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红蜻蜓》教学设计 |
范文 | 《红蜻蜓》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红蜻蜓》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蜻蜓》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养良好聆听习惯,感受童年带来的美好回忆。 教学准备:多媒体、音乐课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美好的童年总是给我们太多的回忆,童年是美丽的,最让童年的你开心的事是什么?(在田野上放风筝;去爬山。) 2、多年以前,在日本美丽的富士山下住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当山上的桑树结满桑果的时候,她就会在傍晚的时候,挎着一个小竹篮上山去采桑果。这时候,天空中布满了美丽的晚霞,很多很多的红蜻蜓在晚霞中满天飞舞,这景色真美啊,小女孩被眼前的美景吸引并深深的陶醉了。红蜻蜓--这童年时代美好的记忆从此永远地刻在了小女孩的脑海中,不能忘怀。多年以后,小女孩长大了,当她回到故乡,重新来到山上,不禁回忆起童年时代的朋友--红蜻蜓,童年多么难忘啊!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小女孩那美丽的童年吧。(初听歌曲) 二、学习歌曲 1、刚刚我们听到的歌曲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歌曲《红蜻蜓》。 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动听的歌曲,想一想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你听了有什么感受?(通过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美好回忆。) 2、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优美抒情的)歌曲是几拍子的?(三拍子) 3、跟老师用手势表现歌曲(师生共同打拍子) 4、带着优美抒情的情绪边听边用‘’来哼唱全曲好吗?(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 5、下面我们就来有感情的,带着对童年的回忆之情朗读一遍歌词(师起头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6、刚才我们用多种形式熟悉了全曲,下面我们轻声地唱一遍,注意第三段“红蜻蜓呀”“竹竿尖上”这两处节奏要唱准。“ 7、你感觉哪一句自己掌握的不太好?我们一起唱一唱。(重难点句教师教唱) 8、我们一起带着对童年的回忆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9、唱得不错,我们已经基本学会了这首歌曲,但是怎么把它唱的更好呢?请同学们注意一下,在乐谱上方的强弱力度标记,歌曲每一乐句以弱开头,渐渐达到中强,再渐渐弱下去。 10、音乐游戏:找竖笛,老师将竖笛放在某处,请一位同学寻找,大家用歌声告诉他,当他走近时,演唱的声音渐渐弱;当走远时,演唱的声音渐渐强;下面我们试着用力度标记来把歌曲唱地更好一些。(教师引导学生用力度变化演唱) 四、表现歌曲 1、同学们,一首《红蜻蜓》带给我们如诗如画的意境,下面我们分组表现歌曲,谁来唱?谁来打节奏?谁来舞蹈表演? 2、各就各位,童年音乐会现在开始吧。 《红蜻蜓》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日本儿童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作(1886—1965),根据日本诗人三本露风回忆童年情景的诗作谱而成。歌曲为三四拍,共八小节,短小精炼。曲调自然流畅,感情真挚,具有梦幻般的意境。1924年歌曲问世后,不仅在日本广为传唱,还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等各种形式,流传到其他国家,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歌曲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旋律上行,第二乐句以下行作为呼应。歌曲中设置了较多的力度记号,力度变化细腻、频繁,但基本上都与旋律的起伏结合紧密。第二声部的哼鸣,烘托了宁静而深远的气氛。 教学内容: 学唱二声部歌曲《红蜻蜓》 教学目标: XXXXX 知识目标: 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技能目标: 1、学生能专注地聆听歌曲,能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并学唱二声部歌曲《红蜻蜓》。 2、用口风琴吹奏《红蜻蜓》旋律,丰富口风琴练习曲的积累。 情感目标: 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理念: 合唱是音准、节奏、声音均要协调统一的声乐艺术,四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合唱,常会出现声部之间互相干扰、跑调、比音量、声音偏高、赶节奏等不协调现象。合唱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师最感扎手的,历年来在公开课上见过的比较少上合唱课。作为辅导校合唱队的音乐教师,合唱教学我一直通过循序渐进、步步引导、十足耐心来将学生带入合唱美妙的音乐世界中,这次上课能否成功我没有把握,但我想勇于尝试、超越自己,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养良好聆听习惯,感受童年带来的美好回忆。 教学难点: 1、第二声部第 2、3小节,最后两小节。 2、二声部合唱。 教学准备: 电子琴,媒体课件,打击乐器(三角铁、双向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组织课堂 2、情境创设,直接导入。 师:同学们好!现在开始上课,同学们猜猜老师今天带你们去什么地方看看。生:樱花、日本富士山、美味的寿司、动画片…… 二、课内探究 1、欣赏《樱花》并进行音高模唱。(6 7 1 —— 1 7 1) 2、师生合作学习第二声部的歌谱。 师:老师这里有一条谱子,现在有几个调皮的小音符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老师想请你们带着他们找家,老师每句弹一遍,你们来帮它。 生:把6 7 1三个音找到合适的位置粘贴在旋律上。 3、出示课题《红蜻蜓》,学生随琴学习第二声部的旋律。 4、教师伴奏教唱第二声部旋律。 5、老师划旋律线,让学生进行巩固学习。 【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在加强二声部的音准练习,为能进行二部演唱打下基础。】 6、介绍歌曲。 这是一首日本的歌曲,名字就叫做《红蜻蜓》,多年以前,在日本美丽的富士山下住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当山上的桑树结满桑果的时候,小女孩就会在傍晚的时候,挎着一个小竹篮上山去采桑果。这时候,天空中布满了美丽的晚霞,很多很多的红蜻蜓在晚霞中满天飞舞,这景色真美啊,小女孩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沉浸在这美好的画面中,深深的陶醉了。红蜻蜓——这童年时代美好的记忆从此永远地刻在了小女孩的脑海中,不能忘怀。多年以后,小女孩长大了,当她回到故乡,重新来到山上,不禁回忆起童年时代的朋友——红蜻蜓,童年多么难忘啊!让我们一起来静静地再来聆听这首歌吧! ——(播放课件,欣赏《红蜻蜓》) 7、听音乐欣赏黄昏的画面。 师:画面给你什么感受? 生:优美、回忆、怀念…… 师:晚霞中还飞来了美丽的红蜻蜓,让我们去听一听蜻蜓给我们带了一段动听的旋律。(播放第二声部旋律) 师:我们能不能随着蜻蜓飞舞的路线来唱一唱。 师:难点解决第二、三小节、结束。 8、歌曲处理:(加力度唱。) 师:请同学们完整地连起来唱一唱,但有新的要求:在唱得时候能随着蜻蜓上下起舞,把音乐的力度唱出来。 9、唱第一声部 A、听听另一只蜻蜓给我们带了的音乐 B、划旋律线 C、师:听听、看看,这两只蜻蜓飞得有什么不同? 上下起伏多,飞得更高 D、唱唱 10、两声部结合唱 听琴唱,老师先弹第一声部,再弹第二声部,最后两个声部一起唱。 11、学唱歌曲《红蜻蜓》 ——欣赏歌曲 师: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回忆、感觉很优美 师:听听这首歌曲演唱形式是什么? 生:合唱 师:你唱过吗?就是我们刚才唱的两只蜻蜓的旋律。 师:老师想请一位同学特别有感情地读一读歌词。(师电子琴伴奏) 12、加歌词演唱。 13、二声部合作 轻唱合作听琴唱,完整演唱。 师:请同学们为歌曲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生:齐唱——合唱——领唱 14、用多种方法演绎歌曲。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两声部歌曲的合唱学习,体验二声部合唱歌曲所表现的音响与和声效果,学习合唱知识,练习二声部合唱技能。】 三、巩固训练 1、用班级乐器参与演奏,演唱。 2、加入打击乐器伴奏歌曲。 四、课后提升 师:同学们唱得真棒!一节课真是太短暂了,我们的童年也是一去不复返,让美好的记忆永远珍藏在我们心中!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