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
范文 | 【推荐】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汇编7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式通分的意义,掌握分式通分的方法及步骤; 2.通过与分数通分比较,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式通分的方法。 难点:几个分式最简公分母的确定。 教学过程设计 1.把分数通分。 2.什么叫分数的通分? 答:把几个异分母的分数化成同分母的分数,而不改变分数的值,叫做分数的通分。 3.分数通分的方法及步骤是什么? 答:先求出几个异分母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它们的公分母,把原来的各分数化成用这个公分母做分母的分数。 4.分数通分时,为什么各分数的值不变? 答:分数通分时,原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这个数就是用公分母除以原来各分数的分母所得到的商,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各分数的值不变。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一、情况分析 本班69人,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年龄小,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学生生活,他们对小学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好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册教学工作的重要工作。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本册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数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和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具体措施: 1、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 (一)数一数(1课时) (二)比一比(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和加减法 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五)分类 (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3、10的认识和加减法 4课时 4、连加、边减、加减混合 4课时 5、整理和复习 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课时 (八)认识钟表(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1、9加几 3课时 2、8、7、6加几 4课时 3、5、4、3、2加几 3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一、 学生学科学习质量现状分析 四年级共有学生140名。学生大部分比较喜欢数学,有一种积极探索问题的意识,课上一部分同学状态较好,课堂气氛活跃。一部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基本上能够顺利地解决问题,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理解能力较弱,且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计算能力差,不会检查,不及时改正错误等等。学习时间保持不能长久。但学生们还是比较听话,能按老师要求去做。 四(1)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课上积极发言,课后作业按时认真完成,书写干净、整齐,学习态度端正。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集中精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学生对数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大部分学生有较强的计算能力,计算比较准确。但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不能灵活的运用概念去解决问题。一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个别学生没有良好的听讲习惯,课堂上思维不够活跃。一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在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争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提高听讲效率。 四(2)班:学生上进心强,学习习惯好,课上积极发言,作业书写工整,学习态度端正,通过几天的接触和假期作业的判阅及开学的测试发现孩子在计算方面不够认真,错误率较高,注意平时加强训练。 四(3)班: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具有比较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基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善于积极动脑,积极发言,发言质量比较高。课后能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干净整齐,作业质量比较高。存在个别学生,基础稍微差一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差。作业中错误率比较高。 四(4):学生的数学知识整体掌握得不错,根基比较扎实。但是通过暑假作业的批阅和原班主任的交流,以及这几天的观察,发现个别学生学习态度、数学基础不是很好。主要表现在竖式计算、托式计算。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计算的训练,提高数学计算能力。把握好不同水平学生的知识难易程度。 四(5)班:由于是新接班,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不太了解,但是通过暑假作业的批阅和原班主任的交流,以及这几天的观察,发现整体学生学习习惯较好,学习气氛浓厚,上进心强,书写较工整。这学期应加强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如概念的综合运用,混合运算能力的提高,加强数学的综合运用,为高年级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全册知识体系列表 略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分层教学,分层管理: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鼓励他们在学好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多练一些思维训练题,以开阔思维;对于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要求他们通过努力良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对学习困难生,采取个别辅导、一帮一活动,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简单的问题多提问困难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起到共同帮助的作用。 2.对于口算、计算等技能,天天练,让学生达到熟练。 3.单元测验及时做,及时查缺补漏。 4.课堂上多给孩子们探究、讨论、辨析的机会与时间,使他们的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四、课时计划: 一、多位数的认识(18课时) 生活中的多位数………………………………………2课时 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3课时 用计数器表示多位数…………………………………2课时 多位数的大小比较……………………………………..2课时 多位数的改写……………………………………………2课时 用计算器做加减法……………………………………….3课时 编码………………………………………………………1课时 整理与复习……………………………………………2课时 机动………………………………………………………. …1课时 二、乘法(12课时) 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5课时 乘法分配率及解决问题…………………………………..3课时 探索规律…………………………………………… ………1课时 整理与复习…………………………………………… ……3课时 三、除法(25课时) 笔算除法 9课时 商不变的性质………………………………… ……………7课时 乘除法的关系…………………………………………………….5课时 整理与复习………………………………………………………4课时 机动……………………………………………………………..1课时 四、空间与图形(12课时) 线段、直线和射线………………………………………………2课时 平角和周角…………………………………………… ………..4课时 方向与位置…………………………………………… ………4课时 整理与复习…………………………………………… ……….2课时 五、综合应用(4课时) 六、统计和可能性(5课时). 七、总复习(17课时)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一、上一学期学生学习情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能力发展)和教学工作中的经验、问题。 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平均分为88分,总体来看,成绩较好。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大部分学生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个别学生连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在学习能力上,一些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概念、法则、原理等)和目的要求。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了解一般不等式的解、解集、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通过具体实例渗透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最后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应用。第二章《分解因式》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之间的关系揭示分解因式的实质,最后学习分解因式的几种基本方法。第三章《分式》本章通过分数的有关性质的回顾建立了分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分式的化简求值、解分式方程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第四章《相似图形》本章通过对两条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等概念的学习,全面探索相似三角形、相似多边形的性质与识别方法。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主要是概念的理解与运用。第六章《证明一》本章主要内容是命题的相关概念、分类及应用。 重点: (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 (2)掌握分解因式的两种基本方法(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 (3)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4)成比例线段的概念及应用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5)调查方法的应用。 (6)命题的推理论证。 难点: (1)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熟练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2)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灵活运用。 (3)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和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4)灵活运用比例线段和相似三角形知识能力的培养。 (5)几个概念的理解、区别和应用。 (6)命题的推理论证。 三、为了达到本学期教学目的要求将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教学方法上做哪些改革。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学习课堂氛围,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 4、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一、 学生情况基本分析 全年级学生共有15人,其中男7人,女生8人,大部分学生思维还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也有少数学生反应较慢,思维迟钝,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全册教学要求。 1.结合本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5.使学生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定。 6.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7.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全册教学要点 1.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互化。 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 3.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4.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5.约分和通分。 6.分数大小的比较。 7.分数的加法与减法。 四、教学方法措施 1、加强对比训练和迁移能力的培养。 2、加大研究型学习的力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知识经验和能力。 3、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4、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课时安排: 一、简单的统计(10节)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5节 2、求平均数 2节 整理和复习 1节 实践活动: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1节 机动 2节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17节)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节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节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8节 整理和复习 2节 机动 2节 三、约数和倍数(19节) 1、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2节 2、能被2、5、3整除的数 3节 3、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 3节 4、最大公约数 2节 5、最小公倍数 5节 整理和复习 2节 机动 2节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2节) 1、分数的意义 6节 2、真分数和假分数 4节 3、分数的基本性质 2节 4、约分和通分 6节 整理和复习 2节 实践活动: 1节 机动 2节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2节)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节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节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节 整理和复习 2节 机动 2节 六、总复习 5节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6本单元的内容包括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以及质量单位:吨的认识。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 1毫米 、1分米、和 1千米 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编排特点 1、关注学生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建构性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是学习者将正式的知识以自己日常的知觉经验联系起来的过程。本单元在编排上充分考虑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积累,并将它作为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比如: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以厘米的认识作为知识的起点,借用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学生尺进行测量的经历作为经验基础。所以本单元的内容是让学生在估、测、议的基础上,进而引出要学习的新知识。同时,采用了学生所熟悉的环境:课堂、操场、校园等,打开学生学习的窗口。 2、合理安排活动内容,为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提供便利。 本单元的内容是“测量”,无论是分开的“测”或“量”,还是连在一起的“测量”,都预示着强烈的活动性。所以本单元在编排上都是以活动的方式展开的,其目的是为教师安排学生的活动提供便利。比如:毫米的认识中测量课本,分米认识中的测量书桌,以及通过具体活动感受 1千米 等等。 3、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本单元在编排上的又一大特点。将所学的概念,设计在学生熟悉的或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发现、探究、体验。比如:在吨的认识中,创设小动物过桥的情境,提出了问题 “他们能同时过桥吗?”,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兴趣。并将“限重1吨”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以确定情境的主题。 4、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生活中,在测量长度或质量时,有时往往不需要得到精确的结果,即使需要精确的结果,也要做一个恰当的判断,以确定所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在编排上加强了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并力求将 1毫米 、1分米、 1千米 及1吨与生活的事例联系起来,形成表象。比如:“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1毫米 ”,“运动场的跑道通常一圈是 400米 ,2圈半是 1千米 ”“在操场上量出 100米 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远,10个 100米 就是 一千米 ”等等。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7一、学生学科学习质量现状分析 四年级共有学生140名。学生大部分比较喜欢数学,有一种积极探索问题的意识,课上一部分同学状态较好,课堂气氛活跃。一部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基本上能够顺利地解决问题,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理解能力较弱,且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计算能力差,不会检查,不及时改正错误等等。学习时间保持不能长久。但学生们还是比较听话,能按老师要求去做。 四(1)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课上积极发言,课后作业按时认真完成,书写干净、整齐,学习态度端正。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集中精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学生对数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大部分学生有较强的计算能力,计算比较准确。但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不能灵活的运用概念去解决问题。一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个别学生没有良好的听讲习惯,课堂上思维不够活跃。一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在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争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提高听讲效率。 四(2)班:学生上进心强,学习习惯好,课上积极发言,作业书写工整,学习态度端正,通过几天的接触和假期作业的判阅及开学的测试发现孩子在计算方面不够认真,错误率较高,注意平时加强训练。 四(3)班: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具有比较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基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善于积极动脑,积极发言,发言质量比较高。课后能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干净整齐,作业质量比较高。存在个别学生,基础稍微差一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差。作业中错误率比较高。 四(4):学生的数学知识整体掌握得不错,根基比较扎实。但是通过暑假作业的批阅和原班主任的交流,以及这几天的观察,发现个别学生学习态度、数学基础不是很好。主要表现在竖式计算、托式计算。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计算的训练,提高数学计算能力。把握好不同水平学生的知识难易程度。 四(5)班:由于是新接班,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不太了解,但是通过暑假作业的批阅和原班主任的交流,以及这几天的观察,发现整体学生学习习惯较好,学习气氛浓厚,上进心强,书写较工整。这学期应加强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如概念的综合运用,混合运算能力的提高,加强数学的综合运用,为高年级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全册知识体系列表 1.生活中的多位数。 2.多位数的读写法。 3.多位数的大小比较。 4.多位数的改写及近似数。 5.用计算器表示多位数。 6.用计算器作多位数的加减法。 7.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及估算。 8.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及估算。 9.成法分配率及简算。 10.商不变的性质。 11.乘除法的关系。 12.抽象数量及关系。 13.运用两步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14.运用三步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15.一个多位数乘十位、各位相加的九的积的规律。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