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毫米的认识反思教学 |
范文 | 毫米的认识反思教学 毫米的认识长度单位认知的扩展。让学生练习生活,感悟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不够用的,在实际测量中,还有很多东西是不到1厘米的。因此,认识毫米是实际的需要,由此产生一种学习的动机和需求来。 一、复习引入。 1、T:同学们,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到长度单位。你们还记得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吗?(米、厘米) 2、T:它们之间的进率还记得吗?(1米=100厘米) 3、T: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 T:真能干!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测量。 【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1。 (1)T: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你们手里都有一本崭新的数学书,喜欢吗?那你能估计一下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吗?在小组里说说! 学生小组交流,交流完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2)T: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不同的长度,到底哪些同学估计对了呢?请你们自己量一量吧! 学生动手测量,老师注意提醒学生测量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尽量测得准确一点,为毫米的认识做铺垫。 (3)T:把你测量的结果在小组里说说! (4)T:谁来说给大家听?……刚才哪些同学估计的数比较接近你测量出的实际数据的,请举手!真不错! (5)T:刚才老师听到有几位同学说出了“比15厘米多一点”、“不到14厘米,还差2格”……这样的话,证明这些同学测量得非常仔细,观察得非常认真。同学们,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从已有知识过渡到新知的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6)教师在屏幕上出示放大的1厘米图。 T:瞧:这是放大的1厘米,有的同学刚才就已经发现了,1厘米被分成了许多小格,那其中的1小格表示多长呢?谁知道? T:对,其中的一小格就表示“1毫米”!数数,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小格? T:对,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也就是1厘米=10毫米(板书) 自己读读! 【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得出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7)T:用手指比比,1毫米大约有多长?谁来说说? T:出示书上的图:1毫米大约有1分硬币那么厚,你们桌上有硬币,自己感受一下1毫米的长度。 (8)T:一起比比,1毫米大概有多长?那你能说出测量生活中的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做单位吗? (9)教师小结: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者要求测量得非常精确时,可以用毫米做单位。 2、完成“做一做”。 屏幕出示做一做得3幅图。 T:请同学们准确的读出这三种物品的长度各是多少,然后完成下面的填空!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2题。 2、活动:用毫米量。 毫米的单位很小,学生要建立起毫米的长度概念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在设计的时候注重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充分让学生观察和动手实践,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并发现毫米与厘米的关系。同时,多样的数学活动,不仅让学生建立了毫米的长度概念,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