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语文教案 |
范文 | 精选语文教案范文合集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组字练习使学生掌握部分带“门”“氵”这两个偏旁的字,了解“门”“氵”两个偏旁所表示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大家一起来”活动,让学生猜谜语,画谜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读读记记的方法积累有关天气变化的谚语,使学生养成逐渐积累的良好习惯。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通过组字练习使学生掌握部分带“门”“氵”这两个偏旁的字,了解“门”“氵”两个偏旁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读读记记的方法积累有关天气变化的谚语,使学生养成逐渐积累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1、导言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走进我们熟悉的快乐园地-------《语文七色光》,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2、练 (1)、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学生根据平时识字的积累独立完成。 (3)、小组交流并整理。 (4)、各组汇报。 (5)、说说字与偏旁的关系。 3、日积月累 (1)、你都知道哪些谚语呢? (2)、打开书看看,今天的谚语反映了什么内容。 (3)、学生自由读。 (4)、检查读记情况。 (5)、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每组谚语都说了什么意思。 (6)、在理解的基础上边读边记。 (7)、你还知道哪些反映天气变化的谚语? 4、大家一起来 (1)、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学生自由读谜语,独立完成。 (3)、个人完成后在小组交流。 (4)、谈一谈谜底“月亮”和“彩虹”的特点。 (5)、再读谜语,汇报并展示自己的画。 (6)、大家评一评。 语文教案 篇2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写作知识,要求学生写出内容具体、通顺的文章。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教育目标:教育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复习重点:指导学生审清题目要求,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 复习难点:培养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复习过程: 一、揭示复习内容。 二、指导写作方法。 1、审题: 即把握作文题目的具体要求。 2、确定作文题目的重点。 学会确定题目的重点是审题过程的重要一步,因为只有确定了题目的重点,才能更好地选取材料,突出文章的重要部分。 3、复习记叙文的六要素。 指名说,板书: 时、地、人、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4、习作开头的方法: (1)开门见山。 (2)提问式开头。 5、习作结尾的方法: ⑴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⑵照应开头。(首尾呼应) ⑶抒情结尾(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或敬佩之情) 6、复习本学期要求写作的几作文。 a、写一个人(赞扬某方面的优秀品质) b、记一处景物(抓住特点表现出“美”) c、写一件物品(抓住形状、特点、用途来写) d、写读后感。 e、介绍我们的学校。 f、谈压岁钱的用法。 三、练习: 1、我敬佩的人。 A、要求用一件典型事例赞扬他某方面的优秀品质。 B、小组内练习说话。指名说话,师生共评。 四、小结: 写作文要靠平时积累材料,多练习,多动笔,才能提高作文能力,希望大家多观察,多练习。 五、作文: 以《一件自己深受感动的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语文教案 篇3教 学 目 标 1、了解在稿纸或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了解写毛笔字的执笔方法,训练正确的执笔姿势和书写姿势,初步培养学生写毛笔字的良好习惯。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钢笔与毛笔的执笔与写字姿势。 2、学生练习,教师及时纠正。 二、观察作品,掌握写字的行款。 指导观察第2、3页上的钢笔字作品 1、抄写课文或作文时,应注意什么? 2、讨论交流 3、小结 三、组织练习,训练学生养成习惯 1、学生练习写钢笔字。 2、教师辅导,纠正执笔方法,写字姿势。 3、说说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四、总结,提出希望 1、通过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你准备怎样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 3、提出希望 五、作业 练习如何正确使用钢笔和毛笔。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4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语言、内心活动并在反复的朗读当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2、学习合理地续编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1、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三、教学过程: (一)、模拟表演,导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表情,喜、怒、哀、乐,样样都会。但我们都喜欢“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如果大家只会“笑”这一种表情,那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呢?这节课,让我们读一读《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交流课前预习情况:木偶是什么? 