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案 |
范文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主要写雪景,而作者在那白雪的背景上设置鲜红一点,反衬得整个世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2、体会本诗送友时的无限惆怅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难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 四、教具:录音、课件 五、板书设计: (第1-8句) 送别前(八月飞雪苦寒图)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第9-14句) 饯别时(军营饯别奇寒图) 气势雄伟 想象奇特 (风雪送友图) (第15-16句) 临别时(东门惜别惆怅图) 寓情于景 浪漫色彩 (第17-18句) 送别后(雪地伫立思乡图)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 二.解题,作者及作品介绍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 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判官,官名,节度使一类官员的僚属。这首诗是岑参第二次到西北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时写的。武某可能是其前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古体诗。诗题中的歌”表明这首诗的体裁是古诗中的歌行”体(如杜甫《兵车行》、《丽人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岑参中年两度出塞,因为这一特殊的生活经历,使他很擅长写边塞诗。他的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形式丰富多样,尤其擅长于写七言歌行。 其诗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君。”)齐名,并称高岑”。 三.师生共同研读课文 (一)一读 要求:读准字音,掌握朗读古诗的节奏,使学生领略诗歌的音乐美;结合注释理解词义,尝试口头翻译。 1. 指名学生朗读 2. 正字音:裘 衾 薄 着 瀚 阑 饮 羌 掣 3. 明节奏:节奏可分音调的节奏和意义的节奏两种。 音调的节奏,常以两个字音为一拍,注意声音上的整齐。 七言诗一般为四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意义的节奏是按诗句的语义来划分,它比音调的节奏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在划分节奏时,一般以意义的节奏为依据。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4. 教师范读 5. 学生齐读 (二)二读 要求:再现诗中形象,理清思路,找出诗中抒情发展的线索,沟通学生、读物和作者之间的思想感情。 1. 朗读指导 朗读时,要身临其境进行联想、想象,使脑海里呈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2. 学生默读,理思路 讨论〖明确〗:全诗共18句,根据文题可分为咏雪和送别两个层次。前10句为一层:从不同侧面咏雪。后8句为第二层:写送别。 第一大层又可分为三小层: 前四句写西北边境奇丽的雪景,先写雪前肃杀可怕的景象,后写雪后美景; 第5—8句从帐外写到帐内,写军营之中将士的苦寒生活; 第9、10两句从帐内写到帐外,描写广阔沙漠和万里愁云,为饯行场面作铺垫。 这一层,作者开篇从大处落笔,总写塞外狂风飞雪;又从小处着眼,细写寒冷难熬程度;最后又回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自然地引出送行离别的苦楚之情。 第二大层又可分为两小层: 第11—14句写宴请归客,并描写宴后送客出辕门时大雪奇寒的景象; 第15—18句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3. 学生默读,找线索。 我们过去读过的许多文章,往往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七根火柴》以七根火柴”为线索安排情节;《我的老师》以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的感情为线索;《白杨礼赞》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作为抒情的线索。 本诗也有一条线索。 讨论〖明确〗:本诗以雪”这一景物为抒情发展的线索。 雪”共出现四次,组成四个画面: 第一次——送别前的飞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八月飞雪苦寒图”; 第二次——中军置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军营饯别奇寒图”; 第三次——临别时雪满天山路”,在读者面前呈现东门惜别惆怅图”; 第四次——送别后,雪上空留马行处”,在读者面前呈现雪地伫立思乡图”。 4. 小结: 全诗以雪为抒情线索,描绘了一幅塞外风雪送客图。 诗的开头从飞雪”入手,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戍边将士苦寒的情景,接着,诗人以形象的笔触,描绘了西北边塞一幅愁云惨淡的风雪送客图。诗人寓情于景,含蓄地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三)三读 要求:紧扣词语,体味诗中的意境,探究诗的特色。 1. 指导赏析词语的方法。 要对词语的深层含义进行阐发,要对其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作用进行赏析品评。 2. 思考、讨论: ①第一、二句中的卷”、折”、即”、飞”三个字有何表达作用? 〖明确〗 第一、二句写塞外风狂雪早,一个卷”字,写出了北风奔驰怒吼的气势和威力;折”是卷”的结果,风能折草,可见风力之大;农历八月的南方正值金秋,而西北边塞已是风雪隆冬,即”字透出了作者的惊奇之情;飞”字照应卷”字,勾画出漫天风雪的景象。由风而雪,风中见寒,因寒飞雪,开篇就让人感到一股奇寒扑面而来。 ②重点赏析名句忽……开”: A.这个比喻的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为什么会感到这比喻新颖贴切? 〖明确〗 比喻的本体雪,喻体是梨花。以梨花喻雪非常贴切,不仅写出了雪的皎洁,富有动态感和立体感,同时也使人仿佛闻到阵阵花香。作者将肃杀寒冷的冬雪当作春光来欣赏,想象奇特,给人一种欣喜和暖意。 B.为什么说忽如”二字写得甚妙? 〖明确〗一个忽”字,显示出塞外气候的变换奇特,也表现了作者看到奇丽雪景的'惊喜之情。 C.试描绘一下千……开”的壮美意境。 〖明确〗千树万树”用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 ③ 五、六句中散”、湿”有何表达作用?这两句写了怎样的一种气候? 〖明确〗 散……”承上启下,从帐外写到帐内。写雪景主要从视觉角度下笔,写奇寒则着墨于感觉。散”字写出片片雪花轻轻飘落到珠帘帐幕上的景致;湿”字描摹出雪花在罗幕慢慢融化的情景。 狐裘”、锦衾”本是高级御寒品,却不暖、嫌薄,帐中尚且如此,帐外更不必说,这两句写出了一种奇寒的气候。 诗人写奇寒,既表现了大雪的威力,突出戍边战士的艰苦生活,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他们的战斗意志和豪迈气概。 ④七、八两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