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北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范文 | 北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运用直观操作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亲自动手实践、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体会运用“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进行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和归纳中,感受理性的美。 教学重点: 1、 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等于180o。 2、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 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小黑板、学生、老师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说一说在预习课中操作的感受,应注意哪些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故事引入。一天,大三角形对小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的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的吗?”揭示课题,出示目标。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 1、活动一、比一比 2、活动二、量一量 (1)什么是内角? (2)如何得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3)小组活动,每组同学分别画出大小,形状不同的若干个三角形。分别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和。 (4)填写小组活动记录表。发现大小,形状不同的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都接近 度。 3、说一说,做一做。 (1)我们把三个角撕下来,再拼在一起,看一看会是怎样的。 (2)把三个角折叠在一起,三个角在一条直线上。从而得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 )度。 四、当堂训练(小黑板出示内容)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26°,它的顶角是( )。 2、长5厘米,8厘米,( )厘米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3、三角形具有( )性。 4、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45°,另一个角是它的2倍,第三个角是( ),这是一个( )三角形。 5、按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为( )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 6、交流学案第三题。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五、点拨升华 任意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七、拓展提高 妈妈给淘气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顶角是40°,它的一底角是多少?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 测量三个角的度数求和 北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平方公里),通过实际测量和观察,知道1公顷有多大。 2.使学生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1公顷有多大,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土地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到目前为止,你都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像这些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都是公制面积单位,是计量面积时使用的。在计算土地面积时要使用土地面积单位 (板书课题:土地面积单位)常用的单位有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演示课件土地面积单位】 二、新授。 1.认识1公顷。 (1)将学生带到操场,画一个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引导学生观察、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2)教师指出:100个这样的正方形土地的大小,叫做1公顷。为学生介绍学校操场、教学楼的占地面积。 (3)把学生带回教室,思考讨论: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公顷=10000平方米) 2.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学生试算。 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2)汇报展示,全班订正。【继续演示课件土地面积单位】 250120=30000(平方米) 30000平方米=3公顷 答:这个果园有3公顷。 (3)测量土地时,一般用米作长度单位来测量。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以后,再换算成公顷。 3.认识平方千米。 (1)我们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平方公里也就是平方千米,是比公顷还要大的土地面积单位。 (2)大家想一下,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1000000平方米也就是1平方千米。想象一下1平方千米有多大? (3)谁能计算一下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 2公顷=(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顷 2平方千米=( )公顷 4000公顷=( )平方千米 2.(1)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 )平方米。 (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是720000平方米,合( )公顷。 3.一块边长是400米的正方形麦地,有多少公顷?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些什么新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 1.(1)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平方米。 (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是720000平方米,合()公顷。 2.一个飞机场新建一条跑道,长2500米,宽80米。占地多少公顷? 3.一块正方形的果园,周长是240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4.农民给水稻施化肥。每公顷施225千克。在一片长200米,宽150米的长方形稻田里,应施化肥多少千克? 北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第一课时认识更大的数 数一数 一、教学内容 教材2-4页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多位数,明确级、数位、计数单位的概念,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知道亿是个很大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观察、动手及分析能力。 3、进一步渗透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思想,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1、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四、教具准备 计数器,相关数据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向学生呈现一组图画,并展示生活中的多位数。 故宫占地720000平方米;2003年已有112000000平方米的“都 市森林 ”环绕北京城;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在奥运会期间可容纳100000人;国家大剧院“蛋壳”面积约为3.5万平方米。 提问:这些都 是老师找到的图片资料,看完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都可以说一说。 