2、学习生字。 ⑴、出示词语,自读、指名读。 ⑵、齐读 过渡:看来,大家已经把字词方面的“拦路虎”扫除了,下面我们就进一步来研读课文。(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你了解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感受?(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板书:只会笑、被抢、熊警察不相信、头疼、小兔子、老婆婆说他撒谎。 3、了解人物性格 在这个故事中,除了小木偶外还有熊警察、小兔子、老婆婆,从大伙的表现中,你认为他们的性格是怎样的?(体会老木匠的善良、小红狐的狡猾、熊警察的暴躁、小兔子和老婆婆的粗心以及小女巫的乐于助人。) 4、积累人物表情的词语 A、为什么你能那么容易就概括出他们不同的性格呢?你主要是能过人物的什么描写体会到的?(语言和神态)请用“=”画出表示人物表情的词语。(出示) B、请你通过带着表情、动作朗读,表达出这些神情。(生自由读、指名读,相机师生评价) 小结:这些也正是妇女巫所说的“人类所有的表情”的具体表现,今后大家要学会积累丰富的词语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一目了然。 5、指导朗读小木偶的语言 A、假如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的表情,那会是怎样呢?请你找出小木偶在受委屈时说的话。 B、请在括号里给小木偶填上体现他真实的表情或心情的词语。 “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气愤、申辩)地尖叫。 “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伤心)地回答。 “脑袋很疼。”小木偶是一副(无奈)的表情。 “是,而且越来越疼了。”小木偶(委屈)地说。 6、 重点指导:课文最后一句 A、因为只有笑,小木偶受尽了委屈,假如你遇见当初做小木偶的那个老木匠,你会对他说些什么?为什么?(出示最后一句,齐读)你怎么理解这句话,自由说,并从文中找出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前半句联系前B、小结: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 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中的快乐。但生活又是复杂的,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以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需要我们用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经营、去面对,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活。所以,(师指着句子,要求学生读) C、练习:--------是很重要。不过,要是只---------,那可--------。(钱、朋友、哭、睡觉、本领) 可适当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四)、总结 相信小木偶在拥有了所有的表情之后,懂得用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经营、去面对生活,少了委屈与泪水,多了快乐与幸福。 (五)、放飞想象,延伸拓展。 拥有了人类所有表情的小木偶后来又会遇到什么事情呢?请大家继续写故事。既要大胆想象,又要把握故事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五、 板书设计: 12、小木偶的故事 被抢 熊警察不信 只会笑 头疼 小兔子、老婆婆说他撒谎 笑很重要,但只会笑远远不够。 语文教案 篇5教学目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具有多元智能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其智慧潜能,使有着个体差异的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中的长句子,能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并了解附加成分在句子中的作用。 2、学会本课 教学难点采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拉他们走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自然、自如、自娱、自悟中完成学习任务。 教具准备ppt录音、录象、 教学过程 一、画面激趣谈话导入 1、你知道一年有哪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2、(画面)这里的风景到底是哪个季节呢? (学生根据画面上的红色枫叶、金黄的稻田、往南飞的大雁、穿上毛衣的小朋友回答是秋天) 画面上出示课题:秋天 [利用多媒体生动逼真的有声画面,激起学生的兴趣,轻松的谈话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进入课堂,并且自己揭开了题目。] 二、读课文初步感知 1、(画面配乐朗诵)学生听读课文,要求看清哪三种动物在说话,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说的?记住它说了什么? 2、学生各抒己见(画面出示学生说到的某个句子) 导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书,用自己最拿手的办法认字。(可采用查字典、请教别人、借助拼音识字、上下文猜字等方法) 2、做“帮字妈妈找宝宝”的识字游戏。 躲在每个课桌纸袋子里的是调皮的字宝宝,字妈妈正在焦急地找寻他们,随着字妈妈呼唤宝宝的名字,请热心的小朋友能够又准又快地帮忙找到字宝宝。如:字妈妈问:“飘落的飘在哪里?”,学生边举起找到的卡片边说:“飘落的飘在这里”。此游戏可分以下步骤完成: (1)学生先自己认识一下字宝宝。 (2)教师扮演字妈妈,同位两人合作找字宝宝。 (3)请一位同学扮演字妈妈,其余同学找字宝宝。 (4)同位两人一人扮演字妈妈,一人找字宝宝。 三、自读感受角色体验 1、初读课文,(可以选择最喜欢的句子)要求读准,读通,模仿刚刚听的录音朗读。 2、(让小老师上台)点好画面,读自己选的句子,提醒小朋友哪些字音要注意。(画面也相应点出)领读句子,可提出自己的朗读要求。 [充分给予学生时间,自读感受,注意字音,尝试读好。并且安排他们体验"老师"这个他们感兴趣的角色,学习兴趣浓了,学习积极性高了。] 四、比较异同感悟语言 1、(出示第一自然段)喜欢这一句的小朋友读,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画面上在第一自然段的边上,出示"小鸟说,秋天是蓝色的,因为天空是瓦蓝的。")