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三年级下册语文纸的发明教学设计 |
范文 | 三年级下册语文纸的发明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下册语文纸的发明教学设计 篇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3.能说出纸的发明经过。 4.知道纸是怎么发明的,知道外国人懂得造纸术比中国迟一千多年,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过程与方法 1.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预习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把握文章大意,理清纸的发明的过程。 3.引导学生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纸是怎么发明的,知道外国人懂得造纸术比中国迟一千多年,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教学难点 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和身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远古时代没有纸。商朝时,人们将字刻在龟甲、兽骨之上,这就是最早的古文。周朝时,人们用竹简(即竹片)、木简、帛写字著书。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用丝絮造纸,后来用麻纤维造纸。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造纸。从此,纸的产量大增。唐朝时,造纸术开始外传朝鲜、日本和阿拉伯、欧洲等地。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借助工具书,熟悉部首查字法,查找生字的读音和意义。 (1)确定生字部首,学习部首字法。 (2)以“豪”字为例讲解部首查字法,学生跟着做。 要点:部首目录→部首几画(部首)→检字表→部首→数除部首外几画→找到相应字的页码→字典正文。 (3)口头归纳:查上不查下,查左不查右,半包围查外面,独体字查起笔。 2.对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伟”左窄右宽,右边的“韦”第三画是横折钩。 “册”左右疏密宜均匀,“册”的第一、三画是竖撇。 “存“的第一笔和第三笔要写得稍短点。 易错提示: “社”的部首为“礻”而不是“衤”。 3.多音字。 累léi:累赘lěi:积累lèi:劳累 鲜xiān:鲜明xiǎn:鲜为人知 4.理解下列词语。 创造:发明、制造了前所未有的事物。 (例句: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铸刻:在金属上刻、铸文字。 (例句: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携带:随身带着。 (例句:图书馆禁止携带宠物进入。) 蚕茧:蚕吐丝结成的壳,椭圆形,蚕在里面变成蛹。 (例句:蚕茧是织造丝绸的原材料。) 篾席:竹篾编的席子。 (例句:夏天躺在篾席上很凉爽。)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讲述了纸的发明过程。 2.在发明纸的过程中,先民们都做出了哪些尝试? 明确:将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或者青铜器上--刻在竹片和木片上--将文字写在帛上--麻纸的出现--蔡伦改进造纸术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掌握了部首查字法,并且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同学们可以在课后,试着去查找我国四大发明的故事。在下一堂课的学习中,我们将重点讲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手术伟大录入手册保存 约会经验阿姨欧洲社会 2.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在掌握了部首查字法的基础上,对课文中的生字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这一节课上,我们将深入学习课本内容,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在纸发明以前,人们是用什么记录文字的? 2.我国最早的纸是什么做成的? 明确:是用麻做成的。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是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 3.蔡伦对西汉时期的麻纸,进行了怎样的改造? 明确:蔡伦吸收长期积累的经验,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4.为什么蔡伦改进的纸能够被流传下来? 明确:蔡伦改进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5.课外拓展。 (1)蔡侯纸:蔡伦曾被封为“龙亭侯”,由他监制的纸被称为“蔡侯纸”。 (2)四大发明: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悟? 明确:读了这篇课文,我了解了纸的发明过程。在纸的发明创造中,我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2.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明确:通过对纸的发明过程的描写,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纸的发明 纸发明以前——甲骨、青铜 西汉时期——麻纸出现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 后来——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促进文化的发展 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三年级下册语文纸的发明教学设计 篇2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携、蔡等生字。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句子。 3.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句子。 【难点】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看书积累知识吗?老师有几个小问题要考一考大家,看看谁平时积累的知识最丰富。谁发明了电灯。(爱迪生);孔明灯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的;地动仪是中国古代的(张衡)发明的。 看来大家平时的.积累着不少呢,我们发现这些问题都与什么有关?(发明)我们今天的课就与发明有关。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纸的发明》。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行文脉络。 明确: 第一部分(1):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之一。 第二部分(2-4):纸发明的过程。 第三部分(5):造纸术影响了全世界。 文章主要内容明确: 3.蔡伦为什么要改进这个造纸的方法呢? 明确:蔡伦之前书是用竹片、木片做的,很笨重,后来字写在帛上,虽然解决了重量问题,但是由于价格昂贵,无法普及。西汉时期用麻造纸,但是粗糙难写。 (三)深入研读 1.蔡伦用什么方法改进造纸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轻便好用的纸张。 我从中体会到了蔡伦的造纸术原料容易得到,价格便宜,很容易满足人们的需要。我很敬佩他,赞叹又自豪。 2.文章第1、4自然段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关系? 明确:一个总起,一个总括,是前后呼应的关系。 3.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伟大贡献之一?” 明确:因为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极大的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所以是说是中国对世界文明伟大贡献之一。 4.小组讨论环节: (1)从文本中可以体会出蔡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蔡伦是纸的发明者。