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封燕然山铭原文及赏析 |
范文 | 封燕然山铭原文及赏析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封燕然山铭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封燕然山铭原文及赏析文言文 原文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维清缉熙。乃与执金吾耿秉,述职巡御。理兵于朔方。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暨南单于、东胡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之群,骁骑三万。元戎轻武,长毂四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目,朱旗绛天。遂陵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斩温禺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锷。然后四校横徂,星流彗扫,萧条万里,野无遗寇。于是域灭区殚,反旆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盛德。其辞曰: 铄王师兮征荒裔, 剿凶虐兮截海外。 夐其邈兮亘地界, 封神丘兮建隆嵑, 熙帝载兮振万世! 译文 大汉永元元年(汉和帝年号,西元89年)秋七月,国舅、车骑将军窦宪,恭敬天子、辅佐王室,理国事,高洁 光明。就和执金吾耿秉,述职巡视,出兵朔方。军校们像雄鹰般威武,将士们似龙虎般勇猛,这就是天子的王师。六军俱备,及南单于、东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等人,猛骑三万。战车疾驰,兵车四奔,辎重满路,一万三千多辆。统以八阵,临以威神,铁甲耀日,红旗蔽空。于是登高阙,下鸡鹿,经荒野,过沙漠,斩杀“温禺鞮王”,用其血涂鼓行祭;用“尸逐骨都侯”的血来涂刀剑之刃。然后四方将校横行,流星闪电,万里寂静,野无遗寇。于是统一区宇,举旗凯旋,查考害传图籍,遍观当地山河。终于越过“涿邪山”,跨过“安侯河”,登燕然山。践踏冒顿的部落,焚烧老上的龙庭。上以泄高帝、文帝的宿愤,光耀祖宗的神灵;下以稳固后代,拓宽疆域,振扬大汉的声威。此所渭一次劳神而长期安逸,暂时费事而永久安宁。于是封山刻石,铭记至德。铭辞曰: 威武王师,征伐四方;剿减凶残,统一海外;万里迢迢,天涯海角;封祭神山,建造丰碑;广扬帝事,振奋万代。 赏析 范晔《后汉书》曰:齐殇王子都乡侯畅来吊国忧,窦宪遣客刺杀畅,发觉,宪惧诛,自求击匈奴以赎死。会南单于请兵北伐,乃拜宪车骑将军,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大破单于。遂登燕然山,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 班固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作者简介 班固(公元 后32~92年) 东汉史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九岁能诵读赋,13岁时得到当时学者的赏识,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前后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穷究九流百家之言。建武三十年,其父班彪卒,自太学返回乡里。居忧时,在班彪续补《史记》之作《后传》基础上开始编写《汉书》,至汉章帝建初中基本完成。 明帝时,曾任兰台令史,与陈宗、尹敏、孟异共同撰成《世祖本纪》,升迁为郎,负责校定秘书。又与人共同记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迹,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上。 章帝时,班固职位很低,先任郎官。建初三年(公元78年)升为玄武司马,是守卫玄武门的郎官中的下级官吏。由于章帝喜好儒术文学,赏识班固的才能,因此多次召他入宫廷侍读。章帝出巡,常随侍左右。奉献所作赋颂。对于朝廷大事,也常奉命发表意见,与公卿大臣讨论,曾参加论议对西域和匈奴的政策。 建初四年,章帝效法西汉宣帝石渠阁故事,在白虎观召集当代名儒讨论五经同异,并亲自裁决。其目的是广泛动员经今学派的力量,促进儒家思想与谶纬神学紧密结合,加强儒家思想在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在这次会议上,班固以史官兼任记录,奉命把讨论结果整理成《白虎通德论》,又称《白虎通义》。 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大将军窦宪奉旨远征匈奴,班固被任为中护军随行,参预谋议。