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
范文 |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中生趣,在乐趣中读书,在读书中提高。同时组织有效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形式,培养和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12个生字、熟练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关于数量词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瞧!我们的火车朋友托马斯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它今天要 给拼音王国的居民们送水果,(出示幻灯片)但它自己没有办法把水果放到车厢里,这该怎么办呀?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男女读拼音,读对一个就放一个苹果)苹果已经全部放到了车厢里,托马斯开心地向拼音王国驶去。” 二、交流学习: 1、认识一至十: “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 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 在生字王国里认识更多的生字朋友,你们高兴吗?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走进生字王国吧!生字王国里真热闹,瞧!一进大门就看见这么多的小朋友准备打篮球呢!谁来数数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出示幻灯片,十个数字跳到篮球里) (1)谁认识这些汉字里的数字朋友?请认识的同学跟大家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或以前是怎样记住的? (2)一些数字有的小朋友已经提前认识了,你们真是爱学习的孩子。没有认识这些字的小朋友也不要着急,我们请拼音朋友来帮忙,好吗? (3)学生练读。 (4)齐读、指名认生字卡片。 (5)做动作区分“八”和“入”。 2、认识“去”和“里”: (1)宋代有位诗人邵雍把这十个数字还写在了一首诗里,想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揭题——板书课题。 (2)题目中最好认的字是哪三个字? (3)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记住“去”和“里”。(“一去”是一路走去,“一里”大概绕学校操场走一圈。) (4)齐读课题。 3、诗中记字,正确读诗: (1)一路走出二三里,图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出示插图) (2)出示诗句,学生练读,碰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圈起来多读几遍。 (3)指名读——师比读——请你学我这样读。 (4)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了解“一”的变调。 (5)大家学得真努力,课文里的字娃娃想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记住它们了,就悄悄地溜出了门,大家还会读吗?(出示幻灯片) 三、拓展练习: 1、(出示关于数量的图片)老师从生活中找到了许多东西,你会给它们选择正确的答案吗? 2、连成儿歌读一读。 3、你能在生活中找一找数字朋友吗? 4、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数字就是表示事物数量的一个符号,是比较没意思的。可是到了诗人的笔下,经过巧妙地构思、恰当地安排,它们就能变无聊为奇特。一去二三里就是这样的。清代大文人郑板桥也巧妙地用一至十写了一首《咏雪诗》。(出示幻灯片) 四、作业: 把你今天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你最喜欢的人。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课文,会读12个生字。 2.体会烟村的小,烟村的美,书写“一”,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 教学要点 1.认字写字。 2.辨认“八、九”、“九、儿”。 教学准备 CAI课件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一年级的小朋友可真棒,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掌握了所有的拼音,认识了许多汉字,我们向在坐的老师们展示一下吧! 抽读卡片: a.拼音sanyanjiacunzhijiuyizhisiwushi b.熟字入、几、家。 2.为了使大家认识掌握更多的汉字,我们进入到识字课型的学习,板书:识字(一)。 3.昨天晚上,在乡下的两位小客人打电话给我,想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你们愿意吗认识他们吗? 4.(听录音、贴画)我叫豆豆,是男孩,我叫姐姐是一个女娃娃。今天,我们特意请大家到我们美丽的小村庄去看一看 二、听录音读 1.听完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2.他们的家乡太美了,编辑叔叔阿姨们把它编入我们的课本里。 3.读课题。 三、看图 为了让大家能来亲眼目睹,豆立和姐姐请画家把它绘成一幅山水画。 这就是那座小村庄,你看到了什么?(注意观察顺序有……有……有……还有……)。 讨论说,指名说。 四、自读课文 1.小诗中又是怎样描写如诗好画的美景呢?自由小声朗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同座两个小朋友互读,用横线画出图上有的景物。 五、检查读课文 1.愿意把小诗读给大家听。 2.游戏 a.去拼音读生字的游戏。 b.看拼音找生字的游戏。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二行) 1.同学们再读一二行诗,看谁能读出山村的幽美。 2.自由读。 3.齐读。 4.引读,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里住着几户人家傍晚炊烟潦绕着村子,显得幽美而宁静。 5.配音乐朗诵。 6.再读短文一遍、你就是豆豆和姐姐,向告诉别人你住多么多么美好的地方? 七、写字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开始学写汉字。怎样才能把字写得端正,匀称呢?我们有一个好帮手。板书:谁知道他是什么? 1.认识田字格,正方形,中间有两条线把正方形分成了四个小正方形。 2.左上方叫左上格,左下方叫左下格。 3.横在中间的这条线中一一。 4.手势表示。(手脑并用) 5.指导书写。 6.评议。 7.练习书写。 八、巩固练习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能用上这些表示数字的汉字。你能说几个吗? (日历、班牌、报纸) 2.游戏 情境图游戏 九、读课文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3教材分析 《一去二三里》这篇识字课文巧妙地把一至十数的数字镶嵌其中。 学情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难点: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意境.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一) 激趣导入 1、 数数拍手游戏。 2、 师:1-10是十个有趣的数字,古代有位诗人把它们写进了一首诗,咱们一起去读一读吧! (二) 学习古诗 1、 请小朋友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读音的时候你有什么新发现? 2、 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随机提示“一”的变调。 3、 图文对照:再读课文,然后在图上找一找烟村、亭台、花朵,指给你的学习伙伴看一看,还可以和他一块儿交流一下。 4、 假如你就是画中的孩子,你想怎样告诉大家自己所看到的景象?(读古诗或着简述诗的大意) 5、 教师范读(配乐朗诵):小朋友闭着眼睛体会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6、 交流感受 7、 课间操 8、 与学习伙伴合作,一位读古诗,一位指图中的内容,轮换合作,边读边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山村? 9、 小节过渡,配乐齐读古诗体会意境。 (三) 学习拓展,游戏巩固 游戏: (1) 分发篮球:把篮球送给小朋友,使他们球衣号码与篮球上的数字相符。(学生移动鼠标在计算机中完成) (2) 找朋友:带着数字头饰的小朋友站在台上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着相应生字卡片的小朋友应答着跑上台:“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大家齐读。 (3) 用攀高峰:认读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你还会说一(二、三、四……)什么? (四) 指导写字 1、 出示田字格,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和小格的说法,再拍手配儿歌记一记。 2、 请小朋友把三个生字在书中描一描,边描变想:这三个字都有怎样的笔画,长短一样吗? 3、 认识笔画“一”,教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 4、 练写“一”字,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典型作业。 教学反思 《一去二三里》是一篇看图读韵文识字。课文是一首古诗,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一幅幽静美丽的乡村田野画面。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要求,突出教学重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可效果却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在: 一、指导看图 初步感知 遵循一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插图,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由近及远)观察、了解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景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凭借形象的画面展开想象,说说看到这么美的景物,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发言较热烈,当学生说到看到这么美的桃花,想去摘一些时,我就马上进行思想教育,注意了教学的人文性。可是,在学生说话时,我没有及时让学生说出事物的特点,如:( )的小桥,( )的桃花,( )的房子等等。可见说话训练不到位。 二、诵读课文 理解字义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是先教给学生读的方法,努力营造着一种让学生想读,要读的氛围,然后我再范读,让学生模仿老师边读边想像,学生读完后,我就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热情和渴望.最后又很自然地引导到学习生字上。但如果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我能及时地让学生把朗读与图片结合起来理解古诗,那就更好了。比如可提问:当你读了这首古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这会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认识笔画,指导写字 写字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整个低年级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学时,我首先教给学生笔画名称,接着就指导书写“一、二、三”三个字。我本以为这三个字非常简单,只要学会一“横”就什么都会了,却忽略了刚开始学习写字的一年级小朋友,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困难的,何况要写好一“横”谈何容易。我在教学时没有范写一个,书空一个,再临摹一个,而是三个字一块儿范写、书空、再临摹。这是我这节课最不成功的地方。 总之,这节课对我来说是有得也有失,有思也有想,这对我以后的教学会有一定的启发。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田字格,写好笔画横. 教具准备 1.歌曲“拼音用处大”。 2.课本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同学们在拼音王国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让我们一起唱拼音歌。(复习韵母.声母和正体认读音节.) 今天我们来学“识字一”1 一去二三里。 (二)初读课文识字。 老师:请你打开书44页,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学生:自读,画出不认识的字。 老师:看看能能用拼音朋友帮助我们把这些字认识读准。 学生:认读拼音识字。(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重点指导读:三 四 六 九 学生:组内互读。小老师带领同学认读生字。 老师:扩词理解“里”字的意思。口头组词:家里、车里、公里。 (三)指导书写。 老师:过渡:我们认识了这些字。我们还要会写“一、二、三”。请你仔细观察这三个字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学生:这三个字都有“横”。认识笔画”横”,笔顺从左到右 老师:一横在汉字里念“一”。 认识田字格,指导写“一”,先观察一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老师:观察“二”的两个横有什么不同。指导写“二”。 老师:先写上面的一横,再写下面的一横。 学生:第一横短,第二横长。 老师:观察“三”的三横长短变化。指导写“三”,写时我们要按先上后下的顺序。 学生:比“二”的横要稍靠近些。 (四)巩固练习。 老师:下面我们做一个“找朋友”游戏。(巩固音和形。) 学生:一个人拿音节,一个人拿汉字,找朋友。 找对了,全班齐读.找错了,帮助纠正. 教学后记: 1.一去二三里(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所学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流利的背诵课文,读准三 四 六 九 的字音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及相关图片。 2.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老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十个汉字朋友,老师想看看你们是不是都认识了。谁愿意向大字介绍你认识的汉字朋友? 学生:自读十个汉字、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小诗。 老师:范读, 学生:自己读,先拼读再一行一行读,一句一句读,男、女生读. 老师:谁能指着图说说“烟村”“亭台”在哪? 学生:一边读诗,一边看图,指出“烟村”“亭台”的位置。 老师:看图试背古诗。 学生:自己看图试背、互相背诗、指名背。 作业布置: 1.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带有“一”至“十”汉字的词语,谁愿意跟同学说说?先在小组里交流。 2..课后,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设计意图:了解十个数字的发音情况,重在发音。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 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 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 设计意图:建立数字与汉字的联系,了解学生对这几个汉字的认识情况,同时巩固汉字的读音。 三、学习古诗 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 1、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⑴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 ⑵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⑶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2、了解诗意: ⑴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设计意图:培养边朗读边想像的读书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 ⑵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 ①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 ②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设计意图: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要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 ⑶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⑷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设计意图: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并引出当一生读“一去二三里”时,指图的学生该怎么指,即“一去二三里”该怎么理解的问题。 ⑸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⑹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教师能全部预料的,应给予一定的空间。 三、配乐诵读全诗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背诵全诗,并设问: ⑴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⑵这个小山村热闹吗?(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 ⑶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 ⑷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 设计意图:背诵时再次启发想像,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 四、写字 这节课我们来写三个字(出示“一、二、三”),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1、都是由“横”组成的: 指导写好“一”(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2、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 3、观察“三”的三横长短变化,并与“二”中两横间的距离作比较,得出结论三横之间要稍靠紧些。 4、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 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师自言自语)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生发现错误)古时候有个故事,那里面有个人就闹了这么个笑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听吗? 设计意图练写了三个字,学生略感疲劳,此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讲故事渗透了学习不能想当然、一定要认真的意图。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6【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认识笔画“—”,能在田字格中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初步感受童谣中表现的意境镁。 【教学准备】 课件、头饰。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拍手游戏导入新课学习 1、做数字拍手游戏。 2、导入新课: 师说这些数字宝宝真是太可爱了,他们不但可以编进游戏中,还可以编进诗里去呢!请听 (课件播放|配图诗朗读) 3、点明课题、出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童谣《一去二三里》,它就在我们的书上。 二、读准字音,学会正确地朗读童谣 1、提出朗读要求: 小朋友一定很想读了,但是等一等,先听听要求,把每个音节都拼读准确,特别是平、翘舌音,前、后鼻音。遇到不会拼读的可向附近的同学请教,也可以举手向老师求助。 2、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辅差。 3、了解学生读童谣情况: 谁会读童谣了? ⑴ 指名读,其他小朋友仔细听听,要特别留意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读得怎样。 (有读得不准的,请生指出帮其正音,全班读读易错的字,特别是“烟、村、亭、四、十”等) ⑵ 把易读错的字集中起来再读读。 ⑶ 拿起书本,一起把整首童谣读一读。 三、进一步认识生字 师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自己拼读音节,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已经会读这首童谣了。 1、找出数字宝宝: 拿起笔把躲进童谣里的十个数字宝宝圈出来再认一认。 2、按顺序认读带音节数字: 利用课件有顺序地出现带音节的数认字宝宝,开火车跟这些宝宝打招呼。 3、打乱顺序读去音节数字: 自由读,不会的看看书中的音节。 两人抢读。 4、找朋友游戏: 规则事先老师已经发给每人一张卡片,卡片上是以不同文字形式表示的十个数字宝宝,有中文、阿拉伯、英文的。大家离开位置自由组合,找到表示同一意思的数字拉起手,然后一组组汇报。 5、课件出示“先、里”学习这两个生字: 师还有两个字宝宝要和你们打招呼,它们是谁? ⑴ 组词比赛: 师“先、里”说他们的用处可大了,可以组成很多词,我们男、女同学比赛一下,看看他们谁组的词多。(帖出男、女生头像,在下面划“正”字,以决出胜负) ⑵ 用“先、里”说话。 6、进一步认识数字的意义: 师十个数字宝宝又来了,他们说“我们啊,跟人类的生活联系最紧密了,生活中随时随处都会有我们的存在,不信,你看看自己,看看周围,想一想,一定能找到我们的。(钟、日历、电影院、门牌号,引导学生发现人体组成部分的数量,自己学习用品的数量,教室里各类物品的数量以及听课老师的数量。不但能发现显性的数字,还能发现隐性的数字。)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字宝宝,加深了对数字意义的认识,又进行了数字的运用,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更使学生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作用和魅力,拓展了语文学习的外延,使语文学习生活化。 四、再读无音节童谣,巩固识字 课件出示被脱掉了帽子的童谣,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五、学写字(重用课件指导) 1、认识田字格。(横竖中线,左右上下格) 2、指导“一、二、三”书写: ⑴ 认识笔画“—”,书空一遍。 ⑵ 讲解笔顺。 ⑶ 跟着电脑博士在空中写一遍。 ⑷ 描一描。 ⑸ 师范写。 ⑹ 生练习书写生字: 提前写好的读读老师送给你们的诗歌。 《数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课件出示看图填字题,请学生做一做。 二、再读童谣,深入体会童谣意境 1、读书指导: 师我们读书啊,不光是用嘴巴读,还要用心去读,怎么样是用心读呢?就是我们啊,读到什么想到什么,边读边想,仔细领会,这样子读,才会读得更有味,更吸引人。 2、自由读读,边读边想。 3、指名说说,你读时想到什么了? 相机释疑:“二三里”(点击图片解释饶操场跑道四五圈) “亭台”亭子。 “烟村”冒着炊烟的村庄。 4、看课件情景朗读童谣,让学生置身于诗歌所描写的意境中去朗读,披文入境,更深层次地理解文本内涵,感受语言文字表达的魅力,初步培养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 5、配乐朗读童谣(站起来读)。 三、知识链接 朗读诗歌《咏雪诗》谈谈体会。 四、做做随堂练习 【设计意图】 本首童谣是数字意义启蒙学习的好教材。学生对这首童谣比较熟悉,幼儿园里就接触过。但那时学生读童谣是无意识的,有口无心的,甚至有一些字音也无法读准。本册教材安排这首童谣作为第一节识字课,除了要求会读会用的字,还出现了四会字,要求“会读、会认、会用、会写。” “人生起步识字始”,第一节识字课是学生以后识好字的关键,所以上好这一节课的意义非常重要。,如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识字习惯,懂得识字的一些方法呢?又如何根据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来开展本课的学习呢?这些问题是我在设计教学时所思考的,因此我本课的教学设计也是紧扣这几个问题进行的,现阐述如下 一、以游戏活动的形式组织教学 这是我首先想到的组织方式,因为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游戏活动是他们最喜欢的,玩是他们的天性啊。于是我这节课就以游戏贯穿教学始终。课一开始,就以数字拍手游戏引出本课教学。老师以“数字宝宝太可爱了,不但可以编进游戏中,还可以编进诗里边去呢”这一句话导出新课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字就被激发起来了,这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很好的情感基础。再接下去的学习中,我以“跟数字宝宝打招呼、数字宝宝找朋友”等形式来加深小朋友对数字宝宝的认识,考虑到学生对数字已有感性的认识,但真正看到每个数字宝宝准确地认出来,很多孩子其实还不会。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按顺序读出数字宝宝之后让数字宝宝摘掉帽子变换顺序排队出现,再让学生认认,及时知道学生要看着字去读准字,不能瞎读 、有口无心地读。这样的设计既有趣味性,又渗透了良好读书认字习惯的培养。 在“数字宝宝找朋友”的游戏中,我让阿拉伯、中文、英文数字宝宝交朋友。这一环节既加强了对数字宝宝字形的记忆,又加深了对数字宝宝意义的认识,更让他们懂得了同样的数字宝宝可以用不同的文字表示出来。 然后在“先、里”两个字的学习时,我安排了男、女同学比赛着用“去、里”组词说话的活动,让学生在竞争的环境中学习,激活他们的思维,开拓他们的智慧,从小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把“先、里”两个字单独出现让学生学习,我是考虑到了本课的十个数字宝宝对小朋友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先、里”字形的认识就成了识字的难点。