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认识时、分》说课稿 |
范文 | 《认识时、分》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时、分》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立足实际说学情: 首先,生活中,学生虽然有了认读时间的经验,但是在读接近整时时还是容易出错。 其次,虽然一年级已经学过有关时间的知识,但是在拨表时还是容易出现分针走,时间不走的现象。 最后,是对一时一分缺少感知。 二、两种版本说教材: 有了这样的分析,我重新审视了教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过钟表上的整时半时,以后还将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纵观整个教材的编排都是:有特殊到一般,简单到复杂的编写过程编写的,这样的编写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又符合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在看本册教材,教材是按照这样几个层次编写的。 首先,呈现的情境图是:让时针走一大格,仔细观察分针有什么变化?这样把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 继而出现的情境图是,让分针转一大圈,仔细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是让学生在逆向性思维中理解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 教材的编写,不是单纯的模仿记忆,而是通过问题引领,启发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该学生提供了思考和讨论的机会,最后在动态中得出:1时=60分。 再看,北师大版教材,安排了一分钟能干什么的活动,我认为这个活动能很好地帮助学生体会时间这个概念,所以本节课我借鉴了这一活动。 分析了学生,分析了教材,我在想时间和长度单位、质量单位一样都属于量与计量的范畴,但是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时间单位却不那么容易表现,它比较抽象。所以本节课我创设了各种活动,来沟通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力求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时间。 有了上面的思考,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中了解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能力目标: 让学生体验1时、1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情感目标: 在认识时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基于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 能正确认出接近整时的时间。 三、情境互动说流程 本节课我确定的流程为: 体会时间与度量之间的关系----体会时、分之间的关系-----认识几时几分----练习巩固。 时间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但是我们却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就像我们生活在空气中却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一样,所以时间是个比较抽象的单位,但它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所以我设计的情境力求让学生体会钟表是度量时间的工具,时分是度量时间的单位,让同学们体会度量的作用。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于是我就这样开始上课了: 首先,呈现的是小青蛙跳格子的情境图:让学生看一看:快看!小青蛙跳了几个格子?学生数了数说:三个格子。 小青蛙又跳了一次,这次你们知道小青蛙跳了几个格子吗? 由于有了尺子的经验,学生会说:老师青蛙跳了12格子。 同学们,你们再认真数一数到底是几个格子? 学生看了看会说:不是12个格子,明明是14个格子嘛! 青蛙哥哥跳完了,青蛙弟弟也想跳,你们看它跳到是12了吗?‘ 学生会说:没到12,还差一点点。 努力再来一次吧,这次青蛙弟弟跳到12了吗? 这次它跳过了12. 通过这几个练习,让学生感到生活中有:快到而没到,还有过了一点点的生活现象。 第二环节:建构模型 1、体会时间与度量之间的关系: 跳完了格子,让我们仔细观察这把尺子吧,老师说: 这是一把奇特的尺子,你能用它来测量时间吗? 学生说:不能.。那么现在呢? 学生可能会发现:老师它像一块钟表。那么老师就根据学生学过的经验把这块表补充完整,首先补充上的.是时针、分针,然后补充上小格子,这样一块钟表就诞生了。 有了钟表,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时吧。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块表,时针从几走到了几?同学们会说:时针从9走到了10. 老师接着说:那是多长时间呢? 同学们会说:是1小时。 老师接着问:如果时针从1走到2呢?(1小时)从7走到8呢?(也是1小时) 大家认识了1小时,那么1小时到达有多长呢?我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来体会1小时,有这样一个情景: 一节课和两个课间就是一小时;秋游开车行驶路程的时间;我校游泳课1小时;看三集动画片的时间需要一小时; 看三集动画片是一小时,那看一集《喜羊羊》大约多长时间呢?让学生在这个思考过程中体会生活中还有比时小的时间单位那就是分。 