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 |
范文 |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通用19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 篇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感受到交集的含义,能借助直观图,体验利用维恩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设计集合图的活动,启发学生对交集部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生活情景的课堂再现,让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利用交集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图示的方式感受到交集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教法 本节课刘老师主要采用游戏法、直观演示法、讲解法、师生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深入探究,进而将问题解决,达到教学目标。 学法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游戏、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法来理解集合各部分表示的意义,根据集合图直观形象的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1、刘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利用猜拳和抢凳子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集合图的理解。 2、在游戏中引起矛盾冲突,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世界中出现碰撞,便产生了求知的火花,从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领悟问题存在的根源——重复。 3、借助呼啦圈套小朋友的方法,演示出集合圈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集合图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4、借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的语数竞赛活动的情况,让学生充分探究集合的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 5、小组合作,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设计集合图,进一步加深对集合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6、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让学生考虑到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多样性使所学知识得到了延伸。 总之,数学课不仅是让学生学数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欣赏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从欣赏和体验中去感悟数学道理、培养数学素养。本节课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参与中,真正的做到了自主探索、不断创新,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与成功。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系列“春游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初步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的独立、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尊老爱幼,关爱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学会解决旅游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时,学生能选择较合理的策略。感悟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活动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出春游的课题 1、诗歌欣赏:《春天来了》,这是一首学生在语文考试中自己创作的诗。这么优美的诗,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在这美好的春天里,同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引出“春游”的课题。 2、你喜欢旅游吗?在旅游中要注意什么?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感受旅游的快乐,但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问题,要同学们一起解决。让我们出发吧! 二、合作探究春游中的数学问题 1、选择合适的租车方案 (1)出示租车信息:一共有40人参加春游活动,有两种型号的车可供选择,大车租金每辆160元,限坐乘客18人,小车租金每辆120元,限坐乘客12人。请你算算怎样租车最省钱? (2)先让学生估估、猜猜。与小组同学讨论后把租车方案填在课本上。 (3)租车方案怎样租车最省钱? (4)汇报结果后总结方法:最省钱的策略是,车的座位如果不能坐满,空位必须尽可能少一些。因此,租1辆大车和2辆小车的方案最合适。 2、快餐店用餐 师:到达目的地,同学们玩得真开心,转眼到了吃中饭的时间了。导游把大家带到一家快餐店用餐,这里的食品真丰富,有凉菜、热菜、主食、饮料等。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你最喜欢的食品。 (1)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再把自己的选择填在课本的表格里,算出你的午餐一共花了多少钱?(提醒学生别浪费。) (2)汇报结果,看看大家都选了哪些营养又美味的食品。 3、买纪念品回家 师:在快乐的游玩中时间过得真快,到了该返回的时间了。导游把大家带到一家纪念品商店,让同学们买些纪念品带回家。 (1)与小组同学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淘气遇到的问题怎么解决?为什么先给爷爷买拐杖? (2)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问题。并提两个不同的数学问题,再解答出来。 (3)如果你有20元钱,你准备带什么纪念品回家?说说理由。 三、写数学日记 师:同学们,愉快的一天结束了,你一定玩得非常开心吧?而且用你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你是最棒的!你是不是希望把你的快乐与大家一起分享呢?那就请你把它记下来吧。你这一天是怎么过的,在游玩的过程中解决了哪些数学问题?有什么感受?请按下面的格式写一篇数学日记。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延伸:清明节到了,如果学校要带六年级的同学们去茅家岭烈士陵园扫墓,你能不能设计一个旅游计划?(填在课本第38页),下节课在班上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请你试试吧。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 篇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解决同一天中,时和分、分和秒形式的两个时刻与时间(段)的计算问题。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时间线段图和竖式解决同一天中,时和分、分和秒形式的两个时刻与时间(段)的计算问题。 情感与态度:在学习中使学生明白时间的宝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用时间线段图和竖式解决同一天中,时和分、分和秒形式的两个时刻与时间(段)的计算问题。(加法计算) 教学难点: 学生对于题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在这段文字叙述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上午9时15分在动物园门口集合; 早晨7时48分出门; 路上用了1小时23分。 (2)9时15分、7时48分、1小时23分各表示什么,有什么不同? 9时15分、7时48分表示时刻,是指某一事件发生的时候。 1小时23分表示时间,是指某一事件经过了多久。 (3)出示问题“小丁丁几时几分到达动物园门口”这是求时间还是求时刻? 是求时刻 (4)今天我们就要来讨论关于时间的计算的问题。(出示课题) [对于学生经常会混淆的“时间”“时刻”这2个数学用语进行简单的辨析。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明确地知道是要求什么?] 二、中心阶段 1、请学生试着计算。 2、汇报 (1)画图 (2)竖式算 注意:这步计算,“分”的计算满60要向“时”进1,因为分与时之间的进率是60。 答:小丁丁9时11分到达动物园门口。 3、比较2种方法得出2种方法都很好,都很直观、很简洁。 4、小结 我们可以利用时间线段图和竖式来解决某一时刻经过多少时间会到哪一个时刻的计算问题。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 篇4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 能力目标: 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00倒数到50 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你是怎样想的?” 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二)新授: 1、教学例七: (1)教师出示幻灯片(百数图) (2)学生观察讨论,“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教师举个例子,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分别有什么特点。 特点: 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②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 ③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递减到1。 (3)学生动手独立填写表格。 (4)再观察,这个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 2、练习: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 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颜色。四人小组讨论还发现什么新规律? 3、比大小。 (1)十位一样的数比大小。 课件出示计数器,学生分别说一说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再比较大小,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师小结方法。 (2)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进行练习,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集体订正。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 篇5教学思路: 通过观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目标或者自定的目标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经历分类和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但是专门让孩子被动的认知让整个课堂很枯燥,孩子也没有兴趣。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时候,我想采用一系列游戏的方式和方法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如《小组找家》《男女小朋友找家》《小小花果山》《美丽的大海边》,一环接一环,让孩子在新奇的时候就结束,意犹为尽,既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又保证了孩子在玩中所学的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后薄等。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 4、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选取学生习惯的生活环境场景为基本素材。通过帮妈妈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和比较,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信息窗是帮妈妈分类放衣服,通过妈妈和小朋友的谈话启发学生利用经验,学习比较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在我学会了么栏目中比较远近宽窄,达到宽展巩固的目的。 学校学生情况分析: 学校处于城市,教室里设有多媒体,利用课件让学生投入这个学习活动中。学生在家也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教材的生活场景基本差不多,所以对于孩子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大小多少轻重高矮的分类不是太难。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 篇6教学内容: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目的: 1、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小数点搬家”这一童话故事,使学生探索出小数点向左、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能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小数乘除法。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能够应用这一规律计算小数乘除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小数点搬家”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三张卡片(出示三张写有100的卡片),你能在适当位置添上小数点,使这个数最大吗?(100.)最小呢?(1.00)还可以是多少?(10.0)小数点位置不一样,它们的.大小也就不一样了。是呀,小数点真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有关小数点方面的知识(板书:小数点搬家)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答)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山羊快餐厅。 二、童话激趣,发现变化。 1、出示三张情境图:同学们,请看屏幕,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讲述,老师随机板书:4.00元、0.40元、0.04元。 2、提问 (1)这些小数的实际价格是多少?生说,师板书。(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4.00、0.40、0.04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它们的大小又有什么变化?请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吧。 3、小组汇报: 汇报交流,师适时板书: 小数点 大小变化 向左移动一位 缩小10倍(缩小到原来的 ) 向左移动二位 缩小100倍(缩小到原来的 ) 向左移动三位 缩小1000倍(缩小到原来的 ) 4、来了这么多客人,山羊真开心呀,可月底一算,亏本了,热心的小数点知道自己闯祸了,赶紧往右搬家,请想一想: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小组讨论后完成课本40页“试一试”。 小组合作讨论之后,全班交流。 从而得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2、情感、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勇于发表意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估计的思想,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义;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铺堑导入。 