…… 生2:奋发向上…… 生3:…… 师:同学们,你一定非常热爱自己的家吧!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能不能学一下刘禹锡,为你的家描上一笔,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生1:我给我的房子取名为“梦阁”,因为我喜欢做梦,它神秘,飘渺,浪漫,富有诗意…… 生2:我给我的房子取名为“港湾”,因为家是我们温暖的港湾…… 生3:我给我的房子取名为“碧丹”,因为我喜欢作画…… 生4:…… 师:(小结)短短的一节课,我们只是初步了解了作者的一些思想,这并不奇怪,因为至今老师也不敢说已经读懂了它,进入刘禹锡的精神境界里,并把这种精神带入我们的生活中。我至仍在解读它。同学们,一年以后,你还会再读《陋室铭》吗?十年以后呢?若干年以后呢? 生:会。 师:(引导)美文,是要我们的一生去解读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它进行长期的孜孜不倦的研习,每当我们精进了一步,我们的学识、做人的涵养也就提高了一大步,因为精神的影响是可以超越时空的,你可以把它推荐给你的父母、同龄人;甚至你们的未来的孩子、未来孩子的同龄人…… 个案点评 语言教学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播、承扬、革新的强劲而深厚的助动力。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给予我们的学生多一些人文关怀,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上进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现代教育生活的理想。 我们只能寄希望于从事这个领域研究的每个人从自我开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研究学生,学习着他们的学习,生活着他们的生活、并由此开始与他们进行一种心灵的对话。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认为这不仅是在教育教学上去关心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更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权利和义务。当我们意识到这种权利和义务的时候,语文教学与人的关系作为一个问题便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它要靠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的交流来解决。 当我开始教《陋室铭》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在想这么一个问题: 如何让学生能够承传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那种雅致澹泊、豁达乐观的作风,并让这种作风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这就需要想像的介入,想像是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本文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以语言为抓手,创设情境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让学生活跃、奔腾、澎湃、充盈在体内的生命之气与作品中蕴藉的豁达之气接通,并让这种想像在课堂教学中很快就会变为现实的可能性,进而影响主体的生存、主体的精神和主体的尊严。于是,想像便理所当然地成了为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突破口。 《陋室铭》教案7执教:朱燕青 班级:初二(3) 教学目标 1.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理解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3.联系现实对《学生铭》谈看法并仿写教学重点、 难点 1.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 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简介刘禹锡、陋室铭的来历和“铭”这种文体。(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刺史等官职,《陋室铭》就是他被贬后任和州刺史时所写。他和柳宗元交谊很深。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二.整体感知,疏通句意 1.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2.根据页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来理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可以给课文内容配上怎样的画面。 3.提供一些画面让学生们匹配相应的课文语句 三.精读细品,把握主旨先小组合作解决两个问题, 1.你知道统领全文的词语是什么吗?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全班交流提问: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情趣,处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的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学生发表见解并评价四.联系现实,发表见解出示仿写篇《学生铭》,提要求有学生学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后仿写了一篇《学生铭》,你觉得它反映的是何种学习态度?你对这样的学生是如何看待的?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张文凭。学生交流谈看法。 五.学生仿作看了刚才的学生铭,了解了刘禹锡借陋室以言志,表达自己不贪恋富贵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你能否借鉴他们的写法写一篇仿作? 