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老人与海鸥教案 |
范文 | 关于老人与海鸥教案范文汇总七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老人与海鸥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老人与海鸥教案 篇1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能正确地读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 重点分析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 难点分析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提问:你喜欢海鸥吗?您见过海鸥吗?谁能说说自己喜欢的海鸥是什么样的? 2.组织展示,引导说话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老人和海鸥”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引导质疑,指导自学 1.说说你读了这个课题,会有什么问题?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然后组织小组讨论、思考 三、检查效果,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或自学情况 2.指导朗读,教师正字正音。指导理解相关字词。 3.启发思维,总结板书:识老人→老人喂海鸥→老人谈海鸥→海鸥送老人→赞老人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精读重点段落。 5.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1.指导朗读,提出思考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能够很容易从人群中找出那位老人老人从城郊来到翠湖是为了什么?你觉得这一位老人有什么特点? 5.引导理解老人是如何喂海鸥的? 6.引导学生理解难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7.品味美句,体会其好处:写出了海鸥的动态美、色彩美。 五、布置作业1.说一说你了解的关于海鸥的知识 2.展示搜集到海鸥的图片,用一句话赞美一下海鸥。 3.听教师导入,齐读课题 4.学生回答问题:老人是谁?老人与海鸥感情怎样好?海鸥是怎么样的?老人和海鸥之间有什么故事?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5.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找一找学习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6.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读一读您最感动的段落? 7.学生分节读书。 8.讨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情谊的? 9.朗读写得好的段落。仔细体会一下文章中的感情。 10.把您不理解的句子划出来。把你认为是重点的句子或段落划出来,小组合作一起来研究研究。 11.细细地读一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然后说一说老人有哪些特点? 12.抓住描写老人外貌特点的句子读一读。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提出的思考问题 13、思考并回答问题 13.说一说你对“老人撮起嘴呼唤……”这句话的理解,你从这句话中看到了老人和海鸥之间有什么关系或感情。 14.细细地品味一下“海鸥依着他的节奏……”这句话,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5.完成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本篇课文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在生生交流的思维碰撞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及海鸥回报以老人的爱,在引导交流体会的同时,要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说感悟和朗读要有机结合,读体现悟,悟促进读。 老人与海鸥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学情分析】 由于这篇课文语言明白晓畅,学生容易理解。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和体会,可以结合选读课文《军犬黑子》进行对比阅读教学,深化学生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人类爱护动物,动物会回报以爱;但假如人类欺骗了动物,他也就得不到动物的信任了。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亦要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课前准备】 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 设计意图:对于每一单元的导读是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的,他们会明确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什么,这也会运用其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都比较明确,有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 二、导入新课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然后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弄懂的? 2、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收集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进行指导。 3、集体交流: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忙解决。 4、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 一段(1~13自然段):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二段:(14~19自然段):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设计意图: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并进行文章内容概括的练习。 三、再读课文,质疑 1、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问。在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学生的疑问。教师注意收集、整理。 设计意图:有疑则有思,可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究。而此环节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 二、读思结合,学习第一部分 1、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然后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 2、集体交流:抓住重要段落,进行理解: ⑴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老人的动作是那么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谐。抓住“扫”字,说明作者把鸥群吃食物的样子写得生动传神。海鸥飞翔的美丽情景。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 ⑵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呢,对海鸥的爱。) ⑶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退色的过时布衣……”而从老人的外表描写,你能感受什么? (勤俭的老人,却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 3、再读1至1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指导朗读,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 设计意图:勾画、批注已成为高段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思考方式,要让学生多动笔,“不动笔不读书”成为习惯。 