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
范文 |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⑵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⑶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2、能力目标: ⑴反复诵读,咀嚼涵泳,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语言美。 ⑵积累五首诗中的名句,增强语感,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化修养。 3、德育目标: 这五首诗,或忆今追昔、慷慨悲愤,或感时伤怀,或思亲忧国,文笔优美,文思独特。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 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积累名句。 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教学难点】 深刻体会诗人的胸襟抱负。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迭出,可谓是中华文明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曾记得有位作家说过:如果你缺乏想象力,那么请多读读诗吧。今天,就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去领略诗的魅力吧。 二、师生共同品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简介作家、作品 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出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谢。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2、指导朗读,初步感受 ⑴教师播放朗读磁带,要求学生听请字音、节奏。 ⑵教师指导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重音。 ⑶师生对擂,比赛朗读。 师:同学们,生活中挑战无处不在,敢于挑战,勇于超越是现代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质。哪位同学有胆量跟老师比赛,比一比谁朗读得更好,更有感情呢?欢迎挑战,携手前进。(师大力鼓励学生踊跃参与,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3、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概述诗意。 4、品味名句,感受哲理美。 师提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为人们传诵的名句。请你联系实际,谈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和认识。 学生分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师引导学生见仁见智,从不同角度欣赏,品味名句) 师总结:这两句诗本意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哲理使诗句具有普遍意义。它暗示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的事物必将代替用旧的事物,前景是无限美好的,诗句体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5、小结。 三、师生赏读《赤壁》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简介作者并解题。 杜牧(803~852),唐代诗句,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赤壁是东汉末的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但杜牧所咏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借题发挥。 3、学生借助注释,感知诗意。 4、教师设计一些思考题,指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多媒体显示) ⑴请用自己的话概述诗意。 ⑵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片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⑶全诗最精彩的是末尾两句,这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历史眼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5、小结 这首诗是咏史诗,由“折戟”的发现引发议论,作者的见解独特,眼光敏锐,诗中也反映了作者的豪爽胸襟和非凡见识。 6、学生齐读,进一步体味诗人的胸襟和气度。 四、学生自读《过零丁洋》 1、学生讲述文天祥抗元的历史故事。 师:文天祥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是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这首诗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以此诗明志。 2、学生推选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范读这首诗。 教师提示:注意把握重音。如“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应重读加点字。 注意读出情感。全诗交织着忧国之痛和愿为国捐躯的满怀豪情,语调慷慨激昂。 3、学生自读诗歌,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 4、合作研讨,品味语言 请同学们任选这首诗的任一联,说说自己对它的理解。 师提示:可从词语的锤炼、修辞的运用、表现手法等角度切入。 学生四人一组合作研讨,然后推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重点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联。 5、拓展延伸 请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五、学生齐读这三首诗,并尝试背诵。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三首诗。 2、学生尝试自己制作配乐朗诵带,互相听读、品评。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个体抽查与集体背诵相结合,全篇背诵与名句背诵相结合。 二、师生赏读《水调歌头》 1、导入新课 以歌曲《但愿人长久》导入多媒体播放相关画面,渲染情境。 2、简介作者、写作背景 ⑴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风格独特,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⑵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任太守写的,苏轼与其弟自幼感情深厚,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先后被贬出京,到宋神宗熙宗九年(1076年),兄弟俩已有七年未能见面。中秋之夜,苏轼仰望天上一轮圆月,想起自己政治上被压制,仕途不得志,与兄弟远隔一方,不能团聚,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3、初读全词,感知内容 ⑴教师范读,生边听边划分节奏。 ⑵学生明确节奏的划分。(投影显示) ⑶全体朗读,师指导点评。 4、再读诗作,理解诗意。 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师生共同研讨。 5、品味诗作,体会诗情(多媒体显示) ⑴词的上下阙主要写什么?二者的联系何在? ⑵诗人笔下的月亮是何形象?诗人由月色想到了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⑶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诗句上? 6、想象意境,赏析名句 ⑴学生反挥想象描绘意境(师可示例) ⑵谈谈对“人有悲欢离合……共婵娟”这一名句的理解 (师适时引导学生学习诗人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7、拓展延伸 如果时空倒流,你化身苏轼本人,请配合表情、动作、内心独白等再现诗人赏月的意境。 8、小结 三、指导学生自读《山坡羊、潼关怀古》 1、作者及背景介绍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朝散曲家。本首选自《金元散曲》,是张养浩散曲的代表作。潼关,古代关名,在陕西东部。此关地势险要,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怀古,对古人的事迹有所追念和感慨。 2、整体感知诗意, 学生提出不懂之处,分组讨论释疑,小组无法解答的问题请全班解答。 3、悟诗,体会诗情。 教师提问:这首散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思考、明确:这首诗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全诗揭示了我国封建社会各个朝代无论是兴是亡,都给老百姓带来沉重苦难的事实,表达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4、品诗。用审美的眼光鉴赏诗歌,选取一个角度作简要评析。 学生自由发言。 5、学生背诵这首散曲。 6、拓展延伸 请学生结合有关历史资料,纵观各个朝代的兴衰以及该朝代的人民生活情况,谈谈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一课学的五首诗歌,它们或沉郁豪放,或慷慨激昂,或乐观旷达,或深沉感慨。它们似乎把我们带进那历史的长廊,与诗人一起忧伤一起嗟叹。让我们虔诚地接受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吧,“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的诗情将会更加勃发,前进的脚步将更加稳健。 【板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坎坷遭遇──凄凉地弃置身 慨叹身世──沉舟 归来感慨──闻笛赋烂柯人病树 席间赠言──歌一曲长精神 《赤壁》 前两句──兴感之由 后两句──借题发挥 《过零丁洋》 回顾一生──沉痛 国破家亡──悲愤 慨叹眼前──恐惧 以死明志──慷慨 《水调歌头》 问──归──舞 旷达 怨──释──愿 《潼关怀古》 凭吊古迹──峰峦、波涛、宫阙 抒发感慨──兴,亡百姓苦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二、研习诗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自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本诗是刘禹锡回赠自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4、齐读这首诗。 《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 2、思考探究: ⑴《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⑵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点提示: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3、齐读背诵这首诗。 《过零丁洋》 1、指名朗读《过零丁洋》。 2、四人一小组,思考探究: ⑴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⑵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⑶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⑷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⑸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要点提示: ⑴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人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⑵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⑶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⑷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⑸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学生能谈多少谈多少,不宜作统一要求。) 3、齐读这首诗。 三、布置作业 1、背诵今天所学的三首古诗。 2、品析下面的诗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