提出要求 1、为自己要仿写的内容选定标题,如“电脑铭”,“考试铭”,“旅游铭”等等; 2、仿写练笔的句式要基本相同,最好能大致押韵; 3、主题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陋室铭》教案8陋室铭 教学目标: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 教字方法:导读法(通过“三读”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当堂背诵全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教学铺垫 导入 ①师生问好 ②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 二、学习课文 (一读理清思路)(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①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②学生试读课文 ③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 ④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 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 (二读品析诗句) ①“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②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 ③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明确鸿儒,无白丁(雅) ④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 ⑤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 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⑥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⑦“鸿儒”可否换成“群儒”? 不能。“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三读领悟内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 ①“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 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 ②能否将“阅金经”改为“阅五经”,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中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思想感情的折射。 ③首尾句有何关系? 首句用了比兴写法,尾句与首自互相呼应。 ④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不矛盾吗?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⑤引导学生总结全文的构思。全文起于比兴,继而对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写,再通过类比,巧妙地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⑥文章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现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 三、教学小结(略) 四、全班竞背(①学生自由背,②小组中相互背,③全班竞背) 附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比兴类比 爱莲说 教学目标: 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课文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整体感知课文 请大家看录像,先欣赏一下这篇文章。 三、解题,揭示学习目标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同学们可以看课文回答) 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屏幕齐声朗读一遍。 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1、检查自读情况(看屏幕,提问) 看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字意: 周敦颐()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花之隐逸者也()陶后鲜有闻() 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注意朗读的一般要求:抬头挺胸,精神饱满,声音哄亮,吐字清晰。 2、问:文字上还有没有不懂的?请提出来。(师生共同解答) 3、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五、研读课文 (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托物言志文章的一般写法,首先要准确生动地描写出所托之物的形象,揭示出内在的精神品格。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莲” 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花的?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完成屏幕上的表格。 3、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4、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花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1、分析“菊”正衬的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什么人?我们学过他的一首饮酒诗,当中有一句话能表现出陶渊明爱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 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哪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 师: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过渡:以上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同样,《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颂人。请同学们看第二段 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第二段呢? 议论,文中哪一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谓” 抒情,文中有哪一个字作了提示?“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视” 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赞美” 3、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声朗读第二段。指出: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请同学们注意体会,齐声把最后四句再朗读一遍。 4、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六、再看录像,品味欣赏,学生轻声跟读。 