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
范文 |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1教学目标: 1.认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一 构建话题,导入课文。 1 在我们国家的广州市,刚刚举办了一场亚洲最高级别的赛事,你们知道吗?说说你的了解。我们的祖国国力日益强盛,相继举办了奥运会亚运会,引起了世人的瞩目。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百五十年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件屈辱的事情,美丽的东方园林被西方强盗毁于一旦。 2.板书课题。强调“毁”写法。 3.轮流读课文,检查预习,随时正音。 二.细读课文,感悟“毁灭”。 1.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把最让你气愤的地方用“——”画出来并作一作批注。 生默读,批注。交流。 2 读了这段文字,你是怎样的心情? 3.这心情从何而来?读一读让你感觉到愤慨的句子,读出你的感情。 4.出示: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是的,侵略者的本性是残暴而贪婪的,让我们带着愤恨读一读。 5.圆明园的最终结局是什么?出示: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小声读一读这两句话,你又读出了什么样的心情? 生小声读。交流。 6.圆明园的灰烬里到底有什么?让我们探寻一下这座园林的瑰宝和精华。 三 品读课文,领悟“精华”。 1.默读课文,感受一下这曾经是一座什么样的园林。哪些景观和建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笔划下来。再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2.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在你的脑海中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谈,感悟重点词句) 出示: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自由读,边读边想象。 谁来读一读这优美的文字,指名读。 课文中没有介绍到的景观还有很多,你知道有哪些吗? (展示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资料,重点介绍最让自己欣赏和惊叹的部分) 3.真是巧夺天工,精美而宏伟的圆明园。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4.圆明园布局精妙,建筑风格各异,当然称得上的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同学们,让我们把这些美景记在心里,我们一起回顾圆明园的美景和宏伟建筑。 出示幻灯片,辅助背诵。 5 欣赏了园林风光,我们再来看看园中丰富的收藏品。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了解圆明园中珍贵文物的收藏情况。 谈谈体会。所以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6 就是这样的一座举世闻名的圆明园,被侵略者付之一炬,所以,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告诉了我们:(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两个“不可估量”要强调什么?齐读。 7 (出示圆明园的废墟画面)就在这残垣断壁面前,想象着我们刚刚漫游的圆明园的景象,同学们,你又什么话想说呢? 四.也许,圆明园的废墟会提醒我们,不忘国耻,永远要记住侵略者的强盗行径。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2一、课时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小节。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通过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突出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练说 学生汇报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二)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这课的生字、词语,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现在我们来听记词语,有信心吗?(学生听记、订正。) 2、检查词语,学习生字。 3、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了解了文中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课件出示: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4、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它──辉煌,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归纳的,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圆明园的辉煌? (三)品读课文 过渡:那么,作者是怎么把圆明园的辉煌写具体的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读读句子,品品关键的词语,说说感受。 1、走进辉煌。 (1)品读布局。 ①指名读,课件随机泛红:举世闻名、众星拱月。 主要从“举世闻名”这个词体会出圆明园的地位很高,从“众星拱月”这个词可以感受到它的布局与众不同,而且也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园林很多,圆明园很大。 ②课件随机出示:圆明园分布图,然后出示《众星拱月》图。 看着图,谁能说说“众星拱月”的意思?(“拱”就是环绕;“众星 拱月”,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这里的“月”指的是──圆明三园;“星”指的是──许多小园。③这就是圆明园的总体布局。 (2)品读建筑。 精致的布局让人留恋,宏伟的建筑更让人感叹,默读第三自然段,有哪些景点?各有什么特点?(抓住七个“有”感受到圆明园中建筑的多,景观的多。) ①结合图片理解这几个关键的词语,感受风格的各异。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西洋景观:文中指位于长春园内的“西洋楼”。 ②引导学生读出园内景观的奇异。是啊!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非凡的买卖街,幽静的山乡村野。圆明园的景观真可以说是风格各异。 ③圆明园既有华丽的美,又有精巧的美;既有繁华的美,又有幽静的美;不仅有灵动的美,还有典雅的美,谁来朗读这如诗如画的圆明园?(指导学生用语速的快慢和声调的高低来体现景观不同的特点。)置身其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我仿佛听到了鸟儿清脆的叫声,我仿佛看到了夕阳西下,高耸的雷峰塔,我仿佛闻到了园内百花的沁人的香气 ④圆明园中的景物岂止书中介绍的这么多,圆明园内可以说是一步一景,一景一物,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 课件出示: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⑤小结:圆明园里的建筑宏伟,风格各异,怪不得作者称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⑥根据提示背诵。 课件出示: 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苏州的(),杭州西湖的()、();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建造的,如,(),()。园中不仅有(),还有()。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饱览着();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 (3)品读历史文物。 过渡:圆明园不仅有华丽的外表,更有着深刻的内涵。请同学们驻足园内,一起细数园内的珍藏。 ◆抓住“上自”“下至”感受到所收藏的文物年代跨度大──两千四百多年。 ◆抓住“奇珍异宝”,体会珍贵。 ①老师适当补充一些具体内容,让学生深入体会圆明园的文物价值。从收藏时间看:先秦──清朝有两千多年。 从收藏价值看:有两千多年前祭奠用的青铜礼器,有历代名人书画,而这些绝大部分是真迹,许多是孤本;还有很多珍宝,及外国进贡的珍稀礼品。所有这些文物,对于研究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的文明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不少都是无价之宝,所以用“最珍贵”来形容。 ②小结:所以说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升华 1、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题目为“毁灭”,作者却用大量的笔墨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这正是作者表达的巧妙之处。) 2、在我们祖国逐渐强大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让我们永远记住历史告诉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同学们,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3一、背景导入,积淀情感 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图片) 孩子们,你们读懂了什么?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废墟只是几处啊,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呀!你们知道圆明园有多大吗?347公顷。 师:一公顷相当于多少平方米? 生:10000平方米。 师:你算一下有多少万平方米? 生:3470000平方米。 师:估算一下我们的学校有多大? 生:200多平方米。 师:你说这么大一个圆明园相当于多大一个教室? 生:大约10000多个 师述:法国大作家雨果在这封信中提及的“世界奇迹”是指——圆明园。是的,它就是140年前,在北京西郊的圆明园。(板书:圆明园)这座园林现在还有吗?没有了,它被毁灭了。今天老师就带领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图片出现废墟) 请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一起来把课题书写完整。毁的笔顺要特别注意。 齐读课题。再读。 二、检查生字词,整体感知 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毁于一旦,令人痛心。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古老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大声自由的朗读课文,注意老师的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大家读得非常认真。老师先来检查生字词 出示: 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举世闻名皇家园林众星拱月瑰宝精华 掠走销毁灰烬损失不可估量 自由读 个人领读 (仔细观察,第一组都是描写什么的?圆明园内景色的词语) (第三组呢?描写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造成的损失的词语) 请再仔细观察,作者用了哪一个词语来形容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造成的损失的程度?——不可估量。是的,谁能告诉我这个词语的意思呢?——不可计算的损失,无法统计的损失。你的预习很充分。圆明园的损失是如此的巨大,以至于我们根本无法去统计。 请大家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三、细读文本 既然圆明园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必须先要走进去看看。现在我请三位同学分别来读课文的2、3、4自然段,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思考,试着说说圆明园里有些什么?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4教学要求: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让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利用校园网,互联网络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过去和现在(辉煌和毁灭)。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5.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利用网络自主查寻,拓宽视野,了解圆明园的过去辉煌和现在的惨状。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通过网络考查制作电子作品,汇报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 教学准备: 网络环境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略) 教学内容: 熟读课文,理解有关词语;弄清段落段意,了解课文重点。上网收集资料并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二、三段;网络查寻资料制作一份电子作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导语:(略)。 2、揭题齐读课题。 3、复习总结、学生质疑。(出示网上论坛中学生讨论的相关内容。) ①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通过初读你都知道了什么呢? ②课文中还有哪些没有读懂的地方?(出示学生在BBS上的讨论、留言) [归纳学生问题:⒈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⒉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⒊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灭?又是怎样被毁灭的?] 二、分组考查明确目的。 1、分组:(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组)园林艺术 历史文物 园林毁灭 2、明确各考查小组的任务。[园林艺术:园林布局、景色特点。历史文物:文物种类及其价值。园林毁灭:毁灭原因、毁时惨状、毁后惨景。] 3、制作简报步骤。(略) 三、网络浏览查寻收集资料,制作电子作品,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分工协作根据不同任务学习不同内容。] 四、展示汇报协作交流,演示讲解结合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三、五自然段。] [扶、放结合体现学生自主性。] ㈠学习第二自然段。 1、介绍园林概况。(电脑演示) 2、[扶]理解课文内容。⑴学生自读课文。⑵结合电脑理解众星拱月的含义。 ㈡学习第三自然段。 1、介绍园林景观。(电脑演示) 2、组长主持:游览圆明园后你有什么感受?(其它组学生谈感受。) 3、[放]互问互答理解课文内容。(其它组学生提问由园林艺术考察小组进行解答。) [预设问题:⑴圆明园中有哪些景物?⑵圆明园内的建筑有什么特点?⑶为什么说买卖街和山乡村野都是象征的景物?⑷平湖秋月蓬莱瑶台西洋景观有什么特点?] 4、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⑴学生自由朗读,找出文中描写园林景观的优美语句读一读,说说它美在什么地方。 ⑵品读:圆明园中山乡村野。 A、指名读。美在什么地方?B、这些景色各有什么特点?具体说一说。怎样朗读才能读出各自的特点?C、自由读。D、指名读。 ⑶品读:漫步园内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A、指名读。B、理解饱缆流连的含义。C、指导:在园内游览景色众多看不够也不想走,应该用依依不舍、缓慢的语调来朗读。D、自由读、指名读。 ⑷导读第三自然段。(教师读导语部分学生跟读。) 5、小结。(揭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读、演、讲结合体现主导、主体作用。] ㈠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用笔勾出重点词句理解。2、理解重点词句。[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说明文物种类很多。上自下至说明时间长。(20xx千多年)] 3、经过这么漫长的历史岁月,这些文物还能遗留下来,说明园内文物怎样?(珍贵价值高。)4、学生汇报考察结果。(电脑演示) 5、小结。[揭示: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㈡第五自然段。(园林毁灭) 1、演示汇报。(电脑) 2、组员补充。 3、自读课文。思考:英法联军采取了什么野蛮手段来毁灭圆明园? 4、出示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语。[闯进、统统、凡是、毁掉、实在。] 5、看视频。 6、写作训练。(谈感受)(电脑输入) 7、小结。 五、总结。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5一、 创境揭题 师:一百五十一年前,在我们神圣的国土之上曾雄踞着一座美轮美奂、曼妙绝伦的园林。诗人的语言不足以赞美她,画家的丹青妙笔不足以描绘他。她是我们中国人心中的一个园林之梦,连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都对她赞不绝口、顶礼膜拜。