因而我就采用了“单独另类呈现”的形式来教学,以加深学生对这两个字形的记忆。有些“另类”的东西不是特别能引起人的无意注意吗?我在这里就套用了一下,以达到记忆字形的目的。 二、与生活紧密联系,让语文学习生活化 我们都知道,课程来源于生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数字宝宝离我们真的的太近了,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处都有他们的存在。于是我就设计了“找找我们身上以及身边的数字宝宝”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中发现数字宝宝。当他们发现了“显性的数字宝宝”,像“日课表、作息时间表、钟表、日历、作业本”等上面的数字,我在表扬他们真会观察时,又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去发现“隐性的数字宝宝”,像“一台电视机、一条红领巾、三十条红领巾、多彩的生活五个字、我们大家在一起七个字”等,学生为自己能发现躲在暗处的数字宝宝而兴奋而激动,在这里他们尝到了成功的乐趣,思维特别的活跃,每发现一个数字宝宝都会带给无尽的喜悦,他们探究着、发现着、思索着、表达着,从而深刻体会到了数字宝宝的用处,感受到了数字宝宝与人类关系的密切。 三、课内向课外延伸,建立知识链接 在学了《一去二三里》之后,我还推荐给小朋友两首儿歌,里边也都有数字宝宝。同时,我告诉学生其实还有很多诗歌也是有数字宝宝的,把孩子从课内阅读引向课外阅读,引导孩子们与更多的生字宝宝、更多的儿歌亲密接触,从而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识字、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领学生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我本课教学的目的,本课的教学设计努力体现这种大语文教学观。 四、留下充余的时间练习写字 写字教学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本课是写字教学的起始课,因此我特别注意了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从“田字格、横中线、竖中线”的认识到基本笔画的认识,以及写字的笔顺指导,我都是从细微处着眼,通过课件演示、教师范写、学生防写、临写,扎实的地进行训练。好习惯的形成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可怀习惯一旦形成改就难了 。所以我想应该舍得花时间给学生写字,最好让学生能在课堂上写好字,保证写字的质量。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7教材简说: 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他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的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的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有两幅图。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难点是分辨“八”和“入”。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 师:今天,我们用学会的汉语拼音本领去学习汉字和文章,你们有兴趣吗? 二、借助拼音,初读感知。 1.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自己拼拼拼音,读读这首诗。 2.这首诗中有哪些数字?用铅笔圈出来,拼拼拼音读准它。 3.出示生字卡片齐读、指名读、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4.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诗中再读一读,自由读诗歌。 5.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或者同桌一起读一读。 6.指名读:请会读一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会读两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全都会读的小朋友读一读。 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自由说) 三、借助画面,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刚才脑子里看到这幅画的小朋友请起立,掌声表扬自己。你们不仅会读课文,而且读懂了课文,多能干呀! 2.看图。师:中国有句话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 老师指着行走的孩子,学生读“一去二三里” 老师指着炊烟袅袅的房屋,学生读“烟村四五家” 老师指着亭子,学生读“亭台六七座” 老师指着路边的花,学生读“八九十枝花” 老师指着整幅画,学生读整首诗。 3.情趣练读,读出节奏感。 老师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一学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另一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4.当小诗人有感情的读一读。试背。 四、巩固生字。 1.巩固字音:“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 2.巩固字形:和生字说再见的游戏。(读卡片)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让儿童喜欢这童谣,乐意朗读,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正确书写“一、二、三”。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意境,体会小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策略】 1、让学生反复接触汉字,创设情景,配以生动的图画,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文中出现的常用汉字。小朋友已在生活中认识了。教师在教学中要拓展识字的形式,加强写字指导,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情趣。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或课件、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 3.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意境,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 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 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 三、学习古诗 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 (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 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二)了解诗意 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设计意图:培养边朗读边想像的读书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设计意图: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要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 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设计意图: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并引出当一生读“一去二三里”时,指图的学生该怎么指,即“一去二三里”该怎么理解的问题。」 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教师能全部预料的,应给予一定的空间。] (三)配乐诵读全诗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背诵全诗,并设问: (1)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2)这个小山村热闹吗?