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江南的教案 |
范文 | 关于江南的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江南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江南的教案1活动目标: 1、感知印糕板形状、图案的美,初步了解印糕板的多种寓意与用途,大班教案《江南印糕板》。 2、学习将一般图案转化成团花图案,并用线描画的方式加以表现。 3、欣赏民间艺术的美,感受生活的美好。 活动准备: 教具:各种形状的印糕板图案,各种供幼儿示范的图案;长方形、圆形白纸各一张,2朵可平方可弯曲的花。 学具:每组大、小印糕板各一个,共6组;幼儿作画工具(记号笔、白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印糕板的图片,导入活动。 1、欣赏各种不同图案的印糕板。 (此环节一张ppt放4张印糕板,为保证幼儿的视线更清晰,建议可当孩子具体说到那张图片时自动放大,让全班孩子更清晰地观察到每个印糕板的内部图案。)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图案?这些图案人们是什么时候用的? (教师引导孩子关注具有明显特征的图案,如有状元、一朵莲花、一条鱼、喜字、寿字等) 教师小结:这个叫状元糕;这个有一朵花开了,代表着花开富贵;有条鱼代表着年年有余;这个是结婚的时候用的糕点;这个是做寿时用的糕点;这个是以前人家过年时吃的糕点,他们都有不同的用处和有趣的意义。 2、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不同图案印糕板有不同的花纹。 请你们去摸一摸这些印糕板,他们长得什么样子的? 你摸上去什么感觉?有哪些图案呢?这些印糕板都是什么形状的呢? (此环节教师目的想引导孩子说出“团圆”这个寓意,但一个孩子说看到圆形想起了月饼,又想起月亮也是圆圆的,老师对她的回答没有过多的回应,建议可以继续追加一句“那什么时候的月亮是圆圆的,那时我们一家人也都怎么样了?”把幼儿原有的思路引导团圆上,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孩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教案《大班教案《江南印糕板》》。) 教师小结:圆形是中国人最喜欢的图形,看到了圆形大家都想到了团圆。这些圆形的图案我们叫他为“团花图案”。 二、通过比较帮助幼儿加深对团圆图案的理解。 1、出示两幅水平放置和团圆放置的凤凰图案。 这两幅凤凰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原来将凤凰的头和尾弯成圆形,就成团圆图案了。 2、通过幼儿个别操作,集体观察,进一步体验团花团图案的特点。 出示长方形和圆形2张白纸, 请幼儿想办法将花贴到纸上。 (教师给幼儿准备的纸张的形状已经给孩子很好的暗示,我觉得教师不需在纸张上事先就贴好双面胶,这样一定程度上局限孩子自由的操作、探索、思考,导致在画团花图案时,个别孩子对团花图案的概念不是很明确。建议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把孩子感到有困难而发生出错的现象展现在集体面前,组织孩子通过集体讨论,最终顺利完成操作活动,不仅可以增加本次活动中缺少的幼幼互动,还可以使本次活动的难点更加突出,为孩子下一环节的画团花图案打好扎实的基础。) 三、幼儿绘画活动——设计团花图案。(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 教师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水平放置的图案供幼儿参考。 现在请你也来设计一下好看的团花图案,你可以用自己想的图案,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参考老师上面的图案,并想想你设计的团花图案是什么时候用的?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绘画。 四、幼儿作品展示,互赏各种各样的印糕板。 1、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此环节没有给孩子一个可以安静、轻松的'欣赏范围,教师请幼儿上来,导致后面的孩子不停地再挤或干脆不看左右走动,而前面的孩子由于距离过近和都到后面孩子的干扰,也无法安静地欣赏同伴的作品。建议让孩子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安静地欣赏。 幼儿前面环节的时间过长,导致真正给孩子欣赏的时间不是很充分。) 2、教师播放教师设计的团花图案,结束活动。 活动总体评价: 1、活动环节清晰,环环紧扣,重难点比较突出,某些细节处有待继续深思。 2、教态自然,亲切和蔼,师幼互动积极、充分,但幼幼互动没有。 3、教案选材富有浓郁的民间特色,题材新颖,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浓厚。 4、教学支架设计出彩,幼儿欣赏到设计中间搭建了一个支架(通过比较两只凤凰放置位置的不同,帮助幼儿感知团花图案中“环形围绕”的特点。) 关于江南的教案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8个生字,会写其中的4个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和课文插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借助拼音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 初步具有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具、学具 教具:自制CAI光盘,课文放大彩图,生字卡片,画有小鱼、荷叶、东南西北图案的头饰。 学具: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利用CAI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江南夏季的荷塘人们采莲和水中鱼儿戏游的情景。(学生一边看画面、听音乐,一边想象) 小朋友,看了刚才屏幕上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个地方美吗?想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想不想到那里去游玩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那里去游玩一番吧!板书课题。学生借助拼音齐读课题两遍。 