这座园林的名字就叫——生:圆明园(板书“圆明园”)然而,这样一座圆满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在1860年被两个强盗一把大火给毁灭了。(板书“的毁灭”)带上你的心情,请齐读课题—— 生(齐读):“21圆明园的毁灭” 师:面对这样一个课题,你有什么疑惑或者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灭? 生: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生:这么美的园林被毁灭了,真是太可惜了! 师:是的,《圆明园的毁灭》带给我们的不仅有追问、有感叹,还有无尽的思考。透过课文字里行间的描述,我们来追寻当年的情景。 二、 读文习词 师:现在就请大家打开书,自由将课文朗读一遍,争取做到正确流利。先明确一下,知道“正确流利”的标准是什么吗?请齐读—— 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添字、不减字、不错字、不回读。 师:带着这样的要求请自由读课文,开始吧—— (生自由读文,师巡视) 师:之前有过预习,现在又读了课文。大家对本课的生字词掌握得如何呢?请看——(课件出示词语)第一排的词,请咱们班朗读最好的一位同学来读。 生:殿堂、瑰宝、侵入 师:字正腔圆,不愧是朗读最好的同学!第二排的词,谁来读? 生:灰烬、销毁、损失 师:嗯,读得正确、清楚,敢于挑战最厉害的同学,说明你也很厉害!接下来的词,我们以“开火车”形式来读,“小火车”在哪里? (生读,随机正音) 师:是不是大家都会读了呢?看老师的教鞭点到哪儿,就齐读这个词—— 生(齐读):不可估量、玲珑剔透、蓬莱瑶台、山乡村野、瑰宝 师:会读了还不够,大家是否掌握了这些字的书写要领呢?请看本课的生字,请拿出练字纸,对照这些生字,将你认为最难写最容易写错的字写一写。 (生写字,师巡视) 师:写完了,分享一下我们的成果。老师随机抽取了一位同学的作品,我们来欣赏一下,看看从他的书写当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生:我发现他的“毁”字右边写错了,不能写成反文旁。 师:是的,这个字很容易出现错误,要引起特别注意(范写在黑板上)还有哪个字需要提醒大家的,谁愿意来展示? (请生上台展示,生自作讲解) 生:我发现他的“宏”字写错了,多了一撇。(师范写) 师:好,谢谢这位同学!把掌声送给他!会读又会写,这才是真正的学习。要是还会理解就更棒了!请看,还是这些词语,老师稍作增加和调整,就有所不同了。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不同? 生:…… 师:不如,我们先将这些词来读一读,可能读着读着就会有灵感了。女同学,用你们清脆甜美的声音来读读第一部分;男同学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读出力量!女生,开始—— (男女生分读词语) 师:现在,有发现了吗? 生:第一部分的词语都是描写圆明园昔日辉煌的词语。 师:太棒了!这个同学很会发现,也很会概括,一针见血。这些正是描写“圆明园辉煌”的词。(板书:“辉煌”)那相对应的下一部分的词描写了什么呢? 生:圆明园被毁灭的情景、过程。 师:对呀,大家的观察很敏锐!(板书:“毁灭”)课文正是从这两个部分来介绍圆明园的。这是从意义上的发现,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 师:(手势提示)第一部分的词……,第二部分的词…… 生:第一部分的词比较多,第二部分的词比较少。 师:就是嘛!对应我们的课文内容,描写“辉煌”的部分是哪些段落?描写“毁灭”的呢? 生:描写“辉煌”的是2、3、4节,描写“毁灭”的是第5节。 师:是的。正如对词语的观察一样,课文描写“辉煌”所使用的篇幅更多,描写“毁灭”的内容着墨比较少。那既然课文以“毁灭”为题,为何却要重点描写“辉煌” 呢?这个问题比较深刻,带着我们的思考还要更加深入地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文章,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日后,要多用这些好方法来指导我们的求知和思考。 三、 朗读背诵 师:你看,光是词语就已经让我们体验了诸多滋味。但词语毕竟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详实的内容包含在课文的篇章当中。以这一段为例,文辞优美,内容丰富。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这一段,争取做到“正确、流利”,能读出感情就更好。开始吧—— (生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很投入。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其他同学仔细听,看他的朗读是否做到了“正确、流利”。 生:圆明园中,…… 师: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谁来给他评价一下。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不错,只有在“山乡村野”这个地方回读了。 师:是的,通过朗读,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呀?生:圆明园的美景 师:是呀,圆明园中的景物数不胜数、美不胜收。还想读么? 生:想! 师:咱们分角色来读一读,男同学读第一部分,女生来读第二部分。准备好了么?男生起—— (男女分角色朗读) 师: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你们的朗读让我陶醉。老师也想加入到大家的行列中来,行么?这次由你们来读第一部分部分,老师来读第二部分。让我们伴随着美妙的旋律,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带领在场所有的人到圆明园中去走一走、看一看…… (师生合作读) 师:看,通过努力我们不仅能将文段读正确、读流利,还能读出自己的感觉。如果能背下来就更棒了!背书是讲究方法的,以课文的第四段为例其中有一组关联词,你发现了么? 生:不但……还…… 师:这组关联词是表示什么关系的呢? 生:…… 师:表示意思更进一步,程度加深一层。这是递进关系 师:也就是说,上一段已经为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宏伟建筑,这一段就是介绍圆明园的—— 生:文物收藏 师:那这个句子既承接了上文,又启示了下文,是什么句? 生:过渡句 师: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那圆明园中都收藏了哪些珍贵文物呢? 生:上自……奇珍异宝 师:所以,评价她是—— 生:当时……艺术馆 师:总—分—总的结构,一目了然。按照这样的思路去记忆会不会简单很多呢?自己试着背一背 (生尝试背诵,师巡视) 师:把书倒扣过来,根据老师的提示,咱们试试背诵—— (师引读生背诵) 师:短短两分钟就把这一段背得八九不离十,已经很不容易。课后,按照方法去背诵第三自然段,我对大家充满信心!第三段读得有声有色、第四段背得有模有样,此时,我们要将整篇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下来一定不在话下。让我们再次将课文美美地读起来—— (全体齐读) 四、 解读主旨 师:再次读过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除了给我们介绍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惨遭毁灭的情景之外,还写到了什么呢?谁来给我们读读第一段 生:圆明园的毁灭……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这一段写了什么? 生:圆明园被毁灭的损失 师:是的,这是一种怎样的损失?(板书“损失”) 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 生:无法计算,难以估计 师:也就是说,圆明园的毁灭带来的损失是难以估计,无法计算的!课文用了几个“不可估量”来形容这种损失? 生:两个(板书两个“不可估量”) 师:请齐读这一段,注意加点字要重读! 生(齐读):圆明园的毁灭是……的损失。 师:是啊!圆明园的毁灭也给我们的内心带来不可估量的伤痛!给历史带来不可估量的教训!维克多雨果在他文章的最后这样写道“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下节课,同学们将在老师的带领下,穿越历史的重重迷雾,继续梦回圆明园……下课! 课后感想 《圆明园的毁灭》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现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作者紧紧围绕中心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语言生动,给人深刻的启迪。在教学第二课时的时候,我制定的学习目标是:领悟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积累语言。 一、复习巩固,提炼中心。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不再要求归纳课文中心思想,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只让学生从内容中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即课文中心)。