七、指导学生按照板书脉络快速背诵。 同学们读的很投入,老师再给你们几分钟时间,同学们能不能把它背出来。 八、总结课文 1、学生总结 至此我们学完了周墩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从内容上或写作上,大家有哪些收获呢?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2、教师总结 同学们,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九、布置作业 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十、板书设计 爱莲说 陶渊明独爱菊(正衬)隐逸者惋惜 世人甚爱牡丹(反衬)富贵者鄙视 予独爱莲君子者赞美 托物言志 《陋室铭》教案9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背诵本文 2. 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 3. 体会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 教学重点 1. 疏通文意,分析文章内容 2.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难点 背诵并默写课文 四、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 五、 教学过程 (一) 课堂导入(3分钟) PPT展示图片金箍棒和羽毛扇,问同学们是否认识这两样东西,是否也想拥有它们。大家之所以喜欢金箍棒可能是因为孙悟空,也可能是因为它本身能够变化,具有魔力,那么,一把平凡的羽毛扇为何能够妇孺皆知,流传千古?原来是因为它的主人诸葛亮。这样说来,某样东西的价值似乎与使用它的主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要去看看一间简陋的小屋和它的主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一起学习《陋室铭》。导入课题,并图解“铭”这一文体。 (二)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 1. 听示范朗读。要求一边听一边给拿不准的字注音,并且划分节奏 2. 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 齐读。要求声音洪亮,整齐划一。 (三) 分组合作,疏通文意 过渡:读完以后,你能不能告诉我,这“陋室”真的“陋”吗?如果不能,也没关系,可能对文章大意不太理解,因为这是篇文言文,它的意思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现代汉语有很大区别,所以,要想理解文章内容就让我们一起来疏通文意。 具体操作:本文共计九句话,全班12个小组,前9组,每小组翻译一句话,其余三组做评委。然后每组推选一位发言人分享成果。要求:先解释重点字词,再翻译整句话。 (四) 抽丝剥茧,感悟情思 经过了疏通文意,大家已经了解了文章内容,那么现在能回答老师前面提出的那个问题吗?(ppt展示问题)作者笔下的这间“陋室”真的“陋”吗?请说说理由。(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板书)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既承认屋子简陋,又不觉得简陋,因为主人品德高尚。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陋室环境清幽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主人交往之雅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主人情趣高雅,生活悠闲,同时也看出作者较清贫,但作者却苦中作乐,体现出作者的安贫乐道。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亦有古代贤人的志趣和抱负。 (五) 远观全文,探究写法 问:作者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在写物,可真实情况是写物还是写人呢?答:写人。 问:主要写人的什么? 答:品德高尚 问:那同学们,作者借陋室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这种写法叫什么? 答:托物言志 (PPT展示)托物--陋室 言志--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六) 回顾全文,归纳主旨 揭示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本文主旨: 作者以“陋室”不陋,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平乐道的志趣。 (七) 当堂背诵 比一比,看谁背得准又快 具体操作:以大组为单位,每人背一句,以“接龙”形式背诵,比比看哪一组最流畅、清楚、快速。 (八) 拓展延伸 (PPT展示两组寝室图片,一组是巴蜀中学的,另一组是本校的。前后豪华与简陋相对比) 教师:虽然我们住得没有其他学校豪华舒适,但我却希望这简陋的屋子因为有了优秀的同学们而绽放无限光彩。老师期待有一天你们能成为柏家中学的骄傲。让我们深情齐读:“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九) 板书 陋 斯是陋室 主人品德高尚 陋 环境清幽 安贫乐道 室 不陋 交往之雅 铭 情趣之雅 高洁傲岸 反问引用 托物 言志 六、 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最大优点在于朗读环节,每一次朗读都给出了明确的目标。其次是重点较突出--翻译课文。但是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还需改进。首先,课堂整体气氛不活跃,尤其是在翻译环节的发言,形式过于单调,没有充分发动大部分同学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说出自己的想法;其次,在翻译过程中没有给予学生必要的方法指导,本课较简单,可以让学生只看原文自行翻译,有疑问时看课后注释,若不能及时解决,可提出来让同学们一起讨论,若还是没有结果,老师再进行点拨指导;再次,本课采取小组逐句翻译的形式,这不适用于简单的文言翻译,不妨大胆让学生自行翻译;最后,本堂课最大的弊病是教学时间掌握不当,内容不够精当,故导致教学任务没有按时完成。今后的教学任重而道远,希望能在各位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大进步。 《陋室铭》教案10教学目标: 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2、诵读全文,品味语言。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4、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掌握铭文的特点,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达自己的节操和情趣的。