1、谈话激趣。 师:小朋友,你们去过养殖场吗?今天,小灰兔朋友要带我们去参观动物王国里的养殖场,你们想去吗? 导语: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去参观动物王国里的养殖场了,大 家请看(师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本节课通过创设“参观动物王国里的养殖场”,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但,部分学生对“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理解困难,再加上教材的插图不够直观形象,不能让学生一目了然:“X比X多得多,X比X多一些”。因此,在这里,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小灰兔带来的问题,让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多得多……”的含义,让数学模型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为新知的探索起到铺堑的作用。】 二、引导交流,理解新知。 (一)观察。师:这就是动物王国里的养殖场,多美丽呀!大家仔细瞧瞧,图上有什么?跟同桌的同学说一说。 (二)反馈。学生自由发言,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并板书: 鸡85只鸭42只鹅34只 (三)说一说。师:请你们用刚才的“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在小组里说一说,谁多谁少?(师巡视指导,帮助个别学习困难的小组。) (四)想一想。课件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观察“想一想”的内容,羊可能有多少只?通过看图,你还知道了什么?(由学生自由回答,师再板书,读题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反馈交流时,让学生自我评价或评价他人。) 【设计意图:在上个环节的基础上,学生较轻松地完成“说一说”这部分内容,运用小组交流的形式,描述数量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在反馈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有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三、练习巩固,扎实新知。 师:小朋友!闯关游戏开始了,今天要闯三关,大家可要努力哦,比一比,看谁得的红旗多! 1、P31第1题。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再让生独立解答,最后集中交流,进行评价。 2、P31第2题。帮助理解题意,让生认真思考后做答,交流评价。 3、P31第3题。指名生说明题意,再独立思考做答。(反馈时,可能会出现两个答案,只要理由正确,可以加以肯定。) 4、游戏。 (1)师:恭喜小朋友闯完这三关,现在我们来玩个数学游戏,好不好呀?嗯,请大家注意了: 老师在纸上写了一个两位数,你们猜一猜,是多少?(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加以提示。) (2)30页,兔子有多少只? 四、总结。 师:今天玩得开心吗?你学会了什么? 调查家里成员的年龄,并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说一说。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 篇8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教学难点 正确描述情境中的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3杯饮料,量的多少不同,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体验“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这四个词的含义。 教师出示小小养殖场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新知 1、学生交流看到了什么? 2、请学生用“谁多谁少”说一说。 自己说,同桌说,全班说。 通过全班说让学生正确建立谁比谁怎么多啊,多得多,多一些。谁比谁怎么少啊,少一些,少得多。 还有差不多等概念。通过举例子让学生明白“差不多”的概念。 如:一(6)班男生有38个,女生有36个,我们就可以说他们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差不多。 3、想一想:初步运用所学知识。 跑步的有86人,跳远的比跑步的少得多,跳绳的比跑步的少一些。 跳远的可能有多少人?跳绳的可能有多少人?学生选择后画圈,并说明白为什么这样选。 88人()、12人()、76人()。 三、巩固反馈 1、小红跳了38下,小男孩比小红多一些。小女孩比小红多得多。 男孩可能跳了多少下?(画钩)女孩可能跳多少下?(画钩) 35428542885 ()()()()()() 2、第2和3题,引导学生看清题意,认真思考后,再独立选择答案。选择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选择的道理。 3、数学游戏。 猜数。 同桌合作, 方法:一人猜数,另一人语言提示。 例如: 甲:我想了一个两位数。 乙:是20吗? 甲:不是,比20多得多。 乙:是70吧。 甲:比70少一些。 …… 四、课堂总结 这堂课上,你感觉最快乐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 篇9教学内容: 十几减9 第1———2页。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况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准确算出十几减9的减法算式 2、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在实践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求异精神。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应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共同合作,探究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相应的CAI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猴子卖桃(小猴子有13个桃,小兔买走9个。) 问:小兔买走9个以后还剩几个? 你是怎样知道还剩4个? 引导学生说出:小猴原来有13个桃,卖了9个后,还剩下4个。 问:你能根据猴子卖桃的情景列出算式来吗? 板书:13—9 二、自主探究,领悟算法。 1、问:怎样才能准确地算出13—9=? 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可以借助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想一想。 2、各小组汇报活动结果。 每个组先派代表上讲台演示,发表意见解释自己的想法。随后允许同一小组的其他同学对自己组中发言的同学作补充,指导学生有条理的表达。 有的学生会从13个小圆片了一个一个地减连续减去9个剩下4个; 有的学生从10个一堆里减去9个,再把剩下的1个和3个一堆的合在一起,的出剩下4个; 有的学生先减去3个一堆的再从10个一堆了拿走6个剩下4个; 有的学生这样想:因为9加4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4; 3、教师对学生想出的正确算法给予肯定与表扬。 问:在那么多种算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 4、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2—9=¨ 16—9=¨ 三、巩固练习,深化运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看图,理解图意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算法准确计算15—9=17—9= 2、对比练习; 以小组合作为单位填写,然后说说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例如:当你看到9+2=11时,你会想到什么?初步让学生认识加、减互逆关系。 