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说勤奋》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 |
范文 | 《说勤奋》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勤奋》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勤奋》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懂司马光、童第周有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具学具: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揭题第一教时 (板书:勤奋)看到勤奋一词,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来学习文章《说勤奋》,文中是如何来说勤奋的。(板书: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轻声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同桌互读,互问,四人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4、回答教师问题:你懂了什么? 5、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6、全班质疑问难。 7、齐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 过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找出主句。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体会交流 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设问)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比喻) 用鲜花比喻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 用汗水、心血比喻成功者付出的努力。 4、指导朗读。(个人朗读。全班朗读。) 5、归纳板书 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这一段用设问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非常明确,引起读者的思考。 五、作业抄生字。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懂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节 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课文。 1、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谁?(司马光) 2、写了司马光的几件事?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就去玩了,他却在 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 《说勤奋》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分段。 1、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引导分段。 (1)学生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 (2)交流。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记号。 三、分段读通课文。 1、先拼读生字,读熟新词。 2、分段读通课文。 自己练读--指名读--纠正读音,指导读通长句--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画出中心句。 2、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1)这里的“桥梁”是什么? (2)把那句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3)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4)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齐读后一句。 3、齐读第一段。 4、当堂背诵第一段。 五、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 2、交流自学情况。 3、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4、钢笔描红。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3:读一读,再抄写。 2、背诵第一段。 3、区别形近字组词。 未( )悄( )社( )梁( )渡( ) 末( )稍( )杜( )粱( )度( )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学习了第一段,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 1、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3、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 (1)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3)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板书):“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5)指名读,师与生一起评点,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4、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4、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老师相机板书。 5、指导朗读。 6、让学生根据板书小节,引导学生明确: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7、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并写在小作本上。 五、总结课文: 六、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题3、4两题。 板书: 13、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 编成《资治通鉴》 勤奋是通往 理想境界的桥梁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说勤奋》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 篇3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4、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板书“勤”字(书写认真),我们从小就应当要认认真真写好中国字,堂堂正正做好中国人。 问:勤的右边为什么是个“力”字? 板书“奋”字,学生齐读“勤奋”一词,并为它找近义词。 师: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谈谈这“勤奋”二字。(板书“说”字,学生读课题) 2、解题:曾经有人对你说过有关“勤奋”的话吗?谁?是怎么说的?(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区分“勤奋”与“勤劳”等近义词,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勤奋”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迅速把书翻开到《说勤奋》一课,用最快的速度读课文,找一找作者对勤奋的观点是什么?用横线画出来。 指名说。 2、再读课文,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教师随机正音。 4、默读课文,找出不太理解的词语,与同位同学交流讨论。 重点指导理解如下词语: 滚瓜烂熟:记得非常牢固,念得或背得非常流利。 毫不气馁:气馁,失掉勇气和信心。一点也不灰心,充满信心。 名列前茅:指名次排在前面。 勤能补拙:勤奋不懈可以弥补天生的笨拙。 5、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三、指导学生写字: 1、出示生字: 2、认真观察字形,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写难记? 3、你会怎样记住这些字? 4、有针对性强调“稍”、“梁”、“末”、“渡”等字的写法。 5、学生动笔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