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数学课文教案 |
范文 | 数学课文教案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课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课文教案1教学目标: (1)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继续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 2.回忆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演示课件:拼摆三角形) 二、设疑引入 教师出示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已标出底和高)。这个梯形比三角形的面积大还是小?相差多少呢?要想得到准确地结果该怎么办? 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三、指导探索 第一部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1.小组合作推导公式。 教师谈话:利用手里的学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提纲: 2.(演示课件:拼摆梯形) 电脑演示转化推导的全过程。 数学课文教案2设计思路: 本册书的相遇问题是在学生初步学习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数量关系以及会解答某一单个物体运动的问题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本教学内容与以往不同的是有两个物体在运动,教材上只介绍了其中一种,即”两个物体同时相对运动结果相遇“的情况。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相向运动中求路程的解题方法以及理解速度和,同时也为后继学习更复杂的应用题做好准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简析我的设计思路如下 (1)把握好教学要求。教学时要通过学生们认真的观察思考,以及自己动手尝试去做理解相遇问题提中所提概念和掌握求路程的方法。 (2)大量使用多媒体,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演示使学生直观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并真正理解:两人、两地、同时、相向、相遇、速度和等难以理解的概念。 (3)另外本此设计还以图表、图文结合及线段图等多种呈现方式,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鲜活、生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演示,理解“相向运动”“相遇”及“速度和”。 2.掌握相向运动中求路程的解题方法:速度和×时间=路程。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会解决与此有关的含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相向运动中求路程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速度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亮亮每分钟走60米,走了4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口答)? 师问:为什么这样求?谁会用一个数量关系式表示? 2.芳芳每分钟走70米,走了4分钟,_____________? 由学生补充问题并进行计算。 二、新知探索 1.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习的是一个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个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 板书:两人 2.对“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相遇”含义的领会 师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个人行走这段路程有什么特点?提示(1)出发地点(2)出发时间(3)运动方向(4)运动结果 板书:两地、同时、相向、相遇。 师说:正像我们观察到的,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最后相遇,我们称它为相遇问题。现在我们就学习解答相遇求路程的方法。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3.出示例题 A.集体读题,补充问题。 B.指明提取数学信息 板书:相遇时间 C.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试做。得出两种不同的解法,板演。 D.学生自己分析解题思路 ①请用第一种方法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提问:题中只有一个4,为什么算式中出现了两个4? 师:经过4分两人相遇,说明相遇时两人都行了4分,相遇时间在这种解法中要用到两次。 ②请用第二种方法的同学说说你的解题思路又是什么? 师:根据这种解法你发现在相遇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追问:速度指的是什么速度,时间又指的是什么时间? 4.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认识相互间的联系。 从数量关系上看,思路不同 第一种解法是用亮亮和芳芳的速度分别乘以所用时间,得出两人各自行的路程,然后再加起来,得到芳芳家到亮亮家的路程。 第二种解法是根据两人同时出发,行走时间相同,可以先算出两人每分钟所行路程的和,再乘以时间,得到两地间的路程。 从数学知识上看,两种解法的联系 算式之间正好符合乘法分配律。 三、巩固练习。 1.看图填空。ppt 甲、乙两人同时由A、B两地相向而行。出发1分钟,两人所行的路程的和是(65+70)米;出发2分钟,两人所行的路程的和是2个()米;出发3分钟,两人所行的路程的和是3个()米;出发4分钟,两人相遇了。这时,两人共走()个(65+70)米,A、B两地相距()米。 A.独立理解“相向而行”。板书相向 B.指名回答,集体反馈。 2.甲、乙两辆汽车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5千米,乙车每小行45千米,经过4小时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用两种方法解答下题。 甲轧路机每小时碾压路面36平方米,乙轧路机每小时碾压路面44平方米。两台轧路机同时工作8小时,一共碾压路面多少平方米? 4. 列式是() A.80×3+65×3 B.80+65×3 C.(80+65)×6 D.(80-65)×3 5.思考题 救护车和小轿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救护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11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课文教案3教学要求: 1、要求同学能够看懂图意,并说出图意 2、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3、渗透空集的概念。 