(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 (3)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 (4)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 [设计意图:背诵时再次启发想像,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巩固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童谣,编儿歌 3、完成《课堂作业本》 教学重点:写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指名朗读儿歌。 二、做游戏,找自己的兄弟姐妹,巩固“一”到“十”10 个生字。 现在我们把“一”到“十”看作10个姐妹,一最小,十最大。老师请一个小朋友任选一个数字,并大声读出来,在请专心听讲的小朋友当他的姐妹。找对的小朋友有奖。 1、请一名学生任选一个数字,如:六,并大声读出来,出示给大家看。 2、其余学生按老师的要求,上台找相应的汉字。如:老师说“请找出它的五个妹妹。” 3、5位学生上讲台找出“一”到“五”5个汉字,并从小到大排好顺序。 4、全班齐读这五个汉字。 四、学习儿歌,巩固所学的汉字。 1、出示儿歌,没学过的生字要注上拼音。 一头牛,两匹马,三条鱼,四只鸭,五本书,六枝笔,七棵果树八朵花,九架飞机十辆车,用错量词出笑话。 2、学生自由读童谣。 3、请个别会读的学生读一读。 4、同桌互读小组读,全班读 5、出示数字诗。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片片飞,飞入芦花都不见。 (1)自由读,读给同桌听。 (2)齐读 (3)能告诉老师你又有什么发现吗? (这首诗里也有数字) 五、你我编童谣 1、要求用上本课学过的汉字,也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汉字。 2、和自己的好伙伴共同编写童谣,用自己觉得最好的方法记录童谣。 3、展示童谣,互相学习、交流。 六、写字 汉字朋友邀请大家去参观它们的房间,我们已经知道四线三格是拼音的房间,那生字的房间是什么样子的呢? 出示田字格,用儿歌来介绍: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来帮它,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这节课我们来写三个字(出示“一、二、三”),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1.都是由“横”组成的。 指导写好“一”(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2.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 3.观察“三”的三横长短变化,并与“二”中两横间的距离作比较,得出结论:三横之间要稍靠紧些。 4.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 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师自言自语)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生发现错误)古时候有个故事,那里面有个人就闹了这么个笑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听吗? [设计意图:练写了三个字,学生略感疲劳,此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讲故事渗透了学习不能想当然、一定要认真的意图。] 七、完成《课堂作业本》。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9一、导入部分 我让学生从1数到10,再倒数一次。(意在了解学生1~10的读音情况,着重区别四和十的读音。) 二、看图说话 1、课件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自由说说你看到什么?(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根据学生的反馈来板书简笔画再现插图。(加深学生对插图的印象,同时调动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 三、识字教学 1、让学生找找诗句中表示数目的汉字,并反馈。(通过找一找,圈一圈,很自然地过度到生字的教学。) 2、拼读音节。(这一环节都是很枯燥然而又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我让我们班的“小老师”操纵电脑,教一教其他小朋友。展开竞赛,谁读得好的就当“小老师”来点一点鼠标。小孩都有表现欲,所以他们读得比什么时候都认真,拼读这一环节也轻松地过了。) 3、去拼音认读生字: 一是让小朋友开火车认读生字,二是师生共同作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这两个环节意在让学生在游戏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学生对枯燥的东西比较难以接受,而把识字变成他们平时最喜欢玩的游戏,那样就很容易接受而且印象会特别深刻。) 四、课间休息 我让学生动动身子,动动手等。玩一玩“一二一”的游戏。(低年段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叫他们一坐40分钟并且都在学习,比较难,所以,课间休息是非常必要的。) 五、阅读诗文 根据课标的精神,所以这节课我把主要的时间都用在了阅读的教学上。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看图听读:自己听一听,边听边看,感受诗句的美丽。让学生充分领略音乐美、语言美。 2、多种形式阅读:师生对接读(半句、一句),同桌对接读,组内开展擂台赛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学生年龄小,对于同一样东西很容易厌倦,因此,多种形式阅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文的美,体现山村的美景。) 3、配乐朗读表演。让学生边朗诵表听音乐边表演诗文内容。(为了再现韵文的意境美,让学生自己去表达对韵文的理解,用自己能表现的方式表演出来,学生很高兴,一下子就来兴趣了,纷纷走出位子去表演。并且很形象很有创意。有些动作都出乎意料。)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0【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 2、认识1种笔画“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会了拼音,着下我们能够运用拼音知识去认识汉字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识字”学习了。 二、认字 1、请大家翻到45页,先自己小声读一读图下的2个生字,然后同桌,一人读,另一人对照黑板上老师给出的注音,看看他是否读准了,没读准的请你帮一帮,然后交换角色。 2、用卡片检查,看看哪组读得又准有快。(分组比赛) 3、“八”“九”各象什么字? 老师演示:“八”的撇和捺不能*在一起了,中间要有空隙;“九”字先写撇。 4、看图填空: 出示图片:田,瓜,鱼,花,球 ()块田()片瓜()条鱼()朵花()个球 5、游戏:找朋友: 请大家戴上自己的数字头饰。请十个小朋友上台,一个一个地说:“我的朋友在哪里”座位上有相应汉字图片的同学起立应答:“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大家一起读这个字。 三、写字 1、认识田字格:田字格是帮助我们把字写端正,写匀称。横中线,竖中线,小格的说法。拍手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笔画:在写字前我们先看看书上田字格中的范字,先用铅笔描一描,看看三个字有怎样的笔画,长短一样吗?为什么书上的字能写得那么好呢?我们也能写得那么好!(有信心)动笔前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⑴“一”的写法:横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是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写在横中线上,左右各半,长度相等。 ⑵“二”的写法:两横,上短下长,先上横,后下横。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也是竖中线两边左右各半,长度一样。 ⑶“三”的写法:第三横长,从上到下,不仅左右各半,而且横与横之间距离相当。 3、示范写字。 四、总结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 教学难点: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尝试认字、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我们学完了拼音宝宝,这节课老师带你们认识生字宝宝,你们都认识吗?把书翻到44页,我们读一读。里面有些生字我们是不是已经认识了? 2、有些还不会的,我们就请拼音宝宝帮忙,同桌两人一起把他读一读。快。 3、好的,老师要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认字本领了。这里啊,有些生字卡片,谁来读一读? (12个生字请3个人分别带领大家读,读的时候强调三、四和十的音以及一在第四声前要读第二声。) 4、齐读 二、师生互动,游戏识字。 