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观沧海》教学实录分享 |
范文 | 《观沧海》教学实录分享 引言:《观沧海》是曹操苍凉慷慨写景抒情的一首优秀作品,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此诗,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观沧海》教学实录,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诗。 2、体会诗中有画,画中含情,理解曹操的抱负。 3、培养学生感悟古代诗歌的能力。 【导入新课及写作背景】 师:同学们都很熟悉曹操是《三国演义》中一位著名的人物。建安五年(200),他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后,于建安十二年(207),又亲率大军北上,大破乌桓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在凯旋班师途中登上碣石山,面对着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教学设计】 〖自主性学习〗 1、学生课前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指名两位学生来朗读,注意节奏、语调、情感。读完后请其他同学来指出读错的字词。 2、朗读,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师:全班齐读,讲究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充满豪情壮志诵读,然后请两位学生来说说诗中画面及诗人的情感。 〖合作性学习〗 1、整体感悟: 师:诗人站在碣石山上,望着苍茫的大海,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诗人感到这是多么壮丽的意境,多美好的图画啊!看到太阳、月亮的运行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就仿佛是日月星辰的母亲一样,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啊! 2、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开始共同研讨下列问题: 师问:整首诗是由一个字来展开诗的线索,统领全篇的,请指出是哪个字? 理解:观”是全诗的诗眼”,以下十句都是观海所见。 师问: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此句主要交代什么?句中直接写到人吗? 理解:主要交代观海地点、方位,句中虽没有写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观海时那种勃勃英姿。 师问:诗中哪几句是写实景?主要写了哪些景色?显示了什么? 理解: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全是实景,主要描写了沧海水波荡漾的动态景色和山岛挺立,草木丰茂的静态景象。显示了在茫茫苍苍的大海上,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生机勃发,这是多么壮丽的意境,多么美好的山河图画啊! 师问:诗中哪几句又是写虚景?能说出这景象吗?这种景象是一种什么样意境? 理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全是写虚景,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从两个若” 看出。主要描写了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这些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状观景象。是一种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 师问:实景是一幅美丽的山水图画,虚景能把我们带进一个极其开阔,博大胸怀的境界,你能悟出诗人写实虚景的感情吗? 理解:诗人描写实景实际上在讴歌祖国壮丽的河山,流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诗人目睹祖国山河壮丽景色后,更加激起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虚景描写是诗人实际借助丰富奇特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以沧海自比,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景象来表现诗人博大胸怀和豪迈气魄。 3、小结,朗读、背诵: 这是一首以写景为主题的名作,通过对登山观海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学生齐读,当堂背诵。 〖探究性学习〗 师问:你能说出此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的博大胸怀? 理解:实景也能看出诗人的博大胸怀,但跟虚景比较,气象略逊一筹,因为诗人的意图在虚景中,所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最能体现作者的博大胸怀。 师问: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但全诗却没有哪一句是写情的诗句,情寓于景中。你能说出古代即写景又写情的诗句吗? 理解: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等即写景又写情的诗句。 〖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外阅读有关曹操诗句。 【板书设计】 水何澹澹 显示大海波壮阔, 动态景色 秋风萧瑟 美丽多姿,生机 实景洪波涌起 勃勃景象。(实颂 借景抒情 山岛竦峙 祖国壮丽山河,抒发诗人 曹操 登山观海静态景色 树木丛生 激起统一中国强统一中国 (全景) 百草丰茂 烈愿望。)建功立业 虚景 日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投入的抱负。 (想象)月大海的怀抱,作者以大海自比, 星汉含蓄表达诗人博大胸襟。 附录:《观沧海》艺术赏析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实写眼前的景观,神奇而又壮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则是虚写,是作者的想象。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作者面对萧瑟秋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一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全诗表达了作者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伟志和宽广的胸襟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