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
范文 |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精选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篇1教学目标: 1、梳理圆柱与圆锥的特征、面积、体积计算公式,能灵活地根据问题情境,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 2、沟通立体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图形网格,使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 3、引导学生以类的观点去观察与分析图形,体会解决问题的乐趣,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难点: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圆柱图片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构建体系 1、导入 师:认识这个图形吗?如果它的一个底面向圆心无限缩小到一个点的时候,它变成了什么图形? 生:圆锥 师:圆柱和圆锥之间有什么关系? 圆柱和圆锥之间还有很多的奥秘和联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柱和圆锥。 板书:圆柱与圆锥 2、梳理汇报圆柱圆锥的知识 (1)特征 (观察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 (2)表面积、侧面积 (3)体积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整体、系统地感悟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疏通环节很重要,通过圆柱变圆锥,及平面图形与圆柱圆锥的关系,唤醒已有的知识、方法及经验,以“平移”“旋转”等方式在再现与强化立体图形的运动,很好地完成了对单元知识纵向和横向的结构化】 二、变式应用 1、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 师:运用我们所整理的这些知识,能够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请看下图: 师:这是一个圆柱形的木桶。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不能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呢? 生提问题 师总结问题,并解决问题 师:生活中能不能直接使用这些数据来准备材料? 小结:解决问题时要结合生活实际确定最合适的取值 2、根据圆柱的动态变化解决问题 师:我们继续奔跑,都说孩子们有天生的创造力,我给你们一个圆柱,你想怎样加工和创造呢? 生罗列加工方法 师根据加工方法提出数学问题 师:联系我们解决的问题,你有什么体会 小结:复杂的数学问题都是有简单的数学问题演变而来的。 【设计意图:练习不是把不同的学生拉回到同一起跑线上进行训练,,而是使不同的学生通过练习得到不同的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找到可以去挑战和自我实现的习题资源,同时教师进行分层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课件理解题意,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选择方法,不仅有助于知识与概念的深化,更能促进思维与能力的拓展】 三、触类旁通,提升应用 师:通过对圆柱的加工,使我们对图形的思考更立体,更全面了。还有哪些图形可以这样削、切,接呢? 小结:当我们用触类旁通的视角去解决问题的时候,又可以发现新知识,这就是温故而知新,也就是复习的意义。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篇2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准确计算圆柱体积。 2、能解决与圆柱体积计算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准确计算圆柱体积。 教学难点:能解决与圆柱体积计算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1)把圆柱体切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后,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因为长方体的体积=,所以圆柱的体积=,用字母表示是。 (2)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求圆柱的体积公式是。 2、口答:(求体积,只列式不计算单位:cm) ①s=0.5h=10 ②r=2h=5 ③d=4h=2 二、巩固练习 1、p27第1题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p27第2题 ①引导看图明确要求哪个杯里饮料最多,应看哪个杯里饮料的体积最大。 ②独立计算。 ③集体订正。 3、一个圆柱形油桶,底面半径4分米,桶高10分米,这个油桶最多装汽油多少立方分米?如果每立方分米汽油重0.85千克,这个油桶最多装油多少千克?(铁皮厚度不计) 4、p27第3题独立完成。 三、提高练习 1、p27第4题 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方法。 小结两种方法: ①先算出50枚1元硬币的体积,再算1枚1元硬币的体积; ②先算出1枚1元硬币的厚度,再算出1枚1元硬币的体积。 2、一个圆柱体体积是100、48cm3,底面半径2cm,求圆柱的.高。 四、全课小结 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v=sh=πr2h=π()2h 五、达标检测 1、求体积。 ①底面直径8cm,高10cm; ②底面半径3cm,高8cm。 2、有一个圆柱形蓄水池,底面半径2米,池深20分米,现往池内注入1.5米深的水,求注入多少立方米的水? 3、一个圆柱形水桶,底面直径40厘米,桶高50厘米,若每升水重1千克,这个桶最多能装水多少千克?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篇3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里学习立体图形的最后阶段,知识的综合性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都比较高,因此,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圆的基础知识都是本单元的认知基础。同时,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迁移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材在编写上遵循了“特征—表面—体”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逐步深入,并拓展到空心的圆柱(钢管、垫片等)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化归和类比是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教材比较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编排了较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形成。 本单元在教学方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实践探究,要让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规律,获取知识,提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感受事物间的联系。 4、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负责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体积、表面积的计算;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2、难点: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和区分 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1页例1;练一练;《作业本》第1页。 教学目标:认识圆柱,知道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知道圆柱底面是两个相等的圆,沿高剪开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重点:圆柱的特征和侧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及运用侧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关键: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长方形的关系及侧面积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圆柱模型(可以展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口算)。 (1)半径是1米 (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 (4)直径是5分米 教师依次出示题目。 二、导入新课 先后拿一个长方体形的物体和正方体形的物体,提问:我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他们有什么特征? 出示几个圆柱形的物体,“大家注意了,你们看看这些物体跟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一样吗?” 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跟老师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感觉它们与长方体有什么不一样? 1、圆柱的认识。 小结: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而圆柱则有一个曲面,有两个面是圆,从上到下一样粗细,等等。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柱体,简称圆柱。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立体图形。 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出示目标:1.认识2.看懂 大家刚才认识了圆柱形的物体,我们把这些物体画在投影片上。 出示有圆柱形物体的投影片。 现在我们沿着这些圆柱形物体的轮廓画线,于是就可以得到这样的图形。随后教师抽拉投影片,演示得到圆柱形物体的轮廓线。 指出:这样得到的图形就是圆柱体的几何图形。 请大家再观察一下,这些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并且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教师指出: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然后在图上标出底面以及两个圆的圆心O。 指出:圆柱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指出: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然后在图上标出高。 提问:圆柱的高有多少条?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圆柱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 上、下两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圆 圆柱 从上到下粗细相同 2、巩固练习 (1)做第3页“练一练”的第l题。 (2)出示(投影)一组立体图形,辨析哪些是圆柱,哪些不是圆柱?为什么? 3、教学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出示一个带完整商标的罐头盒。这个罐头盒是什么体?(是圆柱体。) “它的侧面是哪个面?”然后沿着罐头盒的一条高剪开,再将商标纸打开,平展在黑板上。现在商标纸是什么形状?(是长方形。)沿着商标纸的边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再将这张长方形的纸包在圆柱的侧面上。 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宽与圆柱底面的高有什么关系? 小结: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得出:长方形面积=长×宽 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三、教学例1。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篇4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18—19,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五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立体图 设计理念: 本课努力将传统教具、学具和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在“找”中学,在“测”中学,在“思”中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使数学课堂教学“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做”中学,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教师出示一组相关的几何体的实物图,其中有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也有圆柱和圆锥形状的,提问:上面哪些是圆柱体?哪些是圆锥体?哪些不是?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和圆锥体? 2.揭示课题,板书:圆柱和圆锥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和圆锥都是直直的直圆柱和直圆锥.观察、辨别 举例、交流 二、动手实践探索特征(一)认识圆柱的特征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你怎样证明这两个底面大小的关系? (3)用双手摸侧面,你发现了什么? 3.讨论、交流、总结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并板书: 底面2个平面完全相同圆 圆柱 侧面1个曲面 4.圆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1)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2)让学生找一找圆柱的高,然后教师出示圆柱的立体图形,说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教师先画出一条高,再让学生画高,教师提问:刚才大家从不同位置画了高,说明高有多少条? (二)圆锥形状的认识。 1。引导观察 (1)请学生从课前准备的物体中挑出圆锥体学具,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2)让一生上来边指边说,回答后师板书: 顶点:1个 侧面(曲面) 面:2个 底面(圆) (3)师指导透视图,示范画。 画透视图的时候应该先画一个椭圆,然后在椭圆的正上方画上顶点,最后把顶点与底面连起来。 2、圆锥高的认识 (1)高在哪里?师指母线,问:这条是不是圆锥的高?为什么不是?你能举个例子驳倒他吗?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 (3)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为什么?(教师在黑板上作高,板书:1条) (4)在下发的练习纸上的立体图上画高,标上字母h。 学生先在小组内活动、研究、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观察、独立思考 学生独立画高,思考高的条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交流 观察、思考 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自己尝试概括 独立比较 独立画高 三、巩固练习,评价反馈 1.做“练一练”,说出下列物体的形状哪些是圆柱体,哪些是圆锥体?引导学生说说选择的理由。 2.找一个圆柱形和圆锥形的物体,指出它的各部分名称。 3.学生交流同座互相指、说学生连线,交流连线时的思考过程。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旗,依次将小旗快速旋转,借助观察和想象,交流自己的发现。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布置课后作业: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和圆锥,并量出它的底面和高。课后剪下教材中材料,独立制作圆柱和圆柱。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篇5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 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演示:屏摹上显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闪烁。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等高) (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 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3)学生分组做实验。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公式: 师:这里所说的底面积和高指的是谁的底面积和谁的高? 四、尝试应用: 1、课件出示引入题中的三堆沙子,同时添加数据: (1)底面积是10平方米,高是0.6米。 (2)半径是2米,高是0.6米。 (3)底面周长是12.56米,高是0.9米。 通过计算你认为这三堆沙子够不够? 2、从做实验所用的材料中任选一个圆锥,通过测量计算出它的体积是多少。 3、(1)一个圆柱的体积是87立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2)一个高是30厘米的圆锥形玻璃杯装满水,现把杯中的水全部倒入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形水杯里,水在圆柱形水杯里的高度是多少厘米? (3)有一个圆柱形的木块,底面半径是1分米,高是3分米,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你知道圆锥的体积吗?去掉部分的体积呢?去掉部分的体积相当于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 五、推荐作业: 墙角有一堆沙子,你能想办法求出这堆沙子的体积吗? 六、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篇6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20页的例1,“练一练”和练习五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知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立体图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例1场景图,上面这些物体认识吗?分别是什么?如果将它们按形状分成两类,怎么分?如果给这两类物体起个名字,可以叫什么? 学生交流(揭示课题:圆柱和圆锥) 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研究圆柱 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形的?出示相关圆柱形实物和模型 ⑵引导观察:仔细观察这些圆柱,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发现。 ⑶组织全班交流,教师适当板书:上下一样粗细有两个圆面一个曲面 ⑷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先对照圆柱的直观模型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再让学生在实物模型上找到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研究圆锥 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状的物体? ⑵仔细观察圆锥,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中说一说。 ⑶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有一个顶点底面是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⑷认识圆锥的高 出示圆锥的透视图,让学生认识圆锥的高。 ⑸在圆锥的实物模型中,相互说说圆锥的顶点、底面、侧面和高。 三、巩固练习 1、讨论“练一练”。 交流挑选的理由和不挑选的理由。 2、做练习五第2题。 ⑴引导学生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圆柱和圆锥,看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⑵在书中连线。 3、做练习五第3题。 ⑴出示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引导学生猜想:如果将旗杆快速旋转,想想一下:小旗旋转一周各能成什么形状?让学生旋转小旗,看猜想是否正确。 ⑵如果让你自己设计一个小旗,你想将小旗设计成什么样子的?想想一下,如果也这样旋转一周,会转成什么形状?自己做一做。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篇7第一课时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18-19页,练一练、练习五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难点: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 1、圆柱和圆锥形的实物、模型 2、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各一面。 预习作业: 1、预习课本第18页例1,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2、知道什么什么样的形体是圆柱和圆锥。 3、在课本上完成第19页的练一练、练习五的1-4题。 教学过程: 一、预习效果检测 1、你预习的两个立体图形,分别叫什么? 2、剪下第125、127页的图形,用硬纸板做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 3、反馈练习五的完成情况。 二、合作探究 1、研究圆柱 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形的? 出示相关圆柱形实物和模型 ⑵引导观察:仔细观察这些圆柱,你能发现什么? 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发现。 ⑶组织全班交流,教师适当板书: 上下一样粗细有两个圆面一个曲面 ⑷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先对照圆柱的直观模型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再让学生在实物模型上找到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研究圆锥 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状的物体? ⑵仔细观察圆锥,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中说一说。 ⑶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有一个顶点底面是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⑷认识圆锥的高 出示圆锥的透视图,让学生认识圆锥的高。 ⑸在圆锥的实物模型中,相互说说圆锥的顶点、底面、侧面和高。 3、讨论“练一练”。 ⑴让学生各自从教材提供的图片中找出圆柱形的和圆锥形的。 ⑵交流说一说挑选的理由和不挑选的理由。 三、当堂达标检测 1、做练习五第2题。 ⑴引导学生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圆柱和圆锥,看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⑵在书中连线。 2、做练习五第3题。 ⑴出示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引导学生猜想:如果将旗杆快速旋转,想想一下:小旗旋转一周各能成什么形状? ⑵让学生旋转小旗,看猜想是否正确。 ⑶如果让你自己设计一个小旗,你想将小旗设计成什么样子的?想象一下,如果也这样旋转一周,会转成什么形状?自己做一做。 3、做练习五第4题。 教学反思: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篇8教学内容:教材第34-----35页复习第5~9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步掌握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方法,沟通已经学过的一些形体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预习作业: 1、把课本34页第5——7题在作业本上写一下。 2、把课本35页第8、9题自己动手做一做。 教学过程: —、预习效果检测 1、计算下面圆柱的表面积 底面半径6厘米,高8厘米 底面直径1米,高2米 底面周长6.28分米,高3分米 2、计算下面物体的体积 圆柱:底面直径5厘米,高7厘米 圆锥:底面半径3分米,高是底面半径的2倍 二、合作探究 1、复习公式。 提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板书时出示相应图形)为什么正方体体积等于边长a的立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这个公式怎样得到的?圆锥的体积公式是怎样的?为什么要乘以1/3? 2、做复习第5----7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指名学生口答每题算式,老师板书出来。 提问:刚才一题是求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一共是多少,根据刚才一题的解答,你能找出数量关系解答这道题吗?(让学生说说数量关系) 3、我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做第8、9题,学生讨论。 三、当堂达标检测 完成补充习题的作业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复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知识?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