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等学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论文 |
范文 | 高等学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论文 摘要:国内高校开展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主要针对毕业生,而对非毕业大学生就业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局限,这意味着高校对非毕业生的就业教育指导有待加强和改进。文章从非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及行为特征的角度说明加强和改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并对此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以期能够进一步完善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关键词:非毕业大学生;心理及行为;大学生就业指导;系统化就业教育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教育者根据学生个人特征和社会需要,帮助学生计划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选择适宜性职业,以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和谐发展而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活动。大学生在高校学习只是手段,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还是就业并融人社会,高校的就业教育指导在大学生实现就业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日益突出,虽然国家、地方政府以及高校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就业渠道,帮助毕业大学生实现就业,但是,非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及行为状况没有引起广泛重视。这反映出高校对非毕业大学生就业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局限,高校对非毕业生的就业教育指导有待加强和改进。 一、非毕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及行为状况 (一)产凌的枕业形势使在校大学生普遮产生枕业畏懊心理 随着连续几年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出现了不断扩大的大学生就业队伍,而同期社会新增加的就业岗位并没有急剧增加,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进人了买方市场趋强阶段。近几年来,国有企业的纷纷减员增效、政府部门的机构精简、事业单位的下岗分流又进一步加剧人才需求量的下降,使本已经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由于客观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现,再加上在校非毕业大学生从电视、报纸等媒体以及本校历属(上届)毕业生讲就业难、现在大学校园里普遍流传的“毕业即失业”等给广大非毕业生增加了心理压力,主观上又扩大了就业难的灰色调。据一项对重庆八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非毕业大学生普遍感到就业岗位不能满足就业需要,有约50%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就业机会,有约30%的学生希望能得到国家就业和人事政策的支持,这反映在校大学生早已认识到就业难的形势;而且,从分年级统计来看,三年级对要求增加就业机会的比例最高,达到52%左右,反映了在校大学生越是临近毕业,越是感到就业压力。由于毕业找工作压力的增大,许多在校大学生在临近毕业的一年时间左右(甚至更早采取考研升学的途径)来避开就业这种巨大的压力,这反映出在校大学生面临就业所存在的畏惧心理。 (二)非毕业大学生在对职业进行期望时存在许多困难 许多非毕业大学生在对职业进行期望时,感到有很多困难,产生就业心理压力。现在许多大学生感到就业困难的因素主要是: 1、就业信息了解不足 就业信息在大学生就业中作用日益明显,非毕业大学生也认识到了就业信息的重要性,他们最想了解的就业信息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据对这项问卷调查的统计显示,在未来就业遇到困难时,有44。1%的非毕业生认为需要“对用人单位的信息和择才标准的了解”占据“需要得到的帮助”的第二位。见表1。 这说明非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了解与掌握不够,需要高校加强对非毕业生的就业信息指导。在现在的人才市场上,多数单位在招聘员工时提出了“需x年工作经验”、“具有xx能力”等的要求,这说明用人单位的择才标准中非常重视人的实际工作能力,所以很多大学生把没有工作经验当成是困难因素之一,说明高校对非毕业大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还很欠缺。现在的高校就业指导办公室大多在做的一些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搜集工作,主要是告诉毕业生哪些单位在招聘、哪里需要用人等等,而很少涉及引导和教育大学生适应就业市场及工作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从大学生的成长历程看,他们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很少与社会接触,对外界劳动力市场的要求一无所知,导致很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自信,在用人单位选拔测试中显得紧张局促。 2、对专业前景不抱乐观态度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非毕业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的就业前景感到迷茫,不抱乐观态度,成为影响就业期望的因素之一。据这项问卷调查显示,有44。8%的非毕业生认为自己的专业就业前景一般,占对专业前景看法的第一位。从各专业对比统计来看理工类专业对专业就业前景的态度稍微好于其他专业。可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非毕业大学生对自身的专业在就业中的作用缺乏信心,从而导致对专业的期望值也有所下降。调查还显示,非毕业生在职业期望中,对专业的考虑仅占29。1%。在问及是否会找与自己专业相一致的工作的问题时,非毕业生中大部分持观望态度,回答“不确定,到时候再说”的约占50%,这与他们对专业的满意度不高相一致。 3、职业规划准备不够充分,成才目标感到迷茫 职业规划已经成为人生发展的重要条件,尽管许多非毕业大学生认识到职业规划与自己未来能否顺利就业有重要关系,但他们仍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方向,未能对自己未来几年的职业发展做一个明确的规划,成才途径越走越窄,考研、考证、出国等盲目“赶集”。学生大多抱着“周围的同学都参加,我也参加”的心态去考研、考证,以及“社会需要这些证书文凭”的应急心态参与其中。可见大学生缺乏明确的个人职业规划和成才目标,不懂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多种多样,所以大学生的成才途径也不尽相同。这些从侧面说明高校对非毕业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还有待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既要有统一性,还应有多样性的'差别,要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需要人才的情况,充分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理想观念等提出合理的发展途径和成长方向,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观念结构上有针对性地建议,满足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 4、缺乏准确的自我定位 就业心理准备是提高自身就业信心、面对目前就业形势“临阵不乱”的必要条件。而就业心理准备的前提条件是大学生进行自我定位,而自我定位又必须建立在对自我的正确认识之上,尤其对个人兴趣、能力、特长等的自我认识上。而有调查显示,许多大学生在对自己能力特长的了解回答“不太确定”的比例高于“是”的比例。说明高校应当把帮助非毕业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作为就业教育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非毕业大学生的就业现念误区 1、就业定位较高 尽管现在的大学生对就业“大众化”已有清楚的认识,知道就业形势严峻,但是对工作仍抱有较高期望值。