教师提问:同学 们说的都很好,在这些资料中出现的数据都 比较大,是我们学过过的,你们认识它们吗?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认识这些比较大的数。 (二)探索新课 1、复习 (1) 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 (2) 提问: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 (3) 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4) 读出下面各数 4958、 3026、4005、7000 板书出各数字的数位。 2、认识“十万” 出示一张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币 提问:10张100元是多少元?20张呢?50张呢?100张是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 提问:如果一捆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币是一百张,那么这一捆人民币是多少元? 收银元员一共收了9捆人民币,共是多少元? 提问:再加一捆,是多少元呢?(可以借助计数器) 教师质疑:万位满十了怎么办?(小组讨论) 老师小结: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个一万就是“十万”。 板书:十万 3、认识“百万、千万、亿” 出示汽车图并提问: 1辆轿车如果卖十万元,2辆能卖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证。 提问: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呢?10个一千万呢? 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同时告诉学生:一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如果1秒数一个数,昼夜不停地数,数到1亿要数3年2个多月。 然后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以前学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十进关系) (三)课堂作业设计 1. 教材第3页第1题。 在进行练习前,教师要告诉学生拨珠时只在一个数位上拨,最好是我们今天学过的计数单位。 2. 教材第4页第2题。 教师要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注意指导学生手口要一致,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果遇到进位问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如:千位满十,要向万位进一。 3. 教材第4页第3题和第4题。 教师可以补充数数的题目。例如: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五万数到一百零四万。 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六千万数到一亿。 一百万一百万地数,从四千六百万数到五千三百万。 4. 教材第4题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订正答案。如果有的学生完成有困难,可以先让他们拨一拨计数器,明确前后两档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四)思维训练 如果给你足够多的小木块,你用什么方法表示出“12345”这个数?与同学交流一下,看看谁的方法又正确又简便。 (五)课堂小结 老师提问:在今天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比较大的数,你都记住了哪些计数单位? 一共有几个? 在这些计数单位中,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第二课时 人口普查(三个课时) 分课时一 读多位数 一. 教学内容 人口普查 教材第5~7页。 二. 教学目标 1. 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 重点难点 1. 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 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四.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整数数位顺序表,数字卡片。 五. 教学过程 北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法中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能根据三者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新知。 3、体会学习速度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请了三个小伙伴,小牛,小象和小羊,他们时常为谁跑得快的问题而争论不休,有一天他们又碰在一起,各自炫耀起成绩来: PPT:小牛:4分钟跑280米 小象:4分钟跑240米 小熊:3分钟跑240米 师:你们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读题一遍 师:那么哪个数据是我们学过的时间?哪个数据是路程? 生:时间是4分钟,路程是280米。 时间是4分钟,路程是240米。 时间是3分钟,路程是240米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从身边生活中发现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 1、全班交流: 师:、如果他们两个人一组进行赛跑,例如小牛和小象一组,谁跑得快?为什么? 生:小牛和小象比赛,小牛快,因为都是4分钟内,小牛跑得路程比小象跑的远 师:也就是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路程,路程越远,跑得越快。 师:那要是小象和小羊一组,谁跑得快?为什么? 生:小象和小熊比赛,小熊跑的快,因为小象和小熊跑相同的路程,小熊用的时间短,所以跑得快。 师:所以在路程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时间时间越短速度越,跑得越快。 (引导学生思考:相同时间比路程远近,相同路程比时间长短,来确定快慢。) 2) 比较小牛和小熊 师:比较小牛和小熊时,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怎样比它们的快慢呢?有什么办法? (引导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比较单位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 方法一:在相同时间内(1分钟)比较谁跑得远 280÷4=7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240÷3=8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70<80 小熊快 师:谁能解释一下70米和80米表示什么? 生:表示每分钟行70米和80米。 师:像这样表示每分行70米,每分行80米称为速度,我们可以通过线段图上表示,更清楚地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出示线段图 师小结:观察线段图比较速度,其实就是比较相同时间内的路程,也就是一分钟的路程。这一分钟就是我们所说的单位时间。 方法二:在相同时间内(3分钟)比较谁跑得远 280÷4=7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70╳3=210(米)210<240 小熊快 方法三:在相同时间内(4分钟)比较谁跑得远 240÷3=8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80╳4=320(米)280<320 小熊快 师:仔细观察这三种解法,你觉得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相同点是:这几种方法比较的都是相同时间里的路程。 生2:不同点是:第一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一分钟跑的路程;第二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三分钟跑的路程;第三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四分钟跑的路程。 师:因为这样的相同时间是很多的,所以为了便于比较,我们把每分钟小牛和小熊行的路程叫它们各自的速度。 师:他们的速度和什么有关? 生:时间和路程。 2、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 师:速度怎么算,你会求速度吗?咱们试一试 呈现两个问题,请学生口答。 出示题目 1、“神七”飞船在太空5秒飞行了约40千米,“神七”飞船的速度约是( ) 2、小青骑自行车,2小时骑了16千米,小青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 学生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列式:40÷5=8(千米),16÷2=8(千米) 师(看着黑板表示疑惑):“神七”飞船的速度和骑自行车的速度都是8千米,看来他们的速度一样喽?