三、学习第二部分 1、读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自主学习后汇报一下“意想不到的事情”。 (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海鸥纷纷落地,然后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我们收遗像时,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因为海鸥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丰富,他们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因为他们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伤心、难过。) 2、再读课文,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⑴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抓“瞻仰”一词体会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当作亲人。) ⑵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 (抓“纷纷”“肃立不动”等词体会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 ⑶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 (为何用“扑”而不用“飞”?引导学生想像海鸥大声鸣叫似乎在说些什么?从“白色旋涡”体会海鸥对老人的不舍、悲痛,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教学采用了先整体感知再深入感悟,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四、交流感受 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学生可就在书上写,然后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对课文的总结采用了一种学生练笔的方式,进行了写的训练。 五、拓展训练 交流收集的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深化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人类爱护动物,动物回报以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就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友好相处提出建议。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老人与海鸥教案 篇3【教学要求】 1、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 2、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一、学习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弄懂的?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 三、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 1、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集体交流: 抓住重要段落,进行理解。 3、指名朗读1至1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指导朗读,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 四、学习第二部分 1、读第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2、自主学习后汇报一下意想不到的事情是什么事? 3、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4、再读课文,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2、拓展: 交流收集的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深化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 【板书设计】 老人与海鸥 关心、爱护 老人──海鸥 保护自然,爱护生物,共创和谐 老人与海鸥教案 篇4【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会写字,6个会认字及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会写字,6个会认字及9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老人对海鸥的喜爱呵护之情。 3、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 教学重点 体会老人对海鸥的喜爱呵护之情。 教学难点 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通过老舍先生的笔触感受到了猫的可爱;因为冯骥才先生的精心呵护,怕人的珍珠鸟与他能和谐相处;即将葬身大海的人们居然能被海豚挽救了生命……这些发生在人与动物之间的一幕幕,让我们为之动容。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发生在人与鸟之间真实的故事。引出课题并板书。 (教师适时强调“鸥”字的笔顺笔画。)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检查预习生字、新词的读音情况: ⑴同桌互读,相互订正。 ⑵指名读,强调: 旋(xuán)涡塑(sù)料袋模(mú)样扇(shān)动炸了营似(shì)的 ⑶齐读加强记忆。 2、指名说说哪些字在写法上要注意的地方。如:俯、歇、瞻。 3、理解新词的意思。如: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亲昵──十分亲密。 三、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遍,注意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准确。 2、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从课文中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之后,同桌两人相互简单交流一下。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学生可能会质疑:为什么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师可以先设下悬念。) 3、认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围绕着课题主要写了什么事?同时理清文章的结构。 (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喂养海鸥,与海鸥结下了深厚感情;老人去世后,海鸥送别老人,不忍离去。) 四、引导学生学习第1至13自然段 通过课文中具体的描写初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1、默读老人精心呵护海鸥的部分,想一想老人和海鸥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做一做简要批注。 2、根据学生汇报进行交流、点拨,重点学习以下内容: ⑴喂海鸥: 抓住描写老人动作的“放、退、撮”,描写海鸥的“应声而来、扫”,感受老人喂海鸥的动作娴熟,他们之间那种默契的配合。联系上下文想象重点句描写的画面,感受到作者的比喻是恰当、形象的。 练习朗读。(出示课件)边读边想象翠湖边这道美丽的风景,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这份真挚的感情。鼓励学生把这句话背诵下来。 ⑵唤海鸥: ①学生可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这部分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指名朗读4至9自然段。 ③三个人为一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这部分,老师在行间中听听哪组最能表现出老人与海鸥之间的这份亲昵之情。 ⑶谈海鸥: ①学生谈感受,教师小结: 说起海鸥,内向的老人滔滔不绝。十多年了,每逢冬天,老人都到翠湖边喂海鸥,风雨无阻。老人和海鸥就像是?(亲人一样,板书。) ②齐读第13自然段。 