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语文园地二教案
范文

语文园地二教案4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园地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园地二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3、积累有关减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

让几个学生排练——个小品:一学生在校园里乱扔纸屑,另两个学生据理劝导。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例如:别人有事找父母亲,父母亲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呢?

1、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话想说?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

2、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讨论交流

1、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的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评价。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

2、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3、班级交流: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提建议

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成几条明确简要的建议,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做归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议书。课后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

第二、三课时习作我的发现

学习“我的发现”

1、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

2、归纳过渡: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还可以把自己心里想的事,或者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

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

1、阅读习作提示。让学生明确;写的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要真实,不说假话。

2、思考表达的内容。先要想好,最想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再考虑要说的话,可以是欢心的事,也可以是烦恼的事、难受的事……

3、学生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

根据习作要求,学生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学生的习作思路。教师随机与个别学生轻声交谈。

4、学生动笔。

5、相互交流,修改。

第四课时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

2、同桌互查。

3、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4、记记写写。

日积月累

1、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2、逐句自读。

3、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教师释疑。

5、熟读、背诵。

趣味语文

1、联系本单元《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自读。

3、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

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的意思,写一个事例。

语文园地二教案2

教学要求

1.学习“加一加”的识字方法,归纳带提手旁字的共同特点,培养识字能力,激发识字兴趣。

2.积累音近字、形近字,学习部首查字法。

3.口语交际“我的想法”。

4.展示学生课外生活中的收获。

学重难点

学习“加一加”的识字方法;归纳带提手旁字的共同特点;学习部首查字法。

教学方法

合作识字,自主、合作朗读。

课前准备

1.师生每人准备一本字典。

2.学生准备一个课外活动中的拿手节目准备露一手。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比较,发现。

1.板书或贴生字卡片。

白——柏

己——纪

方——纺

只——织

尤一一优

生——胜

弯——湾

立一一粒

2自由认读。读了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二、小组合作,自立识字。

三、探究“我会读”。

1.板书生词,自由认读。

2.你发现了什么?。

(带点的字都有提手旁,表示的都是与手有关的动作。)

3.拓展:你还发现有哪些字有共同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读读比比。

1.板书词语,比一比,两组词中带点的字有什么区别。

2.学生合作识字。

二、读读记记。

1.学生自由读,说说读记的内容是什么?

2.比一比,看谁记得快。

3.指名边背边写。

三、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1.复习音序查字法。

2.音序查字法可以帮我们认识许多生字,可是如果看书看报时看到了一个字,我们不认识该怎么办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部首查字法。

3.自由读“学习查字典”,用“——”画出查字典的发现。

4交流方法。师出示儿歌:

遇到生字不用怕,

我用字典把字查。

先数部首有几画,

部首目录去找它。

部首右边是页码,

翻看检字表要靠它。

再数生字剩几笔,

检字表中仔细查。

查到生字记页码,

翻看正文就会啦!

5.比一比,看谁查得快。完成课后练习。

6.为优胜者发奖。

第三课时

一、口语交际练习。

1、复习回顾课文《我选我》。

回答:王宁为什么要选自己?

2、提出要求。

(l)分组讨论时,每位同学按顺序发表自己的观点。

发表观点时要有条理、通顺、连贯。看谁说得好,语言是否准确。)

(2)听别人说话时要专注地听,不插话,不抢话。

3、分组讨论、交流。

(与同学讨论时,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说你遇到这样的事时,你会怎么做。)

二、“展示台”。

1.学生自由展示自己在课外活动中的收获。

2.评一评,谁表现得最出色。

3.说一说,我们以后会怎样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

语文园地二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了解各种职业。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写自己喜欢的景物。

3.发现同一个词语在不同句子中意思也不同。

4.能以写话的形式介绍自己的好朋友。

5.熟记三句关于帮助别人的谚语。

6.阅读《一株紫丁香》。

【过程与方法】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记生字,倡导合作学习,交流识字的方法;指导学生写字时,教师要板书示范,注重对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帮助别人时,自己也会感到快乐。

2.懂得尊敬老师,珍惜老师的劳动。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了解各种职业。

2.熟记三句关于帮助别人的谚语。

难点

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2.通过读句子,理解词语的不同意思。

3.学会写话。

4.阅读《一株紫丁香》,感受老师工作的辛苦,懂得尊敬老师。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字卡。学生:搜集关于帮助别人的谚语。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识记生字,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会说比喻句。

3.体会同一个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二、重点难点

重点

识记生字。

难点

1.会说比喻句。

2.体会同一个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三、提问导入,激发兴趣师:亲爱的小朋友们,老师考考你们,你们的爸爸妈妈都是干什么的?

