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反思
范文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反思(精选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反思 1

这是一节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课,在教材上所占的内容并不多。初看教材时,觉得很简单,而且现在的孩子们对这样的计算工具应该都不陌生。但是在进一步钻研教材、查阅资料以后,才发现这节课其实是很有讲头的。

首先,计算器我们每个人都用过,但是一般用到的都是最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说实话,对计算器上的一些按键,自己也并不是完全的熟悉和了解。所以在上课前,我首先查阅了许多关于计算器的资料。我们平时所使用的大都是普通型计算器,虽然说是大同小异,但是外型和功能并不完全相同,所以要全部研究清楚,也下了一番工夫。比如有的计算器上,开机键是ON,有的则是AC,或者是ON/C、AC/C在同一个键上,兼顾了开机和清除的功能;再比如C和CE都有清除的功能,但是它们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清除全部数据,一个只清除上一步的输入。此外,还有的.同学拿的计算器是功能较多的,上面还有汇率的计算等等。这些按键的使用,我都一一记录并记在脑子里,其中有一部分是不需要向学生介绍的,但是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

由于孩子们对计算器都有一定的了解,刚上课有的同学就已经跃跃欲试了。所以我选择了让学生先来介绍自己了解的部分:开关机、加减乘除、清除、等号、小数点等常用的按键。其它的一些按键功能我也没有急于补充,而是让同学们在尝试计算具体题目时自己进一步体会。比如在计算2345-39×21这道题目时,大部分同学算得的结果都是48426,我和同学们一起对这道题目进行了估算,确定得数范围应该是在1500多。那为什么大家计算的结果却是4万多呢?难道计算器也会出错?同学们立刻想到,是运算顺序出了错。这时再顺势介绍M+、MC、MR等按键的使用,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并在具体的计算中很快掌握了几个键的用法。

总之,本节课教学中,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巧妙预设,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取得了较好的授课效果。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反思 2

《神奇的计算工具》一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课,这一课在教材上的内容很少,所以在备这节课之前,我心里的想法是“可讲可不讲”,或者“以学生自学为主”,但是在查阅了一些有关资料再去备课时,却发现本节课却是不可不讲、而且大有讲头。那么,我是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呢?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主要是从如下四个环节来完成的。

1、立足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接触过计算器,在课的开始,我仍然还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当小老师,来介绍计算器的一些基本使用方法,老师只做适当的补充。

2、体验计算器的优势

介绍完了它的基本使用方法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迫不及待地要一显身手了,因为他们那种满不在乎的表情已经是溢于言表。我打算先让他们尝点儿甜头,当然,也是体会一下计算器的优势。于是,我出示了如下三道题:17689+5874、429×203、2940÷28×84。三道题做下来,大部分学生是旗开得胜,当然也有个别同学由于动作慢或按错键等原因而掉了队。于是,我适时地教育学生“即使是用计算器,也需要我们认真、仔细”。

3、恰当、合理地使用计算器

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与计算器比赛”的游戏,学生开始不敢比,在我的鼓励下,有几个学生勇敢地站了起来。于是班里的同学分成了“计算器组”和“口算组”两个小组。其实,这次我是有意想让“口算组”赢。于是,我出示了如下四道题:72÷9、125×8×7、9870÷21、(8913+5468)×0÷458。果然,“口算组”以三比一赢了“计算器组”,输的同学都大喊“不公平”。我安定了一下学生们的情绪后,请他们思考:比赛的输赢是将要的,关键是在今后的计算中,要注意什么。于是,得出了如下一系列的结论:“人不能被机器所限制”、“计算也要因题而异”、“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口算、简算和计算器算相结合”等等。

4、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在这个环节中,我先出示了一道9999999×9999998让学生用计算器来算,可计算器却显示出了各种不同的答案。有的同学的计算器显示“溢出与错误”标志,事实上这道题用计算器是无法求出答案的。怎么办呢?有的同学想到了列竖式,但很显然这种方法太麻烦。于是,我在黑板上板书出三个算式:99×98、99×998、999×98,请学生找出和刚才那道题比较“像”的一道,学生很快找出99×98,接着我又请学生按照规律再写出两个这样的算式,学生也马上就写出了999×998、9999×9998,我请学生用计算器算出这三道题的得数,并观察其规律,经过大家的共同研究,我们终于得出了9999999×9999998的得数,学生们真得好兴奋!