五、结合板书小结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2、指导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过程 一、齐说课题引入 二、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浏览课文,回忆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出示课件(老人喂海鸥的图片、海鸥送别老人的图片配乐)引导学生说出课文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过渡:这样的情景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难怪作者说:____的事情发生了。学生填写。(意想不到)能换个词语吗? (出乎意料、出人意外、始料未及等。)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整体感受海鸥对待老人具有怎样的情感? 2、进行二次默读,边读边批画: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感情的?一会儿将自己体会到的准备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3、师生共同交流:选取最令你感动的一组镜头,和同学们交流自己体会到的: ⑴镜头一: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①为什么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 (平时海鸥会以高兴的语调欢迎老人,见到老人是无比快乐的。而此时老人不见了,只剩下遗像,海鸥惊恐、疑惑更感到悲伤。) ②师生对读“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⑵镜头二: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排。 ①海鸥为什么要这么做? (为老人守灵,与老人做最后的告别,已经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②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⑶镜头三:收起遗像时,海鸥向遗像扑来。 ①它们为什么要扑来? (海鸥不舍得老人离去,希望老人留下来,永远和它们在一起,哪怕只是老人的一张像也好。) ②请你结合文章所描写的相关语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如果你当时在场,在这白色旋涡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海鸥与老人的感情太深了。) 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评读。 老人与海鸥教案 篇5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会写字,6个会认字及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会写字,6个会认字及9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老人对海鸥的喜爱呵护之情。 3、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 教学重点: 体会老人对海鸥的喜爱呵护之情。 教学难点: 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通过老舍先生的笔触感受到了猫的可爱;因为冯骥才先生的精心呵护,怕人的珍珠鸟与他能和谐相处;即将葬身大海的人们居然能被海豚挽救了生命……这些发生在人与动物之间的一幕幕,让我们为之动容。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发生在人与鸟之间真实的故事。引出课题并板书。(教师适时强调“鸥”字的笔顺笔画)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检查预习生字、新词的读音情况。 (1)同桌互读,相互订正。 (2)指名读,强调: 旋(xuán)涡塑(sù)料袋模(mú)样扇(shān)动 炸了营似(shì)的 (3)齐读加强记忆。 2、指名说说哪些字在写法上要注意的地方。如:俯、歇、瞻 3、理解新词的意思。如: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亲昵——十分亲密。 (三)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遍,注意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准确。 2、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从课文中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之后,同桌两人相互简单交流一下。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学生可能会质疑:为什么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师可以先设下悬念。) 3、认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围绕着课题主要写了什么事?同时理清文章的结构。 (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喂养海鸥,与海鸥结下了深厚感情;老人去世后,海鸥送别老人,不忍离去。) (四)引导学生学习第1至13自然段,通过课文中具体的描写初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1、默读老人精心呵护海鸥的部分,想一想老人和海鸥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做一做简要批注。 2、根据学生汇报进行交流、点拨,重点学习以下内容: (1)喂海鸥:抓住描写老人动作的“放、退、撮”,描写海鸥的“应声而来、扫”,感受老人喂海鸥的动作娴熟,他们之间那种默契的配合。联系上下文想象重点句描写的画面,感受到作者的比喻是恰当、形象的。 练习朗读。(出示课件)边读边想象翠湖边这道美丽的风景,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这份真挚的感情。鼓励学生把这句话背诵下来。 (2)唤海鸥: ①学生可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这部分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指名朗读4至9自然段。 ③三个人为一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这部分,老师在行间中听听哪组最能表现出老人与海鸥之间的这份亲昵之情。 (3)谈海鸥: ①学生谈感受,教师小结:说起海鸥,内向的老人滔滔不绝。十多年了,每逢冬天,老人都到翠湖边喂海鸥,风雨无阻。老人和海鸥就像是?(亲人一样,板书) ②齐读第13自然段。 (五)结合板书小结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老人与海鸥教案 篇6【设计理念】 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教学时应指导学生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语言以及描写海鸥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8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随文理解“亲昵、抑扬顿挫”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标注法,抓住老人的言行、神态以及海鸥的动作,品味语句,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感情,并进行语言运用。 4、在读中感受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明白只有人类付出爱,才能赢得动物的信任。 【教学重点】 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由动物图片入手,启发学生谈感受。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梳理结构 1、出示词语,指读,正音。 2、理清文章大意,梳理结构。 三、抓住“意想不到”,感受震撼 1、海鸥的哪些举动让人意想不到? 2、反馈交流找到的句子。 四、品读句子,感悟“情理之中” 1、文中哪些地方能让我们感受老人给了海鸥亲人般的关爱? 2、交流、品读。 3、写话练习: 假如你是老人,你会说什么?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海鸥,你又会说什么?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写几句话。 五、深化感情,拓展延伸 老人与海鸥教案 篇7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鸥间真挚的情感。 