有了分,我们来仔细观察这块表,分针从12走到1是几分钟啊? 学生会说:老师是5分钟。 我会接着反问他们;分针从12走到1怎么会是5分钟呢?引导学生思考分钟每走一小格就代表一分钟。 那好了,我们知道了一小格代表一分钟,那么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这次,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三个活动。帮助学生体会一分钟: 首先,是让学生静静感受1分钟,学生感觉,哦,1分钟还是挺长的嘛! 接着请同学们想一想:一分钟能做哪些事情? 思考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一下一分钟到底能做什么? 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首先体会到了1分钟到底有多长?体会了时间的长短;同时让学生知道1分钟虽然短,但可以做好多事情,知道了时间的价值;最后,在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上帮助学生理解1分钟这样的的时间单位。 2、体会时、分之间的关系 针对学生对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关系的确定还有些困难,我认为可能是学生对时和分的关系理解还不够,所以本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时针和分针的关系。 首先,出示的这样一块表,请同学们观察分针是怎么变化的?r 学生在观察后可能会说:分针走了五分钟。 那么时针呢?学生看了看会说:时针没有动。 老师接着追问:如果分针再走五分钟呢?这时就有争议了,有的同学会说:时针没有动;有的会说:时针一定会动的。那么时针和分针到底怎么动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块表,我请同学们仔细看,认真看,看完后,我就引导学生来讨论:通过你们刚才的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说:我发现,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有的会说:我发现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还有的会说:1时=60分。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总结引导学生思考:1时=60分。 同时适时的向学生介绍有关时间的数学史: 时间的进率是古巴比伦人创造的,古巴比伦人在数学的发展历史中有着伟大的贡献,为了纪念他们,就规定1时=60分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就要进行下一步了,就是本课的重点:认识几时几分。 首先呈现的是这样的情景:出现这样四块表让学生尝试去认表,在尝试认表的过程中我想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方法,在确定几分的时候学生可能会这样说: 老师我是从头数的;有的可能会说:老师我是根据半时是30分,多一些或少一些来计算的;还有的更巧妙的就是根据乘法口诀算出来的。 针对学生的做法,教师要注意引导,最终和学生总结如何认识几时几分:时针刚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分针过了几个小格就代表几分钟。 3、认识几时几分 学生掌握了方法后,我们要突破难点了: 出示一块钟表后让学生认识是几时几分?学生一定会产生争议:有的会说是7时55分,有的会说是8时55分,那么到底是几时几分呢?我是这样帮助学生来引导的:请大家看,分针动了,它到12了吗?同学们会说:没有。现在呢?到了。现在是几时?是8时。那请你仔细回忆一下第一块表的分针到12了吗?同学们会说没到》没到12那是几时几分呢?同学们恍然大悟:哦,是7时55分,不是8时55分。 在引导学生看接近整时的时候,不仅要看时针还要看分针。突破了难点后我为学生准备了一首小儿歌: 时针刚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 通过这样一个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了几时几分的方法。 最后突破了难点后,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了,给他么一个亲身体验的机会。让孩子在静态中认识时间,在动态中体验时间。 第三环节:解释应用 练习巩固 最后一个环节是巩固练习,首先,设计的是一个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情境,让他们用电子表的形式写出表上的时间。在写的过程中,4时5分的写法是个难点,教师要强调:当几分不满时的时候,一定要用0来占位。 第二个练习,是个巧妙性的练习。由于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分针跑的太快了,所以分针掉了,你能根据时针的位置选择合适的时间吗?通过这样的练习进一步帮助同学们巩固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关系。 最后就是一个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体验性的问题了,这道题不仅帮助同学们认识了几时几分,而且让同学你们体验了经过时间,为下一节打下基础。 回顾整节课,认识几时几分属于量预计量的范畴,本节课我通过大量的活动,解决了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时分是度量的单位。度量的观念不是一节课就可以建立的,今后,我还将继续这方面的探索。同时,我也感受到学生是我们的另一只手,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也就是“教师的讲基于学生的想”。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