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链接: 同学们:当我们路遇挫折,意志消沉时,亲人与朋友常常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激励我们要力争上游、百折不挠。这比喻形象、寓意深刻的千古名句出自于谁的妙笔?(学生有的答出了作者:刘禹锡)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刘禹锡的佳作《陋室铭》。 二、走近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 三、追溯背景: 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四、释“铭”解题: 提问:同学们,你能告诉我们大家,你最喜欢的座右铭是什么? 这里的铭是“警惕自己的文字”的意思。(板书“铭”)那么,“铭”字还有什么意思呢?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刘禹锡是如何为他所居住的陋室作的“铭”。(板书“陋室”二字,完善课题,板书作者) 五、明确目标: 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2、诵读全文,品味语言。 3、初步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六、指导朗读: (一)、听录音朗读课文。请学生进一步扩充、加深预习成果。 检查预习:读准下列字音: 德馨 xīn 苔痕 hén 鸿儒 rú 案牍 dú 西蜀shǔ (二)、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这是一篇铭文。铭文很重视音韵,这篇文章通篇押韵,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划出押韵的字,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都是什么? 押韵的字有:名、灵、馨、青、丁、经、形、亭。韵母:ing (四)、再次齐读课文(男、女生分开进行) 七、翻译古文: (一)、根据页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来讨论)。 1、着重强调下列词语: 德馨: 品德高尚。 鸿儒: 学识渊博的人。 白丁: 没有学问的人。 案牍: 官府的公文 劳: 使动用法,使……劳累 乱: 使动用法,使……扰乱 (二)、翻译全文:(力求严密、准确) 如: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B、 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八、小试牛刀: 1、 解释下列词语: 名:著名。 馨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鸿儒:学识渊博的人。 劳形:使身体劳累 2、翻译下面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3、练一练 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有仙则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 B.惟吾德馨 如兰之馨 C.拍案而起 无案牍之劳形 D.无案牍之劳形 我们在劳动 九、布置作业: 上网查阅刘禹锡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其创作特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陋室不陋的原因。 2、深刻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一、巩固旧知: 1、解释下列疑难字词 有仙则名 苔痕上阶绿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调素琴、阅金经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根据自己的志趣造句) 不在 ,有 则 。 不在 ,有 则 。 二、明确目标: 1、理解内容:陋室不陋的原因。 2、深刻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三、探究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小组合作解决两个问题。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 讨论后明确: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写陋室。 (二) 理解“陋室不陋”的原因。 提问:名为陋室,实则不陋。文中哪些语句暗示了陋室不陋呢?(板书:不陋) 学生如果用自己的话回答,教师则要求学生用课文中语句再说说;如果学生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教师就要求学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句子的意思,并顺势突出个别句中的字、词意思及修辞方法等。并分析这些句子分别从哪些角度写陋室不陋的特点?相关的句子有: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对偶,写自然环境清幽雅致,这是写室中之景)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对偶,对比,写交往人物不俗,衬托自己的“德馨”,这是写室中之人)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正面写,实写,写出生活高雅脱俗,这是写室中之事)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反面写,虚写。表现作者不慕富贵,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板书:)不“陋”原因:居室环境,交往之人,日常生活。 提问:作者说他所居的陋室就像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杨雄的玄亭一样,这是类比,你说诸葛亮的草庐、杨雄的子云亭陋吗?(不陋)为什么?(因为室主人不凡)刘禹锡认为他的屋子也不陋,那是为什么?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板书德馨) 引导学生分析结尾这句话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说明陋室不“陋”原因)。 提问: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的什么情操呢?这是什么写法? (板书: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托物言志) 课堂小结: 陋室之中的景是优美的,陋室之中的人是不俗的,陋室之中的生活是高雅的,你说作者所居陋室陋吗?(不陋)陋室不陋呀!请大家一齐读文中描写陋室特点的句子。 四、思维拓展: 托物言志: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作品举例: 1、《紫藤萝瀑布》生机勃勃的紫藤萝瀑布净化了作者的心灵,带走了往日的阴影,带来了生的喜悦和向前奋进的力量。