学生比较异同,你认为哪一句好,为什么? 2、后两句与上面教法相似。 3、指导读好第四自然段。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理解"多彩的图画" 4、你认为秋天是怎样的?为什么?小组交流。用"我认为秋天……我喜欢秋天"说话。你也可以注意观察周围之后再与老师、同学交流。 [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叠词、形容词的美妙,在比较后自然而然理解了最后一句感叹句的意思。后面的延伸问题,让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五、创设情景表演巩固 1、(画面、配乐、头饰)分角色朗读,给时间准备。 2、上台表演,巩固课文内容。 [机械的背诵学生没有丝毫兴趣,创设有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头饰的情景,学生兴趣盎然,在表演中悄悄地完成了巩固课文的任务。] 板书: 秋天 秋天到了 小草、树叶 黄 凉风 落叶 田野里 果园里 其他地方 稻子 黄 苹果 大枣 红 打谷场 棉花 白 石榴 咧嘴 公路上 高梁 红 葡萄 水灵 田间、房前 个人修改 你对季节了解吗?我们来做猜季节的游戏。 教后反思: 教案 学科3《古诗两首》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ppt录音、录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引出课题。 我们祖国风光秀美,山川壮丽,古代流传下来大量赞颂祖国山川的优美诗篇。第3课介绍了两首古诗。 板书:3古诗两首 今天老师先带你们到辽阔的大草原去看看。 2.播放敕勒川草原风光录像,引出诗题。 你觉得大草原怎么样? 这美丽辽阔的大草原名叫敕勒川,在(请查)年前流行着一首赞美它的民歌,叫《敕勒歌》。板书:敕勒歌 齐读课题。 这首诗一直流传到现在,今天我们来学习它。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请你们自己读读这首诗,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画下来,再看拼音多读几遍,把它记住。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要求:(1)把诗句读流利。想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你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明白,把它画下来。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川:指平原。 敕勒川:敕勒是古代的民族,敕勒川指敕勒族居住的平原。 阴山:指阴山山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东西走向。(可用简图) 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用毡子做的圆顶帐篷。现俗称蒙古包。 四野:周围,四面八方。 苍苍:深蓝色。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露出,呈现。 四、细读诗文,体会诗意。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说诗意。教师随机点拨。 美丽富饶的敕勒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铺展。 天空像一顶巨大的圆顶帐篷笼罩着大草原的四面八方。 (2)展开想象,体会诗意,感情朗读背诵第一句。 ①指名读,师生评读。请你们想象第一句的情景,有感情地读这一句,比比谁读得好。 ②闭眼想象诗中的情景,齐读、背诵第一句。 2.学习第二句。 (1)指名读第二句,说诗意。教师随机点拨。 蓝蓝的天空下是辽阔的大草原,一阵阵微风吹过,使草儿低伏, 现露出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2)展开想像,体会诗意,感情朗读背诵第二句。 ①指名读,师生评读。请你们想象第二句的情景,有感情地读这一句,比比谁读得好。 ②闭眼想象诗中的情景,齐读、背诵第二句。 3.读全诗,说诗意。 (1)自由读,把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2)同桌互相说说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诗意。 五、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如: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这句把天比作巨大的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让我们看到了天地相连的景象,想起了牧民的蒙古包和他们的生活。 “天苍苍,野茫茫。” 读了这句,让我们看到了蔚蓝色的天空下那辽阔的绿色大草原。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一句把草原写活了。让我们看到茂盛的牧草和时隐时现的肥壮的牛羊。 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六、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首、川、阴、似。 2.按结构记忆字形。 独体字:首、川。 左右结构的字:阴、似。 3.指导书写: 让学生观察字帖里的字,然后描和写。 重点指导:首、似 七、总结: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诗题。 1.背诵《敕勒歌》。 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敕勒歌》描绘了雄奇壮丽的草原风光。今天老师再带你们到风光秀丽的庐山看看。 2. 庐山风光录像,引出诗题。 学生观看后,谈谈对庐山的印象。 庐山秀丽的风光,吸引了古今中外许多文人来观赏,并留下了很多有名的诗篇。今天我们来学习赞美庐山瀑布的古诗《望庐山瀑布》。 板书:望庐山瀑布 3.介绍诗人。 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师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李白的资料。 4.读题,解题。 齐读课题,“望”是什么意思? 再读读课题,想想为什么用“望”不用“看”? 二、初读诗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诗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读诗句,互相纠正字音,把诗句读正确。