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天净沙·鲁卿庵中》原文及赏析
范文

《天净沙·鲁卿庵中》原文及赏析

《天净沙·鲁卿庵中》是元代散曲家张可久所作的一首小令。此小令是对友人鲁卿隐居山中的礼赞,亦是自己一片向往之情的真实流露。笔墨简淡,风神高远。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天净沙·鲁卿庵中》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天净沙·鲁卿庵中》原文及赏析1

天净沙·鲁卿庵中

朝代:元代

作者:张可久

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

译文:

满院青苔一株株古树萧萧,苍云片片一江秋水迢迢。满山红叶掩映得山斋小小,有谁曾经找到?高尚的人走过的桥。

注释:

鲁卿:一位隐居山寺的隐者。

萧萧:风吹树林木摇动的声音。此处形容冷清幽静。

迢迢:高、远貌。

探梅人:指作者自己。梅,比喻高士。

赏析:

张可久这首《天净沙》,宛如一幅淡远幽雅的山水画,是对友人鲁卿隐居山中的礼赞,亦是自己一片向往之情的真实流露。这首小令笔墨简淡,风神高远。上半幅写景即写人,写出了隐者的品格风致。下半幅写自己来探望隐者,写出立刻深挚的友情。明朝朱权《太和正音谱·古今群英乐府格势》云:“张小山之词,如瑶天笙鹤”,“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有不吃烟火食气”。凡此皆可于此首小令证之。究极而论,此首小令造境之高远,乃出自小山对于隐逸之真诚向往。 [4]全曲通过对秋云、秋水、秋木的描写,构建出高远、清幽的境界,营造出静谧的禅境。通过对斋庵及其环境的描写,表现鲁卿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自己的向往之情。

头三句写景。首句“青苔古木萧萧”,讲古木萧萧,青苔丛生。“青苔古木”,是构成首句物境的基础,青苔结生于古木之上,亦可以将青苔、古木理解为并立的意象。“萧萧”一词,一般用来形容木叶肃杀、飘落的情态,这里也是用来衬托秋日山中凄清、古静的气氛。

“苍云秋水迢迢”,写水云状貌。“苍云”是高空长云,有宏阔的气象;“秋水”有平沙落雁相伴,皆染秋色。“迢迢”修饰“秋水”,结构同“萧萧”修饰“古木”一样。“秋水迢迢”突出秋水长空一色的景貌,这里的“迢迢”其实也感染了“苍云”的色彩。

“红叶山斋小小”,写鲁卿山斋所在,有红叶飞落环绕,与肃杀的.古木、旷远的云水相比,山斋不过是“小小”的一座。但“山斋”与前二者不同的是,青苔木色、云水长天,都是肃杀清远的“黑白照片”,而环绕“山斋”的“红叶”却是秋季最艳丽的色彩的代表。

前三句用相同的句子结构,由小至大、又由大入小地勾画出秋山云水的样貌。从色彩和结构的丰富性上来讲,“青苔古木萧萧”最肃杀,“青苔”“古木”都是较死板、幽深的物象;“苍云秋水迢迢”,使境界顿时开阔,色彩也更明亮了;“红叶山斋小小”,一“红”一“小”,与前文形成对比——“红”与“萧萧”“苍云”对照,形成鲜艳的色彩刺激,“小”与“萧萧”“迢迢”对照,实际上是把焦点集中到了“山斋”上来。

红叶”使得“山斋”成了前三句秋山云水图的中心,但“山斋”之“小”又为后文的继续展开留下了余地。其一。将鲁卿的“山斋”放到了巨大的秋山云水背景中;其二,“山斋”之“小”突出了它的幽深,这就使得下文“有谁曾到”的句子显得十分自然了。

后一部分“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写的其实还是鲁卿斋的幽深,不过换了一个角度,并加了一些意思。所谓“探梅人”,指的是作家自己。“梅”不是秋日的物象,但梅的枝劲花清,自古是高士隐者的代表,作家说自己是“探梅人”,就是把鲁卿比作梅—般的高士来赞扬了。

过溪桥”是一个过程,作家想要探访“山斋”,但还在路上,刚刚踏过小溪上的石板桥。这样的写法。从效果上应和了前文“有谁曾到”的疑问,连诚心探访的作家都只是方过溪桥,他人自然是不知有此处了。

《天净沙》常用来写秋景、抒悲远之情。这首《天净沙》,则是通过秋景的衬托,写高士鲁卿的隐逸。一句“探梅人过溪桥”,带着些许禅意。

创作背景

这很有可能是张可久来到鲁卿的茅舍后,对鲁卿描述的路过溪桥时的所见与所想,而用笔记录下来的。

《天净沙·鲁卿庵中》原文及赏析2

【越调】天净沙

鲁卿庵中①

青苔古林木萧萧②,苍云秋水迢迢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④。[1]

注释译文

[注释]

①鲁卿:一位隐居山寺的隐者。

②萧萧:风吹树林木摇动的声音。此处形容冷清幽静。

③迢迢:高、远貌。

④探梅人:指作者自己。梅,比喻高士。

[译文]

满院青苔一株株古树萧萧,苍云片片一江秋水迢迢。满山红叶掩映得山斋小小,有谁曾经找到?探梅人走过溪桥。[2]

作品鉴赏

张可久这首《天净沙》,宛如一幅淡远幽雅的山水画,是对友人鲁卿隐居山中的礼赞,亦是自己一片向往之情的真实流露。这首小令笔墨简淡,风神高远。上半幅写景即写人,写出了隐者的品格风致。下半幅写自己来探望隐者,写出立刻深挚的友情。明朝朱权《太和正音谱·古今群英乐府格势》云:张小山之词,如瑶天笙鹤,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有不吃烟火食气。清代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亦谓小山较乔吉尤翛然独远。凡此皆可于此首小令证之。究极而论,此首小令造境之高远,乃出自小山对于隐逸之真诚向往。元代,是政治极为黑暗的时代,借用《周易·坤·文言》的话来讲,正是天地闭,贤人隐。元代隐逸之风,实体现了知识分子的传统品节。欣赏这首小令,宜领会到其艺术之美,亦宜领会到其中所体现的精神之美。[1]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5 16: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