3、口算竞赛(完成书本2页第5题); 让知道答案的学生马上站起来回答。 4、归类整理; 把第5题的算式按规律排列整理如下: 11—9= 14—9= 17—9= 12—9= 15—9= 18—9= 13—9= 16—9= 19—9= 5、引导学生观察,初步感知十几减几的技巧。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 篇10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提高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有趣的游戏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 3、在有趣的情境中巩固乘法的运算,记忆乘法口诀。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熟练的计算 2、 灵活运用乘法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画好表格,写清组别。)红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完成练习二。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第24页。这节课我们来一次夺红花比赛。积极发言、勤于思考、专心聆听、遵守纪律的孩子都有机会得到红花。 二、完成练习 1、完成第1题。 (1)审题。 师:同学们请看第1题(读题):小明到商店买了下列商品。谁来说一说都有什么,花了多少钱呢? 生:小明买了一根跳绳,花了3元,一个铅笔盒5元,一辆玩具车8元,还有笔记本5元,布娃娃8元…… (因为物品较多,可以请两个学生分别说一半。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口头表达的条理性。) 师:很好!你的表达能力很强。下面谁来把小明买的物品归类一下? (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然后回答。) 生:可以归为三类。一类是学习用品,有铅笔盒、笔记本和钢笔三样;另一类是体育用品,有跳绳、羽毛球、毽子;第三类是玩具,有玩具车和布娃娃。 (师对回答得有条理的学生予以表扬。) (2)回答问题。 ①师:看清了小明买的物品,接下来我们来回答书上提出的问题。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解答,等一下再请你们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②交流反馈。 a、交流问题(1)。 师:谁来说说买学习用品花了多少钱?怎么做? 生:我列式:5×3=15(元),一共花了15元钱(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板书算式。) 师:你为什么这样列式计算呢? 生:因为学习用品有铅笔盒、笔记本、钢笔,它们的价格都是5元,有3个5元。所以这样列式。 师:说得真好。这道题还可以怎样算? 生:还可以用加法算,5加5再加5。 师;那你刚才为什么不用这种方法? 生:我认为用乘法算更加简便。 师:你真会思考!奖励一朵小红花。 b、交流问题(2)。 师:买体育用品花了多少钱? 生:花了9元。我也用乘法算:3×3=9(元),(师板书算式。) 师:3乘3表示什么? 生;体育用品共有3件,每件3元,三三得九。 c、交流问题(3)。 师:我们再看第(3)小题。小明还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 生:小明还买了玩具车和布娃娃,共花了16元,列算式是8×2=16(元)。 生:也可以是8+8=16(元)。 d、交流问题(4):小明带了50元钱,买这些东西够不够? 师:要想知道50元钱够不够,我们要先算出什么? 生:要先算出小明买这些物品一共花了多少钱。 师:哇,把这图上标的每个价格都加起来吗?那实在太多了。 生:不要,只要把刚才算出的学习用品15元,体育用品9元,玩具16元,这三个数加起来就可以了。(教师边听学生边说板书出:15+9+16)。 师:用50元钱够吗? 生:够,共花了40元钱。40比50小。 生:我可以估算,把15看成20,9看成10,16看成20,全加起来就是50。我刚才把原来的每个数都增大了,所以一定够。 师:真棒!在生活中我们是常常要用到估算的。 (3)对这一环节进行小结,对表现良好的学生和小组奖励红花。 三:布置作业,教师总结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 篇11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记住各月的天数。 教具、学具。挂图、年历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学生回答)你是怎么知道的? 2、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在一年中有很多值得纪念的重大节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示挂图)图上描述的是什么事?你知道这些事发生的时间吗?把你知道的跟同学说一说好吗? 3、你们还知道哪些有意义的日子呢?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板书:年、月、日 二、自主探索 合作学习 1、认识年历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年历,认真观察,你可以从年历上直接了解到哪些知识? ①让学生独自观察 ②同桌讨论 ③你们能根据年历回答问题吗? 一年有几个月?板书:一年12个月 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板书:大月(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小月(30天):四、六、九、十一、 特殊月(28天):二 2、教学生记天数的方法 我们知道了每个月的天数,也知道大月和小月,有没有好的办法让我们很快的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呢? (1)可以用拳头帮助记忆。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的地方每月是30天(二月除外) 师做示范 学生动手数一数 (2)老师再介绍一首儿歌,帮你们记住一年中的大月。( 出示儿歌) 板书: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3考考你 你们都记住了吗?现在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 ①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父母的生日是几月几日,用笔在年历上画出来,并说说是大月还是小月。 ②老师的生日是大月的第二个月,你知道是几月吗? 4、游戏 我们一起轻松一下,玩个小游戏吧,老师报月份,如果是大月就请同学们举右手,是小月就请同学们举左手,明白了吗?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48页做一做 四、本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年、月、日 一年12个月 大月(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小月(30天):四、六、九、十一 特殊月(28天):二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 篇12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改善同学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2、让同学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并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自我评价,引起同学对本单元学习的反思,激励同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同时也为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供依据。 教学重点:让同学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今年的年历;同学准备今年的年历和一个小正方体、课前收集一些用分数表达的信息。 教学预设: 一、揭示课题: 分数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这几天,同学们已经从报纸、杂志或网络上收集了一些用分数表达的信息。这节课上,让我们一起来交流、研讨有关分数的知识。 二、探索与实践 1、出示第54页第14题。 谈话:还有两个多星期就是“五一”国际劳动节了。请同学们打开今年的年历,观察五月份的月历,考虑以下问题: (1)五月份的法定休息日占这个月天数的()/()。 (2)五月份上学的天数占这个月天数的()/()。 教师向同学解释一下:五月份的法定休息日是3天,假如这3天与双休日重叠,应把本次双休日顺延。 同学观察年历卡并独立考虑,然后解决这两个问题。 组织同学交流,重点交流第2小题,指导同学弄清楚五月份去掉劳动节的休息日和其他双休日后剩下多少天,那就是同学上学的天数。 提问:观察年历卡,你还能提出用分数表示的问题吗? 教师鼓励同学仔细观察年历卡并试着用分数来表达其他信息,如:4月12日和4月13日两天我们学校召开运动会,开运动会的日子占了整个四月份的几分之几?今年暑假从7月1日开始到8月31日结束,暑假占了今年天数的几分之几?等。 同学积极交流自身分析得出的有关信息,教师和时评价同学交流情况。 2、出示第54页第15题。 (1)谈话: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每人做了一个小正方体。男生的小正方体上两面涂了红色,四面涂了绿色;女生的小正方体上两面涂了绿色,四面涂了红色。假如分别把这两个正方体任意向上抛30次,落下后这两种颜色朝上的次数谁会多一些呢?(先请同学根据以前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 (2)谈话:刚才几位同学的想法是否正确呢?请男生、女生们一起动手抛一抛并作好记录,最后算一算这两种颜色朝上的次数分别占总次数的几分之几? (3)同学互相合作,一人抛,另一人记录,再用分数表示活动的结果。 (4)组织同学交流活动情况和记录的结果并适当解释。 3、出示第54页第16题。 组织同学交流课前收集的一些用分数表达的信息,交流时让同学联系分数所表达的具体信息解释分数的意义。如:据国际劳工部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称,印度现在有5到14岁之间的童工1260万人,在采石场的工人中,儿童占1/5。 这里的分数“1/5”是指把采石场的工人总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童工人数占了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1/5。 先让同学四人一组进行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同学课前收集信息的情况(可了解同学的学习态度),再请几位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和时评价。 三、评价与反思 (1)出示评价指标,教师适当解释每项评价指标的含义。 (2)同学围绕评价指标回忆相关的学习过程,再给自身评价。 授后小记: 这局部练习主要是让同学将分数的意义有关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练习起来,在让同学巩固这局部知识的基础上,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 篇13一、教学目的 1、 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并能进行换算。 2、 会用大面额人民币付钱,体会付钱方式的多样化。 3、 感受大面额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勤俭意识。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不同面值大面额人民币,教学软件,学生学习材料。 学生准备: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学具。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昨天,我们去人民币王国里做客,在那里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人民币是用什么做单位的呢? 学生: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元、角、 分三个单位 ) 教师:你能说说人民币之间有什么最重要的互换关系吗? 学生:1元=10角,1角=10分。 ( 教师板书此关系式) 教师:今天,我又给孩子们带来一些用元作单位的人民币大朋友,他们的名字叫做大面额人民币。他们也想跟孩子们一起玩儿,你们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吗? (教师出示课题:大面额人民币) 教师:他们就在我们数学书里第73页上等着你们呢!快去找一找他们吧!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复习,由小面额人民币引出大面额人民币,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提供框架,使新旧知识很好的联系起来。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关系提供知识迁移的基点。] (二)、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1、教师:孩子们见过他们吗?在哪儿见过? 学生1:我在超市里见过。 学生2:我在老师收学费的时候见过。 学生3:我在商场里见过。 2、教师:用过他们吗?什么时候用过? 学生1:开学交学费时我用过。 学生2:我和爸爸、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付钱时,妈妈让我去付钱,那时用过。 3、教师:孩子们既然见过、用过这些新朋友,那你们一定也认识他们吧?下面就请你跟同桌的孩子相互介绍介绍新朋友吧! 教师:有谁愿意把新朋友介绍给全班的孩子听一听。 (学生上台用教师准备好的教具展示并板贴) 学生介绍认识人民币的方法; 4、教师:今天我们的新朋友们要去参加人民币王国里举行的一次化装舞会,他们想请你们帮他们检查检查他们化的装好不好,别人还能不能认出他们来。 (教师出示多媒体游戏内容) 游戏1:教师出示遮住一部分颜色和图案但留有数字的人民币。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 篇14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位算。 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复习检查(全班做,请学生板演) 364287 +72+88+49 结合扮演情况进行评议。 二、新课 1、谈话: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连续进位的加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部分内容。我们再来看“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 用图表或屏幕出示该表,框出下面部分。 爬行类 376 两栖类 284 提问:谁能就这两个数据提出一个加法计算的`问题? ——爬行类和两栖类的已知种类一共有多少种? 列式算式:376+284 分小组讨论并在全班汇报 师:同学们看看教材第18页的男孩子和他的估算方法。 归纳:在进行三位数的加法估算时,一般可以把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再用口算的方法估计和的范围。这种方法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3、师:请同学们用竖式算一下 学生独立计算(同时教师板书)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 篇15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64~65页及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感受10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 2.全面认识和掌握10的数数;认、读、数10;比较大小和组成以及10的写法。 3.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全面掌握10的组成。 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引入。 “数字王国里,数字9总是认为自己最大,常常欺负比它小的数字,特别是0。小朋友们,你们能帮0想想办法吗?” 2.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办法:让1和0做朋友比9大,让2和0做朋友比9大…… 3.老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数数和认数。 (1)课件显示本课主题图:和平广场 教师提问:图上画了什么?请同学们数一数。 (2)学生分组交流,汇报数的结果。 学生说出有10个人,其中9个小朋友,1位老师。还有10只鸽子。 (3)课件显示学生说的结果:10个人,天上飞的10只白鸽。加强学生对数字10的直观感受。 (4)让学生观察第64页的点子图,并数出圆点的个数。教师这时板书:10,并引导学生读数10。 (5)学生动手摆学具:摆出10朵小花。 