2、体会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学习老人保护动物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体会老人与海鸥间的深厚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初步认识老人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这样一位老人(出示图片) 2、书中是怎样描述老人? 3、出示描述老人的句子:他的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4、这段话中注重了强调了哪个词?从三个“褪了色”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是啊,就是这样一位生活俭朴的老人,天天都步行二十余里到翠湖来喂海鸥,几十年如一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老人,走近海鸥,去感受这个鸥间的真挚情感。 二、与文本对话,体会老人对海鸥的深情 1、快速读课文1-13自然段,边读边想像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老人干什么的画面?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2、交流学习: 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呢?(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 喂海鸥小心 (1)课文哪儿写了老人喂海鸥呢?(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围栏上,……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2)怎样喂的?(很小心) (3)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儿体会到的?(抓住重点词谈体会) (4)品读老人喂海鸥这段话。 唤海鸥亲昵 (1)老人怎样唤海鸥的?(亲昵、抑扬顿挫) (2)让我们学学老人亲昵地抑扬顿挫地唤海鸥。(学生唤海鸥) (3)海鸥们听得懂吗?从哪儿知道? (4)水面上应声跃起两只海鸥,向老人飞来。这海鸥还真能听懂老人的话呀。独脚还落在老人的手上吃食呢? (5)面对只有一只脚的独脚,老人正亲昵地对它说些什么呢? (6)多感人的画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老人对海鸥的爱,他视海鸥为自己的儿女) 谈海鸥生动 (1)是啊,这如同儿女的海鸥,成了老人的至爱,因而每每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就……(生动起来) (2)如果你就是老人,你会怎样生动地谈海鸥呢? (3)指名读谈海鸥这段。 (4)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老人说这名话时心情是怎样的?应怎样谈?(略带伤感) (5)对了,老人就是这样,为海鸥忧,为海鸥喜。 (6)太阳偏西、海鸥要回滇池,老人要回家了,可望着远去的海鸥,老人的眼中却充满着企盼。谁知道他企盼什么?(与海鸥朝夕相处,与海鸥永远相伴……) (7)老人能与海鸥永远相依相随吗?(不可能)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三、品读送别段,感悟海鸥情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15-17自然段,找出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 (1)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大声鸣叫,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只海鸥,你会怎么想? (2)海鸥们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排,肃立不动,它们这是在干什么?想想如果你是只海鸥,会说些什么?老人看着这如同儿女的海鸥们又会说些什么? 2、而当我们不得不收遗像时,海鸥们有什么表现?(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 (1)像了营似的,是怎样一幅情景? (2)这白色旋涡指的什么? (3)如果你在场,在这白色旋涡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海鸥太怀念老人了,海鸥对老人的情太深了) 3、反复、深情地读15-17自然段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多么感人的画面,让我们再回顾这一幕。(放喂海鸥……送老人的画面) 2、学到这,你觉得这是位怎样的老人? 3、从老人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五、总结 人鸥间的真情打动了所有的人,如今在翠湖边,市民为老人塑了一尊铜像。每到海鸥飞临翠湖边的季节就有许多市民像当年的老人一样,给海鸥喂食。老人虽已故,但他关爱动物的善举永远在人们中间传承下去。 板书:21、老人与海鸥 喂海鸥小心爱(儿女)飞 唤海鸥亲昵老人海鸥叫 谈海鸥生动送(父母)立 扑 人鸥情深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用心灵去倾听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感受人间真情的美好,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从“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中,感受真情。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出示图片,这是西班牙的一个小乡缜,在这曾发生过一个美丽而真实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故事:用心灵去倾听。(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谁用心灵去倾听谁?) 3、什么样的听才是倾听? (二)初读感知 1、自由大声读全文并想: (1)苏珊是干什么的? (2)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 2、交流:苏珊是问讯处的话务员。 3、学生概述故事 (三)研读课文 1、苏珊一个普~通~的接线员,我还没有见过她时已把她当作了——(我的第二个母亲)你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2、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3、读句子:谋面什么意思?未谋面却把她当成了第二个母亲这是为什么?(她用心灵去倾听我,帮助了我) 4、默读课文,请在书中找出有关句子。 5、全班交流,读中悟情。 A、“你够得着冰箱里的冰块吗?”小精灵用悦耳的声音问我。 (1)我对她说了什么?(“我一个人在家……”) (2)她从我的话中听出了什么?我当时心情怎样?谁读读我的话。 (3)这么可怜的孩子,让我们来帮他读苏珊的话,注意用悦耳的声音说。 B、“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1)她为什么这么说?(抚慰我) (2)为什么抚慰我?(难过)她怎么知道?(从我的话中)我说什么了?一齐说,注意要让苏珊听出我的伤心、难过来。 (3)苏珊听后,对我说……,注意用愉快的声音说。 C、“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1)对我的问题,苏珊表现出怎样的态度? (2)让我们读这句话,读出苏珊的耐心和爱心来。 D、“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歌唱” (1)苏珊以我的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从哪句话知道的?请找出来。 (2)她留言的目的是什么?(乐观面对生活,别难过) (3)苏珊在留言前会想些什么呢?请以我就要离开了,苏珊想:写段话。 (4)交流写话。 (5)多么平凡而又伟大的一个人啊!作者对他深感怀念,让我们再读这句话。 四、知识延伸,前后照应。 1、过渡:在课文中还出现了与这句话相类似的句子,是哪句呢?(这只可爱的小鸟,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2、像这种在文章前面埋下伏笔,行文至某处对前文的伏笔运接作答,这就是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 3、她用心灵去倾听我的心声,使我快乐幸福,而她自己也收获了快乐幸福,从中你有何启示? 4、同学们让我们去做个倾听者,去倾听这人世间的真情冷暖用爱心去对待这绚烂多姿的明天,让我们再次读响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六、作业设计:完成练习册。 板书: 苏珊用心灵去倾听汤米 (乐观、善良、爱心)(怀念) 快乐幸福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