游戏一、小朋友们的识字本领真厉害,接下来我们来玩个游戏。叫做“老师报数、你拿卡片”。 马上把抽屉里的生字卡片拿出来,按顺序排好。比一比,看那两个小朋友合作的最快最好。老师也把卡片摆好。 接下来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玩,其他小朋友我们坐在位置上一起拿,看谁拿的准。 都拿对了,接下来同桌两个人一起玩一玩。“我报数,你拿卡片”。 游戏二、接下来再玩一个游戏,叫“分组游戏” 出示挂图,我们来看:这里在举行什么比赛啊?(篮球比赛、看这里有篮球筐) 有几个人参加?(10) 我们篮球赛是要2组进行比赛的,你们看看,该怎么分组呢?(蓝衣服一队,红衣服一队)你观察的真仔细,我们来看看他们分别是几号,蓝队的是2、3、5、8、9红队是1、4、6、7、10 真聪明,那么我们拿起卡片赶快分一分,看哪两个小朋友合作分得最快。(有的小朋友一个人分蓝队,一个分红队。有的一起分,有的小朋友还用上了我报数,你来拿的方法) 分的真快,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蓝队是,红队是,都对了吗? 三、激趣延伸、看图读诗 小朋友们都表现的很好,那我们来看下儿歌,这里也有刚才我们学过的生字。每个人找找看,读读看。 接下来,颜老师带你们去看下这首儿歌所写的美丽景色,你们看,(出示挂图)我们一起走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有说有笑的,不知不觉得走了多远?读“一去二三里” 走啊走,瞧,我们看到了一些小屋,还冒着烟读“烟村四五家” 你们看,远处的山上有读“亭台六七座” 看看,指着花读“八九十枝花” 儿歌里写的景物都展现在我们眼前了,相信小朋友们一定能把这首儿歌流利地读出来,是吗?(齐读、男女生分读,小组读) 四、认识田字格,学习书写。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知道了四线格是拼音宝宝们的家,那生字宝宝的家在哪里呢? (出示田字格) 田字格有首儿歌,听老师来念一念,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我们认识了田字格,接下来,我们来帮“一、二、三”安个家,好吗?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这个笔画叫做“横”。示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上写。 看书观察“二”和“三”的写法,你发现了什么?(横的长短变化和在田字格里位置变化两方面说)示范写,学生练写。 归纳写法:横的写法是从左到右,写字的顺序是从上到下。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2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童谣中表现出来的景色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 难点: 分辨“八”和“入”,“九”和“几”等容易混淆的字。 教学准备:PPT课件 、简笔画 、生字卡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 1、今天老师带了十个字娃娃,他们想和一年级九班的孩子做朋友,瞧瞧,他们找谁呢?(师边发卡片边说:字娃娃选xx,因为他准备得最好;字娃娃找xx和xx,他们俩显得特别的高兴;字娃娃看准了xx、xx和xx,他们正耐心地等待着字娃娃……) 2、介绍十个字娃娃给学生认识。 3、学生把字娃娃送回家——把字贴在相对应的简笔画旁边。 4、字娃娃还想找你们玩,请你亲切地呼唤他们的名字,老师请出他们。(师依次贴在黑板上,并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识字——和字娃娃一起去郊游 (一)《去画中游玩》 1、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快来告诉我们吧!(师随机完善板书,呈现一首欢快的童谣。) 2、请出字娃娃“去”和“里”,回头再瞧瞧图中有趣的数字。 (二)《识字大闯关》 闯关前的准备:1、自由把这首童谣读一读,用笔圈出黑板上老师贴的字娃娃。 2、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请学生认一认,不认识的拼一拼他头上的拼音。 3、检查识字情况——“闯三关”。 a、第一关:除去拼音我会认(成功后得一个笑脸娃娃) b、第二关:火眼金睛辨生字(成功后得一个笑脸娃娃) c、第三关:我去提篮摘苹果(成功后得一个笑脸娃娃) (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加以指导“三、四、十”音,辨认“八、六”等字的字形。总结学习方法。) (三)、愉快的比赛 1、师范读课文,教给学生读的方法。 2、生先跟老师读再自己读。 3、比赛读。(强调数词读重些,突出山村虽小,景色却很美。) 三、课外拓展——数字儿歌 游玩结束,字娃娃永远和聪明勇敢的你们在一起。 1、结合简笔画出示儿歌,跟老师学一学。 《量词歌》 一头牛,两匹马; 三条鱼,四只鸭; 五本书,六支笔; 七棵果树,八朵花; 九架飞机,十辆车; 用错量词出笑话。 2、欣赏《红叶飘飘》。 3、鼓励学生自编数字儿歌,送出美丽的画儿。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一去二三里》是一年级识字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新教材重视识字教学,采用多种方法使低年级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在识字的编排上,注重语言环境的创设,深入浅出,意境优美,饶有情趣,符合儿童学习汉字的规律和特点。所以,我在教学时主要采用了两大教学手段:一是以“游”为主线,精心设计,思路清晰。二是巧妙突破难点,寓教于乐,富于情趣。具体过程分析如下: 这篇课文是一首童谣,从“一”到“十”这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贯串其中,勾勒出一幅清新淡雅,朴素别致的山村图,可谓是妙趣横生,意境幽远。我把这堂低年级的语文识字课设计得丰富多彩,趣味盎然。整个课堂从游玩开始,以游完结束。课文十个字加上“去”和“里”就是本课要求会认的12个生字,是教学的重点。 既然识字是重点,那就让这粘有生字的“娃娃”担当主角,引领全文吧!于是“字娃娃找朋友”的情景成了课堂的第一幕。“字娃娃找xx,因为他课前准备得最好;字娃娃找xx和xx,他们俩显得特别的高兴;字娃娃看准了xx、xx和xx,他们正耐心地等待着字娃娃……”这样“一找一扬”,很快就控制了课堂的秩序,让小朋友们进入了角色。随后把手中的字娃娃送回家(课前贴在黑板下方的漂亮简笔画:三条鱼,四只鸭等),在“一送一夸“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就让孩子们和字娃娃一起去游玩。先走进一幅画(课文插图),在此鼓励学生看到什么请说一说,教师随机完善板书,使之逐步成为一首完整的童谣。出其不意,又在情理之中,既欣赏了美景,又初步熟悉了课文内容。这便是课堂第二幕。 “识字闯关”和“赛童谣”是课堂的第三幕和第四幕。这两个环节意在提高孩子学习兴趣,落实识字和正确朗读这两个目标。以游戏闯关和比赛的形式开展教学,不仅调动了孩子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鼓励了孩子敢于面对困难,学会勇敢。 最后游玩呼应开头,重新回到画中。教师一边翻开简笔画,一边教孩子读《量词歌》——“一头牛,两匹马;三条鱼,四只鸭;五本书,六支笔;七棵果树,八朵花;九架飞机,十辆车”用错量词出笑话。”课堂接近尾声时鼓励孩子用所学的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编儿歌,编得好就奖励一幅画,领着字娃娃回家。课堂从形象开始,以抽象结束。 在收获成功的同时,老师们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性意见,他们经验丰富,一语中的。经过深刻反思,我发现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点不突出,有虚无实。教学设计形式多样,趣味性强,但吵吵闹闹,叽叽喳喳之后,学生到底记住这12个看似简单的字了吗?对字音,字形掌握准确吗?不尽然!用老师们的话说——没有明确课标的`要求。可我不能让“没有教过一年级的语文”成为给自己开脱的理由啊,这和“没吃过肉,还没看见别人吃过肉”是一样的。 二、语言慷慨激昂,缺乏亲和力。课堂上我倒是神采飞扬,眉飞色舞,活脱脱一个“主持人”,甚至“话剧演员”,压根儿没思考到台下的不是观众,而是学习的主人 ——一群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一年级小朋友。这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难以收到实效。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决定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一、送一本《课程标准》给自己。只有认真阅读各年级的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才能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准备,把每一堂课落到实处。各年级教学既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又循序渐进,得心应手。 