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和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不借助图口算0的加法、减法。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昨天,俺们学习了有关0的知识,有谁还记得,0表示什么?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师:即可以表示起点,也可以表示没有 二:探索新知 1、电脑出示小鸟图,让同学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三只小鸟正在鸟窝里聊天) 2)点击出现动画:三只小鸟从鸟窝里飞走了。 问:你又看到了什么?这时鸟窝里还剩下几只小鸟? 飞走的3只小鸟是从几只小鸟里面飞走的?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4)要还剩下几只小鸟有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3-3=0 5)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2、电脑出示青蛙图,同学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4只小青蛙正在荷叶上休息) 2)点击出现第二张荷叶问:这张荷叶上有几只青蛙? 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4)这两张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4+0=4 5)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3、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3-3=0 4+0=4 你发现了什么? (各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归纳得出: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零,任何数与零相加或相减等于任何数 三、巩固练习: 1、老师左手拿5支粉笔,右手一支也没有,两手一共有多少支粉笔?(同学口答算式) 2、完成第29页的做一做 (全班集体评价) 3、第30页的第3、4题 要求:同桌的两个同学先互相说图意,然后再列式计算。 评价要求:先同桌互评,再全班进行集体评价。 四、综合练习: 1、P31页的第6题,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对做的又对又快的同学给予鼓励。 2、第39页的第5题 要求每个同学先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然后再列式计算,蝚后集体评价。 3、托管时间完成:第30页的第7、8、9题和考虑题。 数学课文教案4[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 1.经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位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2.北洋学生初步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趣。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重点]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探讨。 [学习难点] 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格式。 [学习过程] 一.复习归知,引入新课 1.口答:20里面有()个十,4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70里面有()个十,83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解决实际问题。 两人一共买了18支铅笔,平均每个同学买了几枝? 口答算式:18÷2=9 你是这样想的?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4.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板书课题)。那边还有两组同学也在买铅笔,买了多少枝呢?一起去看看吧!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教学整十除以一位数。 (1)出示场景图左半部分,提问: ①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 ②求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你会列式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0÷2 (2)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并说出摆与分的过程。 (3)相互交流,知道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十,也就是20。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每组两题在计算上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形成算法。 (5)小结:口算几十除以一个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再想一想这几个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也可以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十。 2.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1)出示场景图右半部分,提问: ①从图中你知道什么?你想求什么问题? ②求平均每个女孩买多少枝,应该怎么列式呢? 板书除法算式:46÷2 (2)猜猜46÷2商是几十多?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吗?(四人一组活动) (3)小组交流分的情况:拿出几捆几跟小棒,先怎么分,再怎么分,最后每人分得多少枝?(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性表述) 指出:几十几除以一位数,先用几十除以一位数,再用几除以一位数,然后把两次结果加起来。 (4)谈话:如果每道题都用小棒分一分,那就太麻烦了,我们一起用竖式来计算,好吗? 各小组讨论“竖式该怎么写”,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让学生汇报本组想法。 教师结合学生讨论的情况板书竖式,并讲解笔算过程:先算被除数十位上的4除以2,商是2,对齐被除数的十位在商的位置上写2。讨论: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下面算2乘以2得4,4减4得0,因为还要除个位上的数,这里不写0。为了看得清楚,把被除数个位上的6拉下来放在这里除,再往下会算了吗?谁来接着写下去。 (5)谈话:我们再回顾笔算过程,笔算46÷2,要从哪一位除起,除得的商写在哪里?