教师讲解:江南就是我国的长江以南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轻声读课文。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特别要读准生字的音。 2.数一数,课文共有几行,是由几句话组成的。 3.检查自读情况。问: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抽几个同学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用“·”画出生字,教师抽查。 4.教师范读、领读。 三、学习生字 1. 指名分句朗读,结合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卡片) 第一句:江、可、采;第二句:叶、何;第三句:鱼、戏、间。 2.学生拿出生字卡自读,教师相机正音。 注意“江”、“间”的读音一个是后鼻音,一个是前鼻音。“采”的读音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可”和“何”韵母相同,“叶”和“鱼”的读音是自成音节。 3.检查识字情况。先打乱顺序认读生字,师出示生字卡,抽读,开火车读,齐读;再朗读包含这些生字的句子。 4.指导写字:可、江、采、鱼。 (1)记住字形。 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识记生字。可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笔画和熟字来分析记忆字形。 “可”:有五笔。扩词:可爱、可口、可以。 “江”:三点水加“工”。江与水有关,所以有三点水。口头组词:江水、江边、江上、长江、江岸。 “采”:上下结构,采要用手,注意上面是一个爪字头。口头组词:采花…… “鱼”:下边的一横是“鱼”的尾巴,利用课件展示。口头组词:鱼儿、鱼尾巴…… (2)指导学生按笔顺提示描红。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4)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5)生练习写生字后师点评。 四、精读课文 1. 学习诗的一、二行。 (1)指名朗读诗的一、二行。 (2)指导学生看图,观察荷叶。荷花长得怎样。“何”:表示感叹,惊讶;“田田”:指荷叶长得层层叠叠,茂盛鲜亮,非常可爱。 (3)指导反复朗读,展开联想,从这两行诗中你知道了什么?从中感受荷叶茂盛鲜亮、非常可爱的样子。 2.学习诗的后五行。 (1)指明朗读诗的后五行。 思考:在荷塘里除了荷叶、荷花、莲蓬之外,还有什么?(鱼儿)鱼儿在干什么?(游水嬉戏) (2)鱼儿在莲叶间是怎样游动的?哪些地方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 指导反复朗读:“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北。” 课件展示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的情景,让学生展开联想,感受鱼儿的快乐和自在、逗人喜爱的样子。 理解方位词:东、南、西、北,并让学生动手画出方位图。这里的东南西北是指荷叶的四周。 展开想象:鱼儿在莲叶间游玩,它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同桌互相描述鱼儿在莲叶间游玩的欢快情景。 教师揭示:鱼儿在莲叶间,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又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又滑到了北面。五个“戏”字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东、南、西、北”则写出了鱼儿在水间自由自在、逗人喜爱的样子。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问:小朋友,当你看到鱼儿那样欢快,你心情怎么样呢? 怀着高兴的心情朗读鱼儿戏游的句子,注意重音和停顿。 五、背诵课文 1.尝试背诵。(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练习背诵课文。) 2.抽生背诵,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背诵课文。(看图记、根据重点字词记、想象记) 六、戴上头饰表演鱼儿在荷叶中戏游的欢乐情景 4个同学戴着东、南、西、北的头饰扮演东、南、西、北,3个同学戴着小鱼的头饰扮演小鱼,6个同学戴着荷叶的头饰扮演荷叶,边背诵边表演。 七、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字,理解了诗句的意思,看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是多么美好,我们以后要更加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从本课的学习中,我们还体会到了阅读古诗的乐趣,希望今后继续努力,多阅读多积累一些优秀的古诗。 关于江南的教案3【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第一篇词,引领整个小学阶段词的学习。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这首词中,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物,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赞叹和思念。 【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词意,感受江南春景之美,体会作者赞美与思念之情。 2、初步了解词的特点,掌握学习词的方法。 3、有感情诵读。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诵读。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简介相关资料 1、背诵有关描绘春天景色的诗句。 2、齐读诗题:忆江南 (播放江南春景图) 3、介绍诗人和创作背景: 教师补充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他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12年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创作了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 二、初读全诗,感知词的特点 1、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流畅。 