这一环节紧扣两个问题:1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通过检查对中心句的感情朗读,进一步提炼出中心句的中心词——“不可估量的损失”。为学习作者围绕中心进行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奠定了基础。 二、认定目标,明确方法。 有了目标的诱导,才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达尔文说过“最重要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会学,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这一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是领悟表达,实现这一目标的学习方法就是:理思路、抓重点、品词语。学生明确了学习方法就拿到了获取知识的“”,学生自主学习才能落到实处。 三、理思路,抓重点。 教学程序是:1、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2、找出作者表达的重点内容。我认为能否准确地抓住重点是领会作者思路的难点。我便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形成统一认识。重点部分抓准之后,再理出重点部分的叙述顺序。 四、品析词句、积累语言。 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传神。首先放手让学生品味重点词句对表达中心的作用,然后汇报、交流,再背诵课文,摘抄好词佳句。并在品词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朗读能力,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五、练习表达,迁移运用。 为巩固这节课学到的表达方法和从课文中积累的语言,设计了一个小练笔。首先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进一步强化感受,再让学生说出最想说的话题,最后让学生以此为中心写一个片断,尽量使用这节课和平时积累的词语。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位置,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语感能力、表达能力。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6《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的课文。用对比手法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13个生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三、教学准备: 1、利用计算机教室,网上查询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交流网上搜集的资料;理清写作思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提出并解决部分疑难问题。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自读自悟法;合作讨论法;感情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二、介绍、交流网上搜寻的资料。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部分资料。 三、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1、找出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结合课文理解字词。 2、默读课文,说一说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把写圆明园被毁灭的句子找出来。 3、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找出疑难问题,小组提出来。 四、检查自学情况,个人汇报与小组汇报相结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合作学习课文,探究写法,练习从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合作讨论法;感情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示课题。 2、出示课件:圆明园平面图。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圆明园有了初步了解,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3、浏览课文,提出你不理解的问题。 4、梳理问题。 A为什么说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B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C、圆明园为什么被毁灭? D、教师相机板书:园林瑰宝;建筑精华;博物、艺术;化为灰烬;不可估量。 二、展标 这节课,我们采用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重点来研究这几个问题。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看看课文哪些地方是写园林与建筑的。 三、自主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一)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边读边动手划一划重点词句。 (二)指答。 1、如果学生说到第二自然段,引导理解举世闻名众星拱月两个词语。 A、相机出示课件:圆明园结构示意图,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板书:众星拱月 B、圆明园布局独特、举世闻名,真不愧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大家再读原文,读出你的喜爱、赞美之情。 2、相机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第一句):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A指说理解。教师相机板书:有也有。 B教师小结:景观各有特色,各有风格,大家回读体会,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C指读、范读、赛读。 3、相机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24句): A指说理解。相机把描写的景物名称用不同的颜色着重显示。 B园中景观多而优美,风格各异,大家回读课文,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C出示课件,欣赏圆明园有代表性的景观,教师相机介绍、激情;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景观,抒发情感。 D学生谈感想。教师板书:爱 E教师小结:圆明园真不愧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智慧与才能的结晶。 F自由读、范读、指读。 4、相机出示课件:漫步园内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A指说理解。教师指导:漫步在圆明园中,你有怎样的感受呢?读出这种感受。 B指读,范读,齐读。 (三)、总结这一自然段先后写了什么,理清写作顺序。 (四)、引导背诵,积累语言。 A导语:让我们把这些优美的语言积累起来,把圆明园的美景常留心中。 B教师出示课件(背诵提示),练习背诵。 C师生齐背。 四、小组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 (一)出示自学提纲: 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划出重点词句。 2、小组交流意见。 3、练习有感情朗读。 (二)小组汇报: 1、汇报第一题。重点抓上自下至、最等词语;相机板书:上自、下至。 2、怎样通过朗读让大家都感受到圆明园的确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指读、评读、赛读。 过渡语:圆明园真是太美了!然而,就是这样一座经过千千万万劳动者的双手一砖一瓦修建起来的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竟在三天之内化为灰烬。是谁毁灭了可爱的圆明园? 五、学习第三段。 出示课件:他们把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 (1)默读,找出你认为最能突出英法联军罪行的词语,谈谈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说,重点理解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相机板书:掠、烧、毁。 (3)出示圆明园毁灭的图片。 (4)你们有什么感受?板书:恨 (5)带着这种情感,齐读。 六、学习第一段。 