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古董收藏家马未都的故事 |
范文 | 古董收藏家马未都的故事 导语:有人羡慕马未都腰缠万贯,有人仰慕他博学慧眼。而从一介草根晋级为国宝级文化学者,他靠的其实就是两个字:精准。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成功的传奇就在精准二字上61岁的马未都,赫赫有名。他渊博,生动,又极富个性。他清高,狂傲,又精明透彻。他一直活跃在江湖,江湖上也始终有他的'传说。 有人羡慕马未都腰缠万贯,有人仰慕他博学慧眼。而从一介草根晋级为国宝级文化学者,他靠的其实就是两个字:精准。 他的人生,说传奇毫不为过:从编辑、作家、影视编剧,到文物鉴赏家、博物馆馆长、奥迪英杰汇文化大使、脱口秀主讲、文化名人,最终名利双收。 他是怎么做到的?1981年,26岁的马未都还是一名机床铣工。作为文学爱好者,他写了篇爱情小说《今夜月儿圆》。《中国青年报》整版刊登了这篇小说,谁都没想到,马未都的命运从此改变。 小说发表后,马未都被调任为《青年杂志》的编辑。在文学最璀璨的时代,这是个特别优越的身份,哪位读者投稿,他随手写一句稿子可以,你来一趟”,别人就乐颠颠地来见他了。他就在那时发掘了王朔、苏童,办公室的常客还有刘震云、莫言等人。 在编辑之外,马未都也一直在坚持创作,而且成绩斐然,中青社曾为他和顾城举行过大型座谈会,他代表小说,顾城代表诗歌。 而就在文学事业如火如荼时,马未都却选择了江湖隐退。 他说:我原来觉得文学神圣得要死,误认为我可以一辈子弄文学,后来只干了十年,在看到文学兴盛和衰退的速度、看到文学业内那种龌龊的嘴脸后就放弃了。” 1990年,马未都从文坛消失,进军影视圈,跟王朔、刘震云等人,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马未都担任秘书长,随后推出家喻户晓的《编辑部的故事》。 随后,海马影视创作室”制作了《海马歌舞厅》。片子还未拍完,影视事业也正如烈火烹油,马未都却在攒足第一桶金后,渐渐淡出影视圈,一头扎进了当时还很冷门的'古玩收藏领域,开始了淘宝之旅。 文人马未都”变成商人马未都”,这是他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转型,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 当时,中国古玩市场还处在萌芽阶段。马未都的寻宝历程只能从菜市场”开始。那时候菜农来北京卖菜,顺便会捎上自家最值钱的老物件。马未都从两块钱的官窑”开始买,直到它升值到20万。那时你去地摊上,满地都是宝贝,我只是在宝贝中进行挑选。” 1982年,马未都用1600元买下了第一件正式藏品——四扇屏。自此,他的收藏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摊上淘到的瓷器买回家,他躺在被窝里,一宿一宿地摸着看。一是养眼,二是琢磨。”在大多数人尚未意识到艺术品价值的时候,他已经入道”深矣。 这段时间,他成功地混迹在地摊中捡漏”。淘到一个雍正官窑的盘子。1987年,这样一个盘子不到500元人民币(当时公务员的收入每月只有二三百元),今天,已经拍卖到了几十万,甚至几百万。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