深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白杨礼赞 》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来赞美在党的领导之下坚持抗战的军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从下列的物中你可以言何志? 蜜蜂 莲花 松树 学生自由讨论,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五、布置作业: 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习作,大约100字左右。(提示:粉笔、石子、落叶等) 《陋室铭》教案11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 二、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假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还有一间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如果是你要哪个呢? (学生回答:选择后者,因为……) 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与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不谋而合,他便是刘禹锡。你有望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看刘禹锡的《陋室铭》吧!说到刘禹锡,那我们当然就要来了解作者及其相关的资料。 1、学生自主介绍作者及作品。 点拨: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被贬的背景。 2、解题: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二)顶针提问,研读课文 第一组提问: 1、学生齐读课文,提问: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陋室”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这八个字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德馨) 第二组提问: 4、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五句) 5、(讲析“苔痕”两句的环境,两个用得好的动词、写景的顺序之后)到这里来的人多吗?(不多。从“苔痕上阶绿”可以看出) 6、到陋室来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鸿儒) 7、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呢?(写自己的朋友是博学之士、高雅之士,以显现自己“德馨”) 8、朋友走了之后做些什么呢?(调素琴、阅金经) 9、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 (教学中顺势板书:景、友、趣) 第三组提问: 10、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 11、作者自叱“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12、那么,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的抱负) 13、由此看来,这一句在表意上是“蛇足”还是更进一层?(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 14、全文结局照应了文中哪一句?(惟吾德馨) 小结: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三)拓展延伸 赏析刘禹锡的另一首诗《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提示:乌衣巷地处金陵南门朱雀桥附近,为东晋王导、谢安等世家巨族聚居之处。)请你联系刘禹锡的背景来谈谈读过此诗后的感受。 点拨:夕阳斜矣,暮气逼人,在这种冷情调中,野草撒野地开花,似乎在以鲜丽的颜色和蓬勃的生机,反讽着世事的变迁。又似乎在以自由的生命,暗示着曾经繁华盖世的这片地方,已是门庭冷落,车马稀疏,荒草没径了。诗人一点灵感,借一只燕子阅尽世事沧桑。它奇思独具地以一只燕子的飞翔,把王谢巨族聚居之处,及唐朝已变成平常百姓杂居之处,进行了双时空的叠印,从而对如此名门望族的烟消云散发出了充满命运感和废墟感的深长叹息。 (四)作业布置 表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文,在中国古代有许许多多。请同学们在课外阅读中注意收集,把它们抄写在本子上,比较一下看看哪一些诗文写得最精彩。 板书设计: 陋室铭刘禹锡 景:优美的自然环境“上”、“入”——以静为动 德馨友:学问渊博的来客主人:具有高雅脱俗的情怀“陋室不陋” 趣:恬然自适的生活主人:安贫乐道的情趣、 的原因 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现自己不贪恋荣华富贵、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 《陋室铭》教案1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这篇短文。 2.充分领悟作者的情怀,了解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能力目标:1.认识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学习本文反向立意的写法,从“陋”的反面“不陋”立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教学重难点 1. 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生活情趣。 2.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 背景导入,引起学生阅读兴趣。 朗读中感受欣赏本文的音乐美、节奏美。 在合作中探究“陋室不陋”。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背景导入,引发兴趣 刘禹锡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散文家、诗人,他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知县是个势利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刘禹锡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见房子面对大江,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很高兴,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此举气坏了知县,于是知县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环境还不错,刘禹锡没有计较,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看来这篇“名文”是“气”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千古名作。 