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过以后要怎么办?商写在哪里? 三.巩固深化,拓展提高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齐练,指名板演。 (2)师生共同评价板演情况。 (3)谈话:说说在计算时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注意余数。 说说在计算中应注意什么?进一步巩固笔算方法。 2.做“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 (2)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3)独立解答。 (4)在小组内交流校正。 3.做“想想做做”第5题。 (1)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要知道哪种树苗每棵的价钱贵一些,你打算怎么办? (2)独立解答,在班内共同订正。 四.课堂作业 做“想想做做”第3题。 五.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能告诉大家要注意什么吗? 数学课文教案5活动目标: 1、参与超市购买游戏,通过解决购买中“一共用去多少钱?”或“还剩下多少钱”的问题,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喜欢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活动准备: 1、课件《文具小超市》。 2、布置场景“文具小超市”,在架子上摆放各种文具,贴上1—10元的价格标签。(标签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3、自制钱币若干:1元、5元、10元。(课件“打印材料”中)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 1、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请幼儿欣赏。 提问:画面中有什么?这些文具都是用来做什么的? 2、我们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在上小学之前,我们要为自己准备一些文具。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去文具小超市购买两件自己喜欢的文具! 二、游戏:挑选文具,运用加法理解“一共用去多少钱”。 1、教师播放课件【挑选文具】,请幼儿参与课件游戏。 2、玩法:随意挑选两样文具(加起来价格不超过10元),点击“完成”按钮并通过加法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 3、教师小结: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可以用加法,将两件文具所需的金额数相加,所得的总数就是“一共用去的钱”。 三、第一次实物购买游戏,帮助幼儿掌握10以内的加法。 1、介绍课前布置好的“文具小超市”,出示若干商品,引导幼儿学会看价格牌(1—10元)。 (价格标签在课前粘贴好,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2、介绍玩法:请每个幼儿进入超市,自由选购两件文具。 3、幼儿自主购买。 4、计算所需钱币。 ①每位小朋友都购买了自己喜欢的两件文具,你们知道自己“一共用去了多少钱吗”?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了多少钱。收银处结账。可设立两个收银处,由两位老师当“营业员”,给幼儿找钱。 2、幼儿自主购买。 3、计算剩下的钱 ①你们都非常顺利地买回来文具,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还剩多少钱”。 请幼儿自由讲述购买和找钱的过程,看看手里还省下多少钱。 ②请每个幼儿说说是怎样运用减法计算自己“还剩多少钱”。 活动延伸: 1、将“文具超市”设置在班级区域,请幼儿在自发游戏中继续游戏。 2、提供课件【加加减减】,请幼儿用手中的数字卡进行9和10 的加减法。 3、请幼儿与父母同去超市购买商品,可请家长规定购买金额,请幼儿自行挑选商品。 教学反思 1、幼儿对人民币感兴趣。 2、引导幼儿动脑筋。 3、体现数学教育生活化。 4、数学问题情境化。 5、教育方法游戏性。 6、活动环节训练要复习序数。 7、要反复做游戏巩固,把文具换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能力。 数学课文教案6目标: 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认识时间“星期”。 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 准备: 教具学具方面:星期转盘操作材料若干套(与幼儿的小组数相同)童话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学习另以内的序数和邻数,通过挂历、台历对“星期”时间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 (1)复习序数:出示1——7数字娃娃(排列无序),请幼儿帮组数字娃娃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并讲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哪个数字娃娃,老师出示大写数字表示。 (2)巩固邻数:以“数字娃娃找邻居”的游戏进行。 例如: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邻居是几和几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邻居。幼儿可回答二、二、二、你的邻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邻居。 2、新授: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 (1)听童话《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第一遍老师口头讲述故事后提问,童话的名称及故事里讲到谁?(师出示星期妈妈的图片)她想干什么?幼儿回答后,老师交代本节课新授内容是认识“星期”,并提出以下问题,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她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请幼儿在听一边故事。 (2)再次听故事 边讲边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一至星期日的顺序),然后请幼儿回答以上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最后一个孩子是谁?让幼儿帮星期妹妹排队,明确星期的顺序性。 (3)转盘游戏:找邻居(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可请个别幼儿操作) 规则:转动转盘后,指针指到星期X,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X的两个邻居,幼儿教案《认识时间“星期”》。(如,星期二,星期二的两个邻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戏反复进行4——5次。 