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
范文 | 地方课程实施方案(6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方课程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方课程实施方案1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的各项要求,促进我校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与开发,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目标要求 1、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质量,形成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地方管理与开发课程的能力。 2、以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要充分反映我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3、加强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整体规划与部署,严格管理和规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充分利用多种社会力量参与课程的管理与开发。 三、地方课程开发要体现的基本特征 1、要体现地域性特征 地方课程是不同地方根据特定地域或社区社会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要求,以及特定的课程资源设计的课程,因而,在适用范围上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或区域性。地方课程设计要充分研究地方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挖掘地方资源,体现地域特色。 2、要体现针对性特征 从课程目标上看,地方课程是针对地方实际设计的,它的基本目的是满足地方或社区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和社区发展的联系,使学生了解社区,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学会对社会负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地方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要充分反映地方或社区发展的现实和要求。 3、要体现时代性和现实性特征 从课程内容上看,地方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中的学科课程,它不刻意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深刻性及其对学生智力发展的认知功能,但特别强调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地方课程在内容上,要向学生传授参与社会生活和社区发展应具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关于地方或社区的基本知识(如地方或社区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社区结构等等),及参与社区生活的`基本能力(如参与社区研究、社区发展规划、社区服务等各种公益劳动所需要的基本能力)。总之,地方课程在内容上要体现鲜活的现实性。 4、要体现探究性和实践性特征 地方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地方或社区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因而,在地方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不应是接受式,而应是探究式、实践式的。 四、开发内容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课程要直接反映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有效增强课程对地方的适应性,形成课程的地方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内容要以地方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的研究为主,形成地方课程或地方课程系列,并具有较强的超前性。 根据实际,我校地方课程现阶段开发的主要内容是邯郸地区概况,具体有以下内容: 1、地理位置; 2、行政区划; 3、自然资源; 4、季节特征; 5、风土人情; 6、交通运输; 7、政治、经济; 8、工业; 9、文化、教育; 10、商业、科技; 11、畜牧、养殖; 12、旅游、环保; 13、历史; 14、名胜、古迹; 15、主要成就 五、课时安排 地方课程课时,3—6年级每周1节;根据需要,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打通使用。 以上课时是根据教育部课程设置要求和我省实际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既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但每学期的总课时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六、开发与实施要求 1、成立地方课程开发领导组,完善地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机制,确定地方课程研究专题,积极参与地方课程的规划、研究和开发。 2、要将国家课程的实施与地方课程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统一规划。 3、要遵循课程建设的内在规律,防止开发中的盲目性、随意性、简单化倾向。 4、要根据课程的不同类别,建立以书籍、实物、影像、软件、网络等为载体的地方课程资源体系。 5、为了确保地方课程实施的质量,本着“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边开发”的原则,县教育局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地方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和教学水平。 6、在地方课程的实施中,要更多地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要始终渗透安全教育。 7、要充分发挥社区、校教研组的作用,鼓励有关人员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深入生产生活实际,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创造性地为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服务。 8、要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容与地方资源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9、地方课程的实施要强调学生对地方或社区现实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将课程内容以主题的形式加以设计,组织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探讨问题,并积极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活动能力。 10、地方课程的开发要注重了解历史、关注现实、着眼未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县将逐步扩大地方课程开发的范围,提高地方课程开发的质量,逐步形成具有我县特色的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实施方案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表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将由原先过于集中的国家课程管理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将有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共同参与课程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课程设置的原则: 新课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 1、均衡性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课程设置。如:国家课程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艺术、体育、综合实践。地方课程开设:信息技术、安全法制、劳动技术。校本课程开设:校本教材、活动课。 四、三级课程设置表 1、教学时间 全年52周,教学时间40周,每期分别20周,假期(寒暑假、节假日)10—11周;机动1—2周。 各学期20周教学时间安排:各年级每期上课18周,复习考试1周,综合实践活动1周。 2、每周活动总量: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课时总量为30课时(一、二年级分别为26课时、28课时),每课时上课40分钟。 3、国家规定的学科类课程、活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均在周一至周五的教学时间内按课表进行。 4、班队活动每周安排一课时(周一下午),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开展中队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进行环境教育、心理教育。 5、活动课(包括各社团活动)。 6、一至六年级的体育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 7、我校地方课程课时安排为,每周一、二年级2课时,三、四年级3课时,五、六年级4课时,占义务教育阶段总课时的10.2%。设置综合实践、心理健康与法制等,使用相应的教材。 8、校本课程结构设置 以《弟子规》为导行的中华传统美德,所选教材是学生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即学校校务会,它是学校课程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明确本校的培养目标,从实际出发,根据上级颁发的课程计划制度《学校年度课程实施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同时指导各教研组工作。 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组织机构: 组长:靳淑花 副组长:柴艳艳 组员:各班班主任 教导处是学校课程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计划、执行、检查、指导、评估全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联手各学科教师间的合作,以促进课程合力的形成。 2、制度保障: 学校建立相应制度。如:校本教研制度、目标管理制度、教师、学生评价方案等。学校定期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保障课程计划的真正执行与落。 地方课程实施方案3一、指导思想 地方课程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社会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所设计的课程。地方课程是客观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总体要求 地方课程的开发要以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要充分反映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礼仪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德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三、基本思路 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等方面入手,地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确定,应考虑以下几点: 1、考虑地方课程的地域性: 地方课程所选择的内容与当地的生产实际、社会实际、德育教育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体现一定的`地方性特色和区域特证。要充分研究地方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状况,挖掘地方课程资源,设计出能体现地域特色的课程,并对学生很好的实行德育教育。 2、考虑地方课程的针对性: 地方课程是针对社会需求和现实生活实际设计的,它的基本目的是满足地方或社区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和文明教育发展的联系,使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学会对社会负责,关心社会,尊长爱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所选择的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年龄特证和已有的基础相适应。 