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导名读全诗。 三、再读诗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还有哪些词不明白。 2.小组交流,互相解答。 3.全班交流,教师解答学生未解决的词语。 香炉:指香炉峰,庐山西北部的高峰。 生紫烟:“生”生出。“紫烟”指山顶的雾气在阳光照射下呈现的颜色。 九天:传说中天有九层,九天是最高层。形容天极高。 4.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试着说说每句大意。 四、赏读诗文,理解诗意。 1.赏读第一句。 (1)有语气地朗读第一句。指句读,齐读。 (2)观看,理解“生紫烟”中生的意境。(弥漫) (3)为什么说是“挂”前川? 因为瀑布是从上面直泻下来,就像挂在山前。 2.赏读第二句。 (1)有语气地朗读第二句。指名读,齐读。 (2)观看,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夸张写法及“疑似银河落九天”的气势。 3.指导朗读,体会诗情。 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按节拍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在读中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想象意境,背诵诗文。 1.让学生看着挂图,想象诗句中描绘的景色背诵诗文。 2.同桌互相背诵。 3.集体背诵。 4.指名背诵。 评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背诵诗文的小能手。 六、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尺、挂、流、烟, 2.记忆生字。 按结构记字。 独体字:尺 左右结构的字:挂、流、烟。 3.指导书写。 让学生观察字帖里的字,然后描和写。 重点指导书写“流“。 七、总结谈话,课后拓展。 1.这节课,我们和诗人一起领略了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感情。 2.请同学们课后收集你喜欢的古诗。在古诗朗诵会上读给大家听。 板书: 古诗两首 天 广阔、美丽 勒乐歌 野 牛羊 望庐山瀑布 飞 三千尺 壮观 夸张 疑 落九天个人修改 语文教案 篇6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砚”、“乾”、“坤”三个字,了解古诗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课书要学习墨梅这首古诗。)读后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想到了过去学习的古诗、诗人的介绍……特别想知道“古诗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谁写的?诗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 3.明任务: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唐代、唐代和元代著名的诗歌。诗人分别是王昌龄、卢纶和王冕。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洗砚池墨痕乾坤 2.朗读古诗。 3.联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者划下来。 4.分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三、检查预习。 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 四、学习古诗 1.了解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画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 (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2.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语,比如查资料,利用工具书,网上查询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C.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如下: (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D.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 (突出了它淡淡的彩。) E.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 C.诗句的意思。(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天地。) D.进一步理解。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 3.朗读全诗。 4.总结全诗: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想象诗人在这样的美景里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 5.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6.总结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 请大家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墨梅》这首古诗的?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五、作业: 背诵《墨梅》 板书设计: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语文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树立爱护公物、爱护建筑物的良好习惯。 2.认识珍、贵等15个生字,继续培养识字能力。 3.能比较熟练地读课文,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综合活动: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动植物。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5个生字。 2.在读中体会小刺猬留下了什么纪念?为什么“它是珍贵的纪念”? 3.区分易错字“该”与“刻”。 