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化学《原电池》教学设计 |
范文 | 高中化学《原电池》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化学《原电池》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化学《原电池》教学设计11、分析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为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的第四章电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内容学生在必修2已有一定的了解,本节是该内容的加深,主要是增加了一个盐桥内容。掌握本节知识,对指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电池使用原理、金属腐蚀和防护,研究探索发明新电池有重要意义。 2、了解学情 已有基础:对原电池原理有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局限认识: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发展方向:通过实验活动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认识,提高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明确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有更完整的认识。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能根据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过程与方法:通过Pb—CuSO4电池的设计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原电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为国家作出贡献,感受原电池原理应用于化学电源开发的关键作用。 4、研究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分开在两极(两池)发生及盐桥的作用。 5、确定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以“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实验探究,自主分析设计”的学习方式学习。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不断深入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最终实现知识和能力上的跨越。 6、教学设计过程和意图 (1)情境导课:让学生举一些手机、电子表等新型电池例子。联系生活,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2)回顾原电池:复习基本概念,温故而知新。 学生回忆原电池的有关内容,调动学生思考,回忆概念为后期探究作准备。板书(便于学生直观记忆、理解掌握)。 1.概念 2.电极名称 3.构成条件 4.原电池工作原理(课件展示微观过程) (3)设计原电池:(板书) 活动一、依Pb+CuSO4=PbS04+Cu反应,自主设计原电池。纸上谈兵重温原电池原理。 活动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此原电池反应。实践出真知,培养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三、成果展示:学生写出有关电极反应方程式,进行练习。 活动四、学生总结单池原电池的设计思路,形成整体思维模式。 活动五、学生评价原电池:电流不稳,引出新发明。 (4)改良原电池:(板书)启发分析电流不稳定的原因,引导双池原电池的设计思路,学习课本知识,按实验小组发放盐桥,重新实验。探讨盐桥的作用。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5)盐桥的作用:(板书)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掌握。 1.补充电荷。 2.使装置形成闭合回路。 3.提高了能量转化率。 (6)结尾的设计:学生谈谈学习本节的感受,情感表达及分享。 总体设计思想: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亲手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疑问,自主解答,自主设计,合作评价。在自主提问的过程中推动课的进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问题意识,学会实验,学会提问、学会探究、学会设计、学会合作、学会评价。 高中化学《原电池》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 1、了解原电池的定义;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极其工作原理;并学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演示实验学会判断该装置是否是原电池装置、判断电池的正负极。 3、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化学世界和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 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教学难点: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解决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加上老师的引导学生思考正负极发生什么变化,电子流动方向。)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实验法。 教学过程: 【板书】化学能与电能 教师导入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式各样的电器进入我们的生活。 使用电器都需要电能。那么,我们使用的电能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答: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能…… 教师:我们来看看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吧。 教师:由图看出火力发电占发电总量的首位、其次还有水力发电…… 教师:我们来看这幅图思考一下火力发电过程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学生思考】让学生思考1分钟。 教师:通过燃烧煤炭,使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汽以推动涡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投影】化学能→热能→机械能(涡轮机)→电能。 教师:但是煤炭发电有很多缺点,大家一起来说说。 学生:污染大、转化率低、煤炭是不可再生能源。 教师:那么是否可以省略中间的.过程直接由化学能→电能? 【实验一】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现象】Zn片上有气泡(H2),Zn片逐溶解;Cu片无明显现象。 【板书】Zn片上发生反应:Zn+2H+==Zn2++H2↑ 【实验二】将铜片和锌片用导线与电流表连接,并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现象】Zn片逐渐溶解但无气泡;Cu片上有气泡(H2);电流计指针偏转。 【设疑】为什么只在铜片和锌片上连接了一条导线,反应现象就不同了呢?思考一下。 【学生讨论】一分钟 教师:指针偏转,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说明发生了电子定向移动。Zn比Cu活泼,用导线连在一起时,锌片逐渐溶解,说明Zn片失去的电子,电子经导线流向Cu片,溶液中的H+由于电场作用下移向Cu片得电子被还原成H2(播放Flash动画)。 【板书】铜片上:2H++2e-=H2↑;锌片上Zn-2e-=Zn2+。 【过渡】实质上实验二的装置就是一个原电池的装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原电池吧。 【板书】原电池定义: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负极:失去电子(或电流流进) 原电池 正极:得到电子(或电流流出)。 教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在外电路中,负极失去电子,正极得到电子,电子从负极向正极移动。 在内电路中(在溶液中),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过,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这样整个电路构成了闭合回路,带电粒子的定向移动产生电流。 教师: [过渡]回忆思考:通过以上实验想想原电池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又有哪些? 教师:原电池组成条件:两极一液一连线。 ①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其中一种为能导电的非金属,如“碳棒”)作电极,其中较活泼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为正极。 ②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回路。 ④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教师:一个原电池装置我们怎样来判断它的正负极呢? 【归纳小结】 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的方法。 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 一般是活泼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 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 原电池的负极总是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总是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4、电极反应现象 不断溶解,质量减少为负极;有气体产生,或质量增加或不变为正极。 教师:我们来看一下原电池原理有哪些应用。 ①制作化学电源 ②加快反应速率 ③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④防止金属的腐蚀 教师: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原电池装置,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原电池,同学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化学,培养对化学的兴趣。 作业处理: 1、调查我们周围有哪些电池是利用原电池原理生产的。 2、上网查询,更多原电池的种类及应用。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