3、考虑地方课程的时代性: 地方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中的学科课程,它不刻意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深刻性及其对学生智力发展的认识功能,但特别强调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在选择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地方历史、地理、经济,结构等等,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要体现出显明的时代性。 4、考虑地方课程的实践性: 地方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农业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懂文明讲礼貌,与人和谐相处。在地方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不应是接受式,而应是探究式、实践式的,学生在学习关于地方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研究农业发展现实问题,探究每个社会成员适应社会发展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四、要求和建议 地方课程的实施应强调学生对地方现实问题的研究与思考,通过组织学生适当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活动能力。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严格执行学校课表规定,按时、认真上好地方课程。 2、地方课程不能象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一样,只能通过系统的地方教材学习。 总之,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需要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容与地方课程资源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从而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在育人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成为懂礼貌、爱劳动的实用型合格人才。 地方课程实施方案4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的各项要求,促进我校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与开发,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目标要求 1、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质量,形成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地方管理与开发课程的能力。 2、以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要充分反映我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3、加强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整体规划与部署,严格管理和规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充分利用多种社会力量参与课程的管理与开发。 三、开发内容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课程要直接反映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有效增强课程对地方的适应性,形成课程的地方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内容要以地方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的'研究为主,形成地方课程或地方课程系列,并具有较强的超前性。 根据实际,我校地方课程现阶段开发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 四、课时安排 地方课程课时,1—2年级每周1节,为《文明礼仪教育》;3—6年级每周2节,为《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根据需要,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打通使用。 以上课时是根据教育部课程设置要求和我省实际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既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但每学期的总课时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五、开发与实施要求 1、要将国家课程的实施与地方课程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统一规划。 2、要根据课程的不同类别,建立以书籍、实物、影像、软件、网络等为载体的地方课程资源体系。 3、在地方课程的实施中,要更多地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要始终渗透安全教育。 4、要充分发挥社区、校教研组的作用,鼓励有关人员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深入生产生活实际,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创造性地为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服务。 5、要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容与地方资源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六、管理评价 1、地方课程的评价形式要多样化,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试和考查,但要以考查为主。评价要实行等级制。 2、地方课程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结果,更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评价。 地方课程实施方案5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的各项要求,促进我校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与开发,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目标要求 1.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质量,形成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地方管理与开发课程的能力。 2.以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要充分反映我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3.加强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整体规划与部署,严格管理和规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充分利用多种社会力量参与课程的管理与开发。 三、开发内容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课程要直接反映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有效增强课程对地方的适应性,形成课程的地方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内容要以地方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的研究为主,形成地方课程或地方课程系列,并具有较强的超前性。 根据实际,我校地方课程现阶段开发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剪纸》。 四、课时安排 地方课程课时,1—2年级每周1节,3—6年级每周2节,根据需要,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打通使用。 以上课时是根据教育部课程设置要求和我校实际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既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但每学期的总课时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六、开发与实施要求 1.要将国家课程的实施与地方课程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统一规划。 地方课程实施方案6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党的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的要求,地方课程由省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需要而自主开发并管理,由地方、学校实施。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地方课程的主要目标 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整合课程资源,构建和完善我校地方课程体系和管理、开发机制,提高我校基础教育质量。 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地方课程设置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要求,将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实施、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机结合起来, 2.整合性原则。地方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区域化、本土化,要与综合实践活动、有关专题教育和学校课程进行整合。小学劳动、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环境教育等主要安排在地方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国防教育等专题教育的内容主要渗透在相关学科和活动中进行,也可以利用学校课程开设专题讲座。 3.独立性原则。地方课程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作用,有自身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它和国家课程、学校课程共同构成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三者相辅相成,不能用国家课程代替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四、课程开发内容及课时安排 《传统文化》、《环境教育》课程、《安全教育》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 1—2年级每周1节,3—5年级每周《传统文化》、《品德与社会》1节,《安全教育》课《环境教育》各1节。 五、课程设置说明 1.《传统文化》课程,要求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会诵读或记忆一些传统的古典诗词,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环境教育》课程和《安全教育》课程,着重发展学生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使学生了解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一些问题,了解校园安全及自我无保护的措施。 3、《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是基本的良好的品行特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设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六、开发与实施要求 1、在地方课程的实施中,要更多地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要始终渗透安全教育。 2、要充分发挥社区、校教研组的作用,鼓励有关人员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深入生产生活实际,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创造性地为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服务。 3、要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容与地方资源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七、管理评价 1、地方课程的评价形式要多样化,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试和考查,但要以考查为主。评价要实行等级制。 2、地方课程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结果,更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评价。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