二、在不断丰富课堂教学艺术的同时,更要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认识水平,一年级学生由于从幼儿园或者学前班上来,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好玩好动。有一定的自我表现欲,需要被肯定和鼓励。但同时也要考虑课堂教学的本质功能,不能为追求表面的热闹而忽视知识目标的完成。这需要教师深入思考和巧妙布局。 三、不断加强学习,做好“四个学习”。向书本学习,尤其要向专业书刊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向他人学习,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向自己学习,锤炼自身的教学技能;向学生学习,拓展自身的应变能力。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3(一)教材理解 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诗句标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二)同学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同学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同学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局部同学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同学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一至十和去和里)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三”三个生字。认识笔画“一”。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同学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示的意境美。其中识字和写字是重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四)教学准备课前同学自我拼读课文;制作与教学环节配合的CAI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程序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以下几步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之中。 第一步,导语激趣。 上课前,CAI课件出示了动物大家庭,并配合音乐《蓝精灵》,把同学的注意力引向课堂,营造出一个活跃有趣的氛围。上课铃响,教师用充溢趣味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同学引入到快乐的学习环境当中,鼓励小朋友们大胆学习新知识,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看图说话,培养同学说话能力和观察能力。(CAI课件出示文中插图一)引导同学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小朋友看到了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然后揭示课题:古时候有一首童谣,说的就是这幅图画。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指名同学读课题,并说说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同学交流学法)结合图画实例,引导同学理解“里”。 第三步,图文结合,学习古诗。 第一环节: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同学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然后教师范读课文,同学倾听,教师再放慢语速范读,同学轻声跟读。,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让同学在自我拼读过程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同时提醒同学倾听老师在范读时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以掌握古诗的整体节奏,体会童谣的韵律美。 第二环节:生字认识 出示一至十、去和里的生字卡片(也可以课件演示生字,先顺序出现,在乱序出现)。采取抽生读、齐读、抢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绝大多数同学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重点指导“三”、“四”、“十”和“里”四个生字的发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里”的声母是边音,(这里可以CAI课件出示,重点字的读音选择)并组词,以加强同学的记忆能力。 第三环节:了解诗意 这一环节是本课重点环节之一,首先,我提醒同学:.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以培养同学边朗读边想像的良好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其次,出示课件主题图,着重分析“一去二三里”和“烟村四五家”并用手势标明一去二三里的含义即一路走去的意思。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 (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 (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在这一局部,应发展同学的多重思维能力。最后,背诵全诗,提问:你在背的时候想到了什么?这个小山村热闹吗?美吗?背诵时再次启发想像,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同学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还可以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设计意图: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课件演示,一同学读有关诗句,一同学指图,教师辅助点击鼠标,出现放大的图画区域。) 课间休息:做识字游戏《摘苹果》,使课堂的气氛达到一个新高,同时同学适当放松。 第四环节,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 首先引入田字格,(多媒体出示田字格,并演示各个局部)引导同学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和横中线、竖中线、各方位小格。并用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又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来巩固田字格的认识。写字时,同学先独立观察字形引入笔画:“一”。出示课件“一”在田字格的方位,引导同学自主观察并指导书写。再引入“二”的书写,这时要注意引导同学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而“三”的写法让同学自身观察体会,上台演示,教师相机指导,让同学体会汉字的间架结构,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并了解“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并可以用实物投影仪反馈同学作业,同学展开互评。在这里,我引入一个故事: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引导同学发现错误。同学练写了三个字,略感疲劳,此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讲故事渗透了学习不能想当然、一定要认真的教育意义。] 总之,教学过程中通过看、说、读、写四方面结合,让同学动眼、动脑、动口、动手,遵循教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的原则,充沛放手同学,努力使朗读教学和写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最后,配乐诗朗诵。同学随同音乐自由朗诵,强化印象,同学再次感受古诗所表示的意境美!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4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学生能认识 12个汉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五个汉字能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背诵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并且喜欢学习古诗。 教材简析: 本课包括一首古诗和一幅插图及 12个生字。