经过四年大学教育,付出时间与金钱成本,大学生们希望这项高等教育投资能够获得相应回报,所以许多大学生把报酬高低作为自己选择职业的重要考虑因素。统计表明,仍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对月薪期望较高,远远超出他们实际能获得的月薪值。除了希望待遇好以外,他们还希望能够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效益好的单位就业。这种较高的就业定位使许多大学生理想与现实脱节,待他们真正面临找工作时,将会产生巨大落差感,产生消极悲观情绪。高校就业指导要在教育在校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降低期望值等方面多作努力。 2、被动就业观念强,主动创业精神差 相当部分的非毕业大学生虽然有强烈的竞争渴望,但缺少竞争勇气,当真的要面对就业市场竞争时,又畏首畏尾、非常被动。有许多考研的学生,除了想更进一步学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便是畏惧竞争,担心出去后难以适应外面的竞争环境。甚至有部分在校大学生对毕业后找工作的态度是坐等靠要,期待家长给自己安排一份满意的工作。非毕业生在自主创新、自由创业方面也显得较为薄弱,这与学校的创业教育欠缺有很大关系。由于高校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毕业培训也千篇一律地指向就业,因此,在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眼里,“创业”似乎是个很遥远的概念。 3、过分看重职业稳定 在大学生的择业观中,职业稳定依然占据重要位置。现在有许多在校大学生一窝蜂地准备考公务员便是一个较好的例证。在大学生们的眼中,公务员是吃“皇粮”的,稳定有保障,社会地位也高,殊不知,将来的公务员制度改革后,公务员也会面临绩效考核和下岗,也会打破“铁饭碗”。高校就业指导应教育大学生改变这种“一次就业定终生”的“职业稳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现代择业观。 二、非毕业大学生期待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 非毕业大学生正迫切期待着学校对他们进行专业化的就业教育指导,而现在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多是重视对毕业(高年级)生的就业教育指导,忽视对非毕业(低年级)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许多非毕业大学生对高校现阶段的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太满意,总体评价不高。有调查显示,非毕业大学生对高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的仅占18。4%。并且,非毕业大学生对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的水平评价也不是很高,只有19。6%的非毕业生表示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就业教育指导工作在非毕业生中的开展还不充分。 面对非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及行为状况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局限性,以适应非毕业大学生的期待,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成为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高校加强和改进对非毕业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一)高校应对非毕业大学生进行专业化的系统鱿业指导 所谓专业化的系统就业指导,是指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而不是大四学生的专利,需要从学生一入学就要作出规划。具体来说,就是指“从大学一年级开始,通过各种形式的就业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了解就业政策和求职技巧,养成求职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时提供有效的市场需求信息,努力为学生顺利就业服务”。 1、系统化就业教育指导内容 就业教育指导系统化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进行就业形势教育、就业观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正确的就业方向;其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立足自身、立足就业实际进行未来职业发展规划;第三,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实践锻炼,提高就业实际操作能力;第四,进行就业心理咨询与调适,缓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第五,对大学生进行创业与升学教育指导,激发大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就业与创业、升学的关系。 2、系统化就业教育指导的具体方式 应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任务特点,把大学生就业教育指导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系统教育。这四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有机结合的,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过程。 第一阶段主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生活目标,教育指导的对象主要是大学一年级学生。要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使他们尽快树立热爱专业、刻苦钻研的思想。同时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 第二阶段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的对象主要是大二、大三的学生。要教会他们如何认清就业形势,收集就业信息,引导他们深入社会,帮助他们了解本专业就业现状及趋势,帮助他们挑选必要的辅修课,填补个人的能力不足;教育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应考虑社会要求与自我目标的协调;培养他们的基层意识、吃苦意识,鼓励他们到祖国最需要、最能施展才华的地方去。 第三阶段教育指导的对象主要是走向就业或考研的大三、大四学生,主要是帮助他们加强就业技能、就业心理准备,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就业、升学与创业的关系。帮助他们继续了解就业形势并对其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必要调整;传授有关就业技巧与相关的就业技术知识;针对学生临近毕业就业压力大的特点对其进行心理调适教育;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就业、升学和创业的关系;最后还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观念教育,使其转变就业观念,帮助大学生从心理上战胜自我,改变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 第四个阶段是毕业生就业后的服务,主要任务是搜集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为改派毕业生服务。 (二)应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化鱿业指导服务队伍 为适应大学生对专业化就业指导的需要,必须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我国大多数高校中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并不是专业的工作人员,他们多是上级任命的,大多担任行政职务,有明显的职务化特点,往往以职务代替职业和专业,缺乏从事就业指导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帮助技巧,这种业务水平不专的管理人员,很难胜任就业指导工作。因此我们必须培养一批长期稳定的、素质高、能力强的就业指导队伍,使这支队伍有固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学科的理论、实践方面的研究;改进就业指导方式和方法,提升就业指导层次和水平,促进就业指导向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要对就业指导队伍进行“充电”,建立定期的培训计划,使他们边学习、边提高、边发展,真正培养出一支长期稳定的、热爱本职的、业务精湛的就业指导服务队伍。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