窦宪大败北单于,登上燕然山(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命班固撰写了著名的燕然山铭文,刻石记功而还。班固与窦宪本有世交之谊,入窦宪幕府后,主持笔墨之事,关系更为亲密。永元四年,窦宪在政争中失败自杀,洛阳令对班固积有宿怨,借机罗织罪名,捕班固入狱。同年死于狱中。班固自幼聪慧,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就读,所学无长师,不死守章句,只求通晓大义。及长,贯通群书,诸子百家之言无不穷究。在父亲的影响下研究史学。居丧在家时,着手整理父亲的《史记后传》,并开始撰写《汉书》。东汉明帝水平年间,有人告其私改作国史,被捕入狱。赖其弟班超奔走上书,其书稿遂送至京师。明帝阅后,很赏识班固的才学,召为兰台令史。后又迁为郎,典校秘书。至汉章帝建初七年(82)成《汉书》。继之后,整齐了纪传体支书的形式,并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为后世正史之楷模。后从大将军窦宪攻匈奴,为中护军,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因此受到牵连,被人陷害入狱,死于狱中。 班固还擅长作赋,撰有《两都赋》《汉书·转》、《幽通赋》等。 创作背景 东汉章和二年(88年),汉章帝驾崩,年仅10岁的汉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窦宪成为国舅,很快即被起用为侍中,控制大权。窦宪专横跋扈,无视朝廷法律,随意杀人。齐殇王的儿子都乡侯刘畅,因章帝丧事来朝吊问,乘机讨好了窦太后,得到一个宫内职位。窦宪怕刘畅受宠,妨碍他专擅朝政,竞派人将他刺杀。后来,事情暴露,窦宪被关在宫内,等候治罪。窦宪请求率军北征匈奴以赎死罪。当时正逢属国南匈奴请兵攻伐北匈奴,朝廷便拜窦宪为车骑将军,率大军出塞。窦宪北征匈奴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出现的。班固不知其中内情,随军出发,任中护军,参与军中谋议。 大军从朔方三路北袭,窦宪遣各部将,率精骑万余,在稽落山(今蒙古达兰札达加德西北额布根山)大破北匈奴军队,前后俘获招抚匈奴部众二十万人,穷追北单于直至燕然山,大获全胜。窦宪与副将等登上远离边塞三千余里的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由班固撰写《封燕然山铭》文,并刻石纪功,颂扬汉军出塞三千里,奔袭北匈奴,破军斩将的赫赫战绩。 铭文意义 为确认北匈奴西迁提供确切的地理路径信息 内蒙古大学教授齐木德道尔吉认为,由于历史上中国北方匈奴、突厥、蒙古等游牧民族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在地名等传承上语言不同,造成北方许多历史地理信息无法与今天的称呼对应,给研究和还原历史造成了不少困难。 对于北匈奴的西迁,也有了确切的地理路径信息。东汉永元元(89)年,车骑将军窦宪北伐匈奴,一直打到燕然山,获得大胜,几乎全歼了北单于主力。当时,随军的班固写了《燕然山铭》。这在《后汉书·窦宪传》中有清晰记载。然而,古代没有经纬度的概念,原来的燕然山也是很大一片山脉,因此,《燕然山铭》的.石刻具体地点在哪里一直没人知道。燕然山一战历史上非常著名。此战后,北匈奴脱离了漠北高原,往西远遁。 《封燕然山铭》是中国边塞记功碑的源头 北京大学教授朱玉麒指出,我国的古人比较偏好用文字的办法把功勋记载在石刻上,至今能够看到最早的纪功石刻是石鼓文(石鼓文之前必定还有)。公元前八世纪左右的中国,就有记功石刻出现了。晚清时期的叶昌炽在《语石》中,依据功用,把纪功碑分出了几种类型,如秦始皇东巡刻石,也是纪功,但它不是为了留念战役的成功。战役成功的留念碑仅仅纪功碑的一种,叶昌炽归纳为“边庭诸将之纪功碑”,也可以简称为“边塞纪功碑”,由于许多的战役是发生在远离本土的边塞,发生在西域的战役留下的纪功碑,也简称“西域纪功碑”。 关于边塞纪功碑,如今能够找到的最早的源头,是《封燕然刻石》。如今蒙古高原上的杭爱山,史书上称燕然山。东汉时期发生在汉与匈奴之间的许屡次战役中,永元元(89)年在这个地方有过一场决议性的战役,使匈奴脱离了漠北高原,往西远遁。作为汉军统帅的车骑将军窦宪为了纪念这一场首要的战役,把记载成功的文字刻在了杭爱山的摩崖上,史称《封燕然山铭》。 虽然《封燕然山铭》被长期湮没,但其文字被记载在《后汉书》中。在我国历史上,相似这种边塞战役还有许多,所以这最早的“燕然刻石”就在后来唐诗宋词的边塞吟咏中传扬不停。假设对比一下,分外有意思:唐代是“伫见燕然上,抽毫颂武功”(李峤《饯薛大夫护边》),人还没有抵达边关,就能够推想到这将来的战役必胜,必定能够提笔来写燕然勒铭的续篇;而宋朝呢,最有名的比方,便是范仲淹的“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现已驻扎在了西北边关,还觉得是“燕然未勒归无计”,一点点没有凯旋的信仰。唐诗宋词,的确有它各自的年代气息在里边。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