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生:是不一样的,“神七”飞船的速度是每秒8千米,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时8千米。 师:但黑板上写的都是8千米,这样写能区分清楚吗?有什么办法区分开呢? 生:写上时间。 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分别写成8千米/秒,8千米/时。 师:1小时、1分钟这些都是单位时间。那么单位时间还包括1秒、1年、1月等等。所以速度应该是单位时间内所行使的路程。 师:读作8千米每秒,表示什么? 生:表示神七每秒飞行8千米。 师:速度单位与原来的一些单位不同,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两部分复合而成的。请同学们将刚才走路速度单位也改一下。 师:其实速度不仅在我们课堂中有,在咱们的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咱们一起到生活中感受一下速度好吗? 3、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刘翔110米栏的速度约为8千米/秒 声音传播的速度约为340米/秒 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0万千米/秒 师:谁能说说这些速度表示什么? 生答 师:刘翔的速度大约是8千米/秒,有多快? 师:从讲台到教室后面大约是8米多,我们一眨眼,刘翔就从这跑到教室后面了。快不快? 生呼应 师:在雷雨天,我们经常能看到电闪雷鸣的场景,你知道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为什么咱们总是先看到闪电那? 生答 师小结: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要远远快于声音传播的速度,同学们能用刚才的知识解释了自然现象,真是太厉害了。 (拓展学生对速度的认识,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等,在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叫速度。通过实例给学生充分探索空间理解速度的意义,建立单位时间的表象。结合情境,帮助学生较为准确的理解速度的意义。) 师:观察上述几个速度,你对速度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能说说速度表示什么吗? 教师先请学生间说一说,在组织交流。 生:平均时间内行的路程,如每秒多少米,每分多少米,每时多少米。 师:速度就是每秒、每分、每时等单位时间内行的路程。 师:速度怎么计算? 生:路程÷时间=速度(教师板书) (二)、探索分享,寻找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 师:既然我们知道求速度的公式了,谁能求出小象的速度? 生 按照前面对速度的理解求出小象的速度 240÷4=60(米/分) 师:也就是速度=路程÷时间 北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的实际意义,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 3、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重点: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到底谁的蒜苗长的高呢? 二、探索活动 解决办法: 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在一起,就能清楚的比较了。 我们称之为复式条形统计图 问题:从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 三、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注意事项: 1、要有图例 2、找好间距 3、一格表示的数量相同 4、制图名称 四、完成试一试 五、课堂小节 你有什么收获? 北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重、难点] 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棒、三角尺、直尺 [教学过程] 一、平移 平移铅笔:让学生动手用铅笔在方格纸上移一移,并说一说移的前后铅笔的位置关系。说明铅笔平移前后的线条是互相平行的。 二、平行 1、移一移: 第1题:这幅图中有许多组平行线,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先让学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说一说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第2题:本题平移后线段之间的平行关系是比较复杂的,特别是寻找一些斜线之间的平行关系学生可能更困难一些。可先安排一些简单图形如:菱形、直角三角形等,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在平移前后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2、折一折 通过折一折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活动中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就互相平行的折痕进行讨论;然后可以鼓励学生讨论如何说明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3、说一说 在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平行线。根据书中给出的图片,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看到了哪些平行线,与同学交流。 三、画平行线 教学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 四、实践活动 从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找平行线。 北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课文第33页的内容及第34页的“练一练“)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 教学关键: 联系实际,灵活处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 同桌准备一张报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实物投影呈现图片。 略。(图片可以是课文主题图,也可以自选) 教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你有什么感想?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 提出问题。 教师:你能估算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二、 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 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 (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数据。 (3)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 由于图中没有具体数据信息,也没有呈现体育场的四周看台,所以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得到较准确的数据结果,只要有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 学生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概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 学生2: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 学生3: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允是20xx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30排,大约共6000个座位。 以上估算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2.出示具体看台数据,进行估算。 (1)幻灯呈现 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2)理解数量关系,列出解答版式。 引导提问: ①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 ②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根据课文插图,说出准确数)? ③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 从而板书:12×6×28或72×28 (3)估算版式结果。 一般情况下,学生把72看成70、28看成30来估算。 即:70×30=2100 (4)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方便计算。 