2、教学“拨珠图”。 教师拿出计数器,请学生上来先拨9颗珠子,拨完之后,老师提问:再拨几颗是10颗?学生说出再拨一颗。让学生明白:9添上1是10。 3、教学“尺图”。 在屏幕上出示直尺图,直尺图上只填上0、1、2、3、4、5、6、7、8,请学生将9和10准确的填在直尺图上。引导学生小结:9在前面,9比10小;10在9的后面,10比9大。 4、教学“比大小”。 (1)引导学生数出第65页上两幅点子图上的圆点。 (2)数完之后,让学生自行在底下完成框内的数及在○里填上“<”、“>”。 (3)小组汇报交流自己填写的过程和理由。教师巡视、指导。 5、教学“10的组成”。 (1)出示教具:一棵大树上,挂了10个果子。 (2)请同学们数树上的果子,然后让学生们将这棵树上的果子摘下来,放进老师事先准备的两个篮子里。问:将这10个果子分别放进两个篮子里,一共有几种分法? (3)小组讨论交流之后,请小组派代表上来说出几种分法来。学生能说多少是多少。 (4)教师进行总结并且板书: (5)学生分组进行摆放学具:10的组成。 学生可以边摆边说,或者是一个人摆,一个人说。 (6)学生根据摆的过程,记忆10的组成,并且在书上独立的完成框内的数。 根据学生在书上填好的这几个组成,提出问题:不用摆,看到这几组,你还能想到什么吗?学生马上联想到由可以想到另一组,以此类推。 6、教学“10的写法”。 (1)引导学生说出:10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字不一样,它是由1和0两个数字组成的。 (2)教师示范,边写边讲解,写10要占两个“日”字格,左边格子里写“1”,右边格子里写“0”,先写“1”,再写“0”,两个数字不能离太远。 (3)学生在田字格离练习写10,教师巡视指导。 三、游戏 1、准备数字卡片1~9两份。 请部分学生上来手拿卡片,让他们找伙伴。手拿数字卡片合起来是10的两个小朋友站在一起。 2、小组游戏(同桌的为一组)。 其中1个学生随意的拿出一个数字学具,另一个学生马上拿出另一个学具使两个数字学具合起来为10。 3、完成第65页“做一做”练习。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九第1题。 课件显示:数轴图,请学生上来独立填数。其余的同学在下面完成。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顺序。 2、练习九第2题。 课件显示:卫星发射情景的录像。 显示根据录像上指挥员的发射命令填框内的数。让显示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练习九第3题。 显示独立在表格里填10的组成。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 篇16设计说明: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中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结合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看到物体的面。教材以这些为起点,安排学生看一看、画一画。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表象。这样,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图形的画面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体会“形”与“体”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发展其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大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各一张,小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各数张。 学生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各一个,钉子板,每个四人小组一张吹塑纸,印泥(有需要的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激趣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听过三只小猪的故事吧!今天第三只小猪为自己设计了一套更漂亮的房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房子) 师:小猪的房子都是用什么形状的积木搭起来的?你会分分类吗? (学生把积木分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类) 二、操作感知,探索新知 1、自主操作 师:请大家在自己的学具袋里选一块自己喜欢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其中的一个面,跟旁边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感觉到的,看到的。 生1:我拿的是长方体,这个面是长长方方的,摸起来是平平的。 生2:我拿的是正方体,它的面都是方方的,摸起来是平平的。 生3:我拿的是圆柱,(手指圆柱底面)这里是圆的,摸起来平平的;(手指侧面)这里摸起来弯弯的。 师:大家刚才看到的这些面都在物体上,你们有没有办法把它们记在纸上呢? 生:(考虑后回答)有! 师:请小朋友先独立想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最后用你们准备的工具试一试,比一比,哪个小组办法多。 (学生开始活动,每组学生把记下的面贴在吹塑纸上,展示在大黑板上) 师:下面,我们请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说一种办法,注意听仔细,说过的办法就不再说了。 生1:我们是把长方体放在纸上,照样子剪下来。 师:你的小手真灵巧。 生2:我们把圆柱在印泥上蘸上水在纸上一拓,就留下了这个面。 师:你们的办法真方便。 生3:我们是把正方体放在纸上,照着它的边画下来的。 师:你这个办法真好,愿意表演给大家看吗? (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操作) 师:小朋友真是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简单又实用的方法。现在,请我们全班小朋友在三个立体图形中找一个你最喜欢的,把它的一个面记在纸上,好吗? (全班动手画图,教师巡视,适时点拨) 师:看一看大家刚才记下的这些图形,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生:知道,有长方形,正方形,圆。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把眼睛闭上,想一下它们的样子。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应该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基于这一观点,在这里安排了一系列活动,如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再画一画,让学生体会"面"与"体"的关系,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 2、帮图形娃娃找房间 师:平面图形这个大家庭里有这么多的图形娃娃我们已经认识了,现在它们想回到自己的房间,小朋友愿意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房间吗?(生:愿意)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课前准备的大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请部分学生给随手贴在黑板上的图形找相应的房间。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个图形应该在这个房间里吗? 三、巩固延伸,实践运用 师:小朋友帮助这些图形找到了各自的房间。可是,还有几个淘气的图形跑到了我们的书法室,小朋友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师:其实,在生活中,这些图形常常与小朋友见面。请大家在周围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形状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学生走出座位,在教室里寻找并交流。 师:(课件出示一些交通标志)这是我们在街上常常看到的一些交通标志,它们又是什么形状呢?它们提醒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四、动脑动手,自我创造 1、围一围 师: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那么多,那你能动手来创造这些图形吗?