当然,计算器的'功能是宽泛的,计算器的使用是充满技巧的,计算器的型号更是各不相同。在教学中,我始终本着“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巧妙预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反思 3

《神奇的计算工具》是学生动手操作为主,教师引导的一节课,这节课看似简单,在上课之前到网上观看了其他教师的现场观摩视频,发现自己对教材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仍有许多可挖素材,让学生全面掌握计算器的使用。

我根据“以学论教”的观点,不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教在学生需要教的地方,上出了一节有意义、有效率的课,学生出教室的时候是和进教室的时候不一样的。

以往我们会教给学生怎样开机、关机,认识数字键、运算符号键、显示屏,会板书按键的程序框图。其实,这些都不需要教。这样教,并没有起到教学的促进作用。笔者以为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需要教的,是储存数据和提取数据的方法,以及在使用计算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指导上。

上完这节课,我有一个十分鲜明的感受,那就是“教是因为需要教”。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我觉得叶老的这句话可以从教学的过程和终点两个层面上来理解。我认为的“教是因为需要教”是从教学的起点和过程两个层面上说的,对当下的课堂教学是有针对性的。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反思 4

对于计算器这个现代化的计算工具来说,学生并不陌生,由于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他们对计算器有着程度不同的了解,有的学生甚至已经能熟练操作了,所以以往我们会教给学生怎样开机、关机,认识数字键、运算符号键、显示屏,会板书按键的程序框图等这些内容我认为都不需要教。这样教,并没有起到教学的促进作用。我以为,需要教的,是储存数据和提取数据的方法,以及在使用计算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指导上。在这节课上,我不是问“你会用计算器吗?”而是以不断地追问“我会用计算器吗?”来贯穿全课,体现了学习是学生的自主建构的理性认识和培养学生反思智慧的高度自觉,应然的课堂和实然的课堂达到了很好地一致,我非常满意。

人们在生活中是十分相信计算器的,甚至是“迷信”。但计算器算出来的结果一定又对又快对吗?

通过课始三道题和男女大比拼。在组织学生交流完感受后,老师的概括是

第一,为什么要用计算器?或者说什么时候才用计算器?遇到大数目的计算才用计算器来帮助,并不是所有计算都需要用计算器。计算器不是神,人的'智慧才是天下最伟大的力量。

第二,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真正用好计算器,首先要熟悉你的计算器,它是聪明型的还是傻瓜型的。像第三题,聪明型的计算器,当然可以直接输入了;傻瓜型的计算器,最好要学会用“M+”和“MRC”这两个键。

考虑到可能有学生用“倒减”的方法来解决记忆中间数的问题,我设计了一道练习题“20655÷ (27×45) =”,对全班同学是巩固,对提出“倒减”的同学还是醒悟:“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

第三,使用计算器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并可以用估算来帮助验算。

新课标指出“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根据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一年浪费多少水资源”的生活情境,借助计算器的计算,增强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同时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计算器的优越性。

关于“猜数字”游戏

借助计算器可以让我们发现一些数和运算的美妙。我把一些传统的题材在这节课中做了教学加工。不只是一种展示和欣赏,而更多的是一种激发和挑战。

在这节课上,我正视并接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差错。课中创设的“猜数字游戏”,由于数位多确实需要用计算器,但正由于数位多,学生可能会把9个“5”输成8个或10个“5”,“12345679”也可能输成“123456789”。“计算器算的也会错?”分析错因的过程就是学习使用计算器的过程。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反思 5

学生拿到计算器都急于“玩一玩”,也急于告诉同伴自己对计算器的一些了解。

教材在简单介绍计算器上的“显示器”和“键盘”之后,满足学生的需求,让他们通过玩,初步认识计算器上的一些常用的键。首先是找到开机和关机的键,试一试怎样开机、怎样关机。再摸摸、按按其他的键,并相互交流各人初步知道了哪些键,有什么作用。在这个教学环节里,着重认识0~9共十个数字键,+、-、×、÷四个运算键以及让计算器显示得数的等号键。学生了解这些键的'功能后,就可以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

通过“人机大比拼”的游戏,让学生客观的认识到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才使用计算器。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反思 6

《计算工具的认识》一课的内容,数学课中,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我们很少看到理论这样居多的内容,但是分析四年级的教材,使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数学课中,并不是一味、简单的学习计算,一些理论上的东西还是有必要了解的。备课时,我也参考了相关的'教学设计,总觉得这些设计偏重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环境下,要体现出以学生为本,但是,这样的教学设计面对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能行不通吗?

通过课前调查,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计算工具已有一些相关的知识,并且安排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希望他们通过网络能收集到更多这方面的信息,来充实我们的课堂学习。毕竟网络的学习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大知识的容量,并且能为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但是,后来在课堂中发现,学生收集到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可以说少之又少。经过了解才发现,有些学生家里有电脑,可对于查取信息的能力和方法上,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一部分家庭生活水平达不到有电脑配置。显然让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基于这样的情况,我把教学调整为讲授式学习,介绍我在网上找到的相关知识。显然,教学效果达不到教学预设。

令人欣慰的是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计算器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中介绍计算器的功能,然后,以抢答等形式来加以巩固,对于学生了解的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像这样类型的课,根据我们现有的条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该如何上才能跟得上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呢?教师的教学如何做好只要“引领”,而不是死板的传授学习呢?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9:3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