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观沧海翻译为散文 |
范文 | 观沧海翻译为散文 引导语:曹操的《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是曹操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北征乌桓所作,今天我们试着把这首诗翻译为散文试试看。 观沧海翻译为散文突入大海的碣石山高高耸立,节令虽是晚秋,山上却生机盎然,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吹来,林呼山唤,草木共鸣;海中的波涛呼啸翻腾,上欲接天,风助浪势,浪壮风色。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壮美的海山秋色图,敏锐的观察,开阔的视野,,统揽全局的谋篇,显示出作者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学识。 风吹浪打,碣石山岿然不动。山高风急,激起诗人登高观海的万丈豪情。这豪情中蕴藏着诗人标领历史潮流,敢做敢为,高瞻远瞩的政治家品格;凝铸着诗人不怕艰难险阻,傲视群雄,坚毅从容的军事家风采。满山繁茂的草木,让诗人看到了他中军帐内众多的贤能之士,勇猛之将;看到了他麾下摧枯拉朽的百万雄师;看到了屯田村落里军民欢庆丰收的热闹场面。瑟瑟的秋风,是战旗猎猎飘响;涌起的洪波,是战略决战取得胜利时,将士们冲破道道敌军防线的壮观场景。看着、想着,南征北战的艰辛;战乱不止,百姓未安,天下尚未统一的忧思;自己的作为仍有人非难、阻挠的`孤愤……这时也涌上心头,诗人的思绪怎能不象大海一样汹涌澎湃、回荡激烈呢? 写完眼前的山海,诗人虚走一笔,把不同时空段内沧海托举日月星汉的壮丽景象切换过来,使这海山秋色图平添出一股浩荡磅礴的气势。这是诗人英武壮阔胸怀的进一步拓展。太阳、月亮给人类送来温暖和光明,是诗人拯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一统天下宏大政治抱负的真切比拟;灿烂的银河则是诗人文武兼备、雄才大略的生动写照。 晚秋时节的碣石山上草木峥嵘、生机一片,得益于丰厚的水土保持。日月遨行太空、银河纵横天幕,这至大至刚、自强不息的伟大力量来自于包容万物的沧海。山,雄伟不失灵秀;海,壮阔不失厚重。刚柔相济、德威并举政治谋略的施展,唯才是举”政策的推行,不也正如这山、这海么。有山一样的品格,有海一样的胸怀,必定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阅读题及答案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 观 2、诗中哪几个诗句是写现实的?哪几个诗句是写想象的? 答案:现实之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想象之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诗中哪几个诗句最能体现诗人博大的胸怀? 答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句中的临”是登上”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观沧海》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B.山岛竦峙”一句中竦”与耸”同义,为高”的意思 C.本诗结尾两句,与正文的内容有直接关系,起深化主题的作用 D.建安文学时的三曹”包括本诗作者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 6、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案: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