(能)让我们在钉子板上来“围一围”。请你拿出钉子板,自己来围一围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学生围) 交流展示,说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2、画一画 师:小朋友的动手能力真不错!你们想不想来画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呢?那我们就在方格纸来“画一画”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觉得怎样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方便呢?(学生讨论,交流) 师:对,我们可以沿着方格纸的边线来画,就比较容易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课件示范画长方形的一条边。) 画好后交流,说说自己画的是怎样的图形。 五、快乐游戏,巩固深化 师:刚才小朋友找得真仔细,你们还能设计出新的玩法吗? 生1:能。我可以用图形拼各种物体。 生2:我还可以用图形画出其它物体。 师:大家想的办法都不错,你想怎样玩就怎样玩,自己选择办法,没有想到的可以先参观其他人的作品,再自己选择。比一比,谁的设计最美丽。 (学生自行活动,教师巡视) 六、全课总结,活动延伸 今天你认识了谁,你能来说一说吗? 请把你们认为最好的设计带过来,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参观学习。 〖总评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这节客课的重点是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而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也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能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技能,学习知识,我在设计的过程中,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一年级实验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整节课以第三只小猪搭房子的故事导入,一下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巧妙地回顾了前面的学习内容。在认识平面图形后,又创设了给图形娃娃找房间等情境,使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景中,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整个学习活动充满乐趣,学生在乐中学,趣中悟。 2、分组合作,求异探索。本课教学中时刻把学生当作教学主体。新课部分,学生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活动,自主操作,探索知识,充分体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思考,并且培养了与人合作的意识及主动探索的精神。教师也鼓励学生大胆汇报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求异思维,树立自信心。 3、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采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多媒体计算机的图象、声音、文字的综合运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并做到正确识别。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 篇17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方法、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以解分米与厘米与米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选择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学习分米产生的意义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先估计一下你们的课桌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然后四人一小组的来测量课桌的长。 2、说一说你们在测量过程中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吗?老师找一至三名学生回答他们的测量方法及结果。老师根据学生口述的方法进行评价。如用尺子的最大刻度连续量,量的次数少,但计算比较麻烦,也可以用10厘米为一份连续量,量的次数多,但计算起来较简单。 3、10厘米的这一份可以用比厘米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10厘米这一份的长度就是1分米。) 二、学习分米与米、厘米间的关系 1、通过我们刚才的操作,再请同学们看看分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发现的。(观察尺子,1分米中有10个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手对准尺子来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是多少。 2、你们还能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学生的长度单位有什么关系吗?(1米=10分米)你是怎样想到的? 三、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在数学书上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同桌用尺来量一量看看你的比划是否准确。 2、举出生活中长或宽或高大约是1分米的物品。 3、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出来。 四、巩固练习 1、填写上适当的单位 1把米尺长1() 1把米尺长10() 1把米尺长100() 2、书本第4、5题填写在练习本上,老师提醒学生看清单位名称。 3、练习6,7题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讨论完成。 五、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2、师总结。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 篇18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难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1把,三角尺1块,钉子板,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幻灯片播放正方形、长方形图片,吸引兴趣 2、在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由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你们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二、实际操作,验证猜想 1、观察 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猜猜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你有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吗?同桌交流。 2、操作验证 (1)拿出自己的学具,用自己的办法验证。 (2)把自己的猜想和验证向小组汇报。 3、反馈 (1)对长方形的边你有什么发现?相机板书。 你是怎样证明的?(量、折、比等) 相机教学“对边”。 指一指长方形的对边在哪里,一个长方形有几组对边? 长的一条边,请你给它起个名字,你会叫它什么?短的一条边呢? (2)对长方形的角你有什么发现?相机板书。 你是怎样证明的?(量、折等) (3)正方形的边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 怎样来证明? 正方形的边你会叫它什么? (4)正方形的角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 怎样来证明? 