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蜀道难》这篇课文的原文以及注释
范文

关于《蜀道难》这篇课文的原文以及注释

注释是指解释字句的文字,也指用文字解释字句。可以是文字符号图片等多种形式。注释,是对书籍或文章的语汇、内容、背景、引文作介绍、评议的文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蜀道难》这篇课文的原文以及注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噫吁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虺,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注释

1、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何茫然:难以考证。何:多么。茫然:渺茫。

2、尔来:从那时以来。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之漫长,夸张而大约言之。秦塞:秦的关塞,指秦地。通人烟:人员往来。

3、西当:西对。当:对着,向着。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鸟道:只有鸟能飞过的小路。

4、地崩山摧壮士死:《华阳国志·蜀志》:“秦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揽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拽蛇,山崩时压杀五人及秦五女并将从,而山分为五岭。”横绝:横越。峨嵋巅:峨嵋顶峰。摧:倒塌。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石栈:栈道。

5、六龙回日:《淮南子》注云:“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六螭。”螭即龙。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

6、冲波:水流冲击腾起的波浪,这里指激流。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涡的河流。

7、黄鹤:黄鹄(Hú),又名天鹅,善于高飞。尚:尚且。得:能。猿猱(náo):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

8、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略阳县北。《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二:“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百步九折:百步之内拐九道弯。萦:盘绕。岩峦:山峰。

9、扪参历井:参、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用手摸。历:经过。胁息:屏气不敢呼吸。

10、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若云“不如归去”。《蜀记》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杜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这两句也有断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的,但不如此文这种断法顺。

11、嗟:感叹声。尔:你。胡为:为什么。来:指入蜀。

12、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峥嵘、崔嵬,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

13、朝:早上。吮:吸。锦城:《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剑南道成都府成都县:“锦城在县南十里,故锦官城也。”今四川成都市。

14、咨嗟:叹息。

【参考译文】

噫,哎呀,好高啊好高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帝王,他们开国事业何等茫然。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栈道互相钩连。上有那驾着六龙日车也要回头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激流也要倒退迴川。连高飞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无法攀援。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

“西行人啊,你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跟着雄飞绕在林间。又听见子规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容颜。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上边。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显,冲得山岩震,推着巨石转,好一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蜀道是这样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人,不知是为什么?”

蜀道难赏析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的少有往来的句子是“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李白在《蜀道难》中,描述“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尔来”,即从那时以来;“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之漫长,夸张而大约言之;“秦塞”则指秦的关塞,即秦地,因其四周有山川险阻,故称四塞之地;“通人烟”,也就是人员往来。该句直译就是“四万八千年以来,蜀与秦地就没有人员往来”。其言“四万八千岁”,是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之所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就是因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而“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又反衬出蜀道”危乎高哉“之难。

李白的诗向来以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而引人入胜、给人回味。《蜀道难》更是将李白式的想象与夸张发挥到极致。

之所以冠以“李白式的想象与夸张”,是因为在李白的诗里,想象与夸张的运用很独特,同时两者又往往是融为一体的,即诗中的想象与夸张同时出现,彼此交融,共同营造美妙奇幻的艺术境界。品味《蜀道难》中想象手法的运用,可将之分为两类。

一类是神话式想象,即在诗中穿插神话传说,引人想象。

诗的开篇在写蜀地闭塞时,用了“蚕从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两句。蚕从、鱼凫都是远古蜀王的名字,具体事迹难以考实,但在这里,我们却能随着诗人的引导展开想象,似乎看到这些蜀地先王们开国的艰辛,也似乎看到了蜀地百姓生活之艰难。

五丁开山的故事只是一个美丽而悲壮的传说,诗中加以引用,不仅是在说蜀道由来,更能让读者想见蜀道开辟过程的艰险——很多人为开辟蜀道而失去生命,为全诗增添一种朦胧之感。

引用六龙的神话是说,即使这样高行空中的神龙之车也要绕过高标之山,可见蜀道之高,上通青天了。诗中运用这一神话,激起读者的想象,仿佛见到那高入云端的蜀道,为之咨嗟!

另一类是写实式想象。李白的诗中更多的是主观的写实式想象。这种想象是从诗人主观角度出发,使用一些常见事物来加以发挥,也更易引起读者的主观体验、更易为读者所接受。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在全诗中共出现三次,可谓一唱三叹,同时又给读者造成切实的想象:要翻越蜀道,比登天还难啊。

蜀道究竟有多么险?诗人的回答是,“西当太白有鸟道”,只有鸟能飞过去。读者不禁要想:这样险的道路,人该怎样才能穿越啊。紧接着诗人用“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不断冲击读者神经,把读者带入到无边的想象之中:波涛翻滚,黄鹤高飞,猿猱哀绝。

诗人展开想象描绘“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等一幕幕景象,从侧面渲染了蜀道之高险难以穿越,激起人们悲情愁绪。“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急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又分别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来写想象中见闻,让人感到蜀道之高险不可攀越。

其实,全诗都可以说是在想象中完成的,因为诗人所写之蜀道并非眼前之蜀道,而是胸中之蜀道,想象中之蜀道。蜀道之高,蜀道之险,也全乎出于诗人之想象,并把想象之景外化为实在之景。

诗中的夸张手法,也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数字式夸张。数字上夸张,是李白诗常用的手法,它为李白的诗营造了磅礴的气势、宏大的意境。

诗的开篇便有“尔来四万八千岁”一句,这里所列“四万八千岁”当然并非确指,而是夸张,并从时间的长度上来限定后一句“不与秦塞通人烟”,一下子就把蜀地的闭塞展现出来。

“百步九折萦岩峦”中的“百”和“九”夸张地说明蜀道的弯弯曲曲,难以行走。为何如此弯曲?因为蜀道太高。“连峰青天不盈尺”又使用缩小夸张的方式,给人视觉上的印象——山峰离天都不到一尺远了!“砯崖转石万壑雷”,一个“万”字形象而生动地刻画了蜀道两旁山崖中奔流飞腾,强力冲击山崖的景象,从听觉上给人以强烈的震憾。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和“万”形成巨大反差,对比中凸显剑阁的雄险,为“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作出铺垫。

另一类是形象式夸张。所谓形象式夸张,就是使用一些人们常见的事物(而非数字)从感觉上夸大(或夸小)对象,从而达到一种奇妙的艺术效果。《蜀道难》中大量使用了这种方法。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在诗中反复出现三次,意在说蜀道的难以穿越,比上青天还难,夸张得形象可感。“西当太白有鸟道”“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等句,用“鸟道”来说蜀道之窄小,用“黄鹤”“猿猱”来说蜀道的难以穿越,夸张处不着痕迹,咏读时又真切可感。

“扪参历井仰胁息”和“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有同工之妙。蜀道再高,也不可能“扪参历井”。“仰胁息”这一细节描写,则形象地夸大了蜀道之险:在穿越时,连大气都不敢出。

李白的夸张总是信手拈来,如“飞流直下三千尺” “桃花潭水深千尺”“白发三千丈”“天台一万八千丈”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等,无不脍炙人口。李白的夸张,使用的数字往往都很大,但却并不失真,这为李白的诗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李白的诗很多时候是将夸张和想象放在一起、融为一体来使用的,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其强大的艺术冲击力。想象与夸张的融合使用,起到了营造宏大气势、渲染神秘氛围的效果。读李白的诗,必须要深入体会其诗中的想象与夸张的艺术手法,这样才能更准确地体味诗中深层的情感。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9:3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