2、初步感知词的特点: ⑴ 有没有发现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同? 明确今天我们学习的其实是一首词。 ⑵ 师生交流对词的初步认识。 3、指名读。 (重点提示谙这个生字的读音) 4、教师范读激情,评议导学。 三、自学交流,探究诗意 1、学生自学,理解字意、句意: 教师引导,迁移学法: 同学们可用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词。 2、同桌交流自学收获。 3、全班集体交流,整体感知词意。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你从哪几句感受到江南春景之美的? ⑴ 赏读: 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的春景美在哪里? 红胜火:体会江花的红艳;花的数量多,感受江南春天的盎然生气。 胜可否换成似? 什么时候江边的花更红,更艳?(日出图) 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江花图) 体会后指名有感情朗读、评读。 ⑵ 赏读: 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句给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绿如蓝:体会水的青绿,感受江南春天的勃勃生机。 为什么江水这样清绿?让我们联想到了什么? 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江水图) ⑶ 引导学生想像并对比两句诗所描绘的不同画面,感悟两句诗红与绿相互映衬之美。 ⑷ 学生结合想象诵读: ① 指名读。 ② 合作读: (师:日出时分,花开的如此热烈,男生读:日出江花红胜火) (师:春来碧水悠悠,纯净、清幽,女生读:春来江水绿如蓝) 2、体会前两句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江南春景的如此美丽、绚烂,作者用一个字就表达了由衷的赞叹,那就是──好, 这个好字是在赞美江南的什么好?读出自己的体会。 作者赞叹的美好春景是他非常熟悉的,亲自感受到的,理解风景旧曾谙一句。 3、对比引申,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⑴ 引入作者另一首诗《魏王堤》: 当江南花红胜火,水绿如蓝的时候,而北方的洛阳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出示七绝《魏王堤》。 ⑵ 引读体会:在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季节,洛阳却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 上的柳丝,才透出那么一点儿春意。 ⑶ 再次朗读体会能不忆江南? 一句的含义。 4、拓展引申,深入体会作者情感: ⑴ 赏读白居易其它两首《忆江南》。再次深刻感受诗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思念。 引导:作者回忆了哪里?又在怀念江南的什么? ⑵ 师补充: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和他的感情很深,在他离任时,苏州人民不舍得他走,都哭着来为他送行。诗人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带着对江南人民深深的思念,再读能不忆江南? ⑶ 江南不仅景色优美让作者怀念,还有纯朴的人民让作者牵挂,江南的景美、酒香、人更美!我们再来读读这句。再看这个好字又增加了哪些含义? ⑷ 感情朗读,读出赞美之情、读出思念之意。 五、布置作业 展开想象,把日春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景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可以写,也可以画。) 【板书设计】 赞美 忆江南────好词 思念 关于江南的教案4【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9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读生字。 2、揭示新课。 二、朗读课文 1、指读第一行,这里的“莲”指的是什么?看图:姑娘是怎样采莲的? 2、是啊!江南一带的小河里、池塘里长满了荷花,夏天莲子成熟了,人们就乘着小船去采莲。所以课文说——江南可采莲。(指读) 3、大家看:这满池塘的莲叶长得怎么样? (1)引导学生从颜色上来说说。 (2)引导学生从形状上来说说。 (3)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说说莲叶的特点。 (4)这句是赞美莲叶的,“何”可以理解为多么,莲叶是多么——漂亮、多么碧绿茂盛!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话。 5、看图描述:小姑娘在莲叶丛中一边采莲,一边唱歌,听她们唱的多快乐呀!(放录音)小姑娘的歌声惊动了谁呀? 6、看图:鱼在干什么?它们是怎么游水的呢? 7、诗句里是怎么讲的?(指读) 8、鱼儿在莲叶间游戏,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游的怎么样? (1)指导朗读。 (2)比赛读,齐读。 (3)请学生扮演小鱼活动活动。 9、连起来读课文。 三、背诵练习 1、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不光能读好诗,还能背诗呢! 自己看图试背。表演背。(引导学生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有规律地游动。) 2、齐背全文。(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是背诵。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教师帮助学生设置台阶,从自己尝试背诵、老师引背到表演背诵,让学生装体验学习的快乐。) 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渗透教育) 四、学习生字 1、出示:“西”“可”。 2、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3、指导书写。 (1)“可”字的末笔是竖钩。(组词) (2)“西”按笔顺写准确。(组词) 4、学生描红,临写。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