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望岳》作品赏析 |
范文 | 《望岳》作品赏析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望岳》作品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望岳》 年代:唐 作者: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作品赏析 【注释】: 岱宗:即泰山。《风俗通·山泽篇》:泰山,山之尊者,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长也。”齐鲁:在今山东省境内。锺:聚集。曾:同层”。眦:眼眶。 【简析】: 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于是北游齐鲁。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写泰山的诗很多,只有杜甫能用齐鲁青未了”五字而囊括数千里,可谓雄阔。其结句尤其精妙,气势不凡,意境辽远,将诗人的抱负和理想都含蕴其中。全诗开阔明朗,情调健康。 这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北游齐赵时, 此诗被后人刻石为碑立于泰山。 浦评:杜子心胸气魄,于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作品赏读】 【鹤注】公《壮游》诗云:忤下考功第,放荡齐赵间”,乃在开元二十四年后,当是其时作。《元和郡县志》:泰山一曰岱宗,在兖州乾封县西北三十里。 此望东岳而作也。诗用四层写意:首联远望之色,次联近望之势,三联细望之景,末联极望之情。上六实叙,下二虚摹。岱宗如何,意中遥想之词。自齐至鲁,其青未了,言岳之高远。拔地而起,神秀之所特钟。矗天而峙,昏晓于此判割。二语奇峭。王嗣奭《杜臆》云:荡胸”句,状襟怀之浩荡。决毗”句,状眼界之空阔。公身在岳麓,而神游岳顶,所云一览众山小”者,已冥搜而得之矣,非必再登绝顶也。杜句有上因下因之法。荡胸由于曾云之生,上二字因下。决毗而见归鸟入处,下三字因上。上因下者,倒句也。下因上者,顺句也。末即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 ①《虞书》:东巡狩,至于岱宗。”《前汉·郊祀志》:岱宗,泰山也。郑昂曰:王者升中告代必于此山,又是山为五岳之长,故曰岱宗。②《史记·货殖传》: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子夜歌》:寒衣尚未了。”③《庄子》:造化之所始,阴阳之所变。”《左传》:天钟美于是。”钟,聚也。孙绰《天台赋序》:天台者,山岳之神秀。”《老子》:大制不割。”割,分也。曹辅佐对:大人达观,任化昏晓。”徐增云:山后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山前为阳,日光先临故易晓。”【朱注】《封禅记》:泰山东隅有日观峰,鸡鸣时见日出,长三丈。即割昏晓之义。④张衡《南部赋》:淯水荡其胸。”马融《广成颂》:动荡胸臆。”《公羊传》: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天下者,泰山之云也。”云气弥漫飘荡,如叠浪层波,对之心胸若摇。庾肩吾诗:层云霾峻岭。”⑤曹植《冬猎篇》:张目决毗。”决,开也。毗,目眶也。曹植诗:归鸟赴乔林。”⑥周王褒诗:绝顶目犹晴。”沈约诗:绝顶复孤圆。”⑦《世说》:王珣曰: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扬子法言》:登东岳者,然后知众山之峛崺也。”卢世..曰:公初登东岳,似稍紧窄,然而旷甚。后望南岳,似稍错杂,然而肃甚。固不必登峰造极,而两岳真形已落其眼底。及观《又上后园山脚》云:昔我游山东,忆戏东岳阳。穷秋立日观,矫首望八荒。”则是业升岱宗之巅,而流览无际矣,乃绝不另设专题以铺张游概,亦以《望岳》一首已领其要,故不必再拈也。试思他人千万语,有加于齐鲁青未了”者乎。 少陵以前题咏泰山者,有谢灵运、李白之诗。谢诗八句,上半古秀,而下却平浅。李诗六章,中有佳句,而意多重复。此诗遁劲峭刻,可以俯视两家矣。龙门及此章,格似五律,但句中平仄未谐,盖古诗之对偶者。而其气骨峥嵘,体势雄浑,能直驾齐梁以上。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