4、归纳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练习: 1、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再把这个长方形变成一个正方形,再说说它们的特点。 2、在书上p64第7题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再说说小青菜提的问题。 3、完成书上p64第4题。 先自己拼一拼,再与同桌交流一下。 (1)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2)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再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4、思考: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 三、课堂小结 向同学们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的习题 2、把不理解的地方标画在书上。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 篇19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8+7等于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玩,好不好? 师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说:小朋友,我问你,9和几凑满十? 学生:邵老师,告诉你,9和1凑满十…… [评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口令游戏不但复习了10的组成,也为学生探索8、7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依据。]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小号图。 (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 [评析: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提出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问: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学生在交流第②、③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8+7的计算策略。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学生的三种认知水平:第①种算法表现出动作把握倾向,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种算法表现出图形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对图形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种算法表现出符号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较高。] 2.教学小棒图。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计算8+7=1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样想的? 小青椒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指名说一说。 动画演示,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点不一样,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又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 [评析:设置一个帮助小青椒和小蘑菇的情境,让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有利于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美德,同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3)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 3.(1)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请小朋友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学生完成后交流。 (2)(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下面我们来做个"圈十"游戏。先圈出10个,再计算。 (3)教学"想一想"。提问:不看图、不摆小棒,你们会这样想吗?请你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计算8+9还可以想哪些有联系的算式?" 谁来说一说。学生可能想到: ①因为9+8=17,所以8+9=17。 ②因为9+9=18,所以8+9=17。 ③因为8+10=18,所以8+9=17。 ④因为17—9=8,所以8+9=17。 [评析:让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的思维过程,使他们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4)小结:我们计算8+9的时候可以想以前学过的算式,这个办法真不错。(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你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吗? 学生口答。 [评析:通过题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较小数加较大数,可以利用学过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数,同时体会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三、寻找规律,巩固新知 1.电脑出示"8加几"的题目,学生口答,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把加上的数分成2和几,就知道得数是十几。小结:发现了这个规律,就会算得又对又快。 [评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让他们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8加几得数的规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思考的习惯。] 2.电脑出示"7加几"的题目。提问:那么7加几有这样的规律吗?谁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 3.组织口算比赛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势。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提问:光会计算还不够,我们还得学会开动脑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看,面包房里有3袋面包,第一袋装了9个,第二袋装了8个,第三袋装了6个。幼儿园王阿姨要为班上15个小朋友准备点心,你觉得买哪两盒比较合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小结: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只要肯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 总结 [评析: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计和判断。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总评:本课的教学,没有严谨的计算方法的讲解和反复的、规范化的算理语言的训练。教师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形式思考,探索计算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学生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生动的和个性化的过程。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