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当飞机遇险的时候教学设计 |
范文 | 当飞机遇险的时候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飞机遇险的时候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当飞机遇险的时候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 1、能按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理解35个新词语。 3、能照样子,用“除了……还有……”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周恩来同志把安全让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时间: 课时 三、教学重点: 继续训练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的能力。 课文第2段写事情的经过部分,具体地描写了人物的品格,是全文的重点段。 四、教学难点: 课文第4自然段划分归并是个难点。 五、教学准备: 录音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第1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照样子用“除了……还有……”仿写句子。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并质疑。(3分钟) 1、出示课题,齐读。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写事)(事情发生在飞机遇险的危急关头) 3、围绕课题质疑:发生了什么事?故事中有哪些人物?表现了人物什么品质?飞机遇到了什么危险?后来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5分钟) 1、听录音,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人翁是谁? 2、出示小黑板,讨论填空: ( )时期,( )从( )乘飞机到( )去,当飞机( ),( )把自己的( )让给( )。 三、分段。(7分钟) 1、复习“单元提示”,说说写事的文章怎样分段。 2、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 (1)介绍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各是哪几个自然段?起因、经过、结果又各是什么? (2)尝试给课文分段。 3、交流,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起因 飞机遇到了一股强烈的寒流 经过 周恩来把伞包让给小扬眉 结果 飞机冲出寒流的包围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1、2自然段)。(20分钟)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时间:抗日战争时期 地点:从延安到重庆的飞机上 人物:周恩来、飞机上的工作人员、小扬眉) 2、说说第1自然段段意。 3、默读第2自然段,完成下列要求: (1)读准字音,想想词义。 (2)找出介绍飞机上各部分名称的词语,并试图画出飞机的简笔画,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3)读读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想想先后顺序能不能调换? 4、讨论交流: (1)请学生到黑板上画出飞机的简笔画,标出各部分的名称,了解“机翼、螺旋桨、机身、舱门”等。 (2)第2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不能调换。 (3)再读课文,找一找:哪些词句写出了遇险时情况的危急?(3——6句)(结合理解词义) (4)朗读指导。 (5)引读第7句:在紧急情况下,机长采取了措施—— 5、自由读第2自然段,读出“遇险前后”不同的语气。 6、指名说说第2自然段的段意。 7、把两段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五、作业:(5分钟) 1、抄写字词,并完成作业本上第1题。 2、摘录第2自然段中的重点词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3、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能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能写出带点词语的反义词。 3、从周恩来让伞包的动人事迹中,感受到周总理的品质高大、伟大。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3分钟) 1、形近字组词。 疆( )惊( )桨( )桶( ) 僵( )掠( )奖( )涌( )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导入: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课文第二段,看看当飞机遇险的时候,人们是怎么做的?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20分钟) 1、带着课后问题自学第3自然段:小扬眉没有伞包,周恩来是怎样对待的`? 划出有关的词句,想想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2、交流: 重点词语:立刻站起来 几步跨到 马上解下 亲切鼓励 人物品质: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3、看图:说说周恩来在干什么?齐读书上的句子。 找出“困难”、“危险”的反义词。 4、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说这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5、指名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的词句又反映了周恩来同志什么品质? (质疑:他为什么要用命令的口吻) 6、感情地朗读第二段,体会人物品质。 三、仿写练习(12分钟) 1、指名读第2、3自然段,说说人物的品质是通过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 2、创设情境,进行说话训练。 3、动笔写一段话。 四、作业。(5分钟) 1、完成作业本上第7题:填空并说说这几句话说明了什么? 2、完成作业本上第2、3、4题。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5自然段,总结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周恩来在危急关头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3、能仿写一段话,通过人物的动作反映人物的品质。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8分钟) 1、指定小组朗读第一、二段,然后指名说说每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听写词语。 二、学习第三段。(10分钟)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与第2自然段对比着读,这两段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遇险 脱险 飞机飞得 遇到寒流 冲出寒流 飞机继续 又快又平稳 蒙上冰甲 冰甲融化 快速平稳 不断往下坠 渐渐升高 飞 行 三、总结课文。(6分钟)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想法? 四、交流上一节课的仿写练习(10分钟) 1、指名读自己写的一段话,师生评议。 2、修改。 3、抄写。 4、交流 五、完成其余作业。(6分钟) 板书设计: 让伞包 周恩来 小扬眉 立刻站起来 几步跨到 马上解开 亲切鼓励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 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当飞机遇险的时候教学设计2备课思路 1、听课文录音,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说说给每个自然段拟的小标题。 2、反复朗读,练习读懂自然段。 3、通过抓重点语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周恩来同志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掌握新字生词,练习读懂自然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 1、练习读懂自然段。 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周恩来同志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授课方法 循序式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听课文录音,大家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说说给每个自然段拟的小标题。