先后出示课件: [A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B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与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 (1)指两人读,比较两段话有什么不同?抓两个不可估量的作用。 (2)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你用具体事实说一说。 (3)指读、齐读,读出惋惜之情。 七、总结全文:从内容体会思想。出示课件勿忘国耻,振兴中华。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前面提到的问题解决了没有? 八、作业 布置:现在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课下讨论讨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召开小小辩论会,把个人或小组意见进行书面总结。 教学方法:辩论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板出辩论主题:重建圆明园 2、召开辩论会。教师指导学生辩论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A正反方分别在组内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交流意见。 B正反方开始表述各自的观点。 C正反方驳斥对方观点。 D教师肯定双方观点,要求双方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写出书面总结。 3、教师巡回指导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7一、出示圆明园整体示意图,感知圆明园规模的宏大。 通过读课文,同学们已经初步知道了圆明园为什么被誉为“万园之园”。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课件出示圆明园整体示意图) 请同学们用语言描述看到的圆明园,其他同学补充。 圆明园到底有多大?(占地约350公顷)各自用熟知的建筑或场地类比一下。假设:一个教室约50平方米,圆明园就有70000个教室那么大。 二、欣赏圆明园局部景观,感知圆明园的辉煌。 1、语言描述“金碧辉煌的宫殿”“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看谁描述得更细致,更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2、分别展示“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安澜园”“狮子林”等的精美图片。你能找到哪些赞美之辞?(“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3、出示圆明园“国宝四首”(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图,赔以文字说明,师动情讲述“四首”的回国历程。小结:圆明园的文物价值由此可见一般。 4、圆明园到底有多少这样的宝物呢?请看一段描述(课件出示有关资料)。 再找一些词语来歌颂一下好吗?(叹为观止、难以置信、大开眼界、举世无双……) 5、师激情小结:难怪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这样说过:即使是把法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三、播放电影片段,认识侵略者的贪婪与疯狂。 1、这样一座收藏着无数奇珍异宝、堪称当时世界之最的博物馆、艺术馆现在已经是灰飞湮灭了,只剩几根柱子。她是怎样毁于一旦的呢?请看电影《火烧圆明园》。 2、播放电影片段,师生静静观看。 3、同学们,看了电影,你有什么话说?尽情诉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4、同学们讲得真动情,真精彩。怎样才能把它永远留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呢?动笔练写。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8【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可以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实激情,特别是要重视以读激情,充分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通过读书,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他们把最感兴趣的景观想象出来,并谈一谈自己的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感受到圆明园的瑰丽与辉煌再去读圆明园的毁灭,更能激发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以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构建话题,激发情感 1、同学们,雨果曾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圆明园因何有如此的美赞?我们引以为荣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了解圆明园的昨天与今天。 以雨果对圆明园的盛赞,引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人们梦中的圆明园昔日究竟是怎样的辉煌?它是怎样毁灭的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走进圆明园,了解圆明园。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正音,学习生字: ⑴ 认读生字与写字: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玲珑剔透”中“剔”读_;“掠走”中的“掠”读_;要注意“损”“宋”是平舌音,“侵”、“烬”是前鼻音,“统”的右边与“流”的右边不一样,不要多写一竖,可采用形近字比较等方法,指导写好“剔”、“瑶”、“侵”、“瑰”等字形较复杂的生字。“侵”要注意中间不可多写一竖。 ⑵ 体会词语的含义: 不可估量:“估量”是推算、计算的意思。“不可估量”这个词语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众星拱月:圆明园的主园有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除三园外,还有许多小园。“拱”,环绕。“众星拱月”,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许多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描绘出了圆明园的总体格局。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使透空明晰。“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西洋景观:“西洋”,泛指欧、美各国。在长春园内,有一个景点叫“西洋楼”。这是一座西式宫殿建筑,建设风格为巴鲁克(洛特)式,楼房石柱的柱头柱身皆仿罗马式,庭院中的松柏树模拟欧洲几何图案修剪,围墙和道路铺装以及石雕陈设小品等也都是西洋式。第五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中所说的“西洋景观”指的就是“西洋楼”。这座西式宫殿建筑,占地面积达100多亩。 三、细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读书,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 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悟课文: ⑴ 针对第二自然段: ①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指什么? (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这里指圆明园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 ) ② 结合学生回答,FLASH课件演示: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课件标示出三园及周围的小园,弄清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小园的分布情况,进而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分辨哪是“月”,哪是“星”。) ⑵ 针对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① 你知道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② 圆明园的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 请同学们自己潜心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③ 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学生静心涵咏文本想象画面后生生交流,有助于对文本的理解,加深体验。 ④ 请同学谈一谈,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在你脑海中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谈,感悟重点语句。) A、课件出示: 圆明园中,有__的殿堂,也有__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__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__的山乡村野。 请仿照上面的句式用上“……有……也有……有……也有……”说一句话。 B、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⑤ 代表我们民族特色的建筑课文中列举了哪些? ⑥ 课文中没有介绍的景观还有很多,你知道有哪些吗? (同学们可以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和图片。) 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和图片,既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 ⑦ 指名读圆明园的景物,脑海里想象着画面。 当我们走进这样宏伟、这样精美的圆明园心中怎能不发出这样的赞叹──学生齐读: 漫步园中,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指名读这一句,相机鼓励有个性地读。 3、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欣赏、自豪、赞美之情。 四、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1、人们梦中的圆明园只有这些宏伟而精美的建筑吗?不!远远不止这些,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圆明园,欣赏我们的圆明园。 2、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练习背诵。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9近日拜读了《该段移至末好》,该文认为把《圆明园的毁灭》的开头一段:“园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移至文章最后更合适一些,笔者认为不妥,理由如下: 其一,小学生对圆明园是一座什么样的园林,是如何被毁坏的,毁坏的程度如何等知识了解较少,所以在文章开头写圆明园是祖国文化史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可由此让学生质疑,让学生饶有兴趣并带着疑问去学习课文,其积极性就可以调动起来。随着课文学习的深入,学生也会随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其二,文章在讲述完圆明园被毁的经过后,用“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一片灰烬”。这一感叹句作结,给人意犹未尽之感。精妙之处在于给了学生一个无限遐想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纵横于历史的时空转变中,更能激起他们对侵略者的强烈愤慨及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三,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而特殊的结构方式正是对传统章结构的挑战,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很好的范例。若迎合学生的思维习惯而采用传统的按事情发生、发展的记叙顺序把第一段移至末,则会使文章变得模式化,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文章不应拘于形式,形散而神聚,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的训练都是有好处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该段移至末并不好。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10【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文字与图片了解屈辱的过去,激发爱国热情。 以读激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敌人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阅读课文,了解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年龄比较小,接触的课外知识也比较少,他们对于本课当中的圆明园基本没有概念,这样加深了本文教学的难度。本课当中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让他们认识到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及被毁的这一屈辱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流程】 一、以图激趣 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图片。(播放幻灯片图片) 美吗?这就是圆明园。(板书) 〖以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 打开课文,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圆明园是。 三、美景欣赏 1、问题引入:为什么会给圆明园如此高的评价? 圆明园的布局之巧。(第二自然段) 明确:三园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学生画出布局图众星拱月 园内景观和园内建筑。(第三自然段) 明确:金碧辉煌殿堂,玲珑剔透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 仿照名胜古迹建造 根据古代诗情画意建造 民族建筑和西洋景观 把这些美景给读出来,体会流连其中的幻想境界。 ⑴老师读,学生闭上眼睛感受 ⑵女生读,边读边展示美景图片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2、我们能够看到的圆明园是多么的美丽与繁荣,具有梦幻中的美。 再次欣赏图片。 3、全班齐读感受圆明园的经典美。 四、以读激情 1、同学们,如此令人神往的圆明园却被毁灭,化成了灰烬,罪魁祸首是谁?--------英法联军 (观看多媒体视频)… 老师能够看到你们脸上写着复杂的表情,把你们的感情读出来。 2、此刻你体会到了什么?(男生读) 一场大火在短短时间里烧毁的是什么东西? (回到第三自然段) 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还没有了… 3、再齐读本段,感受愤怒之情。 五、情感升华 1、这样一座皇家园林被毁灭并化为灰烬,这不可估量的损失是不可弥补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回到第一自然段) 2、面对废墟你想到了什么? 六、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面对圆明园的废墟你想说些什么?(小作文)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11教学要求: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原来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新。 上一篇课文讲的颐和园,原来是一座皇家花园,是专门供皇帝、后妃游乐观赏的,现在已经成了人民的公园,是中外游客的旅游胜地。今天这篇课文中讲的圆明园原来也是一座皇家园林,可是现在怎么样了呢?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 1、提出要求:小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 3、请三人朗读第二段,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讨论:这三个自然段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 四、学习本课生字词。 1、检查生字读音。 2、抄写生词。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想想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指名朗读第二段,读后说说这一段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 二、理解圆明园的位置和总体布局。 1、默读第二段,想想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圆明园的位置在哪儿?圆明园的总体布局是怎样的?什么叫“众星拱月”?谁能用个简单的图把讲圆明园总体布局的这句话画出来? 三、理解圆明园中的著名景点。 