通过学习古诗,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并且喜欢学习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能认识 12个汉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 5个汉字并能背诵古诗。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数字朋友,有 10个老朋友想考考大家还能不能认出他们,有信心吗?(出示 1到 10数字卡片)这些老朋友真高兴,同学们都记住他们了。 二、学习生字 1 、还有 10位新朋友也急着跟大家见面,大家看!(大屏幕出示)这些新朋友是 1到 10的汉字写法,让我们赶快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2 、打乱顺序你还能认出他们吗?(学生读)看来大家已经和这些新朋友成了好伙伴,说能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如:八和入的区分,十和七,四和十、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3 、游戏:找朋友 .“师:我的朋友在哪里?生:你的朋友在这里。”一起读。 三、学习古诗 古代一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巧妙地用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出示古诗读) (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1. 请小朋友们在书上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圈出来,仔细观察读音有什么变化。 (出示带拼音的十个字,练习拼读) 2 、其实还有两个生字宝宝特别着急跟大家见面,出示“去和里”拼读,组词,说反义词。 3 .师范读:这么美的诗,老师也想都,能给我个机会吗?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4 .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 5 、引读 : 一去——烟村——亭台——八九—— 6 、展示读。 (二)了解诗意 1 .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现烟村、亭台、花图片)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子? 2 .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3 .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4.关于这首小诗你还有什么问题? (三)背诵全诗 ( 1)根据图片试背诵。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 ( 2)配乐背诵:让我们跟随音乐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再次走进这个美丽、安静的小山村。 四、写字 1 、认识田字格 2 、指导写字 五、学唱数字儿歌, 一、二、三、四、五、六、七, 我的朋友在哪里? 在教室,在操场, 我的朋友在这里。 教学反思: “三” 和“山” 今天的同研一节课轮到我这个“新手”上路了。同研的内容是古诗《一去二三里》。昨天我认真地做了准备,整理了一下自己讲课的思路,修改了丛老师用的课件,还制作了 10张生字卡片,感觉一切准备就绪了,昨天晚上我睡得很香。 很快到了第二节课,孩子们显得很有精神,他们可能也非常想得到别的老师的夸奖和赞扬,特别是在我说完“让别的班的老师来看咱们班是不是表现最棒的”这句话后,坐得更直了。 听课的老师们都来了,我和孩子们马上开始了新课的学习。首先学习一到十十个汉字的认读,齐读、男女对读都非常好,热闹的小火车开起来了,本以为会非常顺利,没想到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苏教版 一年级语文 第二册 《小松树和大松树》 教案《汉语拼音9 ai ei ui》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我叫“神舟号”导学案《j q x》教学设计比尾巴教学设计《阳光》教学实录及点评《纪念》第一课说课设计b、p、m、f教案 汉语拼音3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火车开到了崔一诺,他读“三”这个字,因为是开火车,所以他读得很快,声音也不是太大,当他读完后后面的同学马上就接着读,我没有听仔细。这时我听见个别同学很小声地在重复崔一诺的读音“山” ,小火车马上停了下来。 “崔一诺,请再读一遍这个字。”我指着“三”字说。 “山。”果然读错了。 “把舌头放平,不要卷起来,跟老师读:三 .”我耐心的教他,帮他纠正。 “山。”怎么还是不对。 “三 .”呵呵,我真是“不厌其烦”啊。 “山。”简直太“顽固”了,我只好请同学们帮忙:“大家一起来教崔一诺读吧。” “三 .”大家的声音很响亮,有的同学还特意把自己的脸朝向他,以便能让他看清自己的口型。 崔一诺尽力的想把舌头伸平,用心地看着别人读的样子,努力地发出了一个音:“山 …..”哎,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这怎么办?在这个字上已经耽误了很多时间,再继续下去后面的内容就可能进行不完,得赶快想个法子。我突然想到数学上的“ 3”他肯定会说,对,就这么办。 我伸出三个手指头,问:“能告诉老师这是几吗?” “三个。”他回答得很干脆。 “对。这个字也读三,三个的三。”我赶紧抓住这个突破口。“再读一遍。” “三。”我的老天,终于读对了。他高兴得笑了,我也如释重负,赶快接着进行下面的内容。 欢快的小火车又开动了 …… 这个小小的插曲,在带给我紧张的同时也让我深切体会到一个道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往往就是学生掌握新知识的突破口,如果我们能及时地找准它,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5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拼音我们都学完了,你想不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2、点击课件,出示:sān、wǔ、yī、liù、bā、shí、èr、sì、qī、jiǚ。 3、拉火车读音节,看那列火车开得最快。(小火车、开开开、火车头!) 二、自主研读、认识生字 1、同学们学得真好,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带大家到一个小山村看一看!(出示《一去二三里》挂图,挂图后面是这首诗的板书。) 2、大家仔细看一看,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两个小朋友在山间的小路上看风景。) 3、想一想他们可能在谈论什么。 生:小哥哥指着远处说:“你看看,那有一个小村庄,冒着烟呢,村子里的人正在做饭!村庄后面是几座小亭子,真漂亮啊!”小妹妹说:“我们身边的花也很漂亮啊!你闻闻,多香啊!”(提示学生按照顺序观察,把短诗中写的内容说全,可适当发散。) 4、同学们说得真好!大家想了这么多小哥哥和小妹妹说的话!有人啊,只用了20个字就把他们说的东西全都说全了!大家想不想看看?(揭掉挂图,展示板书。) 5、根据我们学过的拼音把这首短诗读一读。(指名读,其他学生评议、正音。) 6、师:老师标红的这些字就是我们本课需要认识的生字,根据老师标的拼音,你能读出它们吗?(指名读,学生齐读。) 7、师:在课文中我们都能读出来,但是如果这些生字从课文中跑出来,你还能认识他们吗?(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并试着用这些生字组词或说一段话。) 8、师:认识了这些生字,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看看诗中都写了哪些美景。 三、反复品读、感受画面 1、同学们仔细看这首小诗,你能从诗中“看”到哪些美丽的景物呢?在诗中把这些景物挑出来、画上横线,并在图画上把你看出来的景物圈一圈。 生:烟村、亭台、花…… 总结:两个小朋友,走了大约二三里路,看到了一座小村庄,村子里炊烟袅袅。再往前走是几座亭台错落地排列着,他们身边的小路旁开着各种美丽的野花。 2、两个小朋友看到那么多美丽的景物,他们多高兴啊!谁能读出他们那种高兴的心情?(指名读,学生点评。) 3、他读得非常流利,但是还不够高兴。下面听老师读一下,感受一下,怎样读出小朋友高兴的心情。(教师范读,指导停顿和重音。) 4、下面老师找同学来读一读,谁读得最有感情,老师就为他把这幅图画再挂上去! 5、指名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直到学生能够读出诗歌的声韵,把图画挂上去,盖住诗歌的板书。 6、背古诗,边背边想象诗中的景色。 四、指导写字(课前认识田字格和三线格) 1、观察生字一共有几笔,每一笔是什么笔画,在田字格中占什么位置,找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边指导、边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写样子。 2、伸出手指书空:学生一边念笔顺、一边书空。(例“木:一笔横、二笔竖、三笔撇、四笔捺。) 3、在课本上描红,并仿写几个。 4、找写得好的和写得有问题的进行评议。 5、学生在三线格本上进行书写。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