二、 了解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散文家、诗人,有中唐“诗豪”之称。文学上,前期刘柳(宗元)相知、诗文互递,时称“刘柳”;后与白居易诗文唱和,时称“刘白”。 其诗涉猎题材广泛,所做政治讽刺诗,辛辣尖锐;所作怀古诗,沉郁苍凉,语浅意深;所作仿民歌诗,清新爽朗,别开生面。 三、 文体介绍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陋室铭”的意思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居室主人的生活情趣。 座右铭:座右铭的铭文比其他铭文更为简短,有的只是一两句话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边,用以自警。座右铭的内容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 四、 朗读美文,翻译理解 朗读美文 步骤一:学生自读,标注难读的字词,注意朗读的节奏。 步骤二:欣赏名家朗诵,感受本文的音韵美、节奏美。 步骤三:师生齐读,找出韵脚。 翻译理解 步骤一:对照课下注解,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步骤二:两人一组,互译全文。 步骤三: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④何陋之有? 五、 合作探究,品味美文 问题引导 1. 本文题为“陋室铭”,但在结尾作者却说“何陋之有”为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语点出“陋室不陋”的原因,这是本文的主旨句,因为主人的品德高尚,因而陋室不陋。 2. 请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主旨句是怎样引出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类比的方法,将山水与陋室相提并论,以“仙、龙”比“德”,以“名、灵”比“馨”,暗示陋室不陋,陋室因为主人的“德馨”而馨。(请同学们背诵这几句) 3. 既然“惟吾德馨”因而陋室不陋,那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突出作者美德,衬托陋室不陋的?(小组内合作探究) ----自然环境清幽:“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自然环境清幽雅致,令人赏心悦目,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中生活,带来的便是“华屋玉食,锦衣美酒”无法比拟的享受了,即使身居斗室又有何陋可言呢? ----交往人物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时有鸿儒来往,常有高朋谈笑,回避了世俗的人际交往,可以和志同道合者纵情畅怀,谈笑风生。没有世俗的阿谀奉承,尔虞我诈,即使身处陋室也绝无简陋可言。 ----生活情趣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在室中抚琴弄弦,展卷读经怡然自乐。没有繁弦急管那种嘈杂的声音,没有案卷公文劳损身体,完全是从容自由的,足见其主人的高雅脱俗,陋室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请同学们背诵这几句)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两句用了什么修辞?哪两个字用的好? ----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上,入”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什么。 5.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却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不失情感的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人,即安于贫困,以守道为乐。 6.提到诸葛庐,子云亭作用何在? ----以贤者自况,表达出以他们为榜样的志向与抱负。 7.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有没有直接表现出来? ----没有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陋室的景、人、事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 六、 课堂小结 《陋室铭》中我们认识了一位在困境中不唉声叹气,不怨天尤人,而是怡然自得的刘禹锡,感悟出刘禹锡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人生的打击未损他的锋芒,不折他的腰骨。“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反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高昂的励志高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彰显出少有的乐观豁达。“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道尽了历史的苍凉,人世的无常。悟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使他变得更加乐观,更加潇洒。 想必同学们也有自警自策的文字常置于桌旁,时刻自勉,请问你们的座右铭是什么?请大声宣读,让大家共勉! 七、 作业设计 1思考:作者怀瑾握瑜,身处陋室而不认为陋,联系自身该怎样看待自身客观条件中的不足? 2背诵默写全文。 八、 板书设计 《陋室铭》教案13教学目标 1、感受作品的韵味情调 2、品析作品的思想内容 3、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语 我国是礼仪之邦,是诗的国度,诗歌在古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部分诗人也拥有人们的高度赞誉: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佛————王维 诗豪————? 诗豪刘禹锡,我国唐代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参与王叔文集团革新运动失败以后,被贬到和州当刺史。按照惯例,他到和州应该在县衙拥有九间房子,由于县令的刁难,却被安排在城南面江水立的三间房自里,面对滔滔的江水,他诗兴大发,写下“面对大江观百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豪迈诗篇,也因此激怒县令,被迫搬迁到城北仅一间半的小屋。这里环境宜人,他为此写出了“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超俗诗章,又再度激怒了县令,不得不住进仅容一床、一桌、一椅是斗屋陋室。半年三迁居,且越迁越小的窘迫境遇没使他怨天尤人,而是奋笔写下了传世佳作《陋室铭》。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陋室,看看它有什么特别。 