三、课堂活动 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1题。 题中要求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报纸折一折或圈出一块,在知道这一块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 四、巩固练习 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2-4题。 北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意识。 3、在通过分类活动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讲练结合法。主动探究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歌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表现比较好”的问题。教学时首先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分”“综合素质得分”是什么意思,怎样判断谁的表现好呢?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们一般是将专业分和综合素质分加起来进行判断的。 二、探索计算方法 1、根据题目列式,估算结果。 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结果。 2、探索计算方法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讨论“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就能对齐,然后就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一样了。 3、研究问题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独立解决,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 三、当堂训练 (一)火眼金睛辨对错。(10分) 1、0.3与0.300大小相同,计数单位也相同。 ( ) 2、小数点的后边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 ) 3、4.4时=4时40分。 ( ) 4、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法。 ( ) 5、2.7和2.9之间只有一个小数。 ( ) (二)独立完成练一练1、2题。教师集体订正答案。 四、学习体会。 写出本节课你的感想吧。 五、作业布置 北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没有去过峨山的临江公园吧!那里的苗圃经过扩建显得更漂亮了,(明明、笑笑、淘气经过参观后带来了很多图片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播放课件) 二、引出问题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答:每种花各有多少盆呢?(师张贴问题) 生齐读题目。(下面同学们把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连起来读一遍) 三、探究问题 1、你能写出算式吗? 让同学独立思考后回答(板书算式) 154 22 = 2、估一估 (1) 能估计一下答案吗?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学生独立估一估 (2) 指3名学生回答 生可能出现的回答:A.因为2210=220所以不到10盆; B.因为225=110所以比5盆多一些; C.因为14020=7所以大约是7盆左右。 3、用竖式计算 师:这道题到底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试着在草稿本上列竖式计算。 2 2 1 5 4 (1)用竖式算一算: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小组内用竖式算一算每种花各有多少盆? ①下去巡视,选一个又快又好的小组代表把竖式写在黑板上。 ②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是怎样想的?(看能不能说到把22看作20来试商,207=140接近150、所以商是7。) 师问 (1)为什么把22看作20来试商?(更简便) (2)商 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如果巡视时发现有错例的,拿到展台上来让同学辨析一下。 ③师:要想知道答案是否正确,可以怎样做?(验算一下) ④师板书:答:每种花各有7盆。 4、峨山的园艺师听说老师要到你们易门来上课,特地让老师带了一道题来请你们帮帮忙。(课件出示题目:如果用120盆花布置广场,每个图案用18盆花,可以拼成几个图案?还剩几盆花?) (1)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学生列出:12018= (2)师:先估一估可能是几个图案,把你的估算结果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如果你觉得合理,就点点头。 (3)那你能自己独立地用竖式算一算吗? (生独立算,选出一生板演) 师:你是把18看作几十来试商的?有不同意见吗? 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有什么好处?(很快找到商几) (4)验算一下,你的得数是否正确,请一生来写在黑板上。 评:怎样验算的? 刚才我们做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这两道题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小结方法:除数是两位数,试商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当除数的个位是4或者比4小时,可用四舍法试商,即去掉除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十数。当除数的个位数是5或者比5大时,可用五入法试商,即除数的十位数加上1,去掉除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 四、总结 1、谁来说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屏幕出示;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给自己评价一下。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参观苗圃过程中发现的数学问题。其实这些知识还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下次我们再共同探讨。 北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教学内容:国土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时师可以出示一组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讨论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让学生体验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体会数据单位的改写是为了数据记录的方便。 2.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国土的面积,让学生读一读。 (1)将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3)可能学生会改写成以“百”、“千”、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教师都应充分地肯定。 (4)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改写中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3.对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改写中逐步发现改写的方法。 二、实践练习。 第10页“练一练”中第1题,数据单位的改写是实际生活中记录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而不要将数据单位的改写成为单纯的为改写而改写的局面。 练习本题时,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具体的各地区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 第2题,在练习“海洋资源”时,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体会到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亿”作单位比较方便。 板书设计: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 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0=960万 10000000000=100亿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