教具准备: 小刺猬图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辽阔广大,有很多美丽的地方,可以让人们去欣赏。伴随着音乐,教师展示图片: 热爱旅游的人们到处去欣赏祖国的秀丽景色。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什么地方?看到过什么景色?你是怎样留纪念的?(学生纷纷回答) 有一群小动物在山坡上盖了一间漂亮的小亭子,它们是怎么留纪念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师生共同参与合作探究 (一)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1.听读课文,边听边看大屏幕。放课件和录音: 2.喜欢这个故事吗?你能自己读课文吗? 学生自由读课文,拿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不认识的字标出来。 3.谁有好办法来认识这些字? 学生归类出看拼音识字、问老师、问同学、联系上下文猜字、利用查字表识字等办法。 4.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识字方法认字,如果这些字你都认识了,请你读一读课文。 5.游戏:“好朋友,合作学,团结起来收获多”:学生自愿结合成小组,在小组内学生自己商量读书的方式,并且在小组内检查生字认字情况,进行合作学习。 点评:鼓励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 6.小组汇报读书情况。 7.第二年春天来到的时候,亭子周围鲜花盛开,蝴蝶飞舞,小动物们又到小亭子来玩。 出示课件: 小刺猬留下了什么纪念?为什么这才是最珍贵的纪念?小组合作,进行讨论交流。 贴小刺猬图: 点评:通过讨论,明确小刺猬留下的纪念是什么,帮助学生树立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8.小刺猬留下的纪念这样美丽,你想怎样读?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在师生互评中进行美读。 点评:通过进行各种方式的评读,学生学会了欣赏别人,同时通过朗读让学生再次感悟到了这份纪念的珍贵 (二)生字测试,游戏识字。 1.抽读本课的生字卡片,筛选学生易错字。 2.小组合作学习筛选出的生字。 3.游戏:美化环境,大家来:在黑板上贴有鲜花和绿草的图片,图片的背后贴有学生筛选出的易错字,学生用识字方法记住了这个字,就把这个字贴在事先准备好的大花坛里。 在游戏中进行组词,说话练习。 点评: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可以分析字型,可以猜字谜,可以用动作记,可以画画记,在游戏中学生的识字兴趣被激发起来。 (三)引导学生观察,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要写的字,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字最容易写错? 学生比较“刻”和“该”在字形上的区别。 2.老师范写“该”。 3.让学生自己写一个“该”,并试着自己写一个“刻”。 三、口语练习,综合活动。 1.齐读全文,想一想“你认为小刺猬怎样?”你打算以后怎样做? 2.老师带大家到公园里玩一玩。 课件展示: 美丽的公园里有什么?三块牌子上应该写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说一说。 3.向学生发出倡议,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爱护公物。 点评:在口语综合活动中,再次对学生进行了保护环境,爱护公物的教育。 语文教案 篇8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设计公益用语。 教学重难点 学习设计公益用语 教学资源 搜集一些广告语 预习 设计练读《边疆小夜曲》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读背《边疆小夜曲》。 (1)出示《边疆小夜曲》,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2)指名试读,教师相机指导。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表情和手势。 (4)指名朗读,读出味儿,读出感情。 (5)学生练读,在熟读基础上背诵。 2.指名说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 3.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学生读题,并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①明确什么是公益用语。 ②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③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设计。 (2)学生读一读介绍什么是公益用语的话。 (3)教师略加讲解:公益用语通常是用来教育我们关注公共的利益,维护公共的利益。 (4)想一想为什么这样设计。 (5)讨论这些公益用语的作用。 3.练习。 (1)思考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2)集体讨论交流,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到要这样设计的。 (3)集体评议补充,互相完善。 4.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点评。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讨论:同学们,你们去过祖国的边疆吗?边疆是个什么样子?你们听过小夜曲吗? (2)指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情,正确理解诗人的感情,贴着诗人的心来想,走进诗歌的境界。 2.反馈。 3.背诵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引导学生回忆见过.听过的公益用语。 (3)讨论这些公益用语的作用。 (4)想一想为什么这样设计。 (1)思考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2)集体讨论交流,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到要这样设计的。 (3)集体评议补充,互相完善。 鼓励学生关注公益事业,大胆设计公益用语,并在学校家庭等地进行宣传。 作业 设计1.背诵《边疆小夜曲》 2.大胆设计公益用语,并在学校家庭等第进行宣传。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