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啊(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个星期开始) 3、操作活动:转盘游戏“找邻居” 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讲述指针所指星期X的两个邻居是星期X和星期X。 4、活动评价 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谈谈这节课认识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玩星期转盘游戏的感受。 5、分组进行角色游戏:“找邻居 七名幼儿一组,分别带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邻居” 接着星期一先发问,我是星期一,我有两个好邻居,我的邻居是几和几?其余六个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两个好邻居,你的邻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来由星期二、三……日顺次提问,方法同上,游戏延续进行。 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星期妈妈一连生了七个孩子,她皱着眉头说:“我还得给他们取七个好听的名字呢!” 星期妈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呀,觉得它们非常可爱,非常漂亮,于是她高兴地说:“有了,有了,好听的名字有了。”她边说边伸出手指,轻轻地点着孩子们的脑袋说:“梅花、桃花、兰花……”可是她只报了三个名字就停止了,“唉!不行,不行,这不是跟花儿们的名字一样了吗?” 星期妈妈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呀,觉得它们非常聪明,非常伶俐,于是他又快乐地喊起来:“有了,有了,好听的名字有了。” 她边说边伸出手指,轻轻地点着孩子们的脑袋说:“宝宝、聪聪、明明、伶伶、俐俐……”可是念到这儿,她又停住了,“哎呀,不行、不行,这不是和小朋友们的名字一样了吗?”星期妈妈有想呀想。突然,她拍着自己的脑袋自言自语的地说:“啊哈!有了、有了,我的孩子是一天接一天生的,就按他们出生的次序来取名吧!”“、星期六、星期七,”星期妈妈说到最后一个孩子的名“星期七”时,感到这个名字很别扭,她想了一下说一天生一个孩子,一天就是一日,星期七就叫星期日吧。星期妈妈取好了七个名字,嘘了一口气,高兴地说,“好啦,好啦,七个好听的名字总算取好了。” 过了一会儿,星期妈妈拿来两件红衣服说:“星期六、星期日是我七个孩子中这最小的两个孩子,就让他们穿上最漂亮的红衣服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这五个孩子长得白白胖胖,星期妈妈说:“给他们穿上黑衣服最漂亮”,于是她又拿来五件黑衣服,一边给他们穿一边笑嘻嘻地说:“黑衣服、黑衣服,黑里衬出白皮肤,衣服黑,皮肤白,人人见了都喜爱。” 星期妈妈的孩子们渐渐长大了,他们不但学会了走路,而且,还经常受拉手围在妈妈身边,跳起快乐的“圆圈舞”呢! 数学课文教案7学习目标 1.知道数轴上有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数,知道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2.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进一步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巩固在数轴上由数找点、由点读数的方法; 4.会借用数轴直观的进行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重点是掌握数轴的概念和画法,明确其三要素缺一不可;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并归纳出一般规律。 难点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的理解是难点。教学中要求学生多动手,增强对“形”的感性认识,培养动手、动脑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一)、自学课文P(二)、导学练习 1.有理数包括哪些数?0是正数还是负数? 2.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类似于这种用带有刻度的物体表示数的东西还有哪些(直尺、弹簧秤等)? 3.思考: ①零上25℃用正数_____表示。0℃用数____表示;零下10℃用负数_____表示。 ②什么叫数轴?数轴要具备哪三个要素? ③原点表示什么数?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 ④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3的点在什么位置? ⑤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原点向左1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 4.数轴的画法,有哪几个步骤? 5.我们还可以更简便的得出数轴的定义:规定了 、 和 的直线叫做数轴。 、 和 是数轴的三要素,原点位置的选定、正方向的取向、单位长度大小的确定,都是根据需要认为规定的。直线也不一定是水平的。 6.温度计里的大小:观察温度计的刻度,发现上边的温度总比下边的高。类似地,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 的数总比 的数大。 进一步观察数轴,发现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 ,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 ,这说明什么? 正数都 0;负数都 0;正数 一切负数。 (三)自学疑难摘要: 组长检查等级: 二合作探究 1:判断下图中所画的数轴是否正确?如不正确,指出错在哪里? 2.把下面各小题的数分别表示在三条数轴上: (1)2,-1,0,,+3.5 (2)-5,0,+5,15,20; (3)-1500,-500,0,500,1000。 想想看,第(3)小题数据比较大,那怎样表示呢? 3.把下列各组数用“<”号连接起来. (1)–10,2,–14; (2)–100,0,0.01; (3),–4.75,3.75。 三、展示提升 1、每个同学自主完成二中的练习后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2、每个组根据分配的任务把自己组的结论板书到黑板上准备展示。 3、每个组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组的同学认真听作好补充和提问。 四、反馈与检测 1.判断下图中所画的数轴是否正确? (1) 2.下面数轴上的点A、B、C、D、E分别表示什么数? (2) 3.将-3、1.5、、-6、2.25、、-5、1各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4.画一条数轴,并在上面标出下列的点。 ±100±200±300 数学课文教案8(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 (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每个语文园地仍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分别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这些栏目在八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