由于他发明了纸,从而引起中国以及世界在传播的媒介技术方面,发生历第一次革命性的重大变革。蔡伦以其发明,成为改变世界面貌,特别是改变世界文化面貌的中国第一位伟大发明家。 (2)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蔡伦的造纸术原料容易得到,价格便宜,书写流利,很容易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被传承下来。 (四)巩固提高 观看视频《四大发明》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五)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是中国古达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 作业:搜集各种新型的纸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几种介绍给大家,并写几句节约用纸的广告宣传词。 三年级下册语文纸的发明教学设计 篇3教学目标: 1.认识“创、携、蔡、伦”等10个生字,重点认识“携、蔡、”。会写“录、册、欧、社”等13个字,注意指导“录、存、阿、欧”的笔顺,尤其是“社”字左边是“礻”不是“衤”。能正确读写“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概括出自然段意思。 3.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4.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概括出段落意思,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教学难点: 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造纸术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知道你们现在用的纸是谁发明创造的吗?(孩子们表达) 2.板书课题。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纸的发明》。对于纸,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4.在课件上出示蔡伦和造纸术等资料,师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处理生字。 对于纸的了解,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 2.检查生字和词语 术、创、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字) 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词语)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等。 三、书写汉字相机指导 1.形近字辨析 “洲”和“州” “洲”有水字偏旁,是水中之地的意思。 “州”大体上同现在的“省”差不多。因此,现在我们自己称中国还有“神州”“九州”说法。 2.笔顺讲解 “录”的第七笔是撇;“欧”的第二笔是撇。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老师相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电脑屏幕出示术、创、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二、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概括的表达能力。】 2.蔡伦为什么要改进这个造纸的方法呢? 3.蔡伦用什么方法改进造纸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重点词语感悟文本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但也常常是三年级孩子的一个难点。在归纳时老师引导孩子用画重点词语的方法归纳。】 三、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小组讨论,请将课后题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而在默读中边读边画,可以促进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2.小组讨论后,选出本组发言人汇报。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研究重点知识,突破重点,这样可以兼顾所有学生,也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乐于表达的热情。】 3.再次默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 (1)把描写蔡伦改进造纸方法的动词画出来 剪碎、切断、浸在、捣烂、铺在、揭下等动词 (2)从这些动词中你可以体会出蔡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设计意图:一是赞扬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对中国的巨大影响。二是学会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四、总结全文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是中国古达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 五、作业布置 课下在搜集一下中国古代另外三大发明。 板书设计: 10、纸的发明 蔡伦→总结前人经验→自己专研→造纸术 三年级下册语文纸的发明教学设计 篇4学习目标 1、了解蔡伦造纸的方法和意义。 2、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培养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了解蔡伦造纸的方法和意义。 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一、品读第4自然段。 1、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4自然段,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2、自由读第4自然段,了解蔡伦发明纸的过程及其发明的纸的优点,小组交流讨论。 材料:树皮、麻头、稻草、破布 过程:剪碎(切断)、浸、捣乱、捞、晒 优点:原料易得、价格便宜、轻便好用 3、引导学生简述蔡伦造纸的过程。 4、根据原文,思考交流: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为什么能传承下来?抓住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的优点回答问题。 二、了解发明意义。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其主要内容。 纸的发明意义重大:传到朝鲜、日本;传到阿拉伯和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2、联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纸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和贡献之大。 3、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有什么重大意义? 三、拓展延伸。 1、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纸的发明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 交流纸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2、再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第一题。深入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3、作业:收集资料了解中国古代其他的三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的发明过程。 4、选取一个古代发明,说说它的发明过程。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先帮助学生理顺纸的发展过程,再了解发明的意义。教学思路清晰,最后的拓展延伸,不仅扩展学生的思维,还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