1、默读第三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到了圆明园的哪些景点。 2、学生各自阅读思考,然后同座交流。 3、讨论。 (1)这段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是总的介绍,哪几句是讲具体景点的? (2)齐读第一句。这一句总的介绍园内景观,讲了哪些方面?“金碧辉煌”是什么意思?“玲珑剔透”是什么意思?“象征”是什么意思? (3)补充介绍“买卖街”“山乡村野”。 (4)指名读第二、三、四、五句。读后讨论:刚才读的几句话是把景点分成哪几类来介绍的? (5)在圆明园浏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齐读第六句。“有如”是什么意思?(好像)“流连其间”是什么意思?在圆明园里,为什么好像漫游在天南海北,可以饱览中外风景名胜呢? 四、理解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 1、默读第四自然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最珍贵”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 五、总结。 课文第二段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它不仅宏伟、壮观、美丽,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检查学生背诵第二段。 二、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各人小声朗读第三段,边读边想,英法联军采用了哪些手段毁灭圆明园的? 3、学生自学后讨论。 4、小结。(一是抢掠,二是破坏,三是火烧。) 5、再指名朗读第三段,读出气愤的语气。 三、联系全文,理解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 2、“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朗读全文,体会中心思想。 1、自由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你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集中到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这一中心思想上)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12下面是其公开课教案,欢迎参考。 教学要求: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当年圆明园的样子并了解它毁灭的经过。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圆明园的毁灭。 2、学生齐读课题。 二、快速默读课文,完成填空,想一想你能有几种填法。 1、幻灯出示:圆明园是()。 2、指名回答,教师出示: (1)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2)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3、齐读这三句话。 三、组织学生展开自学讨论: 这三句话是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学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节课我们首先来解决这些问题。 现在有一个旅行团要到北京去旅游,其中要去的一个地方就是圆明园。你愿意当他们的导游吗?好,李老师和其他老师就来当游客。现在你们可以准备一下。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读课文2-4自然段,前后四人展开讨论。 2、补充资料,看一段录像。 3、提示:一般导游介绍一个园林的时候总是先介绍它的具体位置,然后介绍它的整体布局,即它由哪几部分组成;最后介绍的、也是具体介绍的是这个园林的建筑特色,主要景观等。你们能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先向各位游客介绍一下圆明园吗? 4、学生按教师提示的顺序作介绍,教师作相应的指导,并练习朗读。 第二自然段:指名学生上黑板画出圆明园的整体布局示意图,理解"众星拱月般地环绕"的意思。板书:规模:非常大。[ 第三自然段:句1:你平时见过的哪一个建筑也是金碧辉煌的,你能举个例子吗?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你能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举些例子吗?练习读句1,指名读,比赛,全班朗读。句2、3:讲解平湖秋月、雷锋西照是杭州"西湖十景"中的两处。句4,补充瑶台、武陵春色的出处。 讲述:这样的一座宏伟壮观的园林,汇聚了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融合了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当你漫步圆内--(引读)流连其间--(引读)谁还想再读一读这句话?难怪课文中称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听了导游们的介绍,你觉的圆明园怎么样?板书:景观千姿百态。再让我们来投入地读一遍课文第三自然段,去想象圆明园中的辉煌景观。 第四自然段:板书:收藏:最珍贵。 5、各自朗读2--4自然段,并结合板书想想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板书:举世闻名) 5、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想吗?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圆明园这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历经六代一百五十年的营建,堪称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可惜,如此辉煌壮丽的万园之园,却毁与英法联军的一把巨火! 1、看录象。 2、指名回答:你看到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3、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并想想你能不能?"不但……而且……甚至……"的句式来说说强盗们毁灭圆明园的经过。 4、指名回答,板书:掠夺、毁坏、焚烧、化为灰烬。 理解"凡是、统统、实在、任意"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并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侵略者的贪婪、野蛮、残酷。) 5、再读第一自然段,板书:损失不可估量。 五、体会文章的中心。 1、课文学完了,读到这里,你又有何感想呢?(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讲,一: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二:对侵略者的仇恨。) 2、这里,李老师还摘录了电影《火烧圆明园》中的一段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为什么说当"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我们这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这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以此问题来引导学生明白圆明园的毁灭正是由于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六、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规模:非常大掠夺 举世闻名景观:千姿百态毁灭化为灰烬 收藏:珍贵文物焚烧 损失不可估量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13一.切点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那作者又是怎样的感受呢?(谁能用书中的话说一说) 师:圆明园里究竟有些什么?我们说它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昔日的圆明园。 二.剖析课文 1.同学们自由读2—4段,采用读或讲的方式告诉大家圆明园里有什么? 2.学生汇报 3.出示句子:所以圆明园的的确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生齐读) 师:读到这里,作为人,你感觉怎样?谁能理直气壮,自豪地读一读这句话? 三.引读,欣赏画面渲染气氛 1.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2.师:所以我们由衷地感慨(出示句子齐读(1)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2)圆明园也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3.师:我们也用“是······也是······”把这两个句子合成一句,那就是(齐读) 4.