由学生的回答,分别出示“工程师、魔术师、营业员、建筑师、饲养员”等词语。

师:对了,这些职业具体是做什么的,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些职业。

四、识字加油站

1.学生自读词语,圈出要求会认的字。

2.同桌互读,尝试用这些词语说句子。

3.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学生读。

5.教师纠正、指导。“程”是后鼻音,“筑、术、程”都是翘舌音,“饲”的声母是“s”,不是“sh”。

6.“开火车”识字,口头组词。

五、展示台

1.出示写在田字格中的会写字,让学生说一说字的每一部分、每一笔画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2.出示正确写字姿势和错误写字姿势的图片,让学生判断。

3.请学生示范正确的写字姿势。

4.齐读《写字姿势歌》。

写字时,要做到:右手握笔背挺直,眼离书本约一尺。手离笔端约一寸,胸离桌子约一拳。三个“一”要做到,字写工整视力好。

六、字词句运用

(一)照样子说一说,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1.出示比喻句:田野葱葱绿绿的,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2.想一想:这个句子是把什么比作什么?(把田野比作绿毯。)

3.引导学生思考:田野和绿毯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都很绿)

4.试着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分析课本上的第二个句子。(分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5.指导学生看图,说一说“又粗又壮的大树”和什么东西相像。(分组讨论,指名说)

6.试写比喻句,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二)读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意思,说说你的发现。

1.出示课本上的两组句子。

2.找出每组句子中出现的词语。(特别;经过)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个词语在每个句子中的意思。(分组讨论)教师可提供一些方法,比如用近义词代替,联系语境等。

4.全班交流。

5.教师指导。

①特别:十分,非常。

②特别:不一般,与众不同。

③经过:经历。

④经过:通过,路过。

6.教师小结。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我们称之为多义词。

七、梳理板书语文园地二

①特别:十分,非常。

②特别:不一般,与众不同。

③经过:经历。

④经过:通过,路过。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熟记三句帮助别人的谚语。

2.感受老师工作的辛苦,懂得尊敬老师

3.会以写话的形式介绍自己的好朋友。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熟记三句帮助别人的谚语。

2.会以写话的形式介绍自己的好朋友。

难点

感受老师工作的辛苦,懂得尊敬老师。

三、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

师:亲爱的小朋友,你们还记得雷锋叔叔吗?他做了许多好事,自己也觉得很快乐,就像“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所说的一样。

2.谁愿意读一读课本上的三句话?(出示三句谚语,指名读。)

3.教师结合生活实例,讲解这三句谚语的意思。

4.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需要你伸出援手的事?是什么呢?你有没有获得过别人的帮助?是什么呢?谁愿意说一说。(学生交流)

5.学生齐读三句谚语。

6.尝试背诵。

四、我爱阅读

1.欣赏歌曲,创设情境,导入文章。

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第一段。同学们,这首歌好听吗?你们知道这是写给谁的歌吗?(这是写给老师的歌。人们称赞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是燃烧的.蜡烛,是吐丝的春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老师不知花了多少心血,流了多少汗水。但老师却很欣慰——因为有你们这些可爱的同学,看着你们成长,老师由衷地高兴。)

2.欣赏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播放配乐诗朗诵《一株紫丁香》。

3.出示紫丁香图片,介绍紫丁香。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诗。

5.让学生谈谈读完这首诗歌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6.教师小结。

五、写话

1.播放歌曲《找朋友》。

2.同学们,你们的好朋友都有谁呀?

3.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表格,再读一读。

4.请根据下面的表格,向同学们口头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然后将表格补充完整。

谁长什么样子我们经常做的事

5.指导写话。

把表格中的内容连在一起,就是一段话。但要注意标点要正确,每句连在一起是通顺的。

6.展示写得好的作品,供其他学生借鉴。

六、梳理板书

语文园地二

写话:介绍好朋友

语文园地二教案4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培养良好习惯。

2、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 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3、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

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 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读。

5 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 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7、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7: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