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新型教学关系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尝试论文
范文

新型教学关系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尝试论文

日本教育家稻川三郎通过多年的教育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了经典理论“三类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灌输教科书知识的教学,谓之“第一教学”;面向学生,针对不同学科探讨合理的教学方法,通过老师的诱导、点拨,提高学生的学力,称之为“第二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借助自主学习,形成学力,发挥独特个性,塑造高尚人格,是“第三教学”的要义。当今,我们面临着一个竞争更加激烈,变革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广泛的社会。因此,学校教育必须注重“第三教学”,以提高学生学力为宗旨,让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如何实施和推进“第三教学”,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最关键是要对“课堂教学”进行一场从思想上的根本变革,通过课堂生活的重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时代呼唤创新型课堂教学。

一、课堂教学需要改革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所以,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学校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突破口。然而,审视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情况,仍然摆脱不了“第一教学”和“第二教学”的模式。“第一教学”以片面灌输知识为中心,纯粹的满堂灌、填鸭式,专注于形成“应试学力”,而不适用于未来信息社会所需要的“发展型学力”。“第二教学”能面向学生,重视学生,在教学中也注意把教学内容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谋求学习的“兴趣化”,“生活化”。在教学中也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使之体验一定的成功感。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第一教学”死气沉沉的局面,但是,“第二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师的诱导作用,仍属于“教师主导型”教学,其应试教育的体制依旧。而“第三教学”则立足于学生本性的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利用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其内在驱动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兴趣、方法,养成顽强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心灵、人格在学习中自觉升华,趋于完美。这种教学要求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重视发展学生的学力,能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科学的认知策略,形成自主发展的强烈愿望,产生强大的认知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强调学生的“自我实现”与“自我教育力”,立足于新的“学力观”,把兴趣、爱好、态度和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等等能力作为“学力”的基本要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活动,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学。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教学模式的探索,我对数学课堂进行了“导、学、测、评、伸”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基本模式如下:

二、新型教与学关系的建构

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在教学理论发展史上,由于人们对教与学的关系认识不同,以此为基础建立起的教学理论也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的教学理论体系下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也各不相同。对象性活动和意义活动理论在新型教与学关系下数学课堂教学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1.对象性活动中教与学的关系

对象性活动中教与学的关系,是指从哲学认识论的实践活动观点出发,把教与学之间看作是一种互为主客体的关系,把教学过程视为是一种认识和被认识、改造和被改造的对象性活动。其观点认为

(1)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2)教学活动是一种教师通过创设外部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即教与学是教师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

2.意义活动中教与学的关系

意义活动中教与学的关系,是指从意义活动理论出发,把教与学看作两个主体之间的一种精神性交往关系,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平等“对话”和相互理解的意义活动,是两个人纯粹作为“人”的相遇,是一种人格对等的关系。其观点认为:

(1)教学活动作为以人为对象的塑造与建构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生产过程,它是以促进个体的全面成长和总体“生成”为旨归,其直接目的是培养和塑造人的精神世界。

(2)教与学之间是一种“对话”关系,在意义性教学活动中,教与学之间存在两种“对话”:一是学生作为“文本的课程、教材”的'“对话”,二是精神与学生的“对话”。所谓“对话”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相遇,通过两者之间对话的相互作用,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目的。

三、新型教与学关系对数学教学的启示

“导、学、测、评、伸”教学模式已实施多年,通过教学中的实际操作,得到许多教育界同行的认可。结合新型教学关系中所透出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并使之渗透到课堂教学改革中,赋予其新的内涵和生命力。

1.导——————教师价值引导

“价值引导”旨在表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具有特定的方向和目标,教师应对学生

的发展和成长负有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教师力争做“用好教材”,“超越教材,”开放式的教材给教师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教师必须凭借自己的学识,经验分析整个教材,做到融会贯通,因材施教。教学中应强调数学化、数学情景,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学习者在认知上的冲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去组合、批判和澄清新旧知识的差异,进而建构起自己新的认知结构。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通过“对话”参与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提供适宜的机会和条件,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指明方向。教师要以平等的参与者身份,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对象性活动理论认为:个体的自主活动是学生认识形成和发展的源泉,这就决定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创设一个良好的、有利于知识构建的外部学习环境,以支持和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活动来促进知识意义的生成。在这里,“学习环境”的创设至关重要,为此,教师应着重研究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研究学生的知识结构、主观经验、信念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之间的关系,保证教学内容是适合学生的,并能纳入到他们的知识结构中。二是研究如何设计培养学生认知策略和自我监控能力的方案,以到达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知识建构的目的。三是研究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和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带来的相互启发作用,也即是:学生已知道什么,如何建构新知识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认真研究上述三个方面,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其价值引导。

2学——学生自主建构

“自主建构”指明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是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能动地生成和建构,这为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明白:“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从而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学的核心。在这个过程中,知识是不能简单地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它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地加以建构才能获得,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认知结构。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学生能积极地把书本上的科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运用于实践;能够主动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结构去同化外部的教育影响,对他们进行吸收、改造加工或排斥,使新旧知识进行新的组合,有选择的把他们纳入到已有的认识结构中去。

3测与评——师生互动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师生互动是指在师生之间发生的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测与评是师生互动直接表现形式,师生间互动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师生双方特别是学生的学习、认识和社会性的发展。由于教师在学生心中特殊地位,其自觉或不自觉流露出来的对学生的情感、期望与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认识、社会行为、师生互动及其教育效果。在互动中,要特别重视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对话”型师生关系,只有在这种关系中,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与自由,并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观察思考,学生群体才会有群情激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创造欲望和行为才能得到激活。设计一个充满自信、相互尊重、民主和谐、相互帮助、乐学向上的教学环境同样也体现了教师的价值引导。

4伸——思维品质与个性的发展

诺贝尔奖获得者温伯格曾经说过:“一个人很重要的素质是进攻性,它不是人与人关系中的进攻,而是对自然的进攻,不安于接受书本上的答案,而是尝试发现与书本不同的东西。”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力,促进个性发展是赋予现代教学以性格与特色的根本思想与原则。因此,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发展的前提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自主时间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亲自实践、自主选择、主动探究,让学生感悟、体验、内化知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要向教科书外延伸,向生活、社会延伸,以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训练思维发散,培养思维的广阔性;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会观察、归纳、小心求证,培养思维的全面性、缜密性和批判性;诱导和启发学生联想,从一个问题联想到另一个问题,加以区分、比较、概括,再横向、纵向、正向、反向多方面来联想,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指导学生变式引导,由表及里,以面带点,挖掘内涵,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永远的课题,来自于实践形成理论,再应用于实践。这样一个螺旋式的过程,才能赋予课堂教学以不灭的活力,才利于我们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积极探索适于不同阶段的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推动教学模式向艺术化的高层次发展。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1:2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