二、整体感知 诵读文本,品析音律美。 1、分组诵读,互动正音 ————吾、馨、儒 2、教师范读,注意节奏,并看看每句最后一个字之间有什么共同特点? ————名、灵、馨、青、经、形 ————押韵:每句末尾一个字韵母相同或相近 3、全班齐读,速读成背 三、研读 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经过一翻诵读相信同学们对诗豪的“陋室”已有了总体认识,它的独特之处在于? ————陋室不陋 2、陋室为什么又不陋呢?(原文) ————惟吾德馨 ————山因仙而出名,水因龙而灵气,为此可得出“室因德而馨(芳香、有名),我们也可说“室不在华,有德则馨”(类推出中心)。 3、刚才我们知道了陋室是因为“德”(主人品德高尚)而“馨”(不陋),在文章中“德”“馨”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环境优雅(世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 ————上、入:人格画 ————绿:使台阶碧绿 青:使窗帘青翠 (2)交往文雅 ①、如此优雅的环境里,来的人多吗?来的又是些什么人? ————少(苔痕上阶绿)。 ————是鸿儒(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人)不是白丁(学识浅薄,品德低下的人)。 ②、从交往中可不可以看出“斯是陋室”的主人是个什么人? ————博学之士,高雅之人。 (3)情趣高雅 置身于优雅之镜,偶尔文雅之士阔论外,简陋陈设的主人干什么、想什么呢? 做 自乐 调(弹奏)素(朴素)琴、阅金经(佛家经典)。 想 超俗 无丝竹(音乐)乱(使……烦乱)耳、无案牍(公文-官职)劳(使……劳费)形(身心)。 4、伫立于草丛之中、布满苔痕、仅容一床、一桌、一椅的斗屋陋室,在“吾”的眼里却显得优雅,再其加交往的高雅、情趣的优雅,以充分地证明了“吾”品德的高尚。为何还写“难言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呢? ————庐(三顾茅庐)草屋 孔明 出名 ————室比庐、亭,自比圣人 从此我们可看出作者给陋室作铭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表达什么情怀? ————陋室——志——安贫乐道、高洁傲岸 ————托物言志——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铭:就是记载,古代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公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篇幅短小、行文用、意蕴深刻。 5、赏析《陋室铭》仿写 ——赏析 教室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帐文凭。 学生铭 天赋不高,有志则行,成绩不佳,发奋则灵。斯是求学,唯苦唯勤,读书破万卷,求知凭悟性,谈笑添学问,思辩助长进,可以明事理,冶性情,无世俗之乱耳,有墨香之赏心。学海巧为舟,书山行捷径,吾辈云:“何乐不为?” ——搜集古代名人的,撰写自己座右铭。 《陋室铭》教案14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 “铭”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诵读法、批注法、“知人论文”探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 重点:朗读并分析文章的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谈 话题:来到嘉兴,就不能不说南湖,谁给我介绍一下南湖?(红船,南湖菱)南湖还有一种特产,就是“南湖菱”谁来介绍一下? 其他地方的菱都有角,故称“菱角”,南湖菱与其他地方的菱角不一样,是无角菱据说其他地方的菱角秧苗放到南湖,也会变成无角菱,南湖真是太神奇了 “菱”与“灵”相通,据说,吃了南湖菱会让人有灵气,南湖菱养育了充满灵气的嘉兴人我看不假,在座的同学眼睛都水灵灵的,个个都充满了灵气啊 远在唐朝的时候,嘉兴就孕育了一个充满灵气的青年才俊他就是刘禹锡他出生在嘉兴,吃了不少南湖菱,很有灵气他在老师的指引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满腹经纶19岁时游学当时的京城长安22岁就进士及第,后来年纪轻轻就成了朝廷里的重要官员,深得朝廷重用另外,他写的诗与白居易齐名,他写的文与柳宗元齐名 我们小学里就学过他的一首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月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 (二)初读课文,感受音乐美 1、检查预习情况:注音、句读 2、请同学读没有句读的课文,指出“德馨、案牍”的读音 (三)走进陋室,再读课文,把握主旨1——“高洁” 1、题目是《陋室铭》,了解铭文特点 2、师:陋室铭,陋室铭,刘禹锡想要借这陋室,让自己铭记什么呢?让我能走进陋室,去看个究竟 刘禹锡说:片言可以明百意在《陋室铭》81字的片言中,刘禹锡的百意是什么?下面请自读课文4—7句,根据注释翻译,在翻译的基础上为这几句话做批注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幽雅)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友儒雅) 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它给人一种闲适的感觉(生活高雅)(板书:贫乐调素琴阅金经) 4、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也能如此自得其乐,我们不禁要与刘禹锡对话一番—— 示例:问: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不陋? 刘:“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是多么幽雅,怎么能说陋呢? 问:看你这穷酸样,估计不会有人与你为友吧? 答:…… 问:你既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你,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 答:…… 5、由此可见,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脱俗)(板书:高洁) 板书:调素琴阅金经高洁 6、请大家用快乐、舒缓、愉悦的语气读读“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劳形” (四)走近作者,深读课文,把握主旨2——“豪气” 师:刘禹锡为什么能做到安贫乐道呢?文章仅仅表达安贫乐道的主旨吗?要想从“片言”中明白“百意”,我们还要去了解一下作者的经历,这叫做“知人论文”请看资料(出示资料) “永贞革新”失败后,原在朝廷为官的刘禹锡一贬再贬,断断续续在外漂泊几十年直到65岁才回到洛阳《陋室铭》是他被贬至安徽和州时所作(请同学朗读) 问:上面说他一贬再贬,直到65岁才回到洛阳,一般的人会有怎样的心理?(悲伤、郁闷……) 刘禹锡会怎样去面对呢?