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一共几句话,讲了几个意思? 2、飞机为什么会失去平衡? 3、哪些句子写了飞机遇到寒流时出现的危险情况?在危险的程度上有什么不同? 4、指导学生朗读3–6句。(飞机遇险时,读的语气是严肃的、紧张的,语速稍快,给人危急感) 5、机翼和螺旋桨结冰时会有什么后果? 6、冰甲指什么?机身蒙上一层厚厚的冰甲对飞机有什么影响? 7、在危急的情况下,机长采取了什么措施? 8、 齐读第二自然段,小结段意。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 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周恩来同志听到孩子的哭声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2、 画出描写周恩来同志动作的词语。 3、 指导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第2句中“立刻站起来”、“几步跨到”,第4句中“马上解下”、“亲切鼓励”) 4、指导朗读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要读出果断、亲切、鼓励的语气,小结段意。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 大家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同志? 3、 周恩来同志为什么要用命令的口吻说? 4、 齐读第四自然段,小结段意。 六、学习第五自然段 1、 齐读第五自然段。 2、飞机最后有没有危险? 3、从哪些词语可以知道飞机脱险了? 4、小结段意。 七、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八、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当飞机遇险的时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当飞机遇险的时候教学设计3一、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从延安乘飞机到重庆途中,在飞机遇险的情况下,毅然将自己的降落伞包让给同机的小扬眉的事,反映了周恩来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德。作为周恩来的故乡-----绍兴的少年,应该更多地了解他,收集他的故事,进行形式多样的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层层叠叠”等10个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能照样子用“除了……还有……”写句子。 2、能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能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周恩来总理在危急关头,把安全让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德。 5、了解总理更多的好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难点:感受周恩来在危急关头,把安全让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德。 四、教时安排:2教时 第一教时 一、教时目标: 学会生字,读通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明白飞机遇险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今天,我们学习《当飞机遇险的时候》这一篇课文。请同学们通读课文,读准生字。若碰到有问题的可相互请教。 (2)检查自学情况: 音:同行的两种读音(文中的该怎么读?如何区分?能分别用上两种读音说一句话吗?) 形:桨(浆)械融 掌握:重庆层层叠叠波涛汹涌螺旋桨冻僵机械师舱门跨到融化继续欢腾口吻 (3)提出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再次读课文,参照课后第4题,试给课文分段。口头概括段意,对于第一段,要求学生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等要素。 3、学习第一段: (1)“遇险”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些语言写出了飞机遇险了? (2)从这一部分语言中,你读懂了什么? 抓住:事情出乎意料 情况很危急(理解机翼、螺旋桨、冻僵、坠、掠等词义) (3)你能有感情地读读这一部分语言吗?(多指名几个) (4)读整个第2自然段,你认为该怎么读?(打擂读,齐读) (5)请试着给第二自然段按事情发展顺序分层。 4、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及作业本对应题。 读熟课文 第二教时 一、教时目标: 1、感受周恩来在危急关头,把安全让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德。 2、收集总理事迹,准备开总理事迹介绍会。 二、教学过程: 1、导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险,小扬眉因没有伞包而急得哭起来是最正常不过的事了。总理听到哭声后是如何处理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划出你最敬佩总理的句子,再认真读读,待会儿将你的理解和大家共享。 (1)抓住:立刻站起来 几步跨到 马上解开 亲切地鼓励 命令的口吻说 让学生谈谈对总理这些行动的看法。(板书) (2)依学生回答的先后顺序逐句指导朗读。 (3)总结:在这样危急的关头,总理能够把安全让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真是了不起呀!让我们有感情地齐读文章第二段。 2、教学第三段 (1)最后,飞机终于脱险了。那是何等幸福的事! 指导朗读 (2)结尾说“机舱里一片欢腾”,你想想那是因为什么? 3、齐读全文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的作业 (2)准备听写 (3)收集总理的故事,深入认识总理,准备开总理的介绍会。 当飞机遇险的时候教学设计4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周恩来同志临危不惧、舍已为人的高尚品质。 2、练习按照提示给课文分段。 3、结合本课的生字词,用“掠过”“欢腾”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飞机遇险的时候周恩来同志的动作、语言。 练习按照提示给课文分段。 教具准备: 软件、多媒体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布置预习。 这篇课文讲的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故事。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再想一想:飞机遇到了怎样的危险;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周恩来同志是怎么做的。 二、检查预习。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有哪些人?齐读第一自然段。 2、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这个自然段的意思是什么?这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层,每一层的意思是什么。指名读飞机遇险的四句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及之间的关系。 3、指名读第三段。从“立刻”“几步跨到”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周恩来动作非常迅速,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帮助别人。)从“马上”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从“用命令的口吻”中体会到了什么?(态度坚决,心中想的是别人的安全,根本不考虑自己。) 4、飞机脱险的原因是什么?“枪舱里一片欢腾”是什么意思?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给课文分段。 1、复习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想想该怎么分,在书上做上记号。 3、讨论分段。说说“飞往重庆”“飞机遇险”“让伞包”“飞机脱险”分别是哪些自然段。 二、练习用“掠过”“欢腾”造句。 1、找出课文中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口头造句。 3、书面造句。 三、复习本课生字词。 1、同桌互相读读词语。 2、讨论怎样记住生字的字形,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抄写词语两遍。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9飞机遇险的时候 飞往重庆 飞机遇险 让伞包 临危不惧、舍已为人 飞机脱险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