思考:圆明园里究竟有什么?(师:透过你所看到的,跳出你所体会到的,浓缩成一个词,那就是······) 5.师:原来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圆明园里拥有的是祖国的文化,也是世界的文化,就是这个不可估量的文化,却成了不可估量大损失。那是因为1860年······(引读) 6.思考:你能用举例或用自己的理解讲讲英法联军是怎样掠夺的? 7.生汇报 四.播放录像 1.师:不仅如此,为了销毁罪证,他们竟放起了大火,大火笼罩整个北京城(播放录像) 2.引读:看哪,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成了一片灰烬,从此圆明园没有了(齐读)也没有了(齐读)没有了(齐读)也没有了(齐读)不仅没有了(齐读)还没有了(齐读)那些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还有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都没有了,那些上自(齐读)没有了,下至(齐读)也没有了。 3.师:一句话,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化成了一片灰烬,圆明园什么都没有了,圆明园彻底地毁灭了。刚才我们用那么多那么多的时间去体会圆明园所拥有的不可估量的家产,可就这3天功夫却被毁灭了。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没有了什么,或按课题就写毁灭,而偏要写有什么,还有什么呢? 4.生讨论探究 5.师:亲爱的同学们,我想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记住的不仅是损失,留在心里的,引起我们思考的还应该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开书131页,这是和我们同龄的学生读后的愤怒与惋惜,此时此刻,请你们拿起笔,任选一幅图题个字,题个词或写一句话,一段话。 6.倾听学生来自心中的愤怒与惋惜 五. 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140多年前的这场噩梦,永远记住写在残留柱上的耻辱,记住一个教训,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今天才会有勇气,才会有自信地走向我们的未来!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14教学目标 1、理解 “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了解圆明园的辉煌。 4、课后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 难点:句子训练,感悟辉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读、思、议、说 教学过程 一、借助多媒体,激情引入 播放关于圆明园昔日的美丽和毁灭的多媒体图片,引出课文题目。(它是怎么变成今天的样子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板书) 二、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物,感悟圆明园的辉煌。 读后相互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悟课文。 感悟第二自然段: 选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问: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指什么?(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 请读出举世闻名的气势。 感悟第三自然段: 师:刚才我们感悟了圆明园举世闻名的布局,你知道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些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吗?(请学生说说他看到的哪些是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 圆明园的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感悟重点语句。 出示课件1: 圆明园中有___________的殿堂,也有___________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_________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_________的山乡村野。 句式训练:①圆明园中饲养着许多珍禽异兽,有( )的丹顶鹤,也有( )的绿孔雀;有( )的鹦鹉,也有( ) 的天鹅。 ②圆明园中种植着许多名贵的花木,有( ),也有( );有( ),也有( )。 假如你来到圆明园中,你最想去哪观赏风景?说说理由。 感悟第四自然段: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了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你知道都有什么吗? 说课堂 圆明园中,有这么多的宏伟建筑,有这么多的中外名胜,有这么多的历史文物,同学们,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它呢?(辉煌)是呀!当时的圆明园是多么地辉煌!那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选作: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举世闻名 布局——————众星拱月 昔日的辉煌 建筑——————风格各异 文物——————珍贵异常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15教学要求: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增强民族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学重点字、词语,积累知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对侵略者的强盗行径的仇恨。圆明园的毁灭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2、有感情朗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简介圆明园的历史 2、交流搜集的资料 3、板书课题,读题 二、检查预习 1、理解生字(出示:瑰、剔、瑶、莱、烬) 神话传说,在东海中有“蓬莱”、“瀛州”、“方丈”三座山,是神仙住的地方,人称三仙山。 2、生默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还需要再做记号的,师检查学生的书 3、交流读书感受。(5、6个生) 4、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三、学习“毁灭”(5段) 1、出示课件:圆明园被毁灭的图片 2、质疑:眼前惨景,使你想了解什么?谈感受。 3、指名读。师生评议。你认为他读得怎样?为什么? 四、自学“辉煌”(2——4段) 1、小组学习:请你从2——4段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话,认真阅读,提出问题与小组同学共同学习。比一比,谁是提问专家,谁是解题高手? 2、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教师随机指导。 ⑴结合课件(圆明园鸟瞰图)了解圆明园的结构布局 ⑵结合课件(圆明园四十景)了解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⑶结合课件(圆明园文物)了解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过渡:让我们睁大双眼,再看清侵略军的滔天罪行吧! 五、总结 1、演示课件(圆明园的残垣断壁)直到今天,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仍在空旷的田野上矗立。它不会说话,却年复一年地仰天长叹。它的毁灭向给我们什么启示?(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当我们站在它面前,你想说些什么? 反思: 上完这课想了很多。 1、在这课的教学设计中,关于搜集、交流圆明园的资料这一教学环节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我认为学生已有一定的能力去做好这一件事,事实也是如此。可惜的是整理资料的方法我忽略了,指导不够。 2、“三仙山”神话传说的介绍,是必要的讲解,知识的传授,以后继续注重这种介绍。 3、学生读书第一感觉很重要,整体入手,就是从学生的感觉入手。我应该一开始就贯彻“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价值导向,而不要在“仇恨”过分强调。 4、边读书边写点批注;抓关键词,中心句,这些阅读策略今后在预习中还要继续狠抓,落实到实处。 这节课上下来,总感觉缺少一种“宏观调控”的那种能力,引领性的指导太少了。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