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朗州当司马,十年之后才好不容易被召回京师,他却写了一首诗以桃花讽刺那些权贵,结果再度被贬,十四年后才再度回京十四年啊,世事变迁,沧海桑田不过,刘禹锡还是不改那种桀骜不屈的脾气,他又一次来到玄都观,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附小序:……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 师:他甚至做好了再次被贬的准备这是何等的豪情!这就是有着铮铮铁骨的刘禹锡 刘禹锡回朝如此,那他身处“巴山楚水凄凉地”时又是如何的表现呢?我们来看他写于朗州任上的《秋词》在朗州,回京城遥遥无期,妻子不幸去世,可是我们看看他的这首诗: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学生读) 问:诗中透着一股什么气?(豪气) 师:难怪白居易说: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板书:写“豪” 1、你能从《陋室铭》字缝间看出刘禹锡暗含的“豪气”吗?(仙、龙,诸葛庐、子云亭)(提示: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几句去读读)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开头三句,看看有没有隐含在其中的“豪气”根据ppt改第三句话,快速了解“比兴” 2、★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结尾两句,看看这里有没有隐含在其中的“豪气”“诸葛庐、子云亭”的典故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两个典故 (板书:思诸葛比子云) ①是为了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②说明自己也要像诸葛亮遇到明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和子云一样在文学上名扬天下 3、可见刘禹锡具有怎样的气概?(豪迈) 板书:思诸葛比子云豪迈 4、这样一个大诗豪住在这里,这陋室还会陋吗? 所以他在结尾写道:何陋之有?加横批:陋室不陋 5、现在,让我们怀着对刘禹锡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崇敬,充满豪情地读最后2句注意,最后一句“何陋之有”读两遍 其实,刘禹锡写《陋室铭》还有一个故事(愤然写作) 据说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知县见他是从上面贬下来的,就故意刁难他半年时间,强迫他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只给他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陋室 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铭文 师(小结):看来,从这篇仅仅81字的铭文中,不仅可以看出刘禹锡的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可以读懂他的豪迈的斗志,而且也可以读到他对那知县老儿的愤怒与不屑这真是“片言可以明百意”啊 同学们,你们看,那知县老儿带着随从大摇大摆地过来看刘禹锡的笑话了,我们怎么办?赶紧拿起《陋室铭》,大声的读起来,为刘禹锡出出气,注意,最后的“何陋之有”连读两遍,语气要一遍比一遍强会背的最好背出来 (五)结束语 刘禹锡一生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为此,他屡遭贬谪,历经坎坷 但是…… 一间陋室哪里困得住你的铁骨,一片青苔哪里遮得住你的壮志,一本金经哪里掩饰得住你心中的豪情? 我清晰的听到,从那间陋室里,传来一个不羁声音——生活可以贫困,精神不可潦倒 (六)作业: 1、背诵全文 2、搜集欣赏刘禹锡的诗 《陋室铭》教案15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准确识记重点文言实词,翻译课文。 2、把握文章结构,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情感目标 3、能明确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4、发表自己的感悟,确立自己的人生志趣追求。 教学重点 翻译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短文的寓意,能与作者进行对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张扬师生个性,强调朗读品位、渗透学法指导,重视合作讨论。打造美读、美教的课堂模式。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营造美 1、讲述刘禹锡被欺写陋室铭的故事。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 读韵文最好从朗读入手,大家先仔细看视频,并在难读难写的字标注一下,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句子的语气语调。 1、明确朗读的要求技巧。2、初步掌握词句的意思。 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三、译读课文通内容 学生合作翻译全文,提示: (1)借助注释,读出疑点(2)注意字句,翻译课文 四、细读句子鉴赏美 我们再来细细分析下课文,我问大家一些问题。(也可由学生提问,老师补充问题,引导大家挖掘课文内涵。) 1、大家说说,这篇铭文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那大家可以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表达作者写作目的的语言么?文章是怎么样引出“德馨”的呢?前两句是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2、韵文从哪些方面体现作者的“德馨”呢? 3、作者已经从那三方面说明了陋室不陋,又为什么写“南阳……,西蜀……”?有什么作用?(用类比的方法从而突出陋室不陋) 4、最后一句孔子的话是什么意思? (用“何陋之有?”反问,言外之意是“不陋”与文章开头相呼应,更好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根据大家发言整理成板书: 设喻引题山水喻陋室 仙龙喻德馨 环境清幽(景) 陋室不陋交往高雅(友) 生活恬适(趣) 古贤自喻反问点题 五、巧取雅称创造美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转眼间就要和刘禹锡说再见了,离别在即,你不想留下点什么纪念吗?老师有个建议,你可以给刘禹锡的陋室起一个雅称,比如──清心斋;也可以给刘禹锡送一块匾额,比如──室陋德馨。起名时要说说根据。 启发学生把自己读到的东西表达出来。结合自己的观察,如电视里看到的、外出时观察的宅名,给刘禹锡的陋室拟个合适的雅称。 六、对话作者表现美 时间真快,不想说再见,也得再见了。老师建议大家这样和刘禹锡话别,以“刘公,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说一段心里话。 学生思考后说话。 七、课后练习巩固美 1、将“刘公,我想对你说……”整理成一篇随笔。 2、背诵全文给你的父母听。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