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创设交流的舞台,让学生的思维与个性轻歌曼舞论文
范文

创设交流的舞台,让学生的思维与个性轻歌曼舞论文

《草船借箭》是五年级上册的一篇传统课文,也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有力凭借。本文探讨的焦点是诸葛亮如何神机妙算。

在探讨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时,我主要采用了建议学生选择学法的方法,临时与学生回忆了一些阅读方法,既唤起了学生曾经的记忆,又给一些后进生提供了方法参考。这样学生有了充分的依据,进行研究时也觉得得心应手。在进行交流时,学生便能打破僵局,侃侃而谈,在交流中尽显学生智慧的火花。比如,在初读课文之后的检查预习时,我改变了以往教师主持交流的.做法,尝试着让学生主持交流,于是,课堂上呈现了这样的教学情景:

“我带同学们学习”

“通过刚才同学们对‘草船借箭’背景的交流,我们对文章里的人物也有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将采取‘我带同学们学习’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让你的学法与同学们共享,愿意尝试一下吗?”学生在片刻犹豫之后,有一部分举起了手。接着,一名学生上台,教师则融入同学之中。

“同学们,我学课文一般是先从题目中想开去,从题目提问题,然后就问题到文章中找答案。你们能不能像我一样给文章的题目提些问题并自己解答?”听了主持人的话,一名学生立刻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从题目中我想知道谁用草船向谁借箭?为什么要借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因为魏、吴两军交战,吴国军中缺箭,所以诸葛亮向曹操借箭。”接着,又有同学提问:“我想知道怎样借箭?”……“从题目中我想知道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而不用‘铁船’借箭?”“这里的“草船”不是用草编制成的船,而是船上装载着用草制成的草把子,所以叫草船。”“用草船,箭射过来就可以插在草把子上,而用铁船,也就是用铁把子,箭射过来,就插不住,掉到江里,也就借不到箭了。”……听了同学们的回答,主持人进行了小结:“同学们刚才的问题提得好,回答得更好。不过,在学过课文后,我们还应回到题目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要给这篇文章起这个题目?”一名同学迫不及待地回答:“我认为这篇文章的题目应‘为草船骗箭’。”立刻有学生响应:“对,应该叫‘草船骗箭’。”看到主持人一副没辙的样子,我从学生中站起来说:“同学们这个问题提得好,你看,把我们的小老师给难倒了。下面我们看看‘借’和‘骗’有什么区别呢?”经过一番比较,学生了解到“骗”是用谎言或诡计使人上当,而“借”是经过人家的同意暂时使用别人的东西。

“就‘骗、借’的词义看,用‘骗’也许更为准确,可是作者却偏偏用‘借’字,他肯定有他的想法,你们能否为罗贯中先生找个‘借’的理由?”学生在沉思之后认为:借是有理由的,有借有还,诸葛亮向曹操借来十万枝箭,打仗时还要射还给他。“兵不厌诈”,也就是说打仗时,诈不能理解为骗,而应该理解为计谋。诸葛亮是个好人,用骗来形容他不恰当,“骗”是贬义词,如果用“骗”,就不能用“神机妙算”来形容诸葛亮。在大家七嘴八舌、热火朝天的讨论中,我们既总结出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又明白了“借”字的好处。最后,主持人真诚地说:“谢谢同学们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谢谢同学们的合作。” “刚才,我们的小老师带给我们‘从题目入手,提问题学课文’的方法,让我们初步掌握了课文内容,这是种好方法。接下来谁来继续带同学们进行学习?”又有一名勇敢的同学走向了讲台,教师又回到学生中。“大家好!现在由我带大家学。我的学习方法是‘抓重点词句品析人物’。你们认为课文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诸葛亮的才干?”“对,神机妙算。我们都知道诸葛亮神机妙算,于是我们就围绕这个词从文中找到有关词句进行理解、品析。现在请同学们先按我的方法,从课文中找出有关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词句,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学生于是饶有兴致地自读课文,划、圈、议,教师则参与到部分小组学习、讨论。一段时间之后,小老师宣布:“现在请大家谈谈你的体会。”生1:我从“诸葛亮说:‘雾这么大……天亮就回去’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因为诸葛亮算到三天后必有大雾,曹操不敢派兵出来。”生2:“我还有补充:我从‘第一天……朝北开去’知道诸葛亮算到三天后必有大雾,这就是他的神机妙算之处。”生3:“我也有补充:诸葛亮算到三天后必有大雾还可以从‘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中体会出来,因为诸葛亮如果没有算到三天后必有大雾,他也不敢跟周瑜下军令状。”生4:“我认为诸葛亮神机妙算还体现在他知道曹操不敢派兵出来,因为诸葛亮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而后来曹操真的说:‘江上雾很大……’不让他们近前。”这时,小老师不失时机地抛出这样一道题:“同学们说得很好,接下来请大家和我一起完成这道题。(板书:诸葛亮神机妙算,是因为_______。)”于是在真正的教师的回答帮助下,大家通过读书讨论,得出诸葛亮“知天”。当小老师兴冲冲地谢幕,“谢谢同学们的配合”,欲下台时,教师又站起来质疑:“我有地方不明白:诸葛亮为何不向周瑜借船,也不让鲁肃告诉周瑜,而要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船给他?”小老师显然愣住了,随即学着平时老师的样子说:“同学们,谁来帮我解决这个问题?”一下子,学生的思维又活跃起来:“因为诸葛亮知道周瑜是个心胸狭窄的人。”“因为诸葛亮知道周瑜嫉妒他,想陷害他。”教师这时故意唱反调:“你可别冤枉好人,谁说周瑜想陷害诸葛亮?”“请您看课文,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回来报告我。’这不明摆着他希望诸葛亮完成不了任务,好定他的罪吗?”“还有,周瑜听诸葛亮自己说完成不了甘受惩罚,心里很高兴。”这时,下课铃响了,教师进行小结:“但诸葛亮为什么找鲁肃,我还搞不清楚,同学们回去得再找找资料,咱们下节课接着聊,同时也谢谢两位同学带给我们这么好的学习方法。”

下课了,与以往不同的是,学生们并没有几个急着要去厕所,而是继续在争论。我高兴地看到,学生的个性在阅读中渐渐